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生物测试法,观测了异色瓢虫十九斑变种对不同寄主上的不同蚜虫的定向和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帖梗海棠、毛白杨、柳树在正常的生长状况下,不会产生引诱异色瓢虫的挥发性次生物质。在这些植物受到蚜虫危害以后,会释放出引诱异色瓢虫的挥发性次生物质,而紫藤在正常的生长状况下和蚜虫危害后,都会产生排斥异色瓢虫的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2.
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及成虫对烟蚜的日捕食量差异较大,在相同的烟蚜密度条件下,异色瓢虫Ⅳ龄幼虫的捕食量最大,其次为成虫和Ⅲ龄幼虫.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及成虫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 Ⅱ型.异色瓢虫自身密度对其捕食作用的干扰效应明显,对烟蚜的日捕食量随异色瓢虫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3.
异色瓢虫对烟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密度干扰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及成虫对烟蚜的日捕食量差异较大,在相同的烟蚜密度条件下,异色瓢虫Ⅳ龄幼虫的捕食量最大,其次为成虫和Ⅲ龄幼虫。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及成虫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异色瓢虫自身密度对其捕食作用的干扰效应明显,对烟蚜的日捕食量异色瓢虫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龄期七星瓢虫与异色瓢虫对烟蚜的控制作用。[方法]研究不同龄期七星瓢虫与异色瓢虫对烟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寻找效应。[结果]2种瓢虫的日均实际捕食量随着蚜虫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从龄期看,在烟蚜密度相同时,七星瓢虫与异色瓢虫均为成虫对烟蚜的捕食量最大,其次依次为4龄幼虫、3龄幼虫、2龄幼虫、1龄幼虫。通过比较功能反应中的各参数可知,2种瓢虫对烟蚜的攻击率随着龄期的增加而提高,七星瓢虫对烟蚜的攻击率从1龄幼虫的0.562 0增加到成虫的1.174 1,异色瓢虫对烟蚜的攻击率从1龄幼虫的0.595 1增加到成虫的1.170 5;2种瓢虫相比,幼虫时期,七星瓢虫对烟蚜的攻击率小于异色瓢虫,而成虫则相反。七星瓢虫与异色瓢虫对烟蚜的寻找效应是随着猎物的增加而降低。[结论]试验结果为烟蚜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异色瓢虫对麦蚜和红蜘蛛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异色瓢虫成虫及三、四龄幼虫对麦蚜和果树红蜘蛛的捕食功能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两种猎物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其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异色瓢虫的日捕食量表现为四龄幼虫>成虫>三龄幼虫;在麦蚜和红蜘蛛的混合种群中,异色瓢虫喜欢取食麦蚜。  相似文献   

6.
异色瓢虫对甘蓝蚜的捕食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异色瓢虫成虫(Leis axyridis)捕食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为Na= 1.175N/(1+0.00635N),捕食甘蓝蚜的数量随蚜虫密度增加而增大,日最大捕食量为185.2头.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一龄14.47头、二龄45.05头、三龄72.46头、四龄153.84头.Watt干扰与竞争模型A=82.832P-0.813,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加,异色瓢虫成虫总的捕食量增加,但平均每一头的捕食量下降.Hassell捕食效应模型拟合结果为E=0.994P-0.916,异色瓢虫成虫之间存在种内干扰.Cain指数D都大于1,异色瓢虫对甘蓝蚜的捕食性有很强的选择性,而对桃蚜的捕食选择性较差.该研究为正确评价异色瓢虫控制甘蓝蚜的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异色瓢虫对莲缢管蚜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异色瓢虫对莲缢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II型方程,其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与此同时,研究结果还表明,异色瓢虫的捕食作用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大,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也相应降低,其干扰反应模型为:E=0.36P-1.3112(3龄幼虫)、E=0.522 4P-1.909 6(4龄幼虫)和E=0.384 5P-1.856 3(成虫)。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释放异色瓢虫防控豌豆蚜,调查异色瓢虫各龄期幼虫和成虫对不同密度豌豆蚜的捕食量及捕食效应.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各龄期幼虫(Ⅰ龄~Ⅳ龄)、雄虫和雌虫的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12.88、46.66、85.88、160.04、198.20、204.75头;捕食功能参数a/Th最大的为雌虫,可达206.75,其次是雄虫和Ⅳ龄幼虫,分别为196.18和143.79,雌虫对豌豆蚜的控制能力最强,其次是雄虫和Ⅳ龄幼虫,Ⅳ龄幼虫的捕食能力强于其他低龄幼虫;随豌豆蚜密度的增加,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的捕食量也不断增大,当豌豆蚜超过一定密度后,其捕食量增加缓慢并逐渐趋于稳定.异色瓢虫各龄期幼虫和成虫对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圆盘方程的理论值与实测值拟合较好.随豌豆蚜密度的增加,异色瓢虫各龄期幼虫和成虫对豌豆蚜的寻找效应随之降低.异色瓢虫成虫对豌豆蚜的控害效果较好,可作为生物防治技术应用于田间防控.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异色瓢虫对两种常见苹果蚜虫绣线菊蚜(Aphis citricola Von der Goot)和苹果瘤蚜(Myzus malisuctus Matsumura)的控制作用,于2010年6月,在青岛农业大学实验室内,研究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两种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同时也研究异色瓢虫4龄幼虫对两种蚜虫的捕食选择性。结果表明,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两种苹果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均属于HollingⅡ型;异色瓢虫成虫对绣线菊蚜和苹果瘤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23.91和180.98头/d,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29 1和1.335 7;4龄幼虫对绣线菊蚜和苹果瘤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28.88和187.29头/d,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156 0和1.163 4。在两种蚜虫的混合种群中,异色瓢虫4龄幼虫对苹果瘤蚜的选择效应略大于绣线菊蚜,但这种选择性差异在两种蚜虫之间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异色瓢虫对枸杞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及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晓庆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442-2445
通过室内研究发现,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对枸杞蚜虫(Aphid sp.)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II型模型,成虫24 h最大捕食量为135.60头;不同龄期异色瓢虫幼虫均捕食枸杞蚜虫,其中以4龄幼虫捕食量最大,24 h捕食量153.84头。环境温度25℃为异色瓢虫的最适捕食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异色瓢虫对枸杞蚜虫的捕食量明显下降。异色瓢虫的捕食量受种内干扰影响,随着异色瓢虫密度的增加,单头平均捕食量呈下降趋势。蚜虫的空间分布影响异色瓢虫的捕食,随枸杞枝叶数的增加,异色瓢虫捕食量下降。异色瓢虫对枸杞蚜虫有较强选择性,存在枸杞蚜虫与枸杞木虱两种捕食对象的情况下,异色瓢虫倾向于选择捕食枸杞蚜虫,Cain指数D值大于2。  相似文献   

