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辣椒属栽培种主要表型性状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因子分析,将辣椒属5个栽培种96份种质资源的14个表型性状集约于5个主因子上,F1为果实质量因子,F2为株型因子,F3为果形因子,F4为熟性因子,F5为辣味因子。这5个主因子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在80 %以上,基本保持了14个表型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采用正交因子和斜交因子模型分析了表型性状间的遗传作用关系,并探讨了各因子间的关系及其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66份猕猴桃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枝条、叶片和果实的19项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和描述,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表型性状分布频率、变异系数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个描述型性状平均变异类型为4.9个,最丰富为果形(9个);9个数量性状中果柄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1.04%,果实纵径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2.14%。Q型聚类分析将66份猕猴桃资源分成4个组群,组群内的种质资源以1年生枝颜色、单果质量和果形指数等聚类。  相似文献   

3.
东北寒地96份李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存学  杨晓华  刘海荣 《园艺学报》2020,47(10):1917-1929
为了深入了解李(Prunus L.)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按照《李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李资源圃内保存的96份寒地李种质资源20个描述型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和描述,对16个数量型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聚类、主成分等分析。结果表明,20个描述型性状,共观测到66个变异类型,其中叶片形状、果皮颜色、果核形状等变异范围较大。Shannon-Wiener信息指数(H)和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D)变化范围分别为0.3768 ~ 1.3993和0.2188 ~ 0.7196,其中果皮颜色(H:1.2093,D:0.6814)、叶片形状(H:1.1227,D:0.5484)等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16个数量型性状中,单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为61.32%;果形指数变异系数最小,为8.72%。聚类分析将96份寒地李种质资源在欧式距离22处将各种质资源分为3大类群,其中第Ⅰ类可用于选育离核、抗性强的品种;第Ⅱ类可用于选育抗性强、丰产品种;第Ⅲ类可用于选育果大、可食率高、离核品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8.191%,主要有果实纵径、果实横径、1年生枝粗等性状,主要反映了果实大小和枝条性状因子,果实性状对于东北寒地李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的贡献率最大,一年生枝条次之。结合相关性分析结果,16个数量型性状可简化为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叶片宽、果核横径、果形指数、叶片长、1年生枝粗7个主要指标,提高了寒地李种质资源评价和选育鉴定工作的效率。性  相似文献   

