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疆棉田十一星瓢虫对棉蚜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增加,使用化学农药后天敌控制能力下降[1],使得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暴发,成为棉花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为加强天敌对棉蚜的控制作用,近几年新疆棉区对棉蚜不使用化学农药进行大面积防治,大多是在棉田出现中心蚜株时进行点片防治,棉虫基本上处于自然控制状态[2]。新疆尉犁县棉田十一星瓢虫((Coccinella undecimpunctata Linnaeus)种群数量大,繁殖速度快,是控制棉田棉蚜的主要天敌。本文报道在新疆棉田调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棉田十一星瓢虫的种群动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2001年5月15日至9月17日系统调查了不同棉花品种的棉田十一星瓢虫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尉犁县棉田瓢虫主要为十一星瓢虫(Coccinella undecimpunctata Linnaeus),它是控制棉田棉蚜危害的优势种天敌,占棉田瓢虫总数的81%。十一星瓢虫在棉田中的消长规律为:越冬代成虫5月底开始进入棉田取食棉蚜;卵期5月29日至7月14日,6月下旬进入产卵盛期;幼虫期6月5日至7月31日,高峰期7月7日左右;蛹期6月20日至7月21日,高峰期7月7日左右;成虫期6月20日至9月中下旬,高峰期7月7日至7月14日。十一星瓢虫的种群动态与棉田棉蚜数量有明显的跟随反应,棉田中的早播玉米带、棉田边缘的胡杨和沙枣树的树皮缝隙是瓢虫夏眠的场所。  相似文献   

3.
十一星瓢虫种群动态及其对棉蚜的捕食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十一星瓢虫是南疆棉田棉蚜的优势种天敌之一,田间调查表明:棉田中十一星瓢虫与棉蚜的变化关系密切,随着棉蚜数量的增加不断增加,7月15日瓢虫数量达1163头/百株,为全年最高峰;瓢蚜比由7月10目的1:305.94下降到7月15目的1:91.36,其发生高峰出现在棉蚜高峰后5d。麦田是十一星瓢虫重要的早期虫源地,应加以保护利用。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棉蚜密度下,幼虫及成虫对棉蚜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反应,当N→∞时,1~4龄幼虫和成虫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17.42、46.73、96.15、151.52和144.93头,表明十一星瓢虫对棉蚜捕食潜力很大,尤其是3、4龄幼虫及成虫对棉蚜具有较大的捕食潜能。  相似文献   

4.
在室内常温的条件下,研究了南疆棉田3种瓢虫对棉蚜的捕食功能。试验结果表明:3种瓢虫幼虫及成虫对棉蚜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反应。十一星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功能系数分别为0.8699、1.1307、0.7473、1.0869和1.1159;当N→∞时,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8.0、25.2、160.6、146.0和265.9头。多异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功能系数分别为0.6537、0.8617、0.8580、0.8988和1.1000;当N→∞时,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8.2、46.4、125、172.8和246.7头。菱斑巧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功能系数分别为0.7515、0.7878、0.6744、0.9648和0.9398;当N→∞时,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0.8、47.4、139、219和269.9头。  相似文献   

5.
玉米诱集带对棉田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棉田中种植玉米诱集带不仅可以增加棉田捕食性天敌的数量,而且还有诱集天敌的作用。在棉花生长期间,瓢虫、蜘蛛和草蛉三者的总数均为玉米诱集带>处理棉田>对照棉田。其中瓢虫占捕食性天敌的89.89%,草蛉占2.24%,蜘蛛占7.86%。棉田天敌优势种群是十一星瓢虫,它占瓢虫总数的82.66%,而且处理棉田十一星瓢虫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棉田,是对照棉田的1.8倍。  相似文献   

6.
南疆棉田十一星瓢虫对棉蚜的生态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南疆尉犁县两处棉田,4个品种十一星瓢虫的种群动态、人工诱集和棉蚜防治效果测试观察,发现:在南疆不同品种的棉田中,十一星瓢虫是棉田棉蚜的主要天敌,约占棉田瓢虫总数的80%左右;十一星瓢虫与棉蚜种群数量呈显著的跟随关系,发生期比棉蚜滞后1周左右。人工诱集十一星瓢虫的数量与诱集箱放置的位置和箱内的诱集物有关。放置在棉田周围林带中的诱集箱诱集的十一星瓢虫数量最多,其次是棉田埂箱,棉田内诱集的数量最少;诱集箱放入蜂蜜和花粉蜜诱集的十一星瓢虫数量最多,放入花粉诱集的十一星瓢虫数量次之,不放任何诱集物诱集的十一星瓢虫数量最少。越冬后的十一星瓢虫早期释放到棉田中心蚜株上可以有效防治蚜虫危害,中心蚜株株高比未释放瓢虫处理的增高59.5%,果枝数增加20.3%、蕾数增加100%、铃数增加81.4%,单株产量增加81.1%。  相似文献   

