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研究羊耳菊提取物在大鼠循环肠灌流液中的代谢产物。[方法]收集健康SD大鼠循环肠灌流液,分别用甲酸水溶液和正丁醇处理样品后,UHPLC-Q-TOF/MS分析其代谢产物。结合对照品、质谱碎片信息和相关文献,初步推测代谢产物的结构。[结果]大鼠循环肠灌流液中的代谢物较少,初步鉴定出3个代谢产物,主要存在二咖啡酰基奎宁酸酯基位置异构和甲基化代谢物。[结论]该方法初步探究了羊耳菊提取物主要成分在大鼠循环肠灌流液中的代谢特征,为阐释羊耳菊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茶枝柑皮提取物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采用HPLC方法测定分析茶枝柑皮提取物给药后的含药血清,鉴定茶枝柑皮提取物灌胃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结果]在茶枝柑皮提取物含药血清中发现了17个入血成分,其中5个为原型成分,其余几个可能为代谢产物。[结论]入血原型成分主要为多甲氧基黄酮川陈皮素和桔皮素等成分,深入研究其血清药物化学的表征,将有助于探索茶枝柑皮提取物的功效物质基础,探明其中的功能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甜荞麦和苦荞麦籽粒乙醇提取物中的主要抗氧化成分。【方法】将荞麦籽粒乙醇提取物与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反应,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识别乙醇提取物中的抗氧化成分,并用电喷雾质谱检测器对抗氧化成分的结构信息进行表征,以确定荞麦籽粒乙醇提取物中的抗氧成分。【结果】苦荞麦和甜荞麦籽粒乙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甜荞麦和苦荞麦乙醇提取物中均含有两种主要抗氧化峰,且对应的色谱保留时间和光谱信息相同;电喷雾质谱分析表明,荞麦籽粒乙醇提取物中抗氧化成分的分子量和质谱碎裂行为分别与对照品芦丁和槲皮素的相同。【结论】采用HPLC-MS/MS法可以快速筛选荞麦籽粒提取物中的抗氧化成分,荞麦籽粒提取物中的抗氧化成分主要为芦丁和槲皮素,其中槲皮素的抗氧化活性高于芦丁。  相似文献   

4.
香根草杜松烷型倍半萜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飞生  文媛  龙高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636-5638
[目的]分析香根草杜松烷型倍半萜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水蒸气蒸馏法(SD)、微波辅助萃取(MAE)、乙醇萃取的多个香根油样品。[结果]共检测出9个杜松烯倍半萜化舍物,经分析比较,证实其中4个杜松二烯倍半萜成分,可在不同方法提取的香根油中重复检出,相似度高。[结论]研究结果为香根油品质鉴定和香根草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测定半夏生品及其炮制品中8种潜在毒性成分的含量,并分析其潜在毒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UPLC-MS/MS法测定半夏生品及其炮制品中8种潜在毒性成分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流动相为甲醇-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质谱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ESI),检测模式为多反应监测(MRM),以苦参碱(正离子)和野黄芩苷(负离子)作为内标物。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8种潜在毒性成分的含量与炮制方法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8种潜在毒性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经多元统计分析,样品被聚集为4类,并通过变量权重重要性排序(VIP)发现胆碱、盐酸麻黄碱和原儿茶酸为4类样品间的主要差异成分。[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半夏生品及其炮制品中8种潜在毒性成分的含量测定,为后续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猪毛蒿不同炮制方法炮制前后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含量、挥发性成分以及绿原酸含量差异,为寻找猪毛蒿炮制方法奠定基础.[方法]以重量法测定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含量,GC-MS/MS测定挥发性成分,HPLC-UV测定绿原酸含量.[结果]与生品相比,晒干品的水、醇提取物含量均显著下降;烘干品水提取物含量下降,而醇提取物含量提高;阴干品无显著差异.GC-MS/MS分析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性成分,从生品、阴干、晒干、烘干品中分别检出25、21、27、24个色谱峰,共有的组分有13个,且猪毛蒿炮制前后既有含量的改变,也有不同结构的成分出现,晒干与生品差距最大;HPLC-UV方法测定了绿原酸含量,发现炮制后均显著下降,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生品、阴干、晒干、烘干.[结论]猪毛蒿在加工过程中应尽量采用阴干方法,以防止有效成分损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灯盏细辛中有效成分灯盏花乙素的积累动态。