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民族英雄林则徐是近代著名的治水专家,他非常重视把水利工程作为景观来建设,特别是强调水利景观工程的坚固与技巧之美、水利景观的树艺之美、水利景观的人文成化之美和水景的清漾与畅顺之美。  相似文献   

2.
过去对梅花景观的美学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少有通过数学方法进行定量研究的报道。本文对梅花群落配置的景观效果从形式美、时空美、生态美、意境美等进行了生态美学分析,选择了若干梅园景观重要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了梅花景观美感评价指标体系,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进行分析,提高了梅园景观生态美感评价的精确度,验证了该模型在梅园景观美感评价中的适用性及可操作性。该模型既能评价建成的梅园景观,也可应用于梅园景观设计方案的预评价和选优,对梅园建设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景观的韵律美价值与景观对原始人类的战略意义相一致,这是景观韵律美评价的基本原理。本文对南太行山典型峡谷景观(王相岩峡谷景观)的空间结构及其意义、韵律美价值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围谷及其绝壁上的悬岩和洞穴,预示着一种潜在的、原始人的理想领地和直接生境;峡谷走廊与围谷的结合而形成的串珠式空间序列和每一围谷中的倒塔式竖向空间序列,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空间探索欲和求知欲,产生多种景观感受和有利于形成清晰的整体环境认知图。这些结构正是自热景观美的韵律。  相似文献   

4.
以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地貌景观为审美对象,从丹霞地貌景观的空间结构与形象美学特征等方面研究其美学价值,并探讨美学价值与科学价值之间的联系。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次分析赤水丹霞地貌景观的空间结构,得出景观的空间分布状况及美感度分布;探讨赤水丹霞地貌景观的形象美学特征,认为赤水丹霞有雄伟之美、奇特之美、险峻之美、秀丽之美。赤水丹霞地貌景观的美学价值与科学价值是多样统一的,研究两种价值的关系有助于地貌景观审美的不断深化。赤水丹霞具有世界级别的保护属性,其景观元素的原真性与完整性理应得到人类的有效保护与管理,这样才能使其美学价值得以永续利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马鞍山濮塘三棵树庄园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研究、实地调查和分析总结,从植物的形式美、时空美、生态美和意境美4个层面对三棵树庄园的庭院植物景观美感进行研究。分别对植物不同的观赏部位、花果期、色叶树种叶色的变化规律、开花植物的花色等进行归纳整合,多方位探讨影响三棵树庄园植物景观的美感要素。总结三棵树庄园植物景观的优点,同时针对不足之处给予建议,思考如何因地制宜地营造现代庭院植物景观等问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现代庭院的植物景观取得了近一步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人性化生态型景观阳台已成为城市居民亲近自然的追求。依据现代设计美学原理,论述了人性化生态型景观阳台绿化和美化设计的审美形态———技术美、形式美和艺术美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人性化生态型景观阳台设计美创作的方法———技术美命题设计、形式构图和语义表达、意境营造和风格表现,并结合设计实例作了分析阐述,为当今城市广泛开展的阳台绿化和美化活动提供了设计审美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景观作为审美对象,从地质资源类型及分布着手进行美学分 析。最后探讨了麻黄梁地质景观的美学特征,认为麻黄梁具有自然之美、豪迈之美、科学之美以 及和谐之美。从精神层次、科学层次以及艺术层次之中发现其美学的价值。发现麻黄梁可以拥 有地貌学以及地学科普天然讲堂之一的称号,对促进黄土高原地区的旅游有着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朱朝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599-1600,1603
解析了乡土植物及生态园林的概念,分析了乡土植物在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的生态作用,强调了乡土植物在园林中所发挥的视觉美、季相美、芳香美、意趣美的观赏作用,以及塑造景观空间、构建时序景观、营造地域景观的景观作用,指出乡土植物的应用更加符合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的要求。重点探讨了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乡土植物的科学合理选用方法,强调应根据生态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乡土植物,要满足城市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注重选择景观生态性突出的乡土植物,以突出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最后提出乡土植物配置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即要保持物种多样性,模拟自然群落结构;遵从互惠共生原则,协调植物关系,注意色彩搭配及季相变化。  相似文献   

