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长期施用不同肥料稻田土壤养分的剖面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年定位试验的资料,研究了稻田土壤施和不同肥料,N、P、K养分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土壤全N和碱解N在整个剖面比单施化肥均有增加,但增加量主要集中在耕层;而有效磷只在耕层比单施化肥有明显的增加;有机肥和化肥对钾移动的影响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稻田土壤氮素淋失的形态及其在剖面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型原状末扰动稻田土壤渗透计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淹水条件下淋失的氮素形态主要是硝态氮;硝态氮在土壤剖面不同深度的数量分布,具有向下递增的特点,并与土壤表层温度有显著的相关性,因而呈季节性的消长变化;有少量铵态氮受施肥的影响从耕层土壤向下淋失,在剖面中具有向下递减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长期施用鸡粪稻田土壤肥力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采样调查,分析比较了海安县长期施用鸡粪和化肥的稻田土壤主要肥力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长期施用化肥的稻田相比,长期施用鸡粪能明显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显著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其中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最大;长期大量施用鸡粪还造成氮、磷养分向土壤下层迁移累积,使耕层以下的土壤养分含量明显高于施用化肥的土壤。  相似文献   

4.
对塿土12年连续施肥后土壤剖面养分分布的研究发现,施肥使有机质、全P在耕层(0~20cm)与CK比较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施肥可以显著影响0~200cm土壤剖面有机质的含量;PK处理土壤剖面存在P素适度下移,120~220cm全磷含量呈现峰值;施肥对塿土耕层及0~300cm剖面全K含量几乎无影响;塿土粘化层可以减缓养分的下移;氮磷钾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使土壤NO3--N与CK比较有适度增加,对培育土壤肥力有利。  相似文献   

5.
东北三省畜禽养殖时空分布特征及粪便养分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和工业基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同时畜禽粪便的产生量也将快速增加。畜禽粪便作为农田肥料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如果超过耕地的承载量将会对环境造成潜在的影响和压力。本文主要通过对东北三省畜禽养殖数量、养殖结构及空间布局的时空分析,采用养分平衡法研究和评价该地区畜禽粪便中氮、磷养分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风险。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吉林中部一直延伸到辽宁东南部地区畜禽养殖密集,耕地养分的大量盈余可能对环境构成污染威胁。黑龙江省畜禽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小,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减氮增密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以及土壤剖面养分分布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以武运粳24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空白(CK)、当地常规施氮(N)、减氮(JN:减氮10%)、减氮增密(ZM:减氮10%、密度增加20%)4种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植株吸氮量、氮肥吸收利用率以及土壤剖面养分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ZM处理的籽粒产...  相似文献   

7.
我国畜禽粪便中氮素养分资源及其分布状况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根据2002年的畜禽统计数量、畜禽粪便排泄量和氮素养分含量等数据,通过实际计算畜禽粪便中的氮素养分量的方法,分析了我国不同省区的各种畜禽粪便中氮素养分资源量、分布和去向。结果表明,各种畜禽相比,牛粪中的氮素养分量最大;省区间河南省的畜禽粪便中氮素养分量最多;据估算,畜禽粪便中有50%的氮素养分流失,50%的氮素养分回田利用;部分省区的单位面积畜禽粪便的氮素承载量已经超出了欧盟制订的农田有机肥氮的限制标准170 kg/hm2。  相似文献   

