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阳 《中国农垦》2009,(3):49-51
安徽省皖河农场耕地面积5.35万亩,人口2.6万人,人均占有耕地仅有2.2亩,人多地少、土地收益低一直是农场发展的难题。由于耕地资源总量少,每位在册参保职工仅有4亩“身份田”,而“招标田”每亩标的仅在280~300元之间,土地产出率较低。长期以来,农场以种植粮、油、棉为主,农工长期习惯于传统种植模式,收入水平得不到提升。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找准定位,做强农业,富裕职工?农场领导班子决定从提高亩均收益上破题,将“身份田”种成高效田。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江苏农垦弶港农场有限公司积极发展西红花种植,已先后带动66户职工及周边乡镇农户种植,亩均纯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红艳艳的西红花成为弶农大地上盛开的高效农业致富花。盐碱滩开出了致富花"我去年种西红花1.8亩,销售花丝收入4.6万元、种球收入3.6万元。刨去支出纯收入7.45万元,亩效益达到4.14万元。"在江苏省弶港农场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3.
2000年底,徐成银走马上任安徽省大圹圩农场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场长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严酷而冷峻的现实:一个近2万亩耕地的农场,亏损达几十万元,亩均效益只有区区十几元,家庭农场挂帐欠农场200余万元,职工因对农场前程堪忧而人心浮动。  相似文献   

4.
高效农业效益好几年前,苏南地区一亩地一年赚出一辆桑塔纳的效益,曾经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轰动,如今,随着高效农业在江苏全省大力推广,这样的例子已不鲜见,甚至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据《新华日报》报道.2007年江苏省赣榆县墩尚镇泥鳅养殖户亩均收入4万多元,人称“泥鳅养殖大王”的乔宗礼,一亩塘毛收入37万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安徽农垦龙亢农场把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培育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土地流转,有效增加职工收益.随着农场专业合作社的成立,现已形成了以大棚西瓜规模种植为主的高效农业群.2013年,龙亢农场大棚西瓜面积1358亩,虽然面积不到全场农作物种植面积的4%,而产值收益占比达到了39%,种植西瓜的职工每亩增加收入近9000元,开创了农场增效、职工增收和合作组织增积累的多赢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王洪 《中国农垦》2011,(1):17-18
安徽省皖河农场依托城郊区位,抓住安庆市“东菜西移”的契机,围绕服务城市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在提高亩均效益、发展高效农业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截至去年年底,全场蔬菜基地共7600佘亩,其中设施大棚栽培1000多亩、露天蔬菜6600亩,百亩以上集中连片专业菜地8处,注册了4家蔬菜公司。据统计,蔬菜亩均效益3500元,全年总产值达60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7.
笔者于2005年在南京市六合区龙袍镇万亩特种水产养殖基地进行了该鱼的池塘高效养殖试验。自10月1日第一次起捕到年底干塘,共计生产成鱼12920.5公斤,其中斑点叉尾鮰10870公斤,亩均679.4公斤,鲢鳙1980公斤,亩均123.7公斤,鳜鱼70.5公斤,亩均4.4公斤。 生产期共投喂颗粒饲料19570公斤。总产值144840元,净利润44810元,亩均利润2800元,投入产出比1:1.45。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淮南农场土地总面积4.3万亩,其中耕地2.1万亩,水面7000亩.近几年来,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农场坚持"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依托资源、区位等优势,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亩均效益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9.
山西农垦现有国营农场25个,农场总人口2.1万人;土地总面积33.11万亩,大多数农场以粮食生产、蔬菜种植和奶牛饲养等为主。在高效特色农业建设方面,紧紧依托农场资源优势,以项目带动为契机,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不断推动垦区高效特色农业发展进程,已成为当前垦区农业增效和职工增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刊中报     
<正>中国农垦编辑部主办2015年第6期总第272期电子邮箱:nkkzb@163.com安徽农垦部署推进高效农业建设5月14日,安徽农垦召开2015年职工身份田发展高效农业现场推进会。会议全面总结了2014年度垦区职工身份田高效农业发展成效。各农场从着力抓好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计划、加大扶持力度、推动规模化发展、强化管理服务、发展专业合作社、严格农产品质量管理等7个方面安排部署工作,全年高效种植业面积达8.4万亩,亩均效益4203元,高效养殖业实现产值3.82亿元,较上年增长12.9%,高效农业收入占职均年总收入的61.8%。会议提出了2015年垦区高效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安徽农垦大圹圩农场围绕“富民强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通过强化财务管理,开源节流,实现了企业效益与职工收入同步增长.2013年实现粮食总产1758万公斤,比2010年增产133万公斤;家庭农场亩均纯效益超1200元;职工平均收入超3.5万元,比2010年增长15130元;实现国有利润404万元,比2010年增加254万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效益农业的不断发展,单季稻面积不断扩大。为了增加复种指数,提高经济效益,我们在七里村推广种植春甜玉米(浙甜2018)-单季超级稻(粤优938)的种植模式,建立种植示范片150亩。春玉米总产达102.7吨,亩产为685kg,按市场价每kg4元计算,亩经济收入2740元。超级稻粤优938平均单产达到612kg,按市场价每百公斤160元计算,亩经济收入为979.2元,用“旱育保姆”等技术省工省本,亩节本144元,取得亩产值超三千元的好效益。现将其实施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土地耕种面积日趋减少.试验表明,采用保护地套夹种技术可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了一条新途径.2004年秋,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基地种植草莓30亩(1亩=1/15公顷),春季套种西瓜.草莓产量1750公斤/亩,收入1.4万元/亩;西瓜产量2500公斤/亩,收入1.25万元/亩,合计收入2.65万元/亩,扣除土地、租金、人工、种子、肥药等成本,草莓成本亩均3500元,西瓜成本亩均2300元,亩均净效益达2.07万元.……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华阳河农场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的宿松县境内,南临长江,北枕“三湖”(龙感湖、大官湖、黄湖),地势开阔平坦。农场总面积10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0万余亩,水面积3万亩。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1307.2mm,四季分明,阳光充足,以种植棉花、水稻、油菜为主。该场是安徽农垦系统最大的农业企业,下辖4个副场级农业场,4个工业企业和1个棉花科研所,常住人口19650人,在职职工3978人,离退休人员5216人。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2亿元,职工人均收入9300余元。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淮南农场与淮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紧相连,中间有淮南市朝阳东路直通场部,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近几年来,淮南农场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力促企业增效、职工增收。农场2.1万亩耕地已成功实现“旱改水”种植结构调整,全部为“一麦一稻”高效种植模式,而且实现了“吨粮田”目标。  相似文献   

