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意义]开展面向数字人文的古籍触发动词识别及分类研究,对于古籍文本的深层次挖掘和内容揭示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利用深度学习分类算法,探索依据古籍触发词进行事件句文本多元分类的自动化方法.[方法/过程]在构建了典籍事件触发词分类体系和触发词典的基础上,选取4个不同类别的事件句文本作为实验数据,利用Onehot和Tok...  相似文献   

2.
基于eEP的文本分类算法在农家书屋数字化平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箐笛  杨帆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886-6888
根据农家书屋数字化平台建设的系统要求,利用目前技术相对成熟的基于eEP的分类算法,对超星数据库里的农业类文本进行分类,在大量数字文本中挑选出符合农家书屋数字平台建设的文本。研究表明,基于eEP的文本分类算法良好的分类准确率对于农家书屋数字化平台的内容建构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数据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草案)》的出台为我国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指明了发展方向.[方法/过程]通过文本分析法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草案)》的内容,主要解读该法律的立法精神与原则、内容与特点、不足.[结果/结论]该草案既注重数据本身的保密性,又兼顾数据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介绍并分析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围绕方志物产典籍开展的数字人文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为数字人文视角下的农史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从数据资源建设、命名实体识别、大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呈现、知识服务平台构建等关键环节介绍数字人文在方志物产典籍整理与利用中的应用,分析应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结果/结论]围绕方志物产典籍开展的数字人文研究应以数据资源为核心,加快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以技术方法为支撑,强化数字人文技术的实践应用;以农史专家为主导,实现对数字人文研究结果的考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国家社科基金体现了学科研究的趋势和方向,进行国家社科基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领域的图谱分析,可以揭示其主题架构、追踪研究热点、总结演变轨迹.[方法/过程]以2009—2018年"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数据为样本,借助CiteSpace对国家社科基金数据进行了文本挖掘和图谱分析.[结果/结论]"图书馆、...  相似文献   

6.
[目的]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把握真实、准确和实时的土地利用信息.[方法]以石河子垦区为例进行了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的设计.[结果]遥感影像处理、分析的方法在区别不同的目标、不同的状态时,效果也有很大的差异,针对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示范区,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土地类型分类的方法与模型.[结论]设计了在示范区建立适应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的技术路线,并介绍了数据分析、影像处理、遥感影像分类处理以及分类精度评价与方法验证等关键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从中观视角进行技术预测,对于企业、行业和国家至关重要,建立一套适合方法很有必要.[方法/过程]本文综合应用专利引文网络社区甄别和文本挖掘方法,建立了兼顾网络连接性和孤立节点的最大分割主题分类方法,对技术创新社区进行侦测,并应用S-曲线模型对分离出来的创新社区进行发展趋势预测.[结果/结论]对杂交水稻育种创...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不同鲜烟分类方式对烟叶质量和效益的影响.[方法]对2种不同鲜烟分类方式的用工成本、经济性状、原烟外观质量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试验表明,按成熟度进行鲜烟分类的用工比对照的节省3.9个,增产467.40元/hm2;按成熟度和长度进行鲜烟分类的用工比对照的节省4.4个,增产792.30元/hm2.[结论]研究可为烤烟生产中烟叶的提质增效、减工降本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阅读数字化背景下社会化阅读的研究热点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CNKI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利用Spss、Citespace、Bibexcle软件进行共词分析和聚类分析,梳理国内社会化阅读为主题研究热点的成熟度,并制作战略坐标图.[结果/结论]国内社会化阅读仍处于发展阶段,有相对核心且成熟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ZY1-02C卫星P/MS数据的草原伪步甲灾害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2011年底发射的国产ZY1-02C卫星P/MS数据,探讨遥感监测草原伪步甲(Prosodes dilaticollis Motsch)生物灾害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区位于新疆玛纳斯和呼图壁两县草场,采用遥感和GIs技术,在遥感影像预处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目标地物的光谱特征进行监督分类,将研究区内草原伪步甲危害区分为严重危害区、轻度危害区和无危害区3类,并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解译总体精度最高达74.2;,Kappa系数为0.78,地面实地验证精度为72;.[结论]国产卫星ZY1-02C的P/MS数据监测草原伪步甲生物灾害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数字人文方兴未艾,为古籍知识关联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现代科技手段。对古籍内容挖掘与知识关联进行研究,有助于提升古籍资源开发水平与服务质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综述和网络调研,梳理数字人文视角下古籍知识关联的研究,探讨古籍知识关联的关键环节,通过古籍知识关联应用举例分析古籍知识关联的壁垒。[结果/结论]数字人文视角下,从文献单元层次的组织深入到知识单元层次的组织,借助数据分析技术、机器学习、可视化技术等,可实现古籍知识关联。古籍知识关联起点是文献组织,基础是古籍数据,本质是知识组织。古籍知识关联可进行方志与家谱挖掘、钤印知识网络发现、特定时期与地域学者研究脉络与交往分析等,但在实施中仍面临知识元处理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集成平台少等壁垒。  相似文献   

