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森林景观作为景观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对林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森林景观的空间分析,强调的是空间异质性、等级结构、时空尺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及其一体化的3S技术为森林景观的空间分析提供了适用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在森林工程、森林资源调查规划、林业资源管理等领域,3S技术应用广泛,主要解决森林景观结构与景观动态、森林景观分类与评价、森林景观规划等。最后提出了3S技术在森林景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采用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基于3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城镇森林景观及美丽的标准进行了界定,从生态美、结构美、文化美、质朴美、视觉美等方面制定出评价指标体系,并明确了各指标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沐川林场森林景观敏感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99年沐川县森林资源分布图和由数字化等高线得到的DEM数据为信息源,利用Are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用坡度、距离两个分量对沐川林场主要观景线路上森林景观斑块类型进行了景观敏感度评价,结果表明:沿线近景带200m内的可见区域景观敏感度基本都为二、三级,占到了近景带总面积的80.2%,景观敏感度较高,但景观结构过于单一。800m以外区域的远景带综合景观敏感度二、三级也占到了远景带总面积的89.3%。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沐川林场森林景观开发利用建议:即以保护高敏感度景观为主,改善旅游线路两侧森林景观结构,调整森林景观斑块类型群落结构,增加森林景观斑块树种组成。  相似文献   

4.
解剖“3S”技术课程内容和林学专业骨干课程各自的应用领域并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可以发现两者在林业高等教学中的结合点。尤其是“3S”技术类课程在林学专业骨干课程如苗圃规划与管理、造林区划与设计、造林工程管理、森林资源管理、森林地理分布、森林群落结构及空间分布、景观生态规划、林木种质资源分布、种园规划与管理、优树选择与管理、植物病害流行预测、虫害监测预报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各农林院校应予以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以诸城市城镇森林景观为研究对象,借助3S技术和样方调查方法,对城镇森林景观类型和模式进行划分,分析其区域特征和动态变化,并选出城镇森林景观建设的基调树种,为山东半岛及周边省份的美丽城镇森林景观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研究区1996、2005年的SPOT卫星影像为原始数据,运用3S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分析,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分析了福建省永安市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景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从1996-2005年,整体景观斑块平均面积减少了73 690.2 m2,平均斑块周长减少了223.3 m,而各景观组分斑块总周长明显增加。珍贵针叶树种形状指数增加了0.41,破碎度增加了0.051。景观多样性、均匀度指数降低,优势度指数增加。对研究区和相关地区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研究表明,地形、地貌、土壤和旅游开发等是森林景观变化的关键性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香格里拉县3个时段遥感卫星影像的解译,得到1974、1989、2000年3期森林景观分类数据。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海拔、坡度和坡向等自然因素分析了地形因素对景观变化的影响;在人文驱动方面,利用成本距离分析方法研究了居民点、道路、农地对森林景观变化的影响,并对成本距离与景观空间变化关系进行了函数拟合。结果表明,香格里拉县森林变化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森林变化在海拔3 200~4 200 m、坡度〈30°地段最为活跃;森林在阴坡上的变化明显大于阳坡;森林变化与距居民点、道路、农地的距离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通过数学拟合达到了较高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8.
九溪河小流域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森林景观为研究对象、小流域为研究单元、二类调查资料为基础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ARCVIEW及数据库管理系统Visual Foxpro6.0支持下,选取斑块周长,面积,形状指数,分数维,景观多样必,景观破碎度,人工干扰指数等9个分析指标,对小流域森林景观数量结构,形状结构,破碎化程度,景观多样化等进行分析评价,并在GIS平台下, 建立小流域森林景观空间分布数字景观图。  相似文献   

9.
通过近3年对河北省木兰林管局五道沟风景区道路两侧的景观林进行改造技术的研究,探索生态景观林培育与经营技术。以近自然经营理念为指导,运用森林美学、森林旅游学、森林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采取生态疏伐、修枝整形、割灌、人工补植、清理病腐木和枯枝等措施,对景观林进行经营和改造,提出了单株景观、景观带、景观林经营调控技术。通过改造,生态景观林结构得到了优化、形成了树干通直、林分通透、色彩丰富、结构稳定、景观优美的生态景观林,增加了森林的景观度和游憩功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大兴安岭呼中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兴安岭呼中林场的林相图和森林资源小班调查数据为基本资料,利用GIS技术对图形、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按用地类型和优势树种将研究区森林景观划分为二级景观要素类型组。选取类型斑块数、斑块面积、面积百分比、最大斑块指数、边缘长度、分维数、斑块密度、边缘密度、聚集度、斑块均匀度、多样性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标,对林场森林景观的结构分布和空间格局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所建立的森林景观分类体系以及形成的景观分布图,可为森林景观的优化配置、林业可持续经营、规划发展及森林景观恢复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婺源县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及其与景观美学质量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江西婺源县为研究对象,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材料为主要信息源,以Maplnfo6.5作为空间处理工具,对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及其与美学质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的优势景观为阔叶林景观,又有多种景观类型分散在其内,构成分散的斑块景观结构类型;其基本构型以较大斑块为主,景观丰富度、多样性、林龄均匀度较高.破碎度、优势度较低,景观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组合及景观形状的适量有序化而不太规整。这些结构特征不仅对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有着重要作用,也为该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美学和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长沙市森林景观的结构特征,以2011年长沙市TM卫星遥感数据、地形图和实际调查数据为数据源,从斑块水平和景观水平选择17个格局指数,运用Fragstats进行景观指数计算。结果表明:1)从斑块水平分析长沙市城市景观结构:林地景观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5.17%,最大斑块指数、斑块形状指数和平均斑块面积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景观,表明林地景观在研究区域内占绝对优势;耕地的斑块数量最多,存在较高的连通性,且空间形状复杂;草地与未利用地的斑块数量、斑块面积都比较小。2)从斑块水平分析长沙市森林景观结构:长沙市城市森林各类型景观斑块面积最大为附属城市森林,达到3 644.87hm~2,其斑块数量明显也多于其他类型的城市森林,呈现极显著的优势。其余几种景观斑块面积大小依次为:附属城市森林公共城市森林生产城市森林防护城市森林道路城市森林。3)从景观水平分析,长沙市森林景观的形状指数为114.85,高于长沙市城市景观的形状指数101.28,表明构成长沙市总体景观的斑块形状更加复杂;长沙市城市景观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23,低于长沙市城市景观Shannon多样性指数1.45,因为总体景观的各个组成类型较为齐全。  相似文献   

