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风险社会食品安全治理难度增大。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是建立科学食品安全风险决策机制的关键。现阶段我国公众参与食品安全共治仍存在立法、执法、司法和组织化程度上的困境,可通过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完善食品安全和监管信息公开制度,扩大群众监管通道,构建多元、安全、激励的食品安全监督举报机制和完善司法救济制度等措施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海洋生态补偿的最优补偿方式,实现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均衡发展.[方法]建立两个动态博弈模型,第一个模型是开发商、渔民两方参与的动态博弈,第二个模型是开发商、渔民、政府三方参与的动态博弈,分别求得模型最后的均衡解,并比较两个模型不同的均衡解对渔民的不同影响.[结果]从模型的均衡解比较来看,海洋生态补偿中的最佳方式是政府参与的三方博弈模型.[建议]政府需要参与到海洋生态补偿,并注重保护渔民的利益,增加政府海洋生态补偿补贴额,建立一套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及相关的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3.
从媒介、政府部门和食品企业3个方面,建立关于食品安全治理的三方动态博弈模型。通过对博弈模型的分析求出三方利益均衡解,分别得出影响各个主体不同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增强媒介的信息披露力度、加大对违规食品企业的惩罚力度、降低政府的监管成本等措施可以促使食品企业生产安全食品。最后就食品安全问题的社会共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食品安全事件是近年来全球公共安全问题中的热点,由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公众效应以及基于传媒的属性,媒体常将其作为关注的热点。媒体在食品安全事件中发挥着监测预警、沟通信息、舆论引导等功能,同时也存在关注视角的选择性和职业自律的松懈等不足。作为一种社会公共资源和社会监督力量,基于传媒良知和职业操守,媒体在食品安全事件中必须形成一套良性的应对机制,包括建立信息有效传播机制、建立食品安全事件相关方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媒体自律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作为广义新型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对加快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PPP模式的引入为乡村环境整治提供了新途径。以共生理论为基础引入演化博弈分析框架,对不同场景下乡村环境治理的三方(地方政府、社会资本、村民)共生条件进行分析,并结合现实案例检验基本结论。研究认为:PPP模式并非万能,且高度依赖政府的有效治理,特别是各级政府的有效监管对达成多方共生非常关键。政府的有效监管、社会资本守约的交易成本、村民在环保治理过程中受益是三方共生的基础,在此之上设计合理的惩罚机制可以减少政府失职和资本方的违约动机,博弈结果将趋于三方共生。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社会资本守约和村民参与恒不成立;村民参与环境治理取决于参与的净收益,与受到的政府奖励无关。在此基础上,提出倒逼政府改革乡村治理方式,加强有效监管,采取第三方定价和构建风险补偿机制,以村民受益为核心加快乡村组织建设,发挥村民主体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呼声日益高涨。发达国家依靠公众参与,在法律建设、机构改革、信息公开与行业自律方面加大力度,建立了组织严密、运转顺畅、体系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公众参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信息披露、舆论监督与行业自身监管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为推进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公众参与进程,需要尽快实施加强公众立法参与、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立舆情监控平台、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推进行业协会行业自律与诚信建设,以及以信息为纽带、探索公众参与式联合执法机制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公众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参与意愿,基于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和态度-情境-行为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借助微观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法和分层回归法对公众食品安全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感知风险和过去经历对公众食品安全治理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2)行为态度在感知风险、过去经历与参与意愿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3)政策规制在行为态度与参与意愿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因此,应从提高公众食品安全风险认知、优化公众食品安全治理参与体验、改善公众食品安全治理参与态度、营造促进公众参与的政策环境等方面提升公众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参与意愿,推进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  相似文献   

8.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管理理论,结合实地调研,对农村食品安全特征和城乡食品安全风险差异性进行了分析。运用博弈论的方法,选择基层政府、农村食品生产加工者和农村消费者作为农村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博弈主体,建立并分析了各主体间的静态博弈模型,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农村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作为社会公共问题,事关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阶段我国传统的食品安全治理模式已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只有多主体共同参与方能汇聚更大治理合力、激发治理效能。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治理共同体意识是影响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重要因素,分析农村地区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治理共同体意识的影响,有利于推动食品安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乡村振兴大背景,选取了福建省9市1区共303个农户进行入户调研或线上调查,并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对其食品安全治理共同体意识培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治理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社会规范资本、社会网络资本和社会信任资本等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治理共同体意识的培养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培育农村居民公共精神;健全农村关系网络,拓宽居民参与平台;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提升社会普遍信任。  相似文献   

10.