[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灯盏细辛中灯盏花乙素的含量,色谱柱:菲罗门ODS(150 mm×4.6 mm,4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40:60),检测波长335 nm。[结果]样品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68%,RSD为1.55%(n=6)。灯盏细辛药材中灯盏花乙素的含量在不同采收期有明显的变化规律,而同一采收期不同的药用部位则无明显差异。[结论]该研究为灯盏细辛的规范化种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蔬菜中多菌灵等15种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方法]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不同蔬菜中多菌灵等15种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结果]2种试验检测方法,多菌灵等部分农药残留量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这是蔬菜样品基质干扰所致。[结论]LC/MS/MS方法质谱抗干扰能力强、稳定、可靠,使用简便快速、分析时间短;HPLC方法需要更好的方法优化才能得到更可靠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毛竹精油和正己烷提取物的化学组分和得率,寻找潜在价值的活性化合物。[方法]水蒸气蒸馏和正己烷超声波辅助分别提取4个不同竹龄毛竹精油和正己烷提取物,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柏木醇(46.39%)是7年毛竹中部精油的第一主要挥发性成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9.46%)是3年毛竹中部正己烷提取物的第一主要挥发性成分;毛竹正己烷提取物得率高于精油得率。[结论]柏木醇是一种具有潜在价值的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热淋清颗粒的含药血浆进行分析,为筛选确定热淋清颗粒的药效成分奠定基础。[方法]在建立热淋清颗粒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热淋清颗粒甲醇提取物、热淋清颗粒含药血浆和空白血浆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确定热淋清颗粒血中移行成分。[结果]在热淋清颗粒含药血浆中发现了6个入血成分,其中3个为原型成分,其余几个可能为代谢产物。[结论]6个入血成分可能成为热淋清颗粒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探索热淋清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史云东  沈涛  贾琳  金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664-2665,2746
[目的]比较云南不同产地短葶飞蓬中野黄芩苷的含量,为短葶飞蓬的良种选育及GAP栽培提供依据。[方法]用HPLC法测定短葶飞蓬中野黄岑苷的含量,色谱条件为:岛津Shim-pack VP-ODS液相色谱柱(150.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40∶60,V/V);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35 nm;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8个产地的短葶飞蓬中野黄芩苷的含量差异较大,昭通巧家药山短葶飞蓬野黄芩苷含量最高(2.628%),昆明双龙镇短葶飞蓬野黄芩苷含量最低(1.597%)。[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重现性好,适于短亭飞蓬中野黄岑苷含量的测定,为云南短葶飞蓬的良种选育及GAP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史云东  贾琳  张霁  金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102+2112-2102,2112
[目的]比较不同地区灯盏花中总黄酮与野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灯盏花总黄酮含量,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野黄芩苷含量。[结果]试验地区灯盏花野黄芩苷含量在1.053%-2.628%,昭通巧家落山所产的灯盏花野黄芩苷含量最高;总黄酮含量在8.845%-15.757%,腾冲芒棒乡1所产的灯盏花总黄酮含量最高。[结论]不同地区灯盏花的总黄酮与野黄芩苷含量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较为系统的灯盏花组培体系,培育、壮大和发展灯盏花这一独具特色和优势的产业。[方法]以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的叶片为外植体,用不同浓度的激素6-BA、2,4-D、KT和NAA对其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生植株的研究。[结果]诱导愈伤组织最佳的培养基是MS+KT0.5mg/L+2,4-D10mg/L和MS+2,4-D0.5mg/L+6-BA0.5mg/L,诱导率为100%;二者相比,前者长出的愈伤组织较为紧密,而后者松散性好;MS+6-BA0.5mg/L+10%香蕉汁是诱导芽最佳的培养基,达87%;加入0.3mg/L NAA的1/2MS培养基对生根最有利,生根率达83%。