7.
棉田瓢虫、蜘蛛种群调查及作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结果表明,望江棉田瓢虫以龟纹瓢虫为主,蜘蛛以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为主,瓢虫、蜘蛛的数量比约为7∶3;不同棉花品种间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瓢虫对棉蚜有明显的追随关系,基本能控制棉蚜的为害;对棉田天敌应采取以次要害虫养天敌,利用天敌控制主要害虫,充分利用又不完全依赖天敌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棉花品种抗蚜性的生化机制的基础上,根据棉蚜与棉花的种间互作关系,研究了不同品种类型的棉苗因棉蚜为害而引起的生理应激反应及由此对抗蚜性表现及棉蚜种群数量消长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棉株在棉蚜为害条件下,体内抗蚜物质如单宁,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较大幅度上升,且其增长幅度,扰蚜品种明显高于感蚜品种,同时叶片颜色明显加深。讨论分析了这种生理反应即诱导抗蚜性对棉蚜种群动态可能产生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棉田使用氰戊菊酯与棉蚜再猖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氰戊菊酯的复配剂-丰收菊酯,对棉田天敌和棉蚜均有极强的杀伤力,从而同时将它们降到低水平上,蚜量显著小于对照。对照区没有药剂的控蚜作用,但在于敌作用下,蚜量上升后又下降,没能形成很大的群体。由于抗药性的发展,氰戊菊酯已不能控制棉蚜数量,又对棉田主要天敌有极强的杀伤力,以致使用后棉蚜在不能被药剂杀死的同时也推动了天敌的控制,造成再猖獗。  相似文献   

10.
棉蚜密度对瓢虫集团内捕食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华北棉田3种常见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和七星瓢虫为对象,依次在室内和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棉蚜密度对瓢虫种间集团内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室内条件下,随着棉蚜密度的上升,一种瓢虫幼虫对另一种瓢虫卵的捕食量呈下降趋势。与不提供棉蚜的对照相比,提供20、200头棉蚜的处理的捕食量分别平均降低56.5%、92.6%。田间罩笼试验显示出了相似规律,每株蚜量为50、200头时,捕食量较对照(没有棉蚜)平均降低42.0%、56.9%。结果表明,猎物棉蚜的存在能有效降低3种瓢虫之间的集团内捕食作用;棉蚜密度越高,这种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化学农药的大面积推广使用,棉蚜的抗药性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结合使用生物防治法来延缓或治理棉蚜抗药性问题已迫在眉睫。本研究在常规管理棉田条件下,对不同作物混栽区苗期6种作物上棉蚜及其主要天敌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西葫芦上的棉蚜种群数量最大(峰值,11016.7头/百株),其次是四季豆(峰值,6323.3头/百株),棉花、黄瓜、豇豆和甜瓜上的棉蚜则相对较少,且其种群动态发生具有一致性。6种作物上的主要天敌的种群发生都滞后于棉蚜的发生,并以寄生蜂的种群密度最大,且具有指数增长效应。在本试验条件下,西葫芦上棉蚜数量多,僵蚜基数大,是室内饲养寄生蜂的良好寄主。  相似文献   

