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们根据平菇能够进行无性繁殖的原理,于八三年春试验成功了平菇菌种繁育新技术。这种新技术缩短了制种周期,简化了制种程序及操作规程,降低了制种成本,便于推广,为大力发展平菇生产开辟了新的道路。 1.原理平菇子实体能很快萌发出菌丝,且菌丝都是双核的,其遗传性稳定,便于保持原来菌种的特性,从而采取了平菇菌种无性繁育的新技术。一般认为接种大块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省种植的平菇面积迅速在扩大,裁培期也越来越长,至使病虫害的种类日趋增多,危害亦越来越重,其中威胁较大的是杂菌污染问题.为了探讨平菇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有效地控制杂菌污染,我所于1986至1987年先后在高温(外界气温31.5~38.5℃)条件下进行了平菇防杂菌污染试验,现将初步结果简报如下:(一)试验材料供试菌种为佛罗里达平菇.母种培养基为PDA,二、三级种均为纯棉籽皮培养基。培养料为干燥、无霉变的纯棉籽皮。栽培容器为40×26×0.025cm 的聚乙烯塑料袋。(二)试验方法每袋装干料1000克,于7月20和21日播种,每个处理5袋,2次重复,一组置27~34℃的地上室培养,另一组置19~21.5℃的地下室培养。栽培袋均单层排放,菌丝长满袋后移入半地下棚内出菇。  相似文献   

3.
陈颖 《食用菌》2023,(2):45-46
为探索平菇菌种的快速制种技术,试验以纯棉籽壳为培养基,高压聚丙烯折角袋装料,家用高压锅灭菌后,接入平菇组织培养出首代母种,然后扩繁出生产种(菌种1)、菌种2、菌种3;之后再将三类扩繁种接种出菇包进行出菇试验。试验结果,母种培养基灭菌30 min后接入平菇组织,萌发后菌丝生长浓白,达到灭菌要求;接种菌种1的出菇包发菌最快,产量及生物转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在平菇和凤尾菇组织分离的母种斜面上常会长出菇蕾,使营养菌丝生长速度大大减慢,转管后也易发生变异。用这种菌种,出菇期往往提前,产量和质量明显下降。为了预防斜面上出菇,我们选用不同时期形成的平菇和凤尾菇子实体作种菇,进行了不同处理的组织分离试验。材料和方法:菌种选用平菇“农大11号”菌株和凤尾菇“农科1号”菌株。从平菇和凤尾菇的棉籽皮  相似文献   

5.
我所于1984年秋引种平菇宁杂一号,通过品比和生产试验,表现良好。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一、品比试验 (一)材料供试菌种有:宁杂一号(由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细胞遗传教研室提供,是佛罗里达侧耳-1×褐平菇-17单孢杂交  相似文献   

6.
不同光量光质的光对凤尾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营养物质、温度、湿度、pH值、氧气及光照等条件对凤尾菇菌丝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本文仅以不同的光量和光质的光光照对凤尾菇菌丝生长的作用进行了一些试验,现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菌种 由福建省宁德师专提供的凤尾菇菌种Ps—2。 (二)培养基 采用PDA培养基,按常规方法配制,1.05kg/cm~2灭菌30分钟后,倒入已灭菌的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每个平皿倒入15ml左右. (三)试验方法 ①培养场所:培养凤尾菇菌丝的场所为长×宽×高=44~49×36~40×17~22.4cm的木箱,箱内面用白纸覆盖好,盖的中央打一孔用于安装灯泡,使木箱内照明均匀。②接种:首先把斜面菌种  相似文献   

7.
香菇、木耳、平菇、金针菇是我国大面积栽培的几种主要食用菌,各地每年均要制备大量菌种.为了加速菌丝生长,减少杂菌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物效率,我们从1989年开始用农村常见的原料作栽培种培养基主料进行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两段出菇也叫覆土栽培,它作为一项增产措施,在平菇栽培中已广泛应用,并收到良好的效果。有关金针菇的覆土栽培,目前尚未见有报道。本试验就覆土栽培对金针菇增产作用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材料 ①菌种:杂交19,引自南阳农校菌种室。②培养基:母种采用PDA培养基;原种采用麦粒培养基;培养料为棉杂质98%,石灰2%。 (二)试验方法 母种和原种均按常规方法进行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发满菌丝后备用。栽培料投料50kg,按上述配方调含水量为65%,装入12×50cm聚乙烯袋中,每袋装干料500g,每袋打4个接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平菇生产发展很快,但不少平菇生产单位和专业大户,在袋栽平菇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菌种质量问题。菌种已做常规出菇试验,二、三级菌种袋出菇正常,可是三级菌种接到栽培袋料中,在正常的栽培条件下却不发菌,或开始发菌正常,10天后菌丝逐渐消失,而造成大面积减产或绝收。  相似文献   

10.
平菇易染杂菌,主要是霉菌。防止平菇污染杂菌的措施,主要是在配料时把好消毒关,如拌料时加适量石灰,播种时加大菌种量,加快菌丝发育,抑制杂菌生长;发菌丝时将塑料布封严,隔绝同外界环境接触,或在低温条件下防止杂菌感染等。尽管防止污染的措施很多,但气温高时,难免  相似文献   