9.
从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属性特征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江苏省南通市水绘园内的20个植物景观单元进行美感评价及分析,进一步探讨美感评价对于园林植物景观建设的指导作用。结果表明,约束层权重值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意境美、形式美、季相美、空间美;指标层中主题情感表达、植物文化寓意、植物配置形式位列权重值的前3位。水绘园植物景观单元的评价结果:Ⅱ级16个,占总数的80%;Ⅲ级4个,占总数的20%,表明水绘园植物景观总体较好。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对于美感欠佳的景观单元提出改进意见,从而进一步提升水绘园的植物景观美感。  相似文献   

10.
采用层次分析法,以个体美、整体美、自然美、意境美4个因子作为准则层,以形态、色泽、纹理等16个因子作为指标层,建立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金鞭溪天然石材景观效果评价体系模型。评价结果表明:准则层各指标的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自然美(0.650 3)、整体美(0.233 7)、意境美(0.067 5)、个体美(0.048 5);层次单排序中,生态性和自然性的权重(分别为0.409 2、0.266 1)较高;层次总排序中,生态性和自然性的权重(分别为0.356 2、0.231 7)也较高;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驳岸景观的效果好,特置和挡土墙的景观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郊区风景游憩林侧柏刺槐混交林研究表明,侧柏刺槐林中,林内景观美景度差异与乔木层树种数量呈非线性相关,无其他伴生树种的林内景观美景度最高,两种以上伴生树种其次,而一种伴生树种为最低;伴生树种以黄栌为好,蒙桑和栾树其次,油松最低;两个主要树种的比例基本以其中一种占优势时,其景观美景度值高,且以刺槐的比例高时,林内景观美景度值更大;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林内景观美景度标准化绝对值成正比关系,即林下物种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越大,其林内景观美景度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八达岭秋季景观整体色彩组成对美景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体景观色彩的组成角度评价了八达岭林场秋季景观,以期探究视觉色彩对景观美学质量影响,进一步提出提升美学质量的方法。利用Python等软件从像素角度解译色彩信息,筛选与美景值有显著相关关系的因素,并以色彩组成因子为自变量,公众喜好度的SBE值为因变量,构建景观质量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依据美景值将八达岭林场整体景观质量从高到低划分为5个等级(等级Ⅰ、等级Ⅱ、等级Ⅲ、等级Ⅳ、等级Ⅴ),美景值集中在等级Ⅱ和等级Ⅲ中,可见公众比较偏爱八达岭秋季景观;2)色彩组成因素与美景值方差分析中,明度指数(V)、邻近色(RN)、互补色比例(RC)、色彩多样性(HL)和色彩均匀度(EL)与美景度之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3)模型结果表明,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模型较其他3种模型(回归模型、逐步回归模型和二次回归模型)的拟合程度高(R2=56.48%,P<0.001),能较好地描述景观整体色彩与美景度之间的关系,且美景值与VRNRCHL呈负相关关系,与EL呈正相关关系。对此,在八达岭景观质量提升改造中,可降低整体色彩明度指数、色彩多样性指数、邻近色和互补色比例,增加色彩均匀度指数来提高美景度。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居民小区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究居民小区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的影响机理,为居民小区景观林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以北京市内14个居民小区为研究样地,以150个林内景观为研究对象,根据影响林内景观质量的平均胸径、林下灌草覆盖度等17个指标构建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特征指数,建立林内景观美景度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居民小区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主要取决于林木个体大小指数、景观色彩指数、景观垂直结构指数、景观近自然指数、林木个体空间指数和景观林木密度指数等林内景观特征指数。清晰的树木冠形和干形、整齐的林相、强烈的林分色彩对比、高比例的多季相树种和较高的林分自然程度均有利于提升林内景观质量。以林内景观美景度为因变量,林内景观特征指数为自变量建立美景度与林内景观质量指数间的二次多项式模型,模型拟合度较好,适用于居民小区四季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科学地营建高质量的居民小区景观林过程中,应注重彩色植物和多季相树种的使用。增加景观林的层次丰富性,通过控制密度和树种组成营建近自然的林分是建设高质量居民小区景观林。  相似文献   

