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机器视觉技术在稻米外观品质检测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了机器视觉技术在稻米外观品质(爆腰、垩白、留胚率和颜色)检测,以及稻米的碾磨精度、破损率、异形米和直链淀粉检测中的应用。针对现阶段机器视觉技术在稻米检测中的不足,对其进一步的应用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稻米的质构特性是食用品质中最重要的因素,对它的表述、测量等相关技术是评价其品质的重要基础。通过对现有的相关技术分析发现,均不能适应对稻米的客观测量。为此,提出借助于机械科学的力学原理,建立基于材料特性分析的米饭硬度、黏度测量的新方法与技术。阐述了建立新方法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和关键结构。这对于稻米品质的检测、鉴定以及品种选育等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稻米品质性状研究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改善其稻米品质是每位育种工作者所追求的夙愿。人们对米质的要求随着生活及消费水平的增加而有所提高,目前改良稻米品质已成为育种家开展水稻品质育种的重要目标。对稻米品质性状的构成、影响米质的因素及稻米品质性状的分析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概述,将调控米质的外观品质、加工品质(粒型、垩白)、蒸煮食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及香味)、营养品质(蛋白质)等性状相关基因的克隆、功能研究以及重要稻米品质基因在常规育种和现代育种技术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稻米品质分析技术、稻米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在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稻米品质分析技术、稻米品质的改良及品质育种提供参考,提高水稻品种的多样性,丰富水稻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水稻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种植技术被应用到了实际的农业生产中来,而水稻机械化穴播技术正是其中之一。这一技术不仅具有着作业效率高、工序简单等优势,同时也对稻米的品质造成了影响,本文从稻米品质指标体系中的外观品质、碾磨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四方面入手,对水稻机械化穴播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一、水稻机械化穴播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一)机械化穴播技术对稻米外观  相似文献   

5.
稻米品质主要由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与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等组成.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步提升,人们对蒸煮与食味品质优良的稻米需求越来越高.而淀粉是稻米胚乳的主要成分,是影响其食味品质的重要因素,育种家们基于对淀粉合成相关基因与稻米蒸煮食味品质间的关联分析结果,利用常规育种和CRISPR/Cas9等技术创建了一系列具有优良食味品质的水稻新品种(系).本文总结了稻米品质的组成和影响因素、高等植物淀粉的生物合成途径、淀粉合成底物ADPG的转运途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合成途径、淀粉合成基因与稻米蒸煮食味品质改良的关系以及Wx基因等位变异在稻米品质改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为以后稻米蒸煮食味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湖北水稻区试参试品种为材料,用图像法测定稻米外观品质粒型、透明度、垩白粒率及垩白度,分析了方法测定的重复性、准确性等性状,结果表明,采用图像及软件法可以快速检测稻米的外观品质,检测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一致,且测量结果准确、稳定、操作便捷,能应用到水稻区试外观品质检测及水稻的育种工作中。  相似文献   

7.
随着水稻产业体系的飞速发展,稻米的食味品质引起广泛关注。研究对比了国内外稻米食味品质的研究现状,简述了我国近年来稻米食味品质的研究历程,细化和列举了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主要指标: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淀粉的糊化特性和胶稠度,并分别阐述了这四个指标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同时,分析了现有的稻米食味品质的综合检测方法,如感官评价法、理化指标检测评价法和无损检测评价法及其对应的评价标准。最后,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认为应通过精准评价构建科学规范、本国化的稻米食味品质评价标准∕系统,实现食味型水稻真正的本地化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8.
蒸煮食味品质是消费者选择稻米的重要评价标准。淀粉、蛋白质和脂质作为稻米的三大主要物质成分,与其蒸煮食味品质关系密切。为进一步探索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形成机制及水稻优质栽培技术,本文综述了稻米三大主要物质的组成与分布、合成代谢特点及其与蒸煮食味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干湿交替灌溉技术对稻米三大主要物质及其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并提出了研究存在三大主要物质互作与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关系不清楚以及干湿交替灌溉对蒸煮食味品质的调控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建议今后基于淀粉、蛋白质和脂质累积与合成代谢的关系深入研究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形成机制以及轻-干湿交替灌溉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调优机制。  相似文献   

