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范建奇 《中国蚕业》2002,23(3):11-13
加入WTO后,作为当今世界蚕业中心的我国,尤其是全国蚕业最集中的杭、嘉、湖产区,其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断提高主导产业之一的蚕业的竞争力.而推进蚕业产业化经营,则是提高蚕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干群  余惠岚 《四川蚕业》2002,30(2):14-16
<正> 据史书记载:成都自古农桑并重,农民栽桑养蚕有悠久的历史,蚕业生产和科学技术在成都蚕业历史上有过辉煌的成就!成都市辖二十个区(市)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2.7%,地貌以平原为主,兼有盆地,丘陵和低、中、高山区,年平均温度15.5℃-16.5℃,自流灌溉,土地肥沃。在部份地区  相似文献   

3.
牟静 《四川蚕业》2002,30(4):7-7
新的世纪 ,是一个创新的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 ,要实现蚕业增效 ,蚕农增收的目标 ,就要跳出传统的小农经济养蚕模式 ,通过创新来不断超越 ,争得先机 ,争取主动。1 蚕农是创新的主体蚕农是决策的主体 ,也是创新的主体 ,促进创新工作应从蚕农抓起。蚕农最注重实际 ,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因此干部带头 ,养蚕大户带动不失为激发蚕农创新热情的好方法。近年来 ,宿豫县积极探索依靠干部和养蚕能手带动蚕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县里从四套班子领导到乡镇党委成员每人都负责一片“蚕桑科技示范园” ,以此来引导蚕农进行适应性、科技性调整 …  相似文献   

4.
蚕业的发展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丕承 《中国蚕业》2001,22(2):10-11
1 20世纪蚕业发展的特点 1.1基本特点世界蚕业已有近5000年的历史,但20世纪的百年是蚕业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的时期.综观百年蚕业,有以下两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丝绸是我国传统的重要出口商品。丝绸以蚕茧为原料 ,目前我国桑园面积达 950万亩 ,蚕农 30 0 0万户 ,国家每年投入蚕茧收购款达 6 0多亿元 ;丝绸工业从业人数 6 0多万人 ,产值在70 0亿元左右 ,丝绸产品出口对蚕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作为丝绸出口大国 ,我国生丝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3/ 4左右。在国际市场上 ,我国生丝出口占世界生丝出口总量的 90 %以上 ,绸缎出口占 50 %以上 ,丝绸服装出口也占相当大的比重。由于我国蚕丝生产在世界上具有垄断地位 ,其他国家蚕丝产量不大 ,或主要供应本国需要 (如印度 ) ,世界生丝消费主要依赖中国供应。…  相似文献   

6.
万玉新 《广西蚕业》2001,38(4):34-36
蚕业产业化生产是蚕业生产必由之路,为了促进这一产业化形势的发展,蚕业站必须转变工作重点,通过四种形式参与蚕业产业化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蚕业产业化是实现蚕业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河南省鹿邑县张次楼村发动群众植桑养蚕走上了致富路,创建了鹿邑县蚕业服务公司、兴达蚕种场民营经济实体,建设了一批便民的免费服务设施。8年来,在没有行政干预,不要国家一分钱投资的情况下,靠效益引路,群众自愿,滚动发展到现在274公顷高产优质桑园,拥有486万元的固定资产和270万元的流动资金及风险储备金,开创了河南蚕业民营先例,创造了河南蚕业的多项之最,在此影响下,全省涌现出了一大批这样的民营蚕业联合体,既减轻了政府农村结构调整的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  相似文献   

8.
余惠岚  詹成波 《蚕学通讯》2001,21(1):54-55,59
1 建国以来蚕业取得的成就据市、县 (市 )文物考证 ,成都栽桑养蚕的历史至少有 50 0 0年以上。建国以来桑、蚕、茧、丝、绸为我市农民增收和出口创汇作出巨大贡献。但我市蚕桑生产也跟全国、全省一样经历了起伏升降的复杂过程。历史最高年1 994年有 1 1个县 (市 )、1 2 3个乡 (镇 )栽桑养蚕 ,全市有桑树 2 .8亿株 ,养蚕 1 3.8万 (盒 ) ,生产蚕茧 3,6 88吨 ,农民养蚕收入 4,0 0 0余万元 ,有 2座年生产 2 0万张的蚕种场 ,丝绸加工缫丝、织绸、印染、绢纺、成衣誉遐尔 ,“蜀绣”更是驰名海内外 ,配套加工能力和蚕桑科技力量 ,出口丝绸产品历来…  相似文献   