[结论]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合理配比有利于快速构建灯盏花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海拔高度对短葶飞蓬总黄酮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云南省不同海拔高度下短葶飞蓬野生植株总黄酮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及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活性的研究,探讨黄酮合成过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短葶飞蓬总黄酮含量和酶活性都与生长地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不高,说明短葶飞蓬总黄酮合成过程可能还受其他原因的影响。[结论]海拔高度对短葶飞蓬总黄酮含量和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史云东  袁天军  贾琳  金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085-2086,2088
[目的]研究了不同产地短葶飞蓬中总黄酮含量异同。[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UV)对云南省9个不同地点的野生短葶飞蓬含量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短葶飞蓬中总黄酮单株最高含量达18.539%,最低含量为3.653%;腾冲芒棒乡1平均含量最高,禄劝县雪山乡最低。同一产地点不同植株间含量差异明显,最大变异系数为25.6%,最小变异系数为9.7%。不同产地短葶飞蓬间总黄酮含量方差结果显示,F=19.467,P=0.000 1〈0.01,LSD最小显著差数多重比较表明,不同地点短葶飞蓬中总黄酮含量差异性显著。[结论]短葶飞蓬中总黄酮含量的高低是内在遗传和外在生长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研究结果可为云南短葶飞蓬良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许春媚  杨莉  韩梅  杨利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031-10033
[目的]为阐明我国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蓬的化感作用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了加拿大蓬根、茎、叶不同浓度水浸液对9种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加拿大水浸液对植物幼苗株高和根长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水浸液浓度的升高抑制活性显著增强,对植物根长生长明显大于对株高生长的抑制,其抑制活性为叶水浸液〉茎水浸液〉根水浸液。[结论]加拿大蓬的化感物质主要存在于叶中。  相似文献   

17.
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时期UV-B辐射增强(5.0 kJ.m-2,旺长期辐射T1、花期辐射T2、旺长期+花期辐射T3)对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各部位生物量和药用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时期UV-B辐射均导致灯盏花株高、基叶数、最大基叶长、最大基叶宽、总生物量降低,其中总生物量下降2.91%~15.79%;花期辐射(T2)下,各形态指标和生物量降低的幅度小于旺长期辐射(T1)。(2)不同时期增强的UV-B辐射均导致灯盏花各部位有效成分(总黄酮、咖啡酸酯、灯盏乙素)含量升高,含量依次为T3>T2>T1>CK。(3)不同时期增强的UV-B辐射使灯盏花药用有效成分产量发生改变,仅花期辐射(T2)使灯盏花总黄酮、灯盏乙素和咖啡酸酯总产量均显著增加,其中灯盏乙素增加10%,总黄酮增加4.01%,咖啡酸酯增加4.05%。总之,通过增加UV-B辐射来增加灯盏花药用有效成分产量是可行的,以灯盏花花期进行UV-B辐射30 d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紫苏叶提取物活性成分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紫苏叶活性成分含量.[方法]采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测定紫苏叶提取物粉总黄酮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紫苏叶提取物粉多糖含量.[结果]紫苏叶提取物粉总黄酮含量为32.51%,多糖含量为9.43%.[结论]紫苏叶含多种活性物质,且紫苏叶中总黄酮含量和多糖含量都较高,这为进一步研究紫苏叶中其他活性物质奠定基础,也为紫苏叶产品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应用SEM技术观察灯盏花锈病的病组织(孢子堆)形态,采用两种方法处理样品。结果表明:常规的制样方法适用于该锈菌的SEM观察,孢子的形态保存完好,结构清晰,没有污染,导电性好。只用戊二醛单固定后处理与用戊二醛-锇酸双固定、乙醇梯度脱水、CO2临界点干燥法,进行SEM制样观察比较,其结果没有显著差异。本文就该病菌SEM样品处理及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为该病的防治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和积累基础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