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析了全球鲆鲽类的生产特征,认为过去20年资源量和捕捞量相对稳定,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发展鲆鲽类养殖是大势所趋。重点研究了全球鲆鲽类的国际贸易状况,结果表明:鲆鲽类的流通和贸易主要是欧盟的区域内贸易和美加贸易,美国、加拿大和欧盟是鲆鲽类主要的进出口市场;亚洲是鲆鲽类重要的进口市场,中国和日本分别居第一位和第二位;鲆鲽类的净出口国有冰岛和印度尼西亚,净进口国有日本和意大利,而鲆鲽类产业内贸易活跃的国家有加拿大、德国和法国。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鲆鲽类的国际贸易状况,从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两个方面对我国鲆鲽类养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2012年鲆鲽鱼类产量达123982吨。一、牙鲆资源和养殖现状牙鲆是一种名贵鲆鲽鱼类。在太平洋西岸主要分布在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沿岸,以及日本和朝鲜半岛沿岸,是主要养殖、捕捞及海洋增殖的对象。牙鲆养殖产量26477.5吨,占鲆鲽类产量的30%,在海水鱼类养殖中处于第2位,目前大菱鲆排第1位,产量57042吨,占鲆鲽类产量的64%(杨正勇,2009)。二、牙鲆养殖品种存在的问题牙鲆苗种疾病多、成活率低:如鳗弧菌病、淋巴  相似文献   

3.
<正>大菱鲆自1992年被引进我国以来,在海水鱼类工业化养殖领域取得了重大发展,是目前北方沿海最主要的海水养殖鱼类,产量最大,2012年我国鲆鱼产量约为11.36万吨(中国渔业年鉴,2013),大菱鲆产量约占鲆鱼产量的80%。国家鲆鲽类技术体系课题组和宁波某饲料公司部分成员组织调查和走访了山东、辽宁、河北、江苏北部大菱鲆养殖的现状,目前大菱鲆养殖模式主要为工厂化流水养殖,所用饲料类型主要为(冰)鲜杂鱼和鲆鲽类全价沉性配合饲料,其  相似文献   

4.
利用数码技术测定鲆鲽类体表面积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一种快速、准确测定鲆鲽类体表面积的新方法,利用数码相机拍照获取带有标准坐标纸背景的鲆鲽类鱼体数码图像,采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llop CS2和Adobe Acrobat Professional分别获得单位背景面积和鱼体图像的像素数,通过两者的比例计算出体表面积.30尾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体表面积的实测表明,与传统计数方格面积法的测量结果相比,Photoshop法相对误差为-4.40%~3.08%,Acrobat法相对误差为-1.83%~1.30%.统计分析显示,2种图像处理软件所测数据与传统方法测量值间差异都不显著,测量1尾大菱鲆体表面积,传统方法约耗时15 min,Plaotoshop和Acrobat法分别只需3 min和1.5 min.新方法可以迅速和准确地测定鲆鲽类体表面积,便于鲆鲽类养殖生产中对养殖密度进行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5.
<正>鲆鲽类是世界公认的优质海水鱼类,其动物蛋白质品质高,同时富含多种维生素、DHA、EPA等营养素,是人类美食和健康的益友。其中以大菱鲆、牙鲆和半滑舌鳎为主要养殖对象。鲆鲽类的养殖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北方沿海重要的养殖对象,在北方沿海地区已迅速发展成为一项特色产业,并成为我国北方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鲆鲽类的养殖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鲆鲽类年产值已超过70亿元。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大菱鲆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约占鲆鱼产量的80%。据2013中国渔业年鉴,2012年我国鲆鱼产量约为11.36万吨,主要集中在辽宁、河北及天津、山东、江苏北部等沿海地区。在国家鲆鲽类技术体系技术推广和广大养殖者技术提升的作用下,大菱鲆养殖模式由单一的工厂化流水养殖转向工厂化流水养殖、循环水养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等多种养殖模式。在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下,生产  相似文献   

7.
《水产养殖》2010,(10):45-45
<正>我国的鲆鲽类工厂化养殖,开创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尚不到20年,但发展速度很快,已经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鲆鲽类养殖大国。"但并不能以此满足,我们要迎接鲆鲽  相似文献   

8.
渔业纵览     
<正>第一届全国鲆鲽类产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通知鲆鲽类养殖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海水养殖新兴产业,经业界同仁的全力打造,我国现已发展成为世界鲆鲽类养殖第一大国。当前业界人士正在以工业化养殖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养殖模式的转  相似文献   

