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资源信息系统数据库的设计研究 --以乾县试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可以为合理开发土地资源提供信息来源与最佳方案,而数据库的设计是建立土地资源信息系统最关键部分。以乾县试区为例,应用Visual FoxPro与ARC/INFO建立基于Windows平台的黄土高原区土地资源信息系统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建立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地籍信息是城镇土地规划与管理的重要信息源,构建地籍数据库是实现城镇土地现代化管理的必然选择。本文提出了内蒙古小城镇地籍数据库的设计思想,并以位于干旱区的锡尼镇为代表,具体设计了数据库及应用程序,为内蒙古土地信息系统的建立做了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松嫩平原重要湿地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论述了松嫩平原重要湿地信息系统的重要性,系统建设的目标、原则,系统结构设计与数据库建库,以及湿地信息系统建成后的功能和意义。松嫩平原重要湿地保护区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平台的建立,实现了重要湿地生态环境信息查询、更新和信息共享,为深入开展保护区重要水禽生境专题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提高了濒危物种和湿地环境的监测能力和保护效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WebGIS的西安市旅游资源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系统以Arcinfo和ArcView为开发平台 ,应用GIS技术、Internet技术、数据库技术为基本的技术支持 ,设计了西安市旅游资源信息系统的结构、C/S结构和数据库 ,并利用VisualBa sic 6.0进行界面开发。该系统可实现信息查询、典型地物标注、景点 3维显示、空间操作与分析、旅游专家咨询等功能 ,实现了西安旅游资源的信息化 ,同时也为“数字西安”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古浪县为研究区域,在国内关于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优化型PSR框架模型,结合西北干旱区的土地利用结构特点,建立古浪县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与综合评分法计算古浪县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值,得出了古浪县不同时段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动态变化,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古浪县由1995年和2002年的"风险"状态转变为2009年的"敏感"状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稍有好转。  相似文献   

6.
以河西走廊临泽样区为例 ,应用 Microsoft Access97建立基于 Windows平台的绿洲农区土壤资源 (土系 )数据库 ,为干旱地区 (特别是绿洲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农业合理布局、农用土地土壤质量评价、田间养分管理中的应用问题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WebGIS的西安市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系统以Arcinfo和Arcview为开发平台,应用GIS技术I、nternet技术、数据库技术为基本的技术支持,设计了西安市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功能、系统结构、C/S结构及其数据库,并利用Visual Basic 6.0进行了界面开发。给出了利用①地籍管理子系统;②土地利用子系统;③土地规划子系统;④建设用地子系统;⑤综合维护子系统五大模块管理西安市土地资源的方法,实现了土地管理信息化,同时也为“数字西安”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近年我国新增耕地资源结构变化:成因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以来我国新增耕地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年均新增耕地总量减少10.6万ha,下降31%,其中未利用土地开发减少44%,土地复垦整理大幅增加。同时,不同地区新增耕地结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生态脆弱区与荒地集中开垦区未利用土地开发数量下降幅度大。研究表明,1998年以来行政与经济激励相结合的生态退耕政策、灾毁耕地补充政策以及其他土地财政制度对不合理的土地开发行为产生了明显的抑制效应,促进了土地破坏区的生态重建与中低产田区改造,从而使新增耕地资源结构产生显著变化。未来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建设应更加注重经济激励机制的设计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文中将生态足迹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有机结合,构建了生态足迹视角下的土地资源资产核算体系,并以陕西省为研究靶区,对其近20年的土地资源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对土地资源的消耗不断增加,土地权益逐年降低,而土地资产和负债呈先增后减的波动变化趋势,2019年土地负债约占GDP的5.99%;同时,该区域土地资源利...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90年、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Arcview以及统计软件,提取、分析塔里木河流域41个县市1990-200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时空变化(LUCC)情况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运用SPSS等统计软件,分析并建立土地利用程度人口分异模型,探讨了该研究区LUCC与人口因素的关系。此模型不仅可用于现阶段研究区LUCC分析,还可以根据人口变化趋势进行土地利用程度的变化趋势分析。这对塔河流域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资源、环境、人口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目标出发,阐明了如何建立计算机信息数据库以及如何进行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西安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根据西安市所辖区县的历史统计资料,建立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全面分析了西安市1989~1999年土地利用的数量交化趋势和空间变化差异特征。