4.
对136份茄子种质资源的17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7个表型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果形和果色变异最大,株高和茎粗变异最小;17个表型性状之间相关关系较低,主成分分散;136个茄子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28~0.82之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植株颜色是判断茄子品种间亲缘关系的最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以国内收集的32份干制辣椒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遗传多样性分析、变异水平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研究了不同类型种质资源各性状的关系及其对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干制辣椒种质资源创新和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3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CV)在12.47%~81.54%,遗传多样性指数(H′)在0.37~2.03。大部分表型性状存在相关性,其中植株大小、叶片大小分别与单果质量、果肉厚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期果色分别与株型、果实大小、未成熟果色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23个表型性状转化成6个主成分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到75.14%。聚类分析将32份干制辣椒种质资源分为5类,第Ⅰ类群植株高,叶片大,果长锥形,果色暗红。第Ⅱ类群植株矮,叶片小,果细长,易制干,坐果数多。第Ⅲ类群植株矮且株型紧凑,节间有绒毛,叶片小、果短锥形且果顶凹,果肉薄。第Ⅳ类群株型半张开,叶片大,果大牛角、单果质量大,果肉厚,不易制干。第Ⅴ类群包含种质较多,果多为羊角,果顶尖。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青果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对96份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青果的8个性状[单果质量、纵径、横径、侧径、果形指数(纵径/横径)、横侧比(横径/侧径)、青皮厚度以及鲜坚果(去除青皮)单果质量]进行了测定,对性状间的相关性和主成分进行分析,基于青果的8个性状对96份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青果8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945%~34.62%之间,各性状依变异系数的大小顺序为青果单果质量>鲜坚果单果质量>青皮厚度>青果纵径>青果果形指数>青果侧径>青果横径>青果横侧比。多数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青皮厚度与鲜坚果单果质量相关性小。8个性状均可以作为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评价和品种选育的衡量指标。96份种质聚类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具有青果单果质量大、鲜坚果单果质量大、果形指数大(长果形)的特征,第Ⅱ类群具有青皮厚的特征,第Ⅲ类群具有果形指数较大、青皮较薄的特征,第Ⅳ类群具有果实小、青皮薄、果形椭圆形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对山东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征集的24份茄子地方种质资源开展果实性状和品质性状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果实性状的变异系数在8.02%~57.67%,种质资源空间差异较大,其中果形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7.67%。通过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分别为2.163 8、1.564 1、1.012 7,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9.01%,并建立品质评价模型:F=0.360 637F1+0.260 679F2+0.168 784F3,能综合茄子数量性状的大部分信息。24份茄子种质资源经聚类分析分成三大类群,其中第Ⅲ类群包含品种1218、1219、P280,综合评分较高,位居前3,在茄子品种选育实践过程中,可将这类种质资源作为优良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橄榄种质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并根据其多样性进行数量分类。【方法】参考《果树种质资源描述符—记载项目及评价标准》和《橄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等标准进行观测和描述,应用Q型聚类、R型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结果】11个数量性状中,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2.00%,可食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3.44%。16个描述性状平均变异类型2.9个,果实形状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为5个。Q型聚类分析将60份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为27.81时分为3个组群,组群内的种质资源以果实的形状、大小和品质聚类;R型聚类分析将27个表型性状在相关系数2.27处聚为3组,多数性状表现两两相关或关系密切;主成分分析结果将27个表型性状简化为8个主成分,包含果实形状等16个表型性状。【结论】橄榄种质资源的果实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果实形状等16个表型性状对数量分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番茄353份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番茄353份种质资源的13个质量性状和16个数量性状进行变异水平评价、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质量性状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生长势(1.50);数量性状中最高的是叶片长(2.07)和叶片宽(2.07),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裂果率(73.08%);各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前9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64.83%,包含了全部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基于表型性状,采用系统聚类组间聚合的方法在遗传距离为17.5处将供试的353份资源划分为6个组群,第5组群包含138份资源,主要特点为果实圆形,生长习性为有限生长;第6组群包含203份资源,主要特点为单果质量小,生长习性为无限生长。  相似文献   

10.
新疆野核桃坚果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经典形态差异分析方法,了解新疆野核桃种质坚果表型性状多样性,为新疆核桃种质起源研究及资源保护等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34份新疆野核桃种质的16个描述性状和11个数量性状进行测定,参考《GB/T20398—2006核桃坚果质量等级》和《核桃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等标准进行相关性状测定,应用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新疆野核桃坚果表型性状进行评价。【结果】不同新疆野核桃种质间存在显著差异,34份野核桃种质坚果大小有变小的趋势。11个数量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9.92%,其中单果仁质量变异系数最大,为19.98%,横径变异系数最小,为5.22%。相关性分析发现,11个数量性状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其中有29对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2对呈显著正相关,1对呈极显著负相关,1对呈显著负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34份种质划分为8个类群。【结论】新疆野核桃在表型性状上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单果质量、单果仁质量、果形指数、壳胴、出仁率、核壳厚度可以作为新疆野核桃坚果品质评价和良种选育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1.
茄子果实的主要性状、营养品质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观察了19份茄子种质果实的主要性状,并对果实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VC和干物质含量等品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质茄子的果皮色、果肉色、果形、肉质及单果质量等果实主要性状均有差异;茄子种质果实的营养品质也具有明显差异,干物质平均含量为7.96%,变异系数为12.81%;可溶性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39mg/g,变异系数为18.22%;VC平均含量为34.8mg/kg,变异系数为25.86%;可溶性糖平均含量为23.20g/kg,变异系数为16.21%。相关分析表明,干物质含量与单果质量和果长呈极显著负相关,VC含量与单果质量和果长呈显著负相关;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果宽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以16个南通扁豆品种为试材,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对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扁豆产量的主要因子及品种间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在保留84.8893%信息量的前提下,10个农艺性状可简化为粒型因子、粒重因子Ⅰ、荚型因子和粒重因子Ⅱ等4个主成分,在育种过程中需结合育种目标确定合理的主成分值;16个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8866~7.7757,平均4.0474;16个品种可分为4类,荚色与地理来源不能作为判断种质间遗传差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用19 对InDel 标记对来自国内外的46 份茄子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9 对InDel 标记的多态性 信息含量(PIC)范围在0.48~0.66 之间,均值为0.59。46 份茄子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2~1.00 之间,均值为0.70, 说明46 份茄子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差异不大,遗传基础相对狭窄。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6 处, 将46份茄子种质资源划分为4大类群。聚类的结果与叶色、花冠色和果实性状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而与来源地的关联性并不大。  相似文献   