8.
我国主要畜禽粪便养分含量及变化分析   总被引:67,自引:13,他引:67  
取样并分析了我国20个省(市)主要畜禽粪便的养分含量.结果表明.畜禽粪便中养分含量变异很大,鸡粪和(N)、磷(P2O5)、锌(Zn)、铜(Cu)含量明显高于牛粪和羊粪,而钾素(K2O)含量相当.鸡粪中N、P20,、K:O、Zn、Cu平均含量分别为3.53%、2.38%、306.6 mg·kg-1和78.2 mg-kg-1;猪粪中分别为2.28%、3.97%、2.09%、663.3 mg·kg-1和488.1 mg·kg";牛粪为1.56%、1.49%、1.96%、138.6 mg·k-1和48.5 mg-kg-1;羊粪中分别为1.3l%、1.03%、2.40%、88.9 mg·kg-23.5 mg·kg-1.按照德堆肥的标准,鸡粪中Zn、Cu的超标率分别为27.1%和15.3%;猪粪中Zn、Cu的超标率分别为62.5%和70.0%;牛粪中Zn、Cu的超标率分别为3.8%和9.6%;羊粪中Zn、cu不超标.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鸡粪、猪粪、牛粪中P2O5的平均含量分别增加65.7%、93.7%和52.0%;鸡粪、猪粪、牛粪、羊粪K2O的平均含量分别增加138.7%、54.8%、71.9%、50.9%;鸡粪和猪粪中zn的平均含量分别增加92.1%和383.5%,猪粪含Cu量增加近12倍.畜禽粪便的电导率(EC)值主要集中在50~150 mg·cm-1,pH主要集中在7.0~8.0.这一研究为畜禽粪便的安全合理施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不同类型的水稻土壤的供氮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水稻土壤的氮素矿化和水稻的吸氮量与产量关系密切,以施肥来协调水稻土壤供氮量和水稻需氮量之间平衡,可以使水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0.
土壤养分剖面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武丽  戴万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2078-2080
综述了土壤有机碳、总氯、总磷和总硫在剖面中的分布规律,这几种元素的含量在土壤剖面中大体随着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并从自然因素、人文活动等角度探究土壤养分剖面分布的影响因素,以期在分析前人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促进土壤养分元素今后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绿洲灌区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特征及籽粒产量对绿肥还田结合减量施氮的响应,以期为该区域发展高产、高效玉米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于2020―2021年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进行,研究绿肥还田结合不同的减氮比例(绿肥还田结合减量施氮0%,N100;绿肥还田结合减量施氮10%,N90;绿肥还田结合减量施氮20%,N80;绿肥还田结合减量施氮30%,N70;绿肥还田结合减量施氮40%,N60)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拔节期后N80和N90处理地上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N70和N60处理,至成熟期N80处理较N70和N60处理提高了13.3%—23.2%,N90处理较N70和N60处理提高了13.9%—23.7%,N100、N90、N80处理间无显著差异;N80处理较N70和N60处理玉米地上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和平均增长速率显著提高了9.5%—21.2%、13.0%—23.2%,N90处理较N70和N60处理显著提高了10.2%—21.8%、13.9%—23.7%,二者均有效延缓了吐丝期至灌浆期玉米地上干物质积累速率的降低,而且N80处理较N70和N60处理干...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稻田化肥施用与氮磷流失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合理施用化肥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供依据,于1999年调查了湖南省10个县(市)高产稻区水稻产量和施肥情况,采集几种典型高产稻田(红黄泥田、潮沙泥田和紫泥田)耕层土样,田面水样以及受田面水影响的附近田外水样,分析了土样碱解氮和有效磷以及水样中的氮和磷的含量结果表明,目前湖南稻田施肥以施和单质化肥为主,复合肥施用比例过小,化肥施用相对较多的地区氮、磷地表流失明显,田面水与田外水之间氮、磷含量的相关系  相似文献   

13.
稻田施用固氮蓝藻、有机肥、化肥的肥效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固氮蓝藻(Cyanobacteria)能将空气中的游离氮转化为氮素化合物,为作物生长提供所需氮素。为弄清固氮蓝藻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土壤和作物体中氮素含量的变化特点,进行了水稻施用固氮蓝藻、有机肥及化肥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前期,各处理土壤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后期,固氮蓝藻和有机肥处理含氮量则高于化肥和对照处理。因此,虽然施用固氮蓝藻的水稻前期氮素含量没有施用有机肥和化肥高,但其能使土壤、作物中保持持续稳定的含氮量,表现出较好的肥效。  相似文献   

