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增氧:池塘水体溶氧决定了水体中生物的代谢活动、物质的形态和价态、氧化还原状态及微生物的分布情况。水体溶氧具有周期性变化,一般白天多,夜间、黎明前少;晴天多,阴雨天少;养殖动物密度过大,水体过肥,有机物多,可造成水体的呼吸作用加剧,导致水体阶段性缺氧;高温条件下,水体溶氧随温度升高而减少,但水产动物的耗氧增加,造成缺氧;水中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氨氮等含量超标,也会造成缺氧。缺氧状态会造成毒性物质大量积累,增加毒性,对水生动物造成极为不良的后果。  相似文献   

2.
养殖户在养蟹过程中,常有一些河蟹栖居在远离水面的洞穴里,懒得出来活动觅食,且个体较小。据笔者多年对养蟹池的观察,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1养殖水体溶氧太低河蟹对水体的溶氧要求需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溶氧过低就会引起河蟹不吃食、不蜕壳;当水中溶氧低于4毫克/升时,河蟹在水中就感到不舒适,有时就要往岸上爬,打洞穴居;当水中溶氧低于3毫克/升时,河蟹则大部分离开水体,上岸栖息,时间一久,它就能在岸上洞穴里生活,不再下水觅食,且个体也难长大,形成“懒蟹”。2养殖水体变动频繁由于河蟹属两栖动物,它既能在水中生活,…  相似文献   

3.
增氧机之所以能够增加水中的溶氧,是通过增加空气与水之间的接触面积面获得增氧的目的。这些方法,不外乎(一)搅拌表面水;(二)往水中输入空气,(三)二者兼面有之。由于在设计增氧机时有很大的灵活性,因而就产生了若干类型的增氧机。就现实面言,增氧机的类型有下列各种:  相似文献   

4.
1990年冬沈阳地区雪封河,结乌冰。乌冰透光率差,一般为10—20%,水中溶氧比结明冰时低30%左右。由于光照不够影响了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因而降低了氧气的来源。水体严重缺氧,一些地方越冬鱼死亡数量颇大,有的甚至全池死亡,经济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5.
正八、病害防治1.亲鱼泛池长江胭脂鱼原产于长江上游水质清新、溶氧丰富的流水中,它对溶氧要求较高。防治方法:①亲鱼池长年流水不断,至少在3-10月流水不断;②水质不宜过肥,透明度在50厘米以上,溶氧在6毫克/升以上;③适当搭配鲢鳙或匙吻鲟,实行生态净水;④微生态制剂调  相似文献   

6.
造成鱼类浮头的直接原因是缺氧或氨中毒。一、缺海造成的浮头这种现象多发生在高温季节,半夜和清晨较为常见。引起池塘缺氧的因素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池塘中鱼的放养密度过高,水中氧气供不应求。2.雷雨过后,由于地中表面水层和池底水层温差大,引起泡水上下对流,池底的腐败物随之翻起,加快其分解,消耗大量氧气,造成缺氧。3.饲料或肥料投入过多,造成水质过肥,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白天由于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氧气,使溶氧过他和;夜晚由于鱼类和浮游植物均因呼吸作用而耗氧,使溶氧大大减少,甚至降到临界点,导致鱼的…  相似文献   

7.
1.发烧病:主要是放养密度过大,鳝体表面分泌粘液使水中微生物加速分解,消耗水中溶氧,放出热量,使黄鳝缺氧而焦燥不安,互相缠绕,造成大量死亡。防治方法:在池内放0.5~1公斤泥鳅减少黄鳝缠绕;更换新水或在池内每立方米水体泼洒0.7克硫酸铜水解液。  相似文献   

8.
加州鲈鱼亲鱼的运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州鲈鱼营养价值高,价格极其昂贵。由于其背鳍硬而尖锐,给运输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加州鲈亲鱼的运输工作的好坏是亲鱼成活率低的关键。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环环扣紧,小心谨慎,以免造成损失。 一、影响加州鲈亲鱼运输成活率的因素 1.溶氧:运输途中水的溶氧是影响加州鲈亲鱼运输密度和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在运输过程中亲鱼不断消耗水中的溶氧,当水中溶氧降低到一定程度,亲鱼就会出现严重浮头,甚至造成死亡。所以千方百计提高水中的溶氧是加州  相似文献   

9.
鱼池泛塘现象是由于水中缺氧造成的。在夏季,气温高,日照剧烈,到了傍晚,由于水层温差的作用,引起水层急速对流,池底的各种有机物耗尽了水中的氧气,上层水的含氧量急剧减低而又得不到补充,整个池塘水体的溶氧都大大降低,就引发泛塘。如果天气连日阴雨,光照条件差,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较弱,水中溶氧的补给来源锐减,也会发生泛塘。此外,水质过肥或败坏也会引起泛塘。从池内鱼的动态也可以作出判断:如果鱼没有病,而投喂的饲料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吃完,就表明可能池水溶氧条件差。如草鱼在草堆边吃食,草鱼嘴里含了草,满池游动,这…  相似文献   

