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首先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卫星资料对2019年7月6日山东地区的强对流天气成因进行分析,此次强对流天气是在高空冷涡、低层切变和地面气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大尺度抬升运动和不稳定层结,配合低空急流输送水汽和中尺度辐合造成的抬升运动,造成了大范围雷暴大风、暴雨和局部冰雹天气。同时,对流云团的合并发展增强了暴雨强度。最后,通过分析欧洲中心数值模式资料,得到对中尺度辐合中心的预报能力不足是造成暴雨落区预报偏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科技》2015,(18):240-241
通过统计2005—2014年凌源地区的气候资料,系统分析了凌源地区低能见度天气的年际变化、年变化和日变化特点,归纳出了低能见度天气地面、高空形势特点,提出了出现低能见度的预报指标,并对预报效果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3.
马虹旭  杨仲江  王伟  孙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003-8005
分析了1980~1999年吉林地区降雹前一日和当日天气形势。结果表明,该地区降雹的主要天气形势有高空槽、冷涡、高空锋区和横切变(含高空西北气流)4种。通过分析,建立了该地区降雹的天气模式,总结出有、无降雹发生及降雹大致落区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4.
天气预报分为天气分析和气象要素预报两部分,天气及其变化是在一定的天气形势下发生和发展的,天气形势能显示出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天气变化趋势.天气形势预报是做好气象预报的基础,本文对天气形势预报原理与方法做了简单的分析,望能对预报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通过整理旅顺气象观测站20年(1991—2010年)所记录的雾日资料,并对其特征加以统计和分析,揭示了海雾生成规律和形成机制,旨在对提高气象部门海雾预报的准确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1—2020年普陀国家一般气象站、2014—2020年普陀区其他8个大雾预警指标站地面观测资料和海洋气象浮标站监测资料,对普陀区域海雾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普陀区域近30年(1991—2020年)年平均雾日为45.9 d,较1981—2010年年平均雾日多8.7 d;雾日集中在3—6月;一日之中主要在夜晚至下半夜生成,上午逐渐消散。普陀区域海雾天气类型可归纳为低压倒槽型、两高间均压场型、高压后部型和高压底部型,发生频率:倒槽型>高压后部型>高压底部型>两高间均压场型。当气温大于10℃且小于20.5℃时,气温露点差为0℃~1.4℃,气海温差为l.5℃~3℃,相对湿度达96%~100%,海域盛行东南偏南风,风速在2~4级时,有利普陀区域海雾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用WRF中尺度模式对2014年4月8—11日发生的一次黄海春季海雾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海雾生成前期,低层空气温度高于海洋表面温度;在海雾发展过程中,雾顶的辐射冷却作用通过湍流活动可以影响更低层的海雾,低层空气温度降低,海雾覆盖区域气温低于海温,并且雾顶越低,低层大气降温越明显。同时,适当的湍流活动有助于海雾形成。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4月22日至24日山东半岛东部的一次全区性暴雨到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102台风通过925hPa超低空急流对山东半岛春季暴雨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高空低涡与地面倒槽提供了动力条件,下游高压坝的稳定维持保证了降水持续时间比较长。对这次过程数值预报检验发现,各家数值模式对这次过程降水量的预报明显偏小;中尺度模式对降水量及强降水落区的预报优于全球模式。  相似文献   

9.