11.
栽培平菇一般都是在现蕾后用喷雾器喷水。如果用水过多,床面因太湿菌丝呼吸困难,长出的菇颜色差、柄长、不开伞,甚至出现烂菇,且转潮也慢;用水太少,则床面干燥,出菇困难,甚至不出菇。本文主要介绍笔者两年来大床栽培试验的水份管理。第一次试验:于1988年10月1日进行。供试菌种为我站分离的广温型ZP—1、ZP—2和中低温型ZP  相似文献   

12.
(一)出菇菌种的使用平菇菌丝体在培养过程中,尤其是菌丝长满培养基后,温度在20℃以下,一经见光很快会现原基,以二、三级种最为常见。出现子实体的菌种有以下几种情况,应分别处理和使用。  相似文献   

13.
吲唑酯(IIAA)是一种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近年来,该调节剂在多种作物上开展试验,增产效果较明显。但在平菇上应用还未见报道。为此笔者在平菇生产上使用该调节剂作了探索性试验,现将初步取得的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①IIAA乳剂,由上海农学院费雪南教授提供。②菌种为CCEF平菇,为上海农学院蔬菜教研组保存菌株。 (二)方法 试验于11月13日进行,采用生料棉子壳袋栽(17×37cm聚丙烯袋),用四段接种两端出菇法在室内进行床架式栽培。培养料为棉子壳78%,米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平菇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以平菇8129菌株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作为试验菌种,考察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平铺、打穴接种方式对平菇熟料栽培菌丝生长、污染率、接种效率、生物学效率、成本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菌种打穴接种效率高、省时省力、接种成本低、杂菌感染率低、菌丝生长快、生产周期短;不同类型菌种及接种方式对平菇产量无...  相似文献   

15.
黄玉安  刘汉国 《食用菌》2006,28(2):56-56
常规的平菇栽培接种是将菌种从瓶或袋中取出弄碎,再接到栽培袋的两头料上,菌丝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生长须经愈合恢复期,此时易发生污染。为此笔者改变了接种方法,通过多次试验。终于摸索出平菇无损伤接种法。采用该法不损伤菌种,接种后菌丝生长快,浓密洁白、粗壮,接种后来发现菌袋污染,同时节省了菌种。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连续低温刺激对平菇出菇影响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7年夏季,我所在种植中温型平菇生产中,由于温高、昼夜温差小,至使平菇子实体分化困难,导致菌丝老化、变黄而造成一定损失。于生产中我们观察到:置低温条件下保存的部份栽培种在解除低温保存后,常温下出菇较为迅速。受这一启示,也为了解决生产中昼夜温差小,子实体不分化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连续低温刺激对平菇出菇影响的试验。现将其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供试品种与配方 1、平菇品种: 中温型品种P_2,由省农科院开发处食用菌组提供。 2、培养料配方:甘蔗渣75%,米糠18%,普钙2%,石膏2%,石灰2.6%,尿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开发平菇栽培原料的新资源,我所于1994年进行了用棉铃壳栽平菇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培养料配方 收集采摘棉花后的棉铃壳,晒干后经粉碎机粉碎呈颗状备用。试验设三个配方:①棉铃壳100kg。②棉铃壳、棉子壳各50kg。③棉子壳100kg。各配方均加石灰粉3kg,石膏、磷肥各2kg,草木灰5kg,多菌灵200g,水125~130kg。用25×50cm的塑料袋装料进行生料栽培,各装70袋,于8月15日播种(层播法,3层料2层菌种),菌种为本所的平优1号,播种量15%。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我国食用菌生产的发展,采用菌种液体深层培养是一个重要途径。我们于1982年4、5、10月做了平菇500ml摇瓶震荡培养,三次均获得了平菇菌丝球,接着做了平菇液体菌丝球的应用研究,一是把深层培养出的平菇菌液菌球作为原种接进固体培养基制作栽培种。二是直接作为栽培种接进固体培养料作生产栽培。前者获得成功,由于接种量不当,后者尚存在一定问题。试验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冬季,采用纸箱土法加温培育平菇一、二级菌种,取得了较好效果,现简介如下:(一)培养一级种取一个长×宽×高为38×22×20cm 的纸箱,底部垫棉絮,上放容量为2000ml 的瓷制焐壶,壶上用棉絮垫平再盖一块硬纸板,在板上垫一个棉垫。横放一支温度计,上放20×200mm 试管三层共36支。每隔24小时换热水一次,试管上下倒个,这样温度能保持在35~26℃,7~10天菌丝可满管。  相似文献   

20.
笔者于1985和1986年探索陈棉籽壳生料制平菇栽培种,并进行了小面积栽培试验,均获成功。在此基础上,于1987年用1000公斤生料菌种进行扩大栽培试验,也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现简报如下:(一)制种方法:选用无霉变的陈棉籽壳,曝晒3天后加1%石灰、0.2%多菌灵拌匀,再称取0.5%糖、0.3%尿素、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少许溶于水拌入料中,含水量约65%。用纸盒作培养容器(规格50×66×33厘米),先在箱里衬一张薄膜,采用层播法(料三层种三层),播种量为10%(百公斤料用40瓶原种)播后稍压实,料厚10厘米,箱框上覆薄膜,置室内25~27℃下发菌,约培养10天菌丝满料即可分装塑料袋或罐头瓶,再培养5天菌丝全部长白即可出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