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对虾土塘养殖一般都是半精养模式。以广西防城港为例,对虾养殖放苗密度为每亩3.5万~5万尾间,这是常见的放苗密度。面积为7亩以下的土塘放苗密度多为每亩5万尾,而面积8~12亩的土塘放苗密度一般是每亩4万~4.5万尾左右,15亩以上的每亩放苗3.5万尾左右,都是以养20~25头/500g的规格来放苗。这样的放苗密度与其它区域来比较的话,密度是低了一点,但是成功率高,水质容易管理,风险低,利润高。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奉贤地区淡水池塘凡纳滨对虾和鱼类混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在上海市奉贤全区范围内推广鱼虾混养模式,对该区四团镇有代表性的14个对虾养殖户在凡纳滨对虾和鱼类养殖过程中混养鱼类品种、数量、放养时间和水质管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1)虾池内混养不同品种鱼类的养殖模式,对虾单产由高到低依次为C(对虾、青鱼、草鱼、鲢、鳙混养)B(对虾、斑点叉尾鮰混养)E(对虾、斑点叉尾鮰、鲢混养)A(对虾、鲢混养)D(对虾、青鱼、鲢混养),平均亩产(15亩=1 hm~2,下同)389.6 kg,与同年四团镇6 331亩单养虾塘平均亩产310.38 kg相比增加了79.22 kg。(2)3种规格斑点叉尾鮰(≤500、500~1 000、1 000 g/尾)与对虾混养,对虾单产为400~525 kg/亩,单位面积效益在12 000~15 000元/亩;≤500 g/尾的小规格斑点叉尾鮰组在养殖期间的净增体质量分别为其它两组的2.1倍和1.7倍,表明小规格斑点叉尾鮰在虾池中的生长速度较快。建议凡纳滨对虾池内混养的斑点叉尾鮰规格以500 g/尾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3.
南美蓝对虾(P.stylirostris)与南美白对虾形态相似、生活习性相近,比南美白对虾的成熟体形更大,生长速度更快,我国现有的养殖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的虾池都适合养殖它,尤其适合于北方沿海地区进行精养、半精养方式的养殖.笔者在南美蓝对虾养殖过程中,发现该品种具有6个明显优点:①抗病能力强,对病毒不甚敏感,因而养殖成活率高;②生长快,规格均匀,正常条件下,养殖80天~110天可生长到体长12cm~14cm,平均每10天体长增长1.2cm,如果比中国对虾晚放苗15天,而收获却可以提前15天左右,且增长率比中国对虾提高20%~30%;③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强,换水量较小,为中国对虾的2/3,水环境稳定;④可以摄食普通饲料,蛋白质含量与中国对虾基本相同;⑤加工出肉率65%~68%,比中国对虾高出4%~5%,且肉质细嫩;⑥适宜于高密度养殖,放苗密度低则5000尾/亩,高则可达15万尾/亩.  相似文献   

4.
南美蓝对虾(P.stylirostris)与南美白对虾形态相似、生活 习性相近,比南美白对虾的成熟体形更大,生长速度更快,我国现有 的养殖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的虾池都适合养殖它,尤其适合于北方沿 海地区进行精养、半精养方式的养殖。笔者在南美蓝对虾养殖过程 中,发现该品种具有6个明显优点:①抗病能力强,对病毒不甚敏 感,因而养殖成活率高;②生长快,规格均匀,正常条件下,养殖 80天-110天可生长到体长12cm-14cm,平均每10天体长增长1. 2cm,如果比中国对虾晚放苗15天,而收获却可以提前15天左右, 且增长率比中国对虾提高20%-30%;③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强, 换水量较小,为中国对虾的2/3,水环境稳定;④可以摄食普通 饲料,蛋白质含量与中国对虾基本相同;⑤加工出肉率65%-68%, 比中国对虾高出4%-5%,且肉质细嫩;⑥适宜于高密度养殖,放 苗密度低则5000尾/亩,高则可达15万尾/亩。  相似文献   

5.