14.
亚洲部分茄子品种资源数量分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易金鑫 《园艺学报》2000,27(5):345-350
观测了部分亚洲国家及地区的 10 2份茄子种质资源的 50个性状 ,采用数量分类学的方法对观测群体进行分类。Q型分析结果表明 ,在 3个分类水平下 ,可将群体分别划分为野生种及栽培种 ;栽培种又可进一步分为半栽培类群、栽培短茄类群和栽培长茄类群 ;类群还可进一步分为 6组。在R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各性状的相关性以及类群间的进化次序  相似文献   

15.
茄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形态标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76 份茄子种质进行形态学标记,以评价供试茄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
供试茄子种质的形态学性状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种质间各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54.83%,其中叶刺的
变异系数最大,为493.3%,果实弯曲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0.9%;对茄子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以
Pearson 相关性系数23 作为聚类阈值,将76 份茄子材料划分成三大类群,以Pearson 相关性系数19.5 作
为聚类阈值,将76 份茄子材料划分成七个类群。  相似文献   

16.
对国内外128份枇杷种质资源的3个测量性状(种子数、种子重、种子瘪粒数)和5个描述性状(种子形状、种皮颜色、种子斑点、种子基套大小和种皮开裂)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枇杷种质资源的种子测量性状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样性,集中表现为:种子数2~4粒,种子重1~3g,瘪粒较少;种子描述性状则较多地表现为三角体形、浅褐色、斑点少、基套小、不开裂。和云南枇杷种质资源相比,福建枇杷种质资源的种子个体较大,数量较多,出现瘪粒概率较大,种子形状、种皮颜色、种子斑点、种子基套大小和种皮开裂的分布表现较集中,这可能是枇杷种质资源种子性状的进化趋势,表明云南枇杷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更为丰富。此外,还就枇杷种质资源种子数和种子重的分级标准进行探讨,为今后更科学地开展枇杷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茄子果形的QTL 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军  陈钰辉  王利英  刘富中  张映  连勇 《园艺学报》2012,39(6):1115-1122
 以圆茄高代自交系106和长茄高代自交系113为亲本,利用其F2群体构建了一张包括23个SSR标记和85个AFLP标记,共15个连锁群的复合遗传图谱。该图谱覆盖基因组长度1 007.9 cM,平均图距9.3 cM,长度和密度符合定位标准。采用MapQTL4.0软件并结合MQM作图法对果形QTL进行定位分析,定位到与果形指数相关的两个QTL,位于第1和第12连锁群上,表型贡献率分别为20.8%和41.5%;与果长相关的5个QTL,位于第1、8、11、12、14连锁群上,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6.5%、36.8%、9.8%、45.0%和41.9%;与果径相关的两个QTL,位于第1和第5连锁群上,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6.2%和15.8%。果形指数、果长和果径QTL同时定位在第1连锁群上,且与AFLP标记M23E21B距离3.5 cM,表明果形性状与该标记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18.
以圆顶茄子和尖顶茄子为亲本构建6世代群体(P_1、P_2、F_1、BC_1P_1、BC_1P_2、F_2),在春露地和秋大棚两个茬口分别种植6世代群体,利用目测法和Tomato Analyzer软件分析法采集茄子果顶形状数据,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茄子果顶形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目测法和软件法都可以用来描述茄子果顶形状,Tomato Analyzer软件分析法获取的果顶数据计算出的AIC值完整性好、适应性检测中的统计量差异显著个数少,对茄子果顶形状的数据测量更为准确,更加适用于茄子果顶形状的采集。茄子果顶形状表现为数量性状,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同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在分离群体中F_2群体主基因遗传率高、稳定性好,主基因遗传率达到72%以上,育种过程中适合在F_2群体进行果顶形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