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红树林害虫的发生为害情况,对红树林害虫综合治理策略进行论述,以期达到既有效防治红树林害虫,又能保护和恢复沿海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浅谈江苏滨海盐碱地暗管改碱示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目前已形成20多万hm2滨海盐碱地,如何快速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对增加耕地面积、保证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江苏滨海盐碱地暗管改碱示范区通过以暗管改碱技术为核心的滨海盐碱地强化脱盐、土壤改良技术,快速提高滨海盐碱地耕地质量和滨海湿地生态恢复,为江苏省沿海滩涂盐碱地改良利用和生态建设提供示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滨海地区盐碱地的治理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在实际治理过程中运用最广泛的是生态恢复技术,通过在盐碱地种植耐盐性植物,可以极大地提高沿海滩涂物种的多样性,进而提升沿海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综合功能以及经济效应,为沿海地区的农业和经济的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持。本文主要分析了滨海盐碱地耐盐性植物的筛选评价过程以及具体植物的引种现状。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漳浦县于2006年开始从广东引种无瓣海桑2万多株试种植,当年同时进行育苗试验,2007年采用当地培育的苗木种植20多万株,面积达33.3余hm^2。经过4 a的生长观察,结果表明,无瓣海桑在闽南漳浦县滩涂生长良好,树高年平均生长量达1.0m以上,能正常开花结果。无瓣海桑的大面积引种栽培成功,加快了当地红树林的恢复进度,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江苏沿海滩涂快速改良与高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苏省人均耕地少,沿海滩涂盐碱地作为我省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其开发、利用和保护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初步总结了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及我省有关研究机构在滨海盐土快速脱盐改良技术、耐盐作物大规模筛选技术、沿海滩涂作物栽培关键技术以及技术沿海滩涂作物高效种植模式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江苏沿海滩涂快速改良与高效利用技术体系的设想,包括:①滨海盐土评估、农林利用适宜性评价技术, ②滨海中、重盐土快速脱盐改良技术, ③滨海滩涂植树造林改土技术,和④耐盐作物品种的筛选及高效规模化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6.
浅谈泉州湾红树林恢复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惠安县红树林资源日趋衰退和大量宜红树林滩涂急待绿化的现状出发,论述了红树林湿地植被恢复和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泉州湾洛阳江红树林恢复与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沿海滩涂上发展盐土农业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文章围绕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阐述了当前江苏沿海滩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通过沿海滩涂发展盐土农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指出发展盐土农业技术是一条适合于滨海盐土、实现沿海滩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对惠安县小岞镇大港湾自然状况的分析,选择适宜在大港湾种植的红树林树种进行试验种植,为今后沿海滩涂区域红树林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红树林是一种适宜的生长环境是在热带、亚热带隐蔽潮间带上的湿地群落,是沿海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具备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生态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红树林遭到严重破坏,数量持续减少,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红树林的措施,但恢复效果不佳,造林成活率不高依然是困扰大家的难题。所以红树林湿地恢复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温州沿海这一区段的防护林,涵盖了河口、滨海淤泥、滨海沙滩等湿地特有的生态体系。在这样的区段内,生长着以红树林、木麻黄等为代表防护林。在这之中,木麻黄这一树种,是沙地通常见到的主体树种,生长速率很快,且能抵挡住区段内的风沙威胁。红树林带有防风及消浪的特有功能,能稳固区段内的堤岸,净化原有的空气环境。然而,最近几年,在沿海的防护林,发现了较多的虫害,它们威胁了区段内的树木培植。为此,有必要明晰主要虫害的特性,摸索最优的管控对策。  相似文献   

11.
温州沿海这一区段的防护林,涵盖了河口、滨海淤泥、滨海沙滩等湿地特有的生态体系。在这样的区段内,生长着以红树林、木麻黄等为代表防护林。在这之中,木麻黄这一树种,是沙地通常见到的主体树种,生长速率很快,且能抵挡住区段内的风沙威胁。红树林带有防风及消浪的特有功能,能稳固区段内的堤岸,净化原有的空气环境。然而,最近几年,在沿海的防护林,发现了较多的虫害,它们威胁了区段内的树木培植。为此,有必要明晰主要虫害的特性,摸索最优的管控对策。  相似文献   

