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2.
3.
4.
从烟-甘薯套种的效益、优势、品种选择、培育壮苗、科学栽培管理、病虫鼠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清流县烟后甘薯套种高产栽培技术,并阐述了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烟叶与甘薯套种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土地和气候资源,发挥优势互补作用:①营养互补。烟叶生长要求少时富,老来贫的营养环境,烟薯套种前期为烟叶生长提供较多丰富的营养,甘薯后期吸收烟田中过剩营养,便于烟叶正常落黄,提高烟叶品质。②时空互补。烟叶的大田生长期为4月上旬至8月下旬,在此前后的田间休闲期,为套种作物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条件。烟叶是经济作物,直立生长,甘薯是粮饲兼 相似文献
6.
河南召陵区位于河南省中部,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4.6℃,日照时数2181小时,年平均降水量786mm,适宜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烟薯套种。2012年全区烟薯套种面积5000hm2。虽然本地烟薯套种技术比较成熟,但是怎么以低廉的成本、较小的劳动投入帮助烟农获取最大的生产效益。特别是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劳动力价格普遍提高的今天,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甘薯是明溪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受夏秋季干旱的影响,缺水田烟后季无法耕种水稻,只能改种旱作物。经多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烟后甘薯在明溪县中低海拔区均可推广,推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烟后稻相比,烟后甘薯效益高,能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践证明,烟后甘薯以夏薯套种模式产量最高,是一个值得大力推广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9.
烟田套种甘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烟田套种甘薯的生产表现,并研究相应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明溪县农科所于2006年夏季开展了烟田套种甘薯栽培试验,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现将烟田套种甘薯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宜与烤烟套种的甘薯品种,解决部分烟区烤烟种植调茬难度大与综合效益低等问题,通过田间大区试验,研究烤烟套种不同甘薯品种对烟叶质量、烟薯产量及土壤温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薯套种能够明显提升土壤相对含水率和烟叶产量,其相对含水率提高幅度介于12.03%~91.88%,烤烟产量增幅为12.29%~31.26%。烤烟套种甘薯以紫薯产量最高,块根产量达29400 kg/hm 2,且单薯质量大于100 g占总薯重的比例在紫薯中最高。烤烟套种甘薯提升了烤烟中上部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降低了烟碱和总氮含量,有利于改善烟叶内在品质。烤烟套种甘薯降低了上部烟叶含梗率,但增大了上部烟叶叶面密度,以烤烟套种紫薯表现突出。烤烟与紫薯套种,可作为一种烟田增产、烟叶增值和烟农增收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耐盐性甘薯品种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甘薯品种无菌试管苗为试材,将其在NaCl浓度为0、50、100、150、200 mmol/L的MS培养基上进行培养,20 d后测定各品种植株的干重、鲜重以及SOD活性。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增大,各品种盐害程度明显加大,生长发育明显变缓;NaCl浓度为50 mmol/L时,5个品种的SOD活性都有所上升,之后随盐浓度增加分别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5个品种中济徐23耐盐性较强,济薯18、济黑薯1号耐盐性较差,济薯06210、徐薯18居中。 相似文献
17.
不同植物花粉的自身特性不同,导致不同的染色方法只适合某些植物花粉生活力的测定。以能够在河北省石家庄地区自然开花结实的甘薯品种河北351及其不同的自交后代材料为试材,利用目前常用的4种花粉染色法(I-KI染色法、TTC染色法、过氧化物酶染色法和蓝墨水染色法)分别测定甘薯花粉的生活力,以筛选出适宜的甘薯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河北351自交各世代群体中自然开花株系的花粉生活力进行检测,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以及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适宜甘薯花粉生活力检测方法为TTC染色法,且方法可行、结果可靠。该方法测定甘薯花粉生活力具有操作简便快捷、成本低、适合大批量检测等优点,可为开展甘薯亲和性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龙薯24号’是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于2005年以‘龙薯39-1’放任授粉选育成的甘薯新品种,在福建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该品种晒干率31.97%,比对照高6.51个百分点;出粉率21.45%,比对照高5.66个百分点。平均薯干产量与对照‘金山57’相当,淀粉产量显著高于对照。‘龙薯24号’薯干产量及淀粉产量高,鲜食品质优,较抗甘薯蔓割病,是一个理想的淀粉型品种。2013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薯2013002)。 相似文献
19.
20.
为了筛选对甘薯黑痣病防效良好的药剂,首先采用滤纸片法在室内测定了1种生防菌剂和21种化学杀菌剂对甘薯黑痣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咯菌腈、咪鲜胺、多菌灵和枯草芽孢杆菌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在50 mg/L质量浓度下抑菌圈直径分别为4.75 cm、1.55 cm、1.20 cm和3.60 cm。用以上4种杀菌剂分别处理带病种薯、秧苗、土壤,进行甘薯黑痣病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的效果不及3种化学药剂,咪鲜胺的效果最佳,其处理带病种薯的病苗防效为88.1%,处理秧苗、土壤的病指防效达到83.8%和97.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