9.
施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稻米品质的构成因素,对影响稻米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的因素作以概述。详细阐述了施用氮、磷、钾、硅、镁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归纳总结出有利于改善稻米品质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0.
稻米品质形成机理研究进展及水稻品质育种技术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稻米的物质构成;综述了稻米品质形成的生理机制、遗传机理及环境因素与栽培条件对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指出了当前水稻品质育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应用机器视觉技术在大米粒形、加工精度、垩白、整精米率等方面进行检测的研究动态,并指出了机器视觉技术在大米品质检测中的不足,为进一步应用机器视觉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激光散斑技术在农产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昆  王成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1,(9):1376-1380,1384
[目的]研究激光散斑技术在农产品检测中的应用。[方法]介绍了激光散斑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激光散斑技术在农产品检测应用的发展概况,分析了激光散斑技术在农产品检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叙述了激光散斑技术在农产品检测中的发展前景。[结果]激光散斑技术是可以用于农产品的品质检测的一种无损的检测技术,可以根据农产品的品质质量,对农产品进行合理分级。[结论]为激光散斑检测技术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爱传  衣淑娟  王新兵  王熙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781-12782,12806
对寒地水稻生长状况进行实时采集是调节控制寒地水稻生育期用水需求并估算水稻产量的重要依据。以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洪河农场水稻科技园区的稻田为研究对象,通过植物反射光谱的特性,研究基于图像技术的寒地水稻叶面积指数、株高、叶绿素含量、叶长、叶宽等生长参数的采集估算。试验表明,用3CCD摄像机估算寒地水稻分蘖期参数不适合。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作为一种高效无损的图像检测技术,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基因芯片是研究生物大分子功能的新技术,目前此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植物基因组研究中。本文对基因芯片技术在水稻的基因表达检测、特异性相关基因分离、生长发育研究、杂种优势预测、种子纯度检测以及转基因植株检测与鉴定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口粮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水稻生产正面临由传统小规模生产向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的现代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在此重要历史节点,回顾总结70年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历程与科技成就,对探索未来水稻栽培科技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70年来,我国水稻栽培科技界抓住水稻不同主产区大面积生产问题与关键技术瓶颈,深入开展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等方面关系的研究,探索水稻生育调控、栽培优化决策和栽培管理等新途径与新方法,取得了一大批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重要栽培技术和理论,形成了一批重大栽培科技成果。笔者着重从叶龄模式栽培理论及技术、群体质量及其调控、精确定量栽培、轻简化栽培、机械化栽培、超高产栽培、优质栽培、绿色栽培、逆境栽培和区域化栽培等十个方面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稻栽培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并指出了未来中国水稻栽培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是加强水稻绿色优质丰产协调规律与广适性栽培技术研究;二是加强多元专用稻优质栽培研究;三是加强水稻超高产提质协同规律及实用栽培研究;四是加强直播稻、再生稻稳定丰产优质机械化栽培研究;五是加强水稻智能化、无人化栽培研究。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技术在中国主要粮食作物改良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颖  王颖  韩成贵 《农学学报》2022,12(10):44-50
针对转基因技术在中国主要粮食作物改良中的应用,笔者简述了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优点,回顾了转基因技术在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小麦、水稻)品种改良中的研究进展情况,总结了转基因技术在中国主要粮食作物抗病、抗虫、抗除草剂及品质改良中的主要应用,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可以更好地了解转基因植物,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转基因植物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减化技术应用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有效地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防治效益,保障稻米品质安全,通过采用重大病虫监测,运用高效、低毒农药和“一喷多防”“一药多用”“治前控后“ 技术措施,在早稻、连作晚稻、单季稻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纹枯病等4种病虫防控减化技术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早稻、连作晚稻和单季稻的防控减化技术区能有效地控制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纹枯病,农药品种数量减少7种,防治次数减少1~3次,农药折纯使用量减少46.10%~93.84%,产量增加2.23%~8.81%,经济效益明显。开展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减化技术应用,是实现了对水稻重大病虫害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优质超级稻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利用籼粳亚种拓宽种质资源技术、理想株型种质资源培育技术、分子育种技术和应用常规育种技术4个方面介绍了黑龙江省优质超级稻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从土壤培肥技术、钵育壮秧技术、合理密植技术、井水提温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等方面探讨了寒地优质超级稻品种的各种性状得以展现要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提出合理密植是寒地超级稻建立超高产经济结构的基础,是寒地超级稻株型更为理想、叶片更为直立的高光效的必然,是走以成熟为主的栽培技术路线"促早熟、高产、优质"并举的保证。寒地优质超级稻育成的品种有龙粳14、龙稻5号、松粳9号等。  相似文献   

19.
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准确、无损、快速的检测技术,在茶叶生产加工和品质调控方面 具有巨大的应用优势。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工作原理,综述了该技术在茶树鲜叶分级、茶叶加工过程监控、 茶叶智能化审评、茶叶品质成分快速检测和定量分析、茶叶非法添加物鉴定等茶叶品质调控环节中的研究,并 对其研究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该技术更好、更快地应用于茶叶标准化加工、品质智能化识别和产 地溯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