11.
异色瓢虫二斑变种对猎物搜索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测试法,观测了异色瓢虫二斑变种对不同寄主上蚜虫的定向和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帖梗海棠、毛白杨、柳树在正常的生长状况下,不会产生引诱异色瓢虫的挥发性次生物质,在这些植物受到蚜虫危害以后,会释放出引诱异色瓢虫的挥发性次生物质;而紫藤在正常的生长状况下和蚜虫危害后,都会产生排斥异色瓢虫的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12.
异色瓢虫暗黄变种成虫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对异色瓢虫暗黄变种雌、雄成虫触角形态和感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异色瓢虫暗黄变种成虫触角为棒状,共11节,即柄节、梗节和鞭节的9个亚节。触角感器为毛状感器与锥状感器,毛状感器分为长毛状感器、短毛状感器两种类型。雌雄个体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异色瓢虫成虫对榆紫叶甲卵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成虫对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opressum Motschulsky)卵的控制效能,开展了异色瓢虫成虫对榆紫叶甲卵的捕食功能反应与寻找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温度下,异色瓢虫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II型方程,χ2适合性检验表明圆盘方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相符;在相同温度下,异色瓢虫成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供试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异色瓢虫成虫对榆紫叶甲卵的捕食量增加;在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随异色瓢虫成虫密度的增大,其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也相应降低,捕食作用率(E)与异色瓢虫成虫密度(P)的关系为E=23.648 6P-0.220 9。  相似文献   

14.
异色瓢虫释放技术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福宏  潘悦  孔宁川  弓新国  岳宁  王夸平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172-2173,2193
概述了国内外释放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防治虫害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包括虫情监测、释放虫量、虫态的选择以及后期管理,旨在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优势天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异色瓢虫成虫最适冷藏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系统探讨了异色瓢虫成虫冷藏的最适宜条件。10℃是较适合于异色瓢虫刚羽化成虫保存的温度,保存期30天左右。对15℃、4L/20D、RH为70%-90%条件下定量饲喂20天,已进入滞育状态的异色瓢虫成虫而言,8—10℃是较为理想的长期冷藏保存温度,在此温度条件下冷藏保存120天,异色瓢虫成虫的存活率仍高于85%;12℃适宜短期冷藏保存,在此温度条件下冷藏保存50天,异色瓢虫成虫的存活率仍能达到100%。  相似文献   

16.
异色瓢虫对康氏粉蚧的捕食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初步研究了异色瓢虫对康氏粉蚧的捕食作用,采用Holling-Ⅱ型方程和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模型对异色瓢虫捕食康氏粉蚧的作用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异色瓢虫的各龄幼虫及成虫的功能反应均属符合Holling-Ⅱ型。1头异色瓢虫3龄幼虫、4龄幼虫、雄虫、雌虫对康氏粉蚧的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1∶19,1∶20,1∶19,1∶19,其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朱强 《现代农业科技》2014,(11):123+128
异色瓢虫是徂徕山林场常见天敌之一,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异色瓢虫对徂徕山林场2种重要蚜虫板栗大蚜和松蚜的选择效应。结果表明,当2种蚜虫种群数量同步增加,则取决于瓢虫原来的生境和饲喂条件,当板栗大蚜或松蚜种群上升时,则喜好取食种群数量大的蚜虫。  相似文献   

18.
多代施用高效氯氰菊酯对异色瓢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异色瓢虫经过多代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后的发育和繁殖情况,组建室内种群生命表和繁殖特征生命表,计算了生命表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施药组和对照(不施药)相比,除了蛹期间差异显著外,成虫前期各虫态历期间差异不显著;施药组成虫前期存活率为65%(对照为70%)。施药组每雌产卵量为(697.89±259.68)粒,对照为(489.67±257.69)粒;施药组雌虫的寿命为(92.80±18.44)d,显著高于对照(74.50±14.44)d;施药组的室内种群趋势指数为19.25,对照组为25.84;施药组净生殖率为1750.33,对照组为1471.19;卵到死亡所经历的时间施药组经历了8.15周,对照组经历了7.04周;施药组内禀增长力为0.92,对照组为1.04;施药组周限增长率为2.48,对照组为2.83。研究结果可作为异色瓢虫抗药性选育可能性的初步评价以及研究瓢虫抗逆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