12.
新疆莎车县棉田自然天敌数量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2004年研究了新疆莎车县棉田节肢动物类自然天敌种群动态及棉花品种的影响。结果发现节肢动物类自然天敌67种,数量较多的共10类,即瓢虫类、蝽类、隐翅虫类、蓟马类、草蛉类、食蚜双翅目、胡蜂类、蚜茧蜂类、蜘蛛类和捕食螨类。其中瓢虫类、蝽类和蜘蛛类占天敌个体总数85%~93%。3年中这三类天敌各自所占比例,瓢虫为4%~65%,食虫蝽为19%~57%,蜘蛛为6%~34%。瓢虫、食虫蝽和蜘蛛的最高密度2002年分别为237.2、164.0、87.0头/百株,2003年分别为28.3、533.3、232.0头/百株,2004分别为1506.5、237.0、55.3头/百株。对转基因抗虫棉GK19(表达Cry1A杀虫蛋白)、SGK321(表达Cry1A CpTI杀虫蛋白)和普通棉花泗棉3号、石远321的研究表明,各种天敌在不同品种上的种群数量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喷施化学农药可以造成天敌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3.
2016—2017年,利用扫网法系统调查了北疆棉田周边的非作物生境中9科13种常见植物上的食蚜蝇种群发生情况。研究发现,食蚜蝇种群密度在不同植物上有显著差异,种群发生高峰主要集中在各种植物开花期,种群消长还与这些植物上的蚜虫发生有明显跟随关系。5—6月,食蚜蝇在大部分植物上都有发生,但主要集中于新疆大蒜芥和罗布麻等;7—8月,在碱蓬、大麻、顶羽菊等上种群密度高;9月,主要在甘草、顶羽菊、罗布麻等上。本研究为今后充分利用棉田周边非作物生境,提升对食蚜蝇种群保育功能及棉花害虫生态控制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QuEChERS-HPLC-MS/MS),建立了棉叶中噻苯隆和敌草隆的残留分析方法。本方法中噻苯隆和敌草隆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7.0%~84.6%(RSD为1.3%~8.1%)和78.2%~97.2%(RSD为5.9%~11.8%)。采用田间试验在不同施药剂量条件下研究了噻苯隆和敌草隆在棉叶上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高剂量和低剂量施药条件下,噻苯隆在棉叶上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4d和1.8d,敌草隆在棉叶上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8d和5.3d,不同剂量施药条件下噻苯隆和敌草隆在棉叶上的消解规律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变温条件对棉蚜(Aphis gossypii)存活影响研究和田间种群数量及关键气象要素调查,探讨波动性高温与棉蚜繁盛期种群崩溃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温(30 ℃,34 ℃,38 ℃和42 ℃)、每日高温持续时数(2 h和6 h),高温持续天数(1~5 d)及其交互作用,对棉蚜死亡率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高温强度大于30 ℃时,相同处理时间条件下棉蚜死亡率随高温强度增大而上升;相同高温条件下,高温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每天高温持续时间为2 h时,低于38 ℃高温对棉蚜存活无显著影响;当年田间棉蚜种群崩溃日期与田间高温出现时间吻合(7月31日至8月4日),田间高温期间昼夜波动性高温模式与室内实验,导致棉蚜死亡率上升的变温胁迫处理模式一致,为24 ℃ 18 h /34 ℃ 6 h持续4 d和24 ℃ 18 h /38 ℃ 6 h持续3 d。以上结果初步明确了波动性高温在棉蚜种群崩溃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蚜虫种群崩溃多发生于高温时节的现象,但其内在作用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露地直播棉田苗期除草,可以选用50%乙草胺EC5、0%扑草净WP和33%二甲戊乐灵EC。地膜覆盖棉田9,6%精异丙甲草胺EC4、8%氟乐灵EC5、0%萘丙酰草胺WP5、0%扑草净WP和48%仲丁灵EC对棉田杂草的防效较理想,药后45 d的株防效仍能达到83%以上。金都尔等7种除草剂在露地直播棉田中使用对棉苗生长无影响,而在地膜覆盖棉田使用乙草胺和二甲戊乐灵应慎重,浓度过高易对棉花幼苗产生药害。  相似文献   

17.
甘肃甘谷县麦蚜种群动态及防治指标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1991~1994年甘谷县麦蚜田间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明确了麦蚜的种群结构和消长动态及天敌与麦蚜的跟随关系。并建立了麦蚜混合种群数量与产量损失率的回归模型即Y=0.3591+0.001897x,依次确定了小麦穗期混合麦蚜种群的防治指标为百株蚜量1000头。  相似文献   

18.
施磷对不同生育期棉田土壤磷素吸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种质地棉田土壤为材料,研究不同施磷处理对不同生育期棉田土壤磷吸附与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期磷素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Temkin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度均达极显著水平,尤以Freundlich方程拟合度最高,相关系数均在0.96以上;磷的吸附饱和度(DPS)、零净吸附浓度磷(EPC_0)、吸附量、解吸量和解吸率随施磷量的增加均呈增长趋势,而标准需磷量(SPR)呈下降趋势;以Freundlich方程估算原状棉田土壤各个生育期的需磷量,壤质棉田苗期、花铃期和吐絮期的需磷量(按含P_2O_5 46%的磷肥折算)分别为143.7,137.4 kg/hm~2和160.2 kg/hm~2,砂壤质棉田苗期、花铃期和吐絮期的需磷量分别为106.6,251.1 kg/hm~2和173.0 kg/hm~2.  相似文献   

19.
不同控制措施对棉田害虫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控制措施对棉花害虫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农药防治对棉田捕食性天敌伤害大,第3代棉铃虫发生期间的捕食性天敌总量比自然控制区减少23.48%。第4代期间数量减少41.26%;种类在第3、4代期间分别减少2、3种,生物农药防治措施对天敌伤害小,不同控制措施对棉铃虫幼虫寄生蜂的寄生率均有影响,自然控制区幼虫的寄生率明显高于化学防治区,生物农药防治区和转基因棉区,不同控制措施还影响寄生蜂的羽化率,转基因虫棉田寄生蜂的寄生率低于常规棉田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