对2008年12月3~5日发生在山东半岛一次冷流降雪的基本天气形势和环境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形条件、渤海的水汽潜热交换及海陆温差是该次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在渤海海区及秦皇岛海区海事调查基础上,结合其中数据,参考有关技术文献,对秦皇岛岸区及近海海域的海雾天气与内陆大雾天气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初步得出秦皇岛海区大雾天气的基本特征与海事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由于海雾天气引起海事的预防措施,为气象部门对沿海区域的准确预报和海事部门避免近海域发生海上事故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7—2021年自动站资料,提取闽东沿海海雾过程,分析了闽东海雾月际分布特征,归纳了海雾高发期,再利用6 h一次的1°×1°的NCEP再分析资料对海雾天气过程对应的中低层环流特征进行了处理分析,简要分析了其边界层结构特征,得出海雾天气发生时有效、关键的天气概念模型。最后利用基于LORA技术的海雾协同监测资料,对所得的天气概念模型进行了检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04~2006年FUFE502、FUFE503、FSAS04和FSAS07 4种数值预报产品对扬州的降水预报进行统计检验,得出了客观定量评价,对提高扬州降水的预报准确率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对2009年7月17日夜间山东半岛北部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总结分析。环流形势分析表明:副高边缘暖湿气流、冷空气和低涡切变线的共同影响,是造成此次半岛北部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暴雨区与588线和切变线位置密切相关;17日夜间副高长时间稳定少动是造成此次强降水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不稳定的大气层结、K≥36℃对夏季大尺度系统背景下局地强对流的预报具有指示意义。雷达资料分析表明,此次特大暴雨是混合性降水,从渤海不断有平行的条状强降水回波带生成发展东移,回波带中有对流单体不断加强,强降水回波持续时间较长,导致特大暴雨的产生;对于局地强降水,数值预报产品预报的降水量远远小于实况,实际工作中要综合分析,不可偏信。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5—2019年枇杷花果期(11月至次年3月)丽水市太平乡下岙村枇杷基地棚内、棚外农田小气候站数据,与丽水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时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枇杷花果期低温冻害变化特征,并结合天气形势分析,探讨枇杷低温冻害的发生条件,建立太平枇杷花果期低温冻害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最低气温是判断枇杷花果期低温冻害最重要的气象要素,晴天最低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多云天气最低气温日较差减小,阴天最低气温变化趋于平稳。枇杷花果期低温冻害以1月下旬至2月中旬较为严重,最低气温较低,冻害日数增多;且以棚外低温冻害最为严重,大棚起到了明显的增温效果。枇杷花果期低温冻害容易发生在高空“两槽一脊”、地面处“L”型高压前底部的天气形势下,可提早采用枇杷最低气温预报模型,预估枇杷基地棚内、棚外最低温度,提早开展监测预警服务,防御枇杷低温冻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1981—2011年莱阳、栖霞、招远3个气象站日最低气温资料,将日极端最低气温Td≤-10℃作为1个低温日。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突变检测等方法,对山东半岛内陆地区低温日数的气候特征及变化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低温日主要集中在12月到次年2月,其中1月低温日数最多;莱阳是30年间低温日数最多的地区,其次是栖霞和招远,莱阳也是低温最早开始和最晚结束的地区;山东半岛内陆地区低温日数变化幅度较大,1981—2010年间,随着年份的推移,低温日数呈明显的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5.0 d/10年,其中减少趋势最明显的是莱阳,气候倾向率为-5.2 d/10年;最不明显的是栖霞,气候倾向率为-1.4 d/10年;山东半岛内陆地区年低温日数的减少是突变现象,突变年份是1986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荣成市雾产生的主要天气形势,以及雾与风、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关系,总结4~8月雾预报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7.
由于产业集群推动城市群发展,我国目前形成多个发展较好的城市群,未来世界的竞争将超过城市、企业间的竞争,而主要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山东半岛城市群已形成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为代表的主导产业群,初步形成了中国东部沿海的又一个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8.
由于产业集群推动城市群发展,我国目前形成多个发展较好的城市群,未来世界的竞争将超过城市、企业问的竞争,而主要是域市群之间的竞争。山东半岛城市群已形成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为代表的主导产业群,初步形成了中国东部沿海的又一个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9.
由于产业集群推动城市群发展,我国目前形成多个发展较好的城市群,未来世界的竞争将超过城市、企业间的竞争,而主要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山东半岛城市群已形成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为代表的主导产业群,初步形成了中国东部沿海的又一个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20.
李炳文  李军  王庆华  杨昆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273-2274,2285
[目的]分析山东半岛一次冷流降雪过程。[方法]利用常规天气观测资料、NCEP/NCAR 1°×1°网格点逐6 h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08年12月4~6日山东半岛冷流降雪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造成此次山东半岛冷流降雪的大尺度环流形式为冷涡深槽;850 hPa西北风风力增强时,山东半岛冷流降雪将加强;暴雪发生时,925~750 hPa相对湿度90%,90%相对湿度线所围成的面积大小与强降雪时段有较好的对应,相对湿度线的变化反映了海面暖湿水汽往高处输送的变化,海平面暖湿水汽往高空输送越多,越有利于山东半岛冬季冷流降雪的形成;冷流降雪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与垂直上升运动区相对应。[结论]该研究为山东半岛冷流降雪的短时和临近预报准确率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