12.
菊芋,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口中的"21世纪人畜共用作物",同样是沿海滩涂农业生产开发的"先锋作物",可以在沿海滩涂上大规模种植,并取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妨碍滩涂的土壤自然脱盐过程,达到沿海滩涂边开发边利用的目的。传统菊芋栽培技术难以适应这特殊的自然环境,本文介绍了能源作物菊芋在滨海盐土上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胶州湾滨海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滨海湿地生态旅游是有利于湿地保护、有社区参与和寓教于游的旅游活动。滨海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包括旅游资源与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生态旅游支持系统开发、生态旅游设施建设、滨海湿地生态保护与退化湿地生态恢复、生态技术开发应用等内容。滨海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产出的产品有生态观光、生态休闲、生态度假、生态养生、生态探险、生态科普、生态文化体验、环保教育等。滨海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要保证生态安全,在旅游容量和生态安全评估的基础上实现开发目标。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胶州湾滨海湿地,宜在胶州湾滨海湿地发展滩涂贝类采捕休闲旅游、河口湿地观光生态旅游、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渔村生活体验生态旅游等生态旅游方式。  相似文献   

14.
江苏滨海盐土脱盐技术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海滩涂是江苏省主要的土地后备资源,滨海盐土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已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基于盐平衡指数的概念,归纳出滨海盐土的三大脱盐技术,即雨水/微咸水淋洗脱盐技术、阻止毛管水上升减少根区聚盐技术和生物脱盐技术.在具体的滩涂脱盐改土实践中江苏省通过这3种技术的集成,已形成各具特色的滨海滩涂脱盐改土技术体系,包括养鱼改...  相似文献   

15.
蔡娜娜 《农技服务》2009,26(9):130-131
阐述了米草的生态特性及其对滩涂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指出米草具有促淤造陆、消浪护堤、净化水质的功能,还能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但由于米草的入侵,也造成了堵塞航道,影响各类船只出港,给海上渔业、运输业等带来不便;破坏近海生物栖息环境,与近海生物争夺生长空间,造成底栖生物单一性,使沿海养殖业遭受破坏;与沿海滩涂本地植物竞争生长空间,致使海滩上红树林消失,间接影响涉禽种群的数量。根据目前米草的现状及其特性,提出了对治理和整治米草的思考,促使其正确的发挥其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沿海滩涂面积59.32万hm2,是全国沿海滩涂开发最晚、发展最迟缓的经济凹陷区。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黄河三角洲沿海滩涂开发也迅速展开,沿海养殖、生态海洋化工正在逐渐形成规模。为实现沿海滩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这一区域开发应遵循的原则和可供选择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滨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历程及主要利用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金波  田伟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186-10188
分析了国内外在滨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所经历的的从无序到有序、从过度到合理的发展历程,并总结滩涂资源的主要利用模式。最后就滩涂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我国滩涂资源开发利用应遵循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开发适用于我国沿海滩涂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方法,合理开发利用滩涂资源。  相似文献   

18.
江苏沿海滩涂是国家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环境等价值。结合江苏沿海滩涂开发现状,总结滩涂资源开发主要模式及存在问题,提出在"生态优先、适度开发"原则下,创新"滩涂+"开发模式、提升开发技术、加强动态管理、完善保障机制等措施,实现沿海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19.
耐盐蔬菜三角叶滨藜的引种和栽培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引种,栽培等试验,研究从美国引进的三角叶滨藜在江苏沿海滩涂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和对滨海盐土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角叶滨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极强的耐盐性和对沿海滩涂很好的适应性,其鲜叶最高产量的播种量和施氮量分别是0.607kg/亩和13.24kg/亩,籽粒最高产量的播种量和施氮量分别是0.190kg/亩和11.027kg/亩;种植三角叶滨藜的滨海盐土含盐量有所下降,各种养分含量有明显提高。三角叶滨藜可作为江苏沿海滩涂特色耐盐蔬菜进行产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构建沿海滩涂盐碱地甜高粱产业技术体系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沿海滩涂资源十分丰富,利用类型多、潜力大,在沿海地区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战略中有重要位置。本文分析了江苏省沿海滩涂盐碱地发展甜高粱产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从发展现代农业的角度探讨了江苏省构建沿海滩涂盐碱地甜高粱产业技术体系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