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4.
唐野琛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27(1)
财经类院校图书馆主要采用文献检索课、新生入馆教育、图书馆讲座、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知识竞赛、合作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等形式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在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4点对策:优化信息素养教育网站建设、基于读书节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大力推进合作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和加强学科信息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5.
李丽娟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6):130-133
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今人才考核的重要指标,如何提高用户信息素养成为图书馆人持续关注的重点。美国高校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针对信息素养教育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对此探究有利于发现国内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不足,并为今后的探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以大学生信息分析素养为研究对象,阐述信息分析素养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并对吉林市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大学生信息分析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培育大学生信息分析素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现代公民生态素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经济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公民生态素养成为关注的焦点。为了进一步解决所出现的一系列生态问题,培养和提高公民的生态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国内外生态素养研究进行了述评,并进一步探讨当前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对今后公民生态素养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加强信息素养教育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首先分析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讨论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就当前信息素养教育的困境进行分析,然后提出高职院校加强信息素养教育的途径,建议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9.
10.
11.
中国信息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研究进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学勤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20(5):103-106
对2002~2007年中国信息素质教育评价标准的内容及制定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概述了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研究取得的进展,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对今后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信息素质评价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朱连花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9(10):111-114
文献阐述了信息素质及信息素质教育的涵义。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的定位。对维普数据库中相关的文献从年代分布、期刊分布、内容3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部分高校图书馆网页上包含的开展文献检索课情况、读者培训形式、参考咨询方式、网络信息导航情况4方面的信息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论文献检索教育和信息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婷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4):115-118
文献检索与利用课开设20年来为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发挥了很大作用,在现代信息社会里文献检索教育全面走向信息素质教育已成为必然。文章将就此问题进行深入地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论21世纪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振华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3,(4):64-66,69
文中阐述了信息素质的定义、内涵及标准,分析了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现状,提出了21世纪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坚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6):183-186,193
针对当今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信息素质教育实践,就如何进一步开展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刘玉娥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6):153-156
新信息环境下,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可采取元素(用户、信息技术、教学人员、宏观组织和信息素质标准)集成创新模式:以用户为中心,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桥梁,以教学人员为主导,以宏现组织与信息素质评价标准为控制。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联锋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23(1):149-151,157
信息时代呼唤信息素养,尤其是处于转折点的大学生。从信息素养的积极意义出发,分析了信息素养培养的三个阶段,并从这三阶段论述信息素养培养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对柳州市市民信息素养调查的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详细分析了市民信息素养的现状。认为柳州市民的信息素养不容乐观,图书馆应该为提高市民的信息素养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姜世华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21(6):23-26
通过介绍和比较对美国、英国、俄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几部版权法中有关复制权的法律规定,并对文献资源的利用与版权的保护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复制权在版权保护与信息的利用和传播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