10.
漫谈鱼类的耗氧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在杰 《科学养鱼》1996,(11):26-26
漫谈鱼类的耗氧率养殖鱼类在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时都要求水中有足够的溶氧量,以维持机体代谢的需要,同时,鱼类对水中溶氧量的要求和适应范围又有一定的差异。一般说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水中溶氧比较充分时,鱼类的摄食强度大,饵料系数较低,生长速度快。相反,水中...  相似文献   

11.
溶氧量的高低对鱼的影响 溶解水中的氧气叫溶氧。水中溶氧的含量叫溶氧量,通常用“毫克/升”表示。鱼类是靠鳃吸收水中的溶氧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溶氧多少直接影响养鱼效果.鱼类对溶氧的需要量随鱼的种类、不同发育阶段、年龄大小而不同。在大多数养殖鱼类的主要生长期内,要求池水保持5~8毫克/升的溶氧,不能低于3毫克/升。  相似文献   

12.
<正>1加强溶氧管理由于致病菌都是厌氧菌,缺氧就为致病菌的爆炸性繁殖提供了条件,几天就可增殖到使对虾发病的数量,另外缺氧使对虾产生应激反应,造成免疫力低下,间接地加快了病原体繁殖速度,缺氧是对虾发病的重要因素,保持充足溶氧是对虾养殖成功的关键。水中溶氧的高低有很多因素决定,但反过来又影响着其他各项指标,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生长方面同样一种饵料由于溶氧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饵料系数的结果。在病害防治方  相似文献   

13.
日本特许公报公布利用脒基硫脲(Gyanylthiourea——简写为GTU)作为鱼类由于氧气不足产生窒息及毒物中毒死亡的防止剂。氧气不足是指将活鱼从水中取出时,或在不含溶氧的水中和含少量溶氧的水中,以及在其他液体中放入活鱼时所引起的鳃呼吸困难。毒物以氰化物为例。  相似文献   

14.
水中溶氧测定无论在水产养殖或是水质卫生、污水处理等方面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测定项目,为此,我们于今年5月份自行设计制成了10台溶氧测定仪;经有关单位使用,性能尚好,现拟进一步加以改进提高,本文简要介绍如下: JP—1型溶氧测定仪为测定水中溶氧和水温的仪器,感测元件为极谱型隔膜电极,  相似文献   

15.
梁贺 《科学养鱼》2002,(12):46-46
一、越冬期间鱼类死亡的原因1.越冬池水中缺氧水中缺氧是造成鱼类冬季死亡的原因之一。缺氧的因素一是由于池水清瘦,水中浮游植物数量太少,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够消耗。二是越冬池选择不当,鱼池面积过小,池内有机物、水草、杂鱼过多,这些常会消耗水中大量溶解氧。三是池水太浅,放养鱼的密度大,加之天气冷,冰层厚导致水中缺氧。四是污水或有毒物质流入,耗氧或产生有害气体,造成鱼塘溶氧不足。2.鱼体消瘦鱼在冬季身体消耗量大,长时间越冬,鱼的体重会减轻10%~15%,加之越冬前培育不好,在冬季体内积累的养分和脂肪不够…  相似文献   

16.
李楠 《淡水渔业》1979,(8):28-28
随着淡水养鱼事业的发展,鱼苗运输已经遍及边远山村。但是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鱼苗密度大,耗氧量也大,如果水中的溶氧低于每升1-1.5毫克时,即引起鱼苗大量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17.
宁旺云  翟兆斌 《渔业现代化》1999,26(1):19-20,17
1 鱼塘中不同深度溶氧的浓度渔民历年来有“养好一池鱼,先要养好一池水”的经验。所谓“养好一池水”确切地说是指保证有适合鱼类生长的水环境。在水产养殖中.水环境因素包括水中的溶氧、水温、酸碱、氨氮、CO2、饲料生物等。其中水中的溶氧量对鱼类的放养密度和生长速度起看重要的作用。若水中溶氧量在4mg/L以上,则鱼摄食增加、生长增快.鱼病减少,饵料系数降低;反之,鱼类生长滞缓甚至死亡。因此提高水中的溶氧量,保证水质良好性,以保证高密度精养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养殖产量是水产养殖业的一个重要课题。水中溶氧主要…  相似文献   

18.
张国红 《科学养鱼》1998,(10):27-29
不良水质的影响一、泛池泛池,又叫翻塘或窒息,是由于水中缺氧而引起。鱼类不同种类、不同年龄及在不同季节对氧的要求都各不相同。当水中溶氧低于鱼类正常生理所需最低限度时,就会引起鱼类窒息死亡。通常情况下,淡水鱼类养殖水体中的溶氧不应低于1.0mg/L。(一)泛池的原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北方地区寒冬期较长,冰层厚度达1米左右越冬鱼类将近有半年时间在冰下生活,由于冰下水体与大气长期隔绝使水体中需要的氧气不能从大气中得到补充。虽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增补水中的溶氧,但其受气候、环境等情况的影响,使增氧速率较慢,且不能完全补偿由于池底层污泥过厚或冰面积雪过多  相似文献   

20.
<正>一、溶解氧1.溶解氧的作用及养殖动物对溶氧的要求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称为溶解氧。鱼虾的生长离不开氧,对水中的溶解氧有一个最低的需求量,当低于这个需求量时,鱼虾的摄食、代谢和生长都受到影响;当溶氧低至一个极限值(窒息点)时,鱼虾将因窒息死亡。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