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3.
4.
5.
6.
7.
8.
宝山区蔬菜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宝山区菜区蔬菜重金属污染的特点,结果如下:菜区蔬菜六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一般比背景水平高,蔬菜吸收重金属的能力为:叶菜类>根茎类>茄果类。以代表性蔬菜—青菜为例,与蔬菜评价标准相比较,除铜、锌外,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以镉的污染最严重。彭浦乡为明显的污染区,庙行乡则基本未受污染。蔬菜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叶片要显著超过叶柄。蔬菜中重金属元素含量,除铅、铬外,其它元素与土壤有着一定的相关性,以镉的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9.
大棚蔬菜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控制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蔬菜大棚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凸显,并对我国蔬菜食品安全带来隐患。当前,我国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开放的、污染较为严重的农田土壤,而对相对封闭、污染较轻的蔬菜大棚土壤的研究较少。对我国蔬菜大棚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来源及其与种植年限的关系加以阐述,综述了通过调控肥力条件、添加土壤改良剂、调整作物品种以及耕作制度的手段来控制大棚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棚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控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11.
南宁市郊蔬菜重金属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南宁市郊蔬菜重金属(Cu、Zn、Pb、Cd、Cr)污染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及评价,结果表明南宁市郊蔬菜已受Pb和Cd的污染.其中Pb的污染最重,其次为Cd污染,但未受Cu、Zn、Cr的污染.叶菜类蔬菜污染最严重,其次是根茎类蔬菜,瓜果类蔬菜污染最轻.本文还分析了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西安市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原子荧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西安市郊区蔬菜批发市场及蔬菜生产基地中10种蔬菜80个样品中的汞、砷、铅、铬、镉的含量,并与1996~1997年度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汞、砷、铬、镉的含量较1996~1997年有明显降低,而铅仍是主要的污染元素,有85.0%蔬菜中的铅含量超出国家卫生标准,最高超标8.03倍。 相似文献
13.
14.
广州市郊蔬菜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广州5个郊区(县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地区大型蔬菜生产基地中5种蔬菜53个样品中重金属元素As、Hg、Pb、Cd、Cr的含量进行分析,初步摸清了广州郊区蔬菜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并对不同郊区不同蔬菜品种之间的污染程度和综合污染指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蔬菜中As、Hg、Pb、Cd、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208、0.0010、0.0409、0.0273、0.0763 mg/kg,均未超出国家食品标准的允许量;5种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由大到小为:As>Pb>Cd>Cr>Hg;As、Pb是广州市郊地区蔬菜中的主要污染元素。各类蔬菜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表明绝大部分蔬菜可以放心食用。 相似文献
15.
16.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陕西省部分城市 1 7种蔬菜的 1 52个样品中铅、铬、镉含量。结果表明 ,蔬菜中铅、铬、镉含量分别为 ( 0 .2 52± 0 .31 2 ) ,( 0 .1 2 3± 0 .42 4 )和 ( 0 .0 35±0 .0 39) mg/kg,其中分别有 30 .3%,1 .3%和 2 .0 %的蔬菜样品中铅、铬和镉含量超出了国家卫生标准的允许量 ,铅是陕西省蔬菜中的主要污染元素。初步摸清了陕西省蔬菜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7.
按照广东土壤背景值和国家土壤环境二级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明山煤矸石粉与黄土混合而成的5种不同比例的土壤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5种土壤的Zn、Cu、Cd、Mn4种重金属含量均较高,且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Mn>Zn>Cu>Cd,Pb未达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检测限;煤矸石所占比例越大,4种重金属含量越高。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指数大小排序为Cd>Zn>Cu,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排序为Cd>Cu>Zn,说明Cd是主要的土壤污染因子和生态风险因子;Mn含量超过土壤中Mn含量的适中标准值170~1 200 mg/kg。5种比例土壤均未达到种植食用作物的要求。5种混合土壤所种植的3种叶菜中,叶中Pb含量未达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检测限,Zn、Cu、Cd、Mn 4种重金属含量在绝大多数样品中均超过它们在作物中的限量标准值,且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多数均在重污染水平,Cd是主要的污染元素。 相似文献
18.
国内湿地重金属污染及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年来国内湖泊、河流和滨海等的湿地重金属污染研究情况进行了回顾,重点对重金属的种类、含量、形态、存在形式、空间分布等进行介绍.污染物危害评价主要采用地积累指数、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对于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进行了探讨,建议对湿地中本土生长的植物的重金属富集能力进行分析,经过筛选从而得到适合本地生长且重金属富集能力较强的富集植物,并对污染的治理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木质纤维素的组成成分和结构性质,归纳出木质纤维素基吸附剂的制备路线,系统总结了木质纤维素预处理、化学改性技术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制备过程中主要因素的影响;结合表征手段揭示了其吸附机理,介绍了其吸附及再生研究方法。结果表明,为提高木质纤维素对重金属的吸附效果,可通过化学改性在其纤维素上引入活性官能团。但纤维素被封闭在由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构成的致密网状结构内,加之其结晶度较高,使得改性效果较差,因此,在化学改性前需要先进行预处理。目前的预处理技术除了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还有微波、超声等新兴技术;化学改性技术主要包括单体接枝和直接改性。原材料和试剂的种类与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方式等因素对制备过程影响较显著。木质纤维素基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主要是表面络合和离子交换,目前吸附研究主要采用间歇式静态吸附法,再生研究主要采用溶剂再生法。最后,指出了木质纤维素基吸附剂的制备、吸附和再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