13.
云南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由于特殊自然环境的影响 ,云南天然林形成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森林资源 .为解决云南省天然林面积锐减和质量下降、森林物种分布区逐渐萎缩和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森林生态功能和防护效益明显衰减、区域性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等问题 ,作者通过对云南天然林进行森林景观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分类 ,展示了云南天然林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异质性与景观分布格局 ;并从高度重视森林景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连续性和完整性的角度出发 ,提出云南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技术 .其中包括天然林的监测、评价、预测、预警、保护、管理、重建和健康调控等技术  相似文献   

14.
云南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由于特殊自然环境的影响,云南天然林形成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森林资源.为解决云南省天然林面积锐减和质量下降、森林物种分布区逐渐萎缩和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森林生态功能和防护效益明显衰减、区域性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等问题,作者通过对云南天然林进行森林景观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分类,展示了云南天然林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异质性与景观分布格局;并从高度重视森林景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连续性和完整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云南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技术.其中包括天然林的监测、评价、预测、预警、保护、管理、重建和健康调控等技术.  相似文献   

15.
35技术在株洲市城市绿地景观空间结构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株洲市利用3S技术调查城市园林绿化的成果和MAPINFO平台,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分析景观空间结构特征性指标,对株洲市城市绿地的布局、结构、规划、建设、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结构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凉水自然保护区1974年、1989年和1999年3期森林资源调查成果为主要信息源,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下,通过分析景观指数,对凉水自然保护区3个时段的景观格局作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1974年至1999年,与其它森林景观要素相比红松林景观要素的面积大、斑块数目多,优势度指数高,它对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的结构功能起着控制作用。应用景观内部结构指数,对保护区内的森林景观要素进行了分析,表明红松林、针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景观要素是以成、过熟林为主,而且红松林景观要素的年龄结构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海拉尔区景观生态类型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Arcinfo软件,结合野外调查资料,处理了2005年海拉尔区TM遥感数据,时海拉尔区进行景观类型的划分并绘制了海拉尔区景观类型图,选取了5个度量景观结构的定量指标对其景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拉尔区可划分出5类一级景观类型、11类二级景观类型、20类三级景观类型;一级景观面积大小依次为:草原(43.34%)〉农田(29.22%)〉湿地(18.37%)〉森林(5.37%)〉人工建筑(3.70%);景观破碎度大小依次为:人工建筑〉湿地〉森林〉草原〉农田景观:森林景观以人工林为主.草原景观以典型草原景观占优势,其中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原面积占47.79%,连续分布特征明显’农业景观中的大斑块集中分布在典型草原地带.而在草句草原景观中农田呈现小斑块状散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森林结构属性的公众偏好,以Science Direct与中国知网(www.cnki.net)为文献来源数据库,以"forest structure attribute""public preference"与"林内景观"为关键词,检索国内外森林结构属性研究的基本概况。就树种、树的大小、林木空间分布变化、采伐与林木覆盖范围、地被物与枯树倒木、可视性、林缘的自然性、沿森林小径行走时的林分变化等10个森林结构属性的公众偏好进行了综述。构建了基于水平空间、垂直空间和全空间为一体的林内森林结构属性旅游吸引物框架体系,并就未来公众对森林结构属性偏好的研究提出思考。图1参73  相似文献   

19.
基于3S技术的森林防火辅助决策系统研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S技术为核心,综合运用数据库管理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研究建立了基于C/S和B/S结构下的省、市、县三级森林防火辅助决策系统,为各级森林防火部门的森林火险预测预报、防火设施布局、森林火情监测、林火扑救指挥、火灾损失评估等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广东省乡土植物种类的基本信息、植物特性、产地、用途及其分布状况等进行研究、分析和汇总,构建了广东乡土植物多样性信息系统(GDPDIS)。结合"3S"技术的应用,探讨了该系统在植物种植、树种选择、优化生态效益、森林培育保护和景观生态规划及植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现状等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