对虾土塘养殖一般都是半精养模式。以广西防城港为例,对虾养殖放苗密度为每亩3.5万~5万尾间,这是常见的放苗密度。面积为7亩以下的土塘放苗密度多为每亩5万尾,而面积8~12亩的土塘放苗密度一般是每亩4万~4.5万尾左右,15亩以上的每亩放苗3.5万尾左右,都是以养20~25头/500g的规格来放苗。这样的放苗密度与其它区域来比较的话,密度是低了一点,但是成功率高,水质容易管理,风险低,利润高。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尝试将生物絮团养殖技术(Bio-floc aquaculture technology, BFA)应用到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系统中,研究生物絮团在凡纳滨对虾不同放苗密度下的水质调控、对虾生长及存活等方面的作用效果。试验将200、400和600尾/m2的放苗密度分为传统养殖组(TF200、TF400和TF600)和絮团养殖组(BFA)(BF200、BF400和BF600)共6组,分别在18个室内水泥池中进行,其中BFA组通过添加益生菌和赤砂糖培养生物絮团,并在养殖过程中极少换水,而传统养殖组进行传统换水养殖管理。经过113d的养殖试验,随着放苗密度的增加,水质、对虾存活率和对虾特定增长率逐步下降,然而BFA在400尾/m2的凡纳滨对虾封闭式养殖中有良好效果。与400尾/m2的传统养殖组(TF400)相比,400尾/m2的BFA组(BF400)在养殖过程中生物絮团平均形成量提升3.25倍;水体中的亚硝酸氮和氨氮平均含量分别降低67.9%和72.7%,而用水量只有传统养殖组的33%左右;对虾的体重、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及单位产量分别提高了14.5%、156.3%、2.4%和194.1%;400 尾/m2的BFA组对虾单位产量达到4.01±0.94 kg/m2,具有最好的环境和产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王朝新 《科学养鱼》2007,(12):57-57
首先,谈谈如何做到使养殖品种少生病。1.合理的密度养殖户应该综合自己的养殖水平及该水域的养殖生态条件选择合理的放养密度。一般而言,海水网箱养殖的单位产量为15~20千克/米~3;池塘养殖在福鼎很少采用轮捕轮放,大都采用一次性投苗,海水鱼养殖至成品密度为600~1200尾/亩,虾一般为5万~8万/亩,高位池虾塘投放密度为8万~12万/亩。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营口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业迅猛发展,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发病率高,可控性差,养殖风险大。2016年我们在考察、学习了江苏如东地区小棚养殖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示范引导当地养殖户探索南美白对虾小棚养殖模式,并取得较好效果。我们采用早放苗、高密度、小规格养殖模式,应用生物水质调控技术进行养殖示范,示范池塘0.7亩,放苗密度为7万尾/亩,养殖周期70~90天,饲料系数1.3,平均成活率88%,平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南美白对虾在舟山地区高产精养的养殖模式,养殖池塘面积1.5-4.3亩,放苗密度14.6万尾/亩,经152d的养殖,成活率为43-55%,对虾规格80-100尾/kg,平均单产860kg,最高单产为1,023kg,饵料系数1.5。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12年开始,辽宁省海水池塘海参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在我地区实施。项目中推广了网箱保苗技术、参礁改造技术、虾、参混养技术等技术措施。对虾与海参混养技术。每年完成面积66.7hm~2,对虾产值1 000多万元,增加效益100多万元。1对虾的养殖1.1虾苗选择虾苗选择黄海1号、2号抗病毒虾苗。1.2放苗时间和密度规格1cm,投放密度7.5万~15万尾/hm~2。  相似文献   

11.
