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定不同产地莪术挥发油的红外指纹图谱,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法对指纹图谱进行鉴别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莪术的挥发油均有独特且稳定的红外指纹图谱。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4个产地的莪术油的红外指纹图谱相互之间比较吻合,但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广东与海南、广西与海南、云南与海南、广东与广西、广西与云南、广东与云南的莪术挥发油的红外指纹图谱共有峰率分别为73.4%、82.5%、74.1%、83.5%、84.0%、77.5%。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可以准确地区别不同产地的莪术,利用该法可以有效地对多个莪术样品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不同部位、不同产地的马蓝药材进行红外指纹图谱鉴别研究,找出根、茎、叶的指纹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根、茎在1260 cm-1处存在共吸收峰,而叶在此处不存在吸收峰(或者不明显);经一阶、二阶导数光谱,傅里叶去卷积分析后发现有更多的差异峰.不同产地马蓝茎、叶的指纹图谱很相似,但茎与叶平均图谱的相似度有较大差异,10批产地马蓝茎的红外光图谱与茎平均图谱的相似度为94.29-98.72,与叶平均图谱的相似度为85.74-90.90;10批产地马蓝叶的红外光图谱与叶平均图谱的相似度为93.30-97.46,与茎平均图谱的相似度为82.16-89.03.FTIR法具有方便、快速、高效、无污染、前处理简单的优点,可用于马蓝药材的鉴别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罗茜  朱静平  陶明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317-3318,3322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彝药大酸浆草和小过路黄的红外光谱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两种彝药在红外指纹图谱上的异同,结果显示两种样品在红外指纹图谱上的吸收峰的强度、峰形和吸收位置均有差异,不同样品的特征吸收峰差异明显,通过对其红外指纹图谱分析,为彝药的质量控制和真伪鉴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不同产地艾叶药材的红外指纹图谱,为艾叶产地鉴别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国内6个主产地的艾叶样品进行分析,通过图谱的表征解析、相似度对比、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建立艾叶红外指纹图谱并探讨鉴别不同产地艾叶的方法。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艾叶的红外图谱相似度较高,但运用适当的计量学方法可实现艾叶的产地鉴别;红外图谱解析、相关系数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可对不同产地艾叶样品进行正确的分类,结果相互验证和补充。可见,红外指纹图谱分析技术适用于艾叶的产地鉴别,该结果为艾叶的产地溯源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应用于茶树研究可用于其身份、产地的判别。茶树品种间差异鉴别是申请农作物新品种审定的重要内容,试验利用HPLC检测分析丽早香、龙井43、迎霜和当地群体的化学组成及比例,构建化学指纹图谱,从而区分丽早香品系。通过HPLC测定样品色谱数据,选择90%以上样品中存在的峰为样本集的共有峰,建立数字化多元化学指纹图谱。丽早香在图谱相似性上与当地群体最高;在儿茶素、咖啡碱、没食子酸等茶叶主要化学组成比例上,与对照不同,可以与龙井43、迎霜、当地群体辨别区分,为茶树品种间差异鉴别和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结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指标及HPLC指纹图谱,对不同来源黄芪药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测定来源于甘肃渭源、吉林舒兰、陕西凤县、甘肃陇西、山西浑源、陕西旬邑和陕西杨凌7个产区黄芪的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及黄芪甲苷的含量;建立黄芪药材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对不同产地黄芪药材的质量指标和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产地黄芪样品的总灰分和水溶性浸出物均符合《中国药典》标准;醇溶性浸出物存在一定差异性;黄芪甲苷含量差异较大;不同样品HPLC指纹图谱共有15个共有峰,图谱间相似性较高。【结论】不同产地黄芪药材质量存在差异,多个指标综合评价能够更准确地反映黄芪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用3种溶剂氯仿、无水乙醇及水,系统提取苦丁茶等不同极性区间成分,测定其紫外图谱,研究样品的异同,采用图谱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分析苦丁茶紫外图谱。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地区分不同产地和不同级别的苦丁茶。利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可以对2个或多个样品进行方便可靠的鉴别,是一种符合中药自身特点的光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比较不同产地铁皮石斛品质差异,建立HPLC指纹图谱,对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以29份来自云南、浙江、湖南、广西和广东不同栽培产地的铁皮石斛(25份鲜条、4份市售干条和枫斗)为试材,比较了其多糖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并利用HPLC法建立了铁皮石斛指纹图谱。结果表明,样品间多糖含量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差异显著,有1份样品的多糖含量和4份样品的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未达到中国药典的标准。HPLC指纹图谱分析发现29份样品共有13个共有峰,除1份云南样品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为0.676外,其余样品与对照图谱相似度均在0.751~0.934。依据共有峰峰面积聚类分析发现仅少数来源地相近的铁皮石斛样品能优先聚类,而多糖含量、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与相似度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不同产地的人工栽培铁皮石斛及其市售干品品质差异较大,铁皮石斛HPLC指纹图谱含13个共有峰,利用该图谱可以对铁皮石斛进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9.
建立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盐炙前后的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并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评价生品补骨脂、盐补骨脂的差异。采用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柱(4.6 mm×150 mm,5μ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为290 nm。采用镜像对比、偏最小二乘判别(PLS-DA)、相似性评价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成功建立了生品补骨脂、盐补骨脂的HPLC指纹图谱,共确定14个共有峰,并指认了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2种成分。生品补骨脂相似度良好,盐炙后的补骨脂相似度发生变化。镜像分析结果表明,盐炙后的补骨脂HPLC指纹图谱与生品补骨脂存在差异。与生品补骨脂相比,盐补骨脂的1~14号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LS-DA分析结果表明,生品补骨脂与盐补骨脂在化学成分上存在差异。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可为补骨脂盐炙前后的鉴别及质量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红外指纹图谱在山银花产域鉴别中的可行性.[方法]以山银花(华南忍冬)的红外指纹图谱(红外光谱、二阶导数谱)为依据,采用聚类分析对来自6个产地(海南和广东)的华南忍冬进行了分析.[结果]药材粉末的一维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海口、湛江和韶关3个产地与其他3个产地(文昌、琼中、屯昌)在某些化学成分方面有着较显著的差异,表现为湛江区具有3407 cm-1特征吸收峰,韶关区具有1 637 cm-1特征吸收峰,第3号海口区和韶关区分别为具有1 066、1 074 cm-1特征吸收峰,海口、湛江和韶关区具有611、610和615 cm-1特征吸收峰;而另外3个地域(文昌、琼中和屯昌)的华南忍冬化学成分则较相似;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6个产地分为四类.[结论]红外光谱可为药材的质量控制和产区鉴别提供一个快捷、准确、可行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