14.
以ArcGIS为技术支持,结合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基于AVC理论,从景观美感度、环境舒适度、环境安全性、功能要求性和空间可达性5个主要评价因子19个指标层,构建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同时对蚌埠市公园绿地服务质量进行实证评价。结果表明,1)蚌埠市公园绿地服务质量总体评级为Ⅱ-Ⅳ级,服务质量水平不均。2)评价指标权重分析显示,环境舒适度(0.101 3)<景观美感度(0.150 3)<环境安全性(0.226 6)<空间可达性(0.245 7)<功能要求性(0.276 5)。3)各公园绿地服务质量得分显示,张公山公园(4.205 7)>龙子湖公园(4.038 2)>虎山公园(3.579 1)>大塘公园(3.359 5)>东海游园(2.144 6)>滨湖新区中央景观绿地(1.835 4)。4)蚌埠市6处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环境舒适度、环境安全性较高,功能要求性与景观美感度偏低。  相似文献   

15.
深入认识视觉和听觉耦合下人们对景观的感知规律,对景观资源评价和宜居环境设计尤为关键。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校区校园景观为对象,结合样地监测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比较分析夏季(7月)不同绿视率呈现的视觉信息与声音感受特征结合下人们对景观环境感知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校园声景观不同时段的声音类型频率与声级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声级大小与空气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亦无显著相关性;2)景观中10、30 m和50 m的3个圆形缓冲区内的道路面积占比与声级呈中等强度正相关(0.577<r<0.689),且林地面积占比与声级呈中等强度负相关(r=-0.591),其他景观要素与声级均无显著相关性;3)声音的存在会影响人们对景观美感度和景观自然度感知,但在高和低绿视率景观中表现相反,即:在高绿视率景观中为正向效应,而在低绿视率组中产生负向效应。女性对声景观感知的好感度显著高于男性;4)无论景观绿视率高低与否,受访者对声音响度与视听匹配度的感受都会对景观美感度和自然度产生显著影响,但影响作用各异。  相似文献   

16.
城市景观生态林景观美景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城市景观生态林美学质量,以合肥城市景观生态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美景度评估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简称SBE)和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综合分析,建立相关线性方程作为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合肥城市景观生态林符合正态分布;合肥城市景观生态林美景度值分布在1.2以下,整体偏低;影响城市景观生态林景观美学质量的关键要素有5个,按影响大小排序为阔叶树比例、平均胸径、平均冠幅、有色树木比例及草坪盖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尝试从景观多维度的角度来阐述视觉美的发展,景观从平面到立面再到时间的发展,从不同的视角创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本文基于现代景观多维度的理论,对国内外现代景观设计作品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来论证现代景观视觉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巴蜀园林的特点,强调了其与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明显不同的大众性,以及拥有"景自天成"的自然精髓和"朴质之美"的人文精神。探究了巴蜀园林的植物配置,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挖掘了园林深藏的意境美。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巴蜀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阔叶红松风景林单木景观质量评价与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科学进行天然风景林的抚育经营,以长白山地区松江河林业局板石河林场内的天然风景林单木为研究对 象,共调查了913 株单木的外部形态指标,拍摄913 张单木景观照片,筛选获得87 张针阔叶树种景观照片并进行美 景度评价,并对其景观要素进行分解,进而建立了针叶和阔叶树种单木的美景度模型,最后对99 株单木的景观质 量进行了预测以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1)影响针叶和阔叶树种单木景观美景度的景观要素差别较大; 2)影响针叶树种单木美景度的主要景观要素有树干挺拔度、轮廓清晰度、枝条混乱度、树冠完整度和枝条密度;3) 影响阔叶树种单木美景度的主要景观要素有树冠形态、轮廓清晰度、树冠均匀度、叶片密度、枝条舒展度和树干挺 拔度;4)基于单木景观质量影响要素,风景林经营应以培育树干通直的针叶单木景观和树冠饱满的阔叶单木景观 为目标;5)本文建立的针叶和阔叶单木景观美景度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单木景观美景度,可以应用于单木景观质 量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