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有机化合物构性相关分析的解析程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生相关规则。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建立了有机化合物构上关分析的解析程序。这一解析程序把有机化合物的构性相关分析归纳成5个步骤,即写出靶结构式,找出官能团,分析官能团和烃基中所含的第1根化学键,考察分子中各结构单元之间产生的相互影响,最后分类总结出有机化合物的人武部性能。  相似文献   

2.
简明地描述了极性共价键概念,并用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差说明了工烃分子中的C-X(X为F,Cl,Br,I)键都是极性共价键。同时,在有机化学构性相关理论指导下,对卤代烃进行了较系统的构性相关分析,揭示了它们构性之间的因果关系规律,并将其化学性质归纳成3大类:官能团的反应,烃基的反应,官能团和烃基共同参与的反应。  相似文献   

3.
简明地描述了极性共价键概念 ,并用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差说明了卤代烃分子中的 C— X(X为 F,Cl,Br,I)键都是极性共价键。同时 ,在有机化学构性相关理论指导下 ,对卤代烃进行了较系统的构性相关分析 ,揭示了它们构性之间的因果关系规律 ,并将其化学性质归纳成 3大类 :官能团的反应 ,烃基的反应 ,官能团和烃基共同参与的反应。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烯烃和炔烃分子中的 π-分子轨道 ,并且根据有机化合物的构性相关理论对烯烃和炔烃进行了系统的构性相关分析。经过分析将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归纳成为 3大类 :官能团的反应 ,烃基的反应和端基炔的特殊反应 ,从而增强了烯烃和炔烃化学的规律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有机化合物的构性相关分析Ⅱ.苯的构性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HMO法简明地描述了苯的π分子轨道。计算说明,由于苯分子的6个p轨道形成环状大π键后具有2β的离域能,致使苯环在化学上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同时,在构性相关理论原指导下对苯进行较系统的构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苯的环状大π键结构不仅使苯成为1个Lewis碱,而且使苯容易发生卤代、硝化、磺化等亲电取代反应,但不易发生加成反应。  相似文献   

6.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相关规则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介绍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相关规则及其应用。这个规则建立起了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相关性的解析程序。说明了利用物质分子的结构式,籍助于解析的方法,可推测出物质的性质。同时,利用这个规则,能将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反应作较系统的分类,增强了有机化学的规律性、系统性和条理性。  相似文献   

7.
用 HMO法简明地描述了苯的π分子轨道。计算说明 ,由于苯分子的 6个 p轨道形成环状大π键后具有了 2β的离域能 ,致使苯环在化学上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同时 ,在构性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对苯进行较系统的构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苯的环状大π键结构不仅使苯成为 1个 L ewis碱 ,而且使苯容易发生卤代、硝化、磺化等亲电取代反应 ,但不易发生加成反应。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烯烃和炔烃分子中的π-分子轨道,并且根据有机化合物的构性相关理论对烯烃和炔烃进行了系统构性相关分析。经过分析将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归纳成为3大类,官能团的反应,烃基的反应和端基炔的特殊反应,从而增强了烯烃和炔烃化学的规律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相关规则及其应用.这个规则建立起了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相关性的解析程序,说明了利用物质分子的结构式,籍助于解析的方法,可推测出物质的性质。同时,利用这个规则,能将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反应作较系统的分类,增强了有机化学的规律性、系统性和条理性。  相似文献   