9.
《渔业现代化》2010,(4):73-73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和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承办的第一届全国鲆鲽类产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9月2-4日在青岛举行。鲆鲽类养殖是我国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海水养殖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0.
《水产养殖》2011,(2):47-47
2010年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成果丰硕,一年来该体系取得许多成果和亮点。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示范养殖牙鲆全雌苗种800万尾,大田应用证明可提高产量15%以上;疫苗研究取得新进展,大批量接种鳗弧菌和迟钝爱德华氏菌疫苗的鱼苗,养殖成活率提高20%左右;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邵武市特种水产养殖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抓住当前的大好时机,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创造条件以迎接客商。全市已建特种水产养殖场33家,面积1032亩,其中鳗场26家,面积836亩,投苗1330万尾,预计今年产成鳗2000吨,甲鱼场7家,面积196亩,投苗36万只,预计产量180吨,两项总产值将达4亿元。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日本水产品进口减少出口增加的趋势依然保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日本官方公布的统计资料,今年上半年日本水产品进口量143.8万吨,进口额8037.6亿日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3.9%和0.1%;出口量27.9万吨,出口额1133.4亿日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13.5%和25.2%。依然保持了进口减少、出口增加的趋势。一、进口情况上半年日本主要进口水产品种类是虾类、蟹类、鲑鳟鱼类、金枪鱼类、鳗鱼、鱿鱼类、鲆鲽类、鱼糜制品等。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的鲆鲽类初级工厂化生产,作为一种早期创新型养殖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历时不到20年,就已经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鲆鲽类养殖大国。但是,今天我们并不以此为满足,正在创建新的高度,迎接鲆鲽类工业化养殖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4.
<正>2010年9月2-4日,"第一届全国鲆鲽类产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山东青岛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协办。会议主题是鲆鲽类工业化养殖与可持续发展,共分六个专题进行研讨:鲆鲽类工业化养殖发展战略、产业经济与政策,鲆鲽类增养殖与基础生物学,营养与饲料,病害防控,设施与装备,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  相似文献   

15.
野生圆斑星鲽的驯养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野生的圆斑星鲽必须经过驯养后才能做为人工养殖亲鱼使用。野生亲鱼开口摄食是驯养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活虾和冰鲜虾是野生圆斑星鲽很好的开口饵料。营造好的驯养环境,与人工繁殖的鲆鲽类混养和及时药物处理可缩短驯养时间和提高成活率。试验共驯养野生的圆斑星鲽27尾,最终成活20尾,成活率为74.1%。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6,(4)
正据天津北方网消息:进入4月份以来,天津口岸每日进口冷冻猪产品的查验量均在100多个集装箱(约2 700吨),创下历年同期的最高纪录。据统计,2016年1月至4月上旬,进口猪肉已达19万吨,货值超过2 50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约96%、89%。天津口岸进口猪肉以欧洲为主要进口来源,包括德国、丹麦、西班牙、英国等10个国家,约占总进口量的  相似文献   

17.
海水工厂化养殖节能减排增效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省率先攻克牙鲆和大菱鲆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关,以鲆、鲽、鳎(牙鲆、大菱鲆、星鲽、半滑舌鳎等)为主要品种的海水工厂化养殖在我省迅猛发展。截至2007年末,养殖面积由几万平方米发展到520多万m^2,年总产鲆、鲽、鳎等优质鱼类5万多吨,年产值超过30亿元,养殖规模和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18.
鲆鲽鱼类饲料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鲆鲽鱼类肉质细嫩,口感鲜美,营养价值高。大菱鲆(Psettamaxima)作为鲆鲽鱼类中重要的一种,1992年首次从英国引进,经过科学家几年艰辛的努力,高效的“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得到建立,自此大菱鲆养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到2008年,大菱鲆年产量达8万多吨、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相似文献   

19.
我省甲鱼规模化养殖发展较快,但技术还不够成熟,养殖者基本上采取冬季大棚加温与夏季自然养殖相结合的模式。养殖周期一般12—15个月。 前几年,由于受高利润驱动,全国掀起甲鱼养殖热潮,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养殖产量直线上升。据统计,1994年全国甲鱼产量9360吨,1995年1.74万吨,1996年达3.24万吨,1997年突破4万吨。我省甲鱼生产发展也十分迅速,1997年甲鱼养殖面殖2.5万亩,产量1029吨。但自  相似文献   

20.
根据鲆鲽类海水鱼的生理生态特点,整合双排水、多级物理过滤、臭氧消毒杀菌、纯氧混合增氧等关键的水质调控技术,构建了低能耗、低成本、高效益的半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以大菱鲆为试验对象,通过试运行探讨了其可行性和实用性。养殖试验分3个阶段,对期间各项水质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日换水率为50 %时,各项水质指标均保持在鲆鲽类生长的适宜范围内;大菱鲆生长情况良好,成活率92 %,平均养殖密度达18.4 kg·m-3;与流水养殖模式比较,养鱼污水经过循环利用,每生产1 kg鱼节约能耗24 %,节水85 %。该鲆鲽类半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良好,适宜于在山东、河北、辽宁等北方沿海地区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