李丹  田由甲  李奇 《河北渔业》2020,(5):21-21,32
利用原有的海参育苗室改造成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养殖车间,进行了从定苗开始为期62 d的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不同投苗密度与对虾生长速度、成活率、饲料系数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最佳投苗密度为500~550尾/m^3,产出商品虾规格在47~50尾/kg之间,成活率平均在90%左右,饲料系数最低为1.17~1.18,单位水体产量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生物絮团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对墨吉明对虾免疫、生长和水质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体质量为(2.46±0.39)g的墨吉明对虾(Fenneropenaeus merguiensis),设置100尾/m~3、300尾/m~3、700尾/m~(3 )3个养殖密度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期间不添加有机碳源、零换水,周期30 d。试验结果显示,养殖密度对墨吉明对虾不同组织的免疫指标产生影响,表现为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肝胰腺中,酸性磷酸酶(ACP)活力逐渐升高,碱性磷酸酶(AKP)活力逐渐降低,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肌肉中,SOD和ACP活力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CAT活力逐渐降低;对虾生长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体质量增长、体质量特定增长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存活率也降低;水质指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各水质指标的变化幅度升高,水质稳定性变差。研究表明,生物絮团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显著影响墨吉明对虾免疫相关酶活力、生长和水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设定密度条件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过程中养殖池水质指标变化趋势和养殖效果,采用生物絮团技术在室外循环水养殖设施进行凡纳滨对虾的养殖试验。投苗规格为0. 158 g/尾,养殖密度为600尾/m~3,使用14口面积为15 m~2的水泥池进行试验,养殖周期120 d。结果显示:在养殖试验期间,试验池养殖水体氨氮平均质量浓度为(0. 81±0. 99) mg/L,亚硝酸盐氮的平均质量浓度为(2. 00±3.96) mg/L,p H 7. 48±0. 36,弧菌的平均质量浓度为(120±77) cfu/m L;经过120 d的养殖,对虾的平均全长达到(14. 022±0. 269) cm,平均体质量达到(15. 748±1. 803) g。研究表明,在室外循环水养殖水泥池利用生物絮团技术进行凡纳滨对虾养殖,具有养殖存活率高、换水率低、养殖产量高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进行南美白对虾高密度无公害健康养殖试验,寻找出一条适合本地高产、稳产、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无公害对虾养殖模式,获得了显著效果。养殖池面积1.87hm2,放养南美白对虾苗543.05万尾,虾苗体长1.0 ̄1.2cm。经117 ̄120d养殖,收获南美白对虾56018kg,平均每1/15hm2产虾2000.64kg,对虾成活率67.05%,总产值134.44万元,扣除生产成本63.28万元,获利71.16万元,平均每1/15hm2获利25414元。  相似文献   

15.
溶解氧含量和养殖密度对中国对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溶解氧(DO)含量、养殖密度及两者交互作用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生长、存活率、蜕皮率、摄食量及饵料转化率(FCE)的影响,同时通过生产试验探讨中国对虾工厂化养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养殖密度显著影响中国对虾的体重增长量、存活率和体长增长量,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50尾/m3组(LSD,0.032 8 g.d-1,91%和0.041 5 cm.d-1)、200尾/m3组(MSD,0.030 0 g.d-1,61%和0.040 3 cm.d-1)、600尾/m3组(HSD,0.021 0 g.d-1,39%和0.034 8 cm.d-1)。养殖密度对中国对虾摄食量和FCE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影响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LSD(0.061 g.g-1.d-1)、MSD(0.081 g.g-1.d-1)、HSD(0.094 g.g-1.d-1)和HSD(10.7%)、MSD(14.9%)、LSD(17.3%)。