12.
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加快创新智能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的颁布,给古籍典藏保护与整理研究、数字人文创新发展和文化产业提质升级都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古籍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了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促进古籍事业繁荣发展,让古籍在新时代焕发活力,我刊围绕4个方向组织专题研讨。1)计算人文应成为新时代古籍整理与研究的重要学科方法。充分运用计算人文理论与方法,发挥古籍知识库及其知识服务平台在人文计算、语义出版、文化普及中的优势,可为新时代古籍工作赋予更丰富的资源基础、更便捷的技术支持与更直观的推广形式。2)数智赋能时代的古籍研究和工作必将走向更加繁荣的未来。近年来,随着图像OCR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的进步及其在古籍工作中的成功应用,古籍工作开始从数字化向智能化阶段迈进。3)新技术将促进古籍的共享、传播与利用。虽然古籍工作者长期以来通过建立制度层面上的规范保障、探索借助技术的发展来降低共享的成本和门槛,但在如何取得保藏和利用之间的平衡方面,仍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引入区块链等新技术,非同质化代币等新业务模式,“数字藏品”的产业链将会为古籍数字资源的资产化管理,文创产品开发和古籍数字内容的链上循证提供新的契机。4)古籍的活化利用是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新任务。将文本化、数据化、知识化作为新时代古籍资源转化利用的手段,并积极建设“国家古籍数字资源平台”,通过人工智能、VR技术、虚拟现实等智能媒介驱动古籍知识体系建设,让古籍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蕴藏于原始文献典籍的“一手证据”是展开数字人文研究的重要途径。[方法/过程]本文以《鲍氏国策》为例,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共词分析方法为突破口,比较全面地展开了数字人文研究者如何基于来自原始文献的“一手证据”展开系统化的研究。[结果/结论]本研究针对《鲍氏国策》中“一手证据”的提取,从词频统计、停用词的去除、词义模糊词的识别与剔除等方面,展开了基于词语展开分析时若干基础指标的获取过程;进而,本研究以《鲍氏国策》为例,提供了数字人文研究中,应用共词网络可视化、聚类系数、中心度指标、结构洞识别等一系列统计分析方法与指标,对一手证据展开解析的基本程序。本研究所展开的方法,有助于为完成数字人文“一手证据”的循证范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简要介绍了在构建国家农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过程中,研究和开发的B/S结构的农业科学知识内容揭示系统主要设计思想、方法和技术,介绍了农业古籍知识资源组织、开发和利用的深入探讨,以及对古籍图像进行知识内容标引的尝试,实现了通过古籍知识点进行全文的检索,该项研究对农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知识资源开发与共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总结归纳中国公共图书馆基于馆藏古籍文献资源所开发出的文创产品的类型和开发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该类产品的开发优化建议。[方法/过程]采取网络调研分析法,选择有代表性的线上商店作为研究对象,以载体、实体元素为划分依据将古籍文创产品分类。[结果/结论]对于古籍文创产品的开发,要加强产品的宣传力度,深挖古籍内涵,拓宽元素获取渠道,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6.
数字人文背景下数字化古籍的深度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古籍是人类知识文化的载体,在数字人文的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下,对古籍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存储、组织与分析,不仅可以实现对古籍的再生性保护,还可以实现对古籍所承载文化知识的传播与传承。文章通过对当前古籍数字化建设实践的梳理、数字人文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探讨数字人文理论与技术方法在古籍文献开发与利用的应用,从而实现古籍文献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意义]古籍善本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目前古籍研究工作的重心一直停留在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上,传承性保护相对滞后,古籍阅读推广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VR技术的出现为古籍阅读推广的智慧转型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对图书馆智慧知识服务体系的构建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价值。[方法 /过程]本文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赋能下古籍智慧化阅读的理念基因,总结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古籍智慧化阅读推广中的应用场景,结合国家图书馆“VR全景文化典籍”的具体案例,提出了虚拟现实技术赋能古籍智慧化阅读推广的应用路径。[结果 /结论]本文认为在虚拟现实技术的赋能下,图书馆在古籍的智慧化阅读推广过程中应注重以叙事带表达,把控古籍故事的叙事逻辑;以感知带场景,探索全景视阈的呈现模式;以顶层带示范,发挥古籍文化工程导向力;以跨界带平台,坚守图书馆读者服务理念,以期为新时期智慧化阅读推广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古籍,是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其包涵着深厚的历史性、文学性和思想性。今人阅读古籍作品,由于存在着古文修养及古代文化匮乏两道屏障,急需公共图书馆古籍导读工作的开展。通过对广大读者古籍阅读需求及行为调查,选取古籍经典《史记》作为导读设计范例,具体阐释了古籍导读设计方案,其采用文本与读者相互关照的导读模式,从古籍原典阅读、古籍文本导读、古籍扩展阅读、古籍评论四大模块进行解构和超文本组织,进一步探析了古籍数字化导读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