当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一项制度安排、一种改革工具历久弥新,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行政理念、组织结构、政府角色、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等多方面阐释了新时期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内涵及其价值,分析了政府购买涉及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公众及外部环境等多重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优化政府的资源整合机制,引入政府购买的问责机制;促进服务市场的有序竞争,优化市场监管机制;加大政府购买的政策扶植力度,着力培育和提升社会组织的参与能力;全面公开政府购买信息,积极探索公众参与监管和评估的机制以及积累社会资本,建立社会信任、互惠规范、多元参与的服务供给机制等路径来提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11.
以QQJ社区为例,介绍了以社区为平台、以社区居民参与为核心,通过构建有效的运作机制,广泛利用社区社会资本,在与政府平等合作的基础上实行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的创新模式,并得出了几点启示:明确政府和社区的合作伙伴关系,发挥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中的推动作用;创新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模式,构建有效的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运作机制;运用各类社会资本,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多方参与。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合作社对职业粮农优质稻种植行为的影响,基于2020年江西省调查数据,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和中介模型,分析验证合作参与对职业粮农优质稻种植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加入合作社对职业粮农优质稻种植行为呈显著正向影响,且社会资本在合作参与对优质稻种植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同时,契约期限、信息获取、种植年限、工作经历及稻谷卖价均对优质稻种植有显著影响,而合作参与对优质稻种植行为的影响在不同茬期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应提升职业粮农对合作社作用和功能的认知,增强职业粮农社会资本,完善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加强优质品种的示范推广,培育优质稻米品牌,以此提高职业粮农市场获利能力,推动其优质稻种植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农村现代化,对公众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为提高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意愿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福建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开展的专项调查数据,建立Logistics回归方程,分析农民参与意愿对环境治理的影响。【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制度建设、社会资本与行为表现等对农民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健全教育体系、培育社会资本、扩大公众参与权和加强环境保护立法等方式,来提升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意识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是政府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水平的有效途径,提升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质量,需要完善扶持社会力量发展的动力机制。[方法/过程]阐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动力机制的现状、动力机制的涵义与动力要素的类型,分析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实践案例的先进典型做法。[结果/结论]结合案例分析,提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动力机制的优化策略,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社合作供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耕地保护补偿资金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是我国切实实现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战略的必然选择。其中,实现耕地保护补偿资金的良性循环是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核心。采用文献综述和逻辑归纳法,对耕地保护补偿资金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耕地保护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包括政府耕地保护补偿财政专项资金、新增占用耕地的组织缴纳的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城镇居民缴纳的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和社会各界缴纳的耕地保护补偿捐助资金等;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应按照国家级、省级和县级三级筹集和运行,并将其账户设立在相应级别的财政部门下,实行专户缴纳、专款专用;耕地保护补偿资金的监督机制包括法律制度约束机制、区域间监督机制、区域内部监督机制、动态监测机制、公众参与机制和违法违规惩处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农村社会资本存量,最大限度的利用社会资本发挥村委会的农业减灾公共品供给职能,解决我国农村减灾公共品供给不足,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本研究基于湖北省3个县市700户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法,对农村社会资本对村委会农业减灾公共品供给职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网络和社区归属感是影响村委会供给职能的主要因素;2)共享和社会参与对村委会的供给职能有一定负向影响;3)社会信任对村委会供给职能影响不显著。因此,村委会应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农村社区"空心化"的现状,重视村内人际关系建设,有针对性的建立村内强关系网络,建立完善"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培养农户的主人翁意识,树立起农户的减灾防灾意识,深入学习减灾防灾措施,普及减灾防灾知识,提高农户供给农业减灾公共品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Although inclusion in formal value chains extends the prospect of improving the livelihoods of rural small-scale producers, such a step is often contingent on compliance with internationally-promoted food safety standards. Limited research has addressed the challenges this represents for small rural producers who, grounded in culturally-embedded food safety conceptions, face difficulties in complying. We address this gap here through a multiple case study involving four public school feeding programs that source meals from local rural providers in the Bolivian Altiplan. Institutional logics theory is used to describe public food safety regulations and to compare them to food safety conceptions in the local indigenous Aymara rural setting. We identify a value-based conflict that leads to non-compliance of formal food safety rules that jeopardizes the participation of small farmers in the market. These include: (1) partial adoption of formal rules; (2) selective adoption of convenient rules; and (3) ceremonial adoption to avoid compliance. Decoupling strategies allow local actors to largely disregard the formal food safety regulations while accommodating traditional cultural practices and continuing to access the market. However, these practices put the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of the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potentially favorable opportunities at risk.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视阈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涉及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工程。社会资本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积极因素对新农村建设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新农村建设的实现依赖于丰富的农村社会资本。这主要体现在村民之间的信任、合作和公众参与的基础上。新农村建设的实现离不开社会规范与秩序。这就要求认清农村社会资本的现状,对农村社会资本进行再造与提升,以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