养殖密度影响中国对虾生长的机制主要取决于存活率、摄食量和食物转化率的变化。DO含量对体重增长量、体长增长量、存活率、蜕皮率、摄食量和FCE的影响不明显。分析发现,蜕皮率和FCE受到DO含量和养殖密度交互作用的影响。生产试验表明,中国对虾在体长小于7 cm、养殖密度在200~250尾/m3时,与相同条件下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的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且成活率显著高于后者,说明中国对虾前期进行工厂化养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养殖密度下微生物调控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工厂化养殖排放水的水质状况,设置了3种放养密度(200、400、600尾/m~2),共9口养殖池,跟踪监测了对虾从苗期到养成期不同生长阶段排放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硫化物、总磷、COD、重金属等水质指标。结果表明,在3种放苗密度下,当对虾体长8 cm时,排放水的水质基本能达到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的二级标准;当对虾体长≥9 cm时,排放水中无机氮的含量均不符合一级、二级标准。在采用微生物调控的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条件下,放苗密度不超过600尾/m~2时,对虾生长前期养殖水质基本能达到排放要求,生长后期则需要采取一定的养殖废水处理措施,才能达到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滆湖地区有以团头鲂为主养品种的精养水面约15万亩。每亩一般放养一龄团头鲂鱼种2500尾,鲢鱼80尾、鳙鱼50尾,少量鲫鱼、草鱼苗种,亩产在1500千克左右。养殖全程使用配合饵料,这一养殖模式产量稳定,效益较高。在以团头鲂为主养品种的养殖模式下,主要有以下病害。一、常见寄生虫病1.车轮虫病主要危害团头鲂夏花和一龄鱼种,成鱼养殖期间少有发生。夏花培育期间发病快、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在设施大棚中构建了中试规模的南美白对虾循环水养殖模式(RAS)和生物絮团养殖模式(BS)2种模式,每种模式为3个平行,每个平行投放南美白对虾苗10万尾,初始放养殖密度为500尾/m3。每隔1 d测定养殖水体的水质指标,待100 d饲养结束后,测定南美白对虾生长指标和肠道菌群。结果显示:RAS和BS组养殖水体中的总氨氮(TAN)、亚硝酸盐氮(NO-2-N)、硝酸盐氮(NO-3-N)、温度、pH和溶氧(DO)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但BS组有近20 d的NO-2-N积累,进而影响南美白对虾的生长。BS组的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和最终养殖密度显著低于RAS组(P<0.05),饲料系数和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养殖模式下对虾肠道菌群在门水平无显著差异,属水平显著差异(P<0.05),RAS养殖模式中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辽宁沈阳市进行了养殖示范试验,旨在示范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80∶20池塘养殖模式及其大豆最大化草鱼饲料进行从草鱼鱼种至成鱼养殖的情况.试验将草鱼种放养在3口2.4亩(0.16公顷)大小的池塘内,放养密度为500尾/亩,并搭配放养白鲢鱼种100尾/亩(即草鱼7500尾/公顷和鲢鱼1500尾/公顷).  相似文献   

20.
在模拟工厂化养殖环境下开展日本囊对虾不同密度的生长与存活试验,实验设置5个密度水平,50、100、150、200、250尾/m~2,每个试验组设2个重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条件下,日本囊对虾生长性状、存活率与饵料系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20日龄,不同密度间的生长性状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40日龄,密度组间的生长性状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密度50、100、150尾/m~2显著大于密度250尾/m~2(P0.05);60日龄时,密度100尾/m~2的平均体长、腹长与体质量分别为(7.28±0.74)cm,(4.72±0.43)cm,(3.59±0.98)g,显著大于密度150、200、250(P0.05),为生长最快的密度组。密度对存活率有极显著影响,存活率变化范围为(23.98%±2.25%)~(69.95%±2.38%),密度50和250存活率分别最高和最低,密度50、100的存活率极显著大于密度150、200、250尾/m~2(P0.01)。饵料系数的变化范围为(1.63±0.08)~(3.99±0.31),最低为密度50尾/m~2,饵料系数1.63±0.08。最高为密度250尾/m~2,饵料系数为3.99±0.31。当密度低于100尾/m~2时,日本对虾生长表现最好,该密度下对虾生长速率快、存活率高、饵料系数低。本研究为日本囊对虾的工厂化养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