10.
11.
12.
农业废弃有机物基质配方对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筛选以农业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的番茄栽培有机基质配方,为番茄有机基质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将稻壳、玉米秸秆、玉米芯、麦糠、菇渣分别腐熟后,按不同体积比组成A~E 5种复合有机栽培基质:A(V(玉米秸秆)∶V(麦糠)∶V(菇渣)=2∶5∶3)、B(V(稻壳)∶V(玉米芯)∶V(菇渣)=5∶2∶3)、C(V(稻壳)∶V(玉米秸秆)∶V(菇渣)=5∶2∶3)、D(V(稻壳)∶V(玉米芯)∶V(菇渣)=3∶2∶5)、E(V(玉米芯)∶V(麦糠)∶V(菇渣)=2∶3∶5),以常规有机生态型栽培基质(V(草炭)∶V(珍珠岩)=2∶1)为对照(CK),以"金棚一号"番茄品种为试材,分析不同配方基质的理化性状及对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各配方有机基质的速效氮含量显著低于CK,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CK,体积质量、EC值和pH值基本都在番茄栽培适宜的范围内,总孔隙度偏低。各处理番茄株高、茎粗、地上部及根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单果质量、单株果数、单株产量、小区产量均以基质B最大,与CK无显著性差异;其次是基质C,基质E总体表现较差。【结论】基质B的理化性状适宜番茄生长,用其栽培的番茄株高、茎粗、生物量及产量等均与CK无显著性差异,可以替代以草炭为主要组分的有机生态型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13.
用结构信息连接性指数mL研究了卤代苯的沸点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提出了计算有机物分子中成键原子点价izδ*的新方法。基于izδ*和分子图的邻接矩阵,建构了一个新的结构信息连接性指数mL(m=0,1,2),并研究了mL指数与卤代苯沸点的相关性。结果表明,mL指数与卤代苯的沸点具有良好的性质相关性,其相关性明显优于mXv指数(Kier指数)。以mL(m=0,1,2),lgmL(m=0,1,2)和相对分子质量MW为自变量的六元和七元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1和0.999 6,其对卤代苯沸点的预测结果非常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从钼的缺乏和中毒对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植物必需微量元素钼在胁迫条件下,对植物的影响及钼在植物体中与其它元素的相互作用,为植物钼营养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5.
宁夏盐池县花马池镇杨寨子村位于我国北方典型的农牧交错带上,由于气候因素、地理位置及土壤状况导致传统农作物产量低且不均衡,近年来逐步发展为以种植饲料、饲草为主的以农养牧型生产方式,此举促进了该地区畜牧业近年来持续稳定发展。近年逐步兴起的育肥养殖有可能会成为释放该地区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秸秆还田对麦玉系统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揭示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华北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秸秆还田5 a后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结构、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含量、活性有机碳含量、土壤铁离子的变化。田间实验设置4个处理:秸秆不还田作为对照(CK)、秸秆1/3还田(S1)、秸秆2/3还田(S2)、秸秆全部还田(S3)。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粒径、铁离子及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13C核磁共振波谱技术(NMR)检测分析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结构。结果表明:秸秆还田5 a后,土壤总有机碳(TOC)、2mm与2.00~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态碳(E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均随还田量增加而逐渐增加,且不同处理增加量不同,与CK相比,S3处理显著增加了这些有机碳的含量(P0.05)。各处理土壤有机碳以烷基碳与烷氧基碳为主,其次是芳香碳与羰基碳,秸秆还田增加了烷氧基碳、羰基碳(易分解碳组分)含量,降低了烷基碳和芳香碳(难分解碳组分)含量,与CK相比,S3处理显著增加烷氧基碳含量(P0.05)而显著降低了芳香碳含量(P0.05)。与CK相比,S2、S3处理也显著降低了有机碳的芳香度、疏水碳/亲水碳、烷基碳/烷氧基碳比值(P0.05),而对脂族碳/芳香碳影响不明显。与CK相比,S3处理显著增加了2.00 mm团聚体组分,增加了2.00~0.25 mm组分,而降低了0.25~0.053 mm组分和显著降低了0.053 mm组分(P0.05)。秸秆还田对土壤游离铁、活性铁、螯合铁含量的影响不明显。有机碳官能团组成与土壤因子间的冗余分析表明土壤TOC、MBC含量、团聚体组分、铁离子的改变是导致不同处理间有机碳官能团结构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由于短期秸秆还田增加了活性有机碳含量、易分解有机碳组分,减少了难分解有机碳组分,降低了微团聚体物理保护作用,改变了微生物活性和铁离子络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可能导致麦玉复种系统土壤碳排放水平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沉积物总有机碳(TOC, Total Organic Carbon)含量会随着外源磷的输入而发生变化。采用泥(沉积物)水质量比约为1:1,周期为56d的室内模拟试验系统。设置包括对照组在内的6个输入过磷酸钠的浓度梯度试验组,研究不同水平的外源磷输入所引起的沉积物中TOC含量的变化特征。同时,运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方法,研究含磷物质的加入对沉积物中溶解有机质结构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各试验组沉积物TOC含量在第56天比对照组分别减少了3.60%、7.08%、8.09%、9.33%、11.80%,表明随着外源磷输入量增加,长江口沉积物中TOC加速分解。在试验周期内,沉积物溶解有机质的腐殖化程度、芳香化程度最大值与磷的输入量呈正相关。溶解有机质分子量和芳香环结构变化幅度与外源磷的输入量呈正相关,说明外源磷输入量的增大能够加快沉积物溶解有机质的变化。随着试验时间的增加,不同磷水平的溶解有机质的腐殖化程度和芳香化程度呈现先上升,随后开始下降的趋势;而溶解有机质的分子量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小,其芳香环取代基上的取代基逐渐替换为更具有活性的官能团。表明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减少过程中,先生成腐殖质,随着腐殖质继续分解,其腐殖化程度降低,且腐殖化程度和芳香化程度具有同一性。  相似文献   

18.
张敏 《现代农业研究》2018,(12):101-103
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迅猛,但同时也暴露了金融迅猛发展带来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的不断拉大以及贫富分化更加严重”等弊端。本文利用中国1995 年—2016 年2 的样本数据,建 立VAR 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会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金融效率的不断提高可以逐渐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滁河水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12月和2016年5月对滁河襄河口至马汊河段鱼类进行了2次调查,共采集鱼类45种,隶属于6目13科36属,其中55.56%为鲤科(Cyprinidae)鱼类。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该群落多样性空间差异显著,季节差异不明显。滁河水域鱼类群落优势种为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和似鳊(Pseudobrama simoni)。4种摄食功能群中,杂食性和碎屑食性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占总物种数的63.04%;3种生态类群中,淡水定居性鱼类占绝对优势(89.13%);3种栖息水层类型中,底层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为45.65%。大型经济鱼类占总渔获物比例小,相对重要性指数(IRI)低。以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分析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4个不同河段间鱼类多样性有所差异,下游河段鱼类多样性较低,清流河与来安河水域居中,上游河段较高;不同季节间鱼类群落存在明显重叠,几乎不分离,不同河段间鱼类群落分离程度相对较高。鱼类群落结构存在的显著差异主要与鲫、鲤、棒花鱼和黄颡鱼等优势种空间分布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