14.
臧延东  梁运江  崔美玉  何忠  张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10-17511
[目的]研究水稻土剖面无机磷的分布规律。[方法]以吉林省龙井市周边采集的水田土壤为材料,测定不同形态无机磷含量。[结果]铝结合的磷酸盐(Al-P)、铁结合的磷酸盐(Fe—P)、闭蓄态磷(O-P)在剖面中总体分布趋势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表现出在剖面中部积累;水溶性磷在剖面中总体分布趋势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呈现出表层积累;钙结合的磷酸盐(Ca—P)在剖面中总体分布规律性不强。[结论]水溶性磷较易被淋洗和迁移;在大量施用磷肥的情况下,Al-P、Fe—P和O-P有积累和向下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水稻土CO2释放与固定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浙江省黄岩水稻土上开展的26年长期施肥定位试验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促使土壤有机质持续增长,增长幅度随有机肥用量增加而增加。通过数学模拟,估算出每年施用猪厩肥16.5~49.5 t·ha-1相应释放CO2 10.04~21.61 t·ha-1·a-1。每年施入鲜猪厩肥16.5~49.5 t·ha-1则相应固定CO2 1.885~3.463 t·ha-1·a-1。为此,通过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削弱土壤碳释放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影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1管6滴灌模式”下,滴灌春小麦水分截获量及不同品种远近行氮素积累与转运特征,分析其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在“1管6滴灌模式”下,春小麦品种来自新疆、内蒙古、宁夏等不同地区的7个品种(系),研究距滴管带远近不同行(距滴管带最近行记为R1、中间行记为R2、最远行记为R3)在小麦发育关键时期开花期与成熟期植株各部位的氮素积累量。【结果】“1管6滴灌模式”下,小麦生长的重要阶段拔节期-孕穗期与孕穗期-开花期远行R3灌水截获量为59与56 mm,与该时段最大蒸散量62与43 mm相近;小麦品种开花期各器官氮营养指数、开花期与成熟期各器官氮素积累量、转运氮、籽粒蛋白质的行间降低幅度均小于灌水截获量的降低幅度(R2与R3相对于R1依次降低33.6%与60.3%);小麦花前氮素转运率、转运氮对籽粒的贡献率、氮收获指数R2与R3相对于R1依次升高(津强7号花前氮素转运率、转运氮对籽粒的贡献率依次降低);各器官开花期氮素积累量与再转运氮素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1,茎鞘、叶片、穗的再转运氮与对应的开花期氮营养指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3、0.643、0.717,籽粒氮素积累量与再转运氮、花后氮素积累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98与0.737。【结论】“1管6滴灌模式”下,小麦各行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不会受到水分胁迫;植株体内营养状况越好,花前氮素转运量越大;籽粒氮素主要来源于花前氮素的转运,“1管6滴灌模式”下,远行R2与R3的花前氮素转运率、转运氮对籽粒的贡献率、氮收获指数相对于R1会升高。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复合菌剂的除臭机理,将放线菌5406(Actinobacillus)、枯草芽孢杆菌B-903(Bacillus subtilis)、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钾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植物乳杆菌Z3-1(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按不同比例配制成复合菌剂,将其均匀喷洒到鸡粪表面并搅拌均匀,进行鸡粪堆肥对比试验,分别筛选出对甲基吲哚、硫化氢、氨气去除效果最好的除臭菌剂配方,并在已筛选出的配方中添加生物炭及化学试剂,检测除臭效果。结果表明,去除甲基吲哚效果最好的除臭菌剂配方为C4组(放线菌5406、枯草芽孢杆菌B-903、卷枝毛霉、钾细菌、植物乳杆菌Z3-1和毕赤酵母各25 m L,生物炭11 g,甲醇0.04 mg);去除氨气效果最好的除臭菌剂配方为D3组(放线菌5406、枯草芽孢杆菌B-903、卷枝毛霉、钾细菌、植物乳杆菌Z3-1和毕赤酵母各20 m L,二价铁离子和抗坏血酸各0.06 g);去除硫化氢效果最好的除臭菌剂配方为E4组(放线菌5406、枯草芽孢杆菌B-903、卷枝毛霉、钾细菌、植物乳杆菌Z3-1和毕赤酵母各20 m L,氧化锌0.08 mg)。  相似文献   

18.
施氮水平及施氮方式对稻田土壤渗漏水三氮浓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氮素不合理使用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等一系列事件,明确稻田施肥水平及施肥方式对稻田氮素随渗漏水下渗流失的影响,探求当季氮素流失情况具有积极意义。采用自制盆栽模拟大田土壤渗漏情况,收集渗漏水并分析稻田养分流失量。结果表明:表施肥可以减少9.87%的铵态氮渗漏损失,混施肥可以减少5.92%的铵态氮渗漏损失,但是表施肥又增加了铵态氮的气态损失,且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损失程度加深,渗漏水中硝态氮浓度大于铵态氮浓度,渗漏水中总氮的浓度受施肥方式影响较大。混施肥使得深施和表施的缺点得以避免,是一种合理的施肥方式,在田间作业时可将肥料机械性的搅拌到土壤当中,增加土壤地力。  相似文献   

19.
玉米//马铃薯间作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4个施氮水平[玉米:N0(0 kg/hm2)、N1(125 kg/hm2)、N2(250 kg/hm2)、N3(375 kg/hm2),马铃薯:N0(0 kg/hm2)、N1(62.5 kg/hm2)、N2(125 kg/hm2)、N3(187.5 kg/hm2)]对玉米马铃薯作物产量、生物量和氮在作物籽粒、茎叶和根系的累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马铃薯有间作产量优势,在4个氮水平下,土地当量比(LER)分别为1.46、1.20、1.04、0.92。随氮水平提高,间作产量优势逐渐下降。各施氮水平下间作玉米籽粒、茎叶和根的氮吸收量平均比单作高39.76%、27.98%、15.36%;间作马铃薯块茎和茎叶的氮吸收量平均比单作低4.14%、24.59%。玉米马铃薯氮吸收的间作优势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降低。间作和施氮对玉米马铃薯各组织中氮的分配比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通过玉米//马铃薯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分析结果表明,间作玉米、马铃薯在低氮水平(N1)就能获得单作玉米、马铃薯常规施氮(N2)或高氮水平(N3)时的产量,因此玉米//马铃薯可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降低氮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