揭示了该地区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以及空间变化的区域差异、结构差异等特征。阐明了西安市11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从而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从农业、生态以及建设用地三方面入手建立了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RS和GIS技术及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指数评价法等方法建立各级指标的评价模型,并采用"三维魔方"矩阵组合法对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基于网格系统实现评价结果的可视化空间表达。以山西省汾阳市为例,对所建立的模型与相应的技术方法进行验证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市土地划分为生态林业用地区、生态农业用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业生产区和经济发展建设区5个区域,占地面积分别为345.26、219.50、396.52、80.52、136.68 km~2,占全市比例为29.3%、18.6%、33.7%、6.8%、11.6%。结果与该县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表明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与模型是可行的,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覆被相互转换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土地覆被变化分析中,往往过于关注土地覆被净变化结果而忽略其变化过程中的置换现象,文中基于土地覆被变化置换概念,建立了一套定量描述与评估区域土地覆被置换严重程度的方法,有助于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土地覆被变化过程.内蒙古自治区1980至2000年间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覆被置换现象突出,达到严重级别和中等强度级别的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8.0%和51.8%,土地覆被置换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突出的土地覆被置换现象主要与高变率年际降水波动背景下的人类活动有关,反映了土地资源开发中严重的边治理边破坏倾向,实施以保护为主的预防性环境管理政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以内蒙古托克托县为研究对象,针对半干旱区旗县域农用土地存在的问题,利用 研究区2002年遥感影像及有关图件与资料,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结合野外调查,参照FAO 土地评价体系,应用AHP(层次分析法),通过9657个评价单元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综合 分析,完成研究区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提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限制条件及用地对 策。  相似文献   

16.
在GIS软件ArcMap和ArcView的支持下,建立研究区的空间数据库,利用GIS软件的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功能,将研究区空间离散化为10 m×10 m的栅格,生成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所需的各因子栅格图;借助GIS软件的地图代数运算,将各因子连乘,得到土壤侵蚀量栅格图,在此基础上对侵蚀栅格图进行分类,获得土壤侵蚀等级图.将得到的土壤侵蚀图与土地利用图和坡度图叠加,获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和不同坡度下的土壤侵蚀量,据此对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以及土壤侵蚀与坡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水土流失的防治和保护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马彩虹  任志远 《干旱区研究》2015,32(6):1240-1246
基于RS和GIS,采用土地资源承载指数、土地生态风险综合指数,分析陕西黄土高原台塬区的城市化、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对土地需求的博弈。结果表明,1985—2010年,研究区的建设用地增加25 888.8 hm2,25 a中扩张了32.37%,但普遍存在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城市扩张需求与低效的土地利用并存;耕地减少12 850.1hm2,土地资源承载指数由0.88增长为1.12,区域人—粮关系由"平衡有余"转为"临界超载";生态用地减少13 003.1 hm2,比1985年降低6.98%,土地生态风险综合指数由0.47增大为0.67,且高生态风险区域明显扩大。城市化在土地利用变化中起引擎作用,城市化、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对土地需求的矛盾更为突出,区域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系统反馈原理与方法,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物质能量转换关系出发,以甘肃省定西地区为例,论述了土地生态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并分析了土地生态设计与国土规划之间的关系,最后建立了土地分区最佳土地复合生态系统模型,从而为区域国土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疆水土保持土壤侵蚀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水土保持土壤侵蚀信息系统(SEIS)是新疆水土保持建设规划的一个子课题。是利用计算机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及地学编码研究设计新疆土壤侵蚀信息系统,用于分析研究新疆的水土流失状况及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和谐理论,通过建立城市土地资源系统和谐性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评价模型,初步探讨了乌鲁木齐1995~2004年城市土地资源系统和谐性的状况,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丰富土地学的理论,规范与指导城市土地利用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