9.
10.
鲁兴萌 《蚕桑通报》2004,35(3):60-64
"十一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特别是从2006年开始,我国全面履行人世承诺,农业将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到2010年我国农产品消费需求、资源状况、政策环境和内外贸易等形势和条件的变化,及其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等都将对蚕丝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对蚕业教育和科技的现状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其发展趋势和方向作出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当前农村和农业的发展,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民增收仍然是一大难题。农业生产上的问题,也是我们西南大学农业学科领域探索的重要课题。基于这个目的,我们遵照县校科技合作精神,从2003年11月至今承担了“石柱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极力推行高效生态蚕业。1石柱“高效生态蚕  相似文献   

12.
罗红柏 《蚕学通讯》2007,27(1):55-56
蚕桑是蓬安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县委确立的"四大特色"农业产业项目之一,是我国农民增收的主要项目.栽桑养蚕在我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曾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过辉煌业绩.面对"东桑西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南充"打造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中国绸都"等历史机遇,笔者就持续发展我县蚕业提出一些浅见,请各位领导和业内人士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邓昌敏 《蚕学通讯》2006,26(4):45-46,51
翠屏区地处宜宾市的经济文化中心地区,农村经济以近郊蔬菜、远郊水果为主.蚕桑有一席之地,但有日渐萎缩趋势.蚕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发展蚕桑,需要探索引进切合实际的新路子.实践表明,"组合养蚕",用重点突破、以点带动发展的的方式让蚕业在远郊农村形成一村一品、一社一业的格局,是一条有希望的路子."业主或准业主"模式就是一种很好的"组合养蚕"方式.  相似文献   

14.
涪陵蚕桑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通过历届党政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并经1979年、1988年和2000年3次大发展后,现已形成年产鲜茧500万kg的生产规模,已成为我区农民增收的一项骨干经济项目。  相似文献   

15.
黎存香 《蚕学通讯》2002,22(4):46-48
开县地处盆周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地理和生态环境极适宜于栽桑养蚕.养蚕业是我县的一大富民兴工产业,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桑西移"政策的推行,结合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退耕还林等政策的实施,给蚕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何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趋利避害,加快发展,已成为摆在我县茧丝绸行业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郑琳 《蚕学通讯》2005,25(3):47-50
蚕业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也是我市农村经济和农民致富的重要骨干项目和出口创汇的骨干产品,为我市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我国加入WTO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桑西移"工程,丝绸、纺织行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效益稳步提高,迎来了蚕业发展的新机遇,为此,今年5月市委二届七次全委会专题研究部署我市的"三农"工作时,明确指示"要着力培育蚕桑等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重庆蚕业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作出应有贡献,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石晓红 《蚕学通讯》2005,25(4):22-25
今年是茧丝绸行业历史上最不平凡的一年,整个行业历尽千辛万苦,表现不俗.纵观一年的走势,行业的得与失也暴露无遗,下面作一个简要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黎军 《蚕学通讯》2006,26(1):46-50,54
蚕业生产在垫江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基础.在县内不少蚕区老百姓视之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和脱贫致富的骨干项目,在县内已建成的粮食、生猪、蚕桑、果品、蔬菜、药材六大农产品生产基地中,蚕桑所占份额和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相似文献   

19.
徐韩村位于建德市大同西南部,离320国道约1 km,交通便利,全村315户,1 158人,水田64 hm2,旱地42 hm2.目前,徐韩村建有集中连片桑园基地90.7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85.5%;2004年共饲养蚕种2 710张,产茧128 t,产值229万元,参加养蚕人均净收入2 659元,户均养蚕收入7 979元,占农业总收入的50%以上.徐韩村蚕桑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市蚕桑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现将该村的一些成功经验作一交流.  相似文献   

20.
雷州市地处雷州半岛中部,总面积3532km~2,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东、北部雨量充沛,地势平坦,发展蚕桑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雷州蚕桑生产经历了大起大落。1985年大面积试种失败;1987年恢复试种成功;1992年发展到顶峰,面积达到1500hm~2;随着国际茧丝市场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