16.
初夏时节,弶港农场繁花似锦、生机盎然。走进农场万亩大棚西瓜核心生产区,处处是职工们采摘西瓜甜瓜、包装、上车忙个不停的场景。“今年我种植大棚西、甜瓜300多亩,头批瓜上市价格平均每斤4元,每亩纯收入在8000元以上。”农场高效农业发展带头人、省农垦集团第四届劳动模范徐文海向一脸喜悦地说。  相似文献   

17.
一、日光温室黄瓜套草菇高效生产模式每年冬春茬黄瓜9月播种育苗.翌年5月下旬采收结束,产量可达9000公斤,亩产值2.0万元左右,亩效益1.5万元左右(亩成本按5年摊)。6~8月间可以栽培两茬草菇,草菇种植亩成本在1300~1500元,亩产草菇1500公斤左右,亩产值1万元左右,三茬合计亩效益2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8.
安徽农垦龙亢农场成立于1958年,地处怀远县境内,是现代化农工商综合经营企业,有可耕地3.5万亩,职工1839人。2012年实现总产值4.68亿元,职均收入超过3万元,人均收入2.26万元。农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职工队伍安居乐业,幸福和谐,一派祥和景象。农场2011年被中央定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农场积极开展垦垦地合作,经验新鲜,成效显著,开创了一条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可行捷径,具有普遍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0年以来,黄泛区农场围绕做大’做强“地神”种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这一主题,采取多种措施,充分挖掘土地增效潜能,基本实现了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示范作用增强,为农场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5年来,农业总产值由15654万元增加到22483万元,增长了43.6%,年均递增7.5%;农业增加值由6584万元增加到10696万元,增长了62.4%,年均递增10.2%。地神种业公司由单一品种经营发展为多品种综合经营,销售量由2000年的850万公斤增加到2005年的3750万公斤,增长3.4倍;销售收入也由1487万元增加到9753万元,增长了5.6倍;实现利润由73.9万元增加到1016万元,增长12.75倍。据省统计部门调查,  相似文献   

20.
6月13日,位于宿州的安徽农垦夹沟农场刚刚抢收完小麦,就快速组织了12台先进的秸杆粉碎机下地,每台机器每天最多可粉碎400亩,全场1.2万亩麦茬不用三天即可粉碎还田。农场党委书记温广信说,从2001年起,夹沟农场连续12年亩产过千斤,今年虽遭遇病虫害影响,但全场小麦平均单产仍超过550公斤,部分田块达到670公斤!这个骄人的收成,主要得益于农场长期坚持推广应用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秸秆还田虽然带来了一亩地十几元的成本增加,但因此收到的效益却是没法计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