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俊 《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22(4):362-365,376
在词语文化层面上,动物文化丛的内容涉及面极广。以动物词为研究对象,探讨英汉词语形象的对应与不对应正好说明词语与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同一动物词语,英汉可具有相同的“文化继承型”形象,也可以具有截然不同的“文化继承型”形象;另外,一种语言具有相对固定的“文化继承型”形象,另一种语言不一定具备,而是以“自然联想型”形象与之对应。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语言体系中,如若某些词汇具有特定的含义,即其只能代表地方文化的某一产物时,其便会具有一定的翻译难度。针对此,本文以汉语文化体系为主,将其内部的文化负载词作为研究核心,首先分析了汉语文化中文化负载词的含义和分类,而后又简述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难点。最终分几个不同的角度对其具体的英译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在语言中总是带有某种文化印记,翻译时要兼顾语言含义和文化含义,并且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把语言教学与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和国情相联系,从而促进语言教学的提高和语言现象的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无等值词、背景意义的词、文化感情色彩的词、成语典故、名言警句、客套话等词语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敏感的要素。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态等诸方面的变化 ,词汇要不断地创新、充实、丰富。文章从词汇的角度 ,选择汉、英语言中的新词语 ,从造词、词语结构和词语使用几方面 ,探索汉、英民族文化心理的印记 ,以说明作为重要文化现象的语言 ,必然受到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英汉语言中的词语文化因素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这一角度 ,对英汉两种语言在使用上所涉及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词语文化因素进行了对比论述  相似文献   

6.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注重文化的输入在大学英语的实践教学中尤为重要。通过大学的英语教学受文化制约的分析、课堂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文化特色词语的比较以及在第二课堂教学中文化的导入,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输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文化负载词是特定文化背景下蕴含语言文化特色的词汇,不同文化背景必然导致文化负载词成为传递或翻译过程中的难点及关键所在。目的论认为翻译具有跨文化交际的功能,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有指引性作用。因此,文章以目的论为理论根据,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为切入点,从多种翻译方法着手探析英译本中对原文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意识与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外语不仅仅是单纯地学习语言技能.还涉及到负载在语言上的文化。语言不只是词汇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组合及搭配.它有丰富的内涵和内容,这些就是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任何脱离文化的语言是不存在的。于是,学习外国文化就应成为外语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在学习汉语时也学习了解汉文化,但这种了解更多地是通过我们周围的文化环境进行的;我们在学习外语时也接触到反映在语言上的种种文化内容,但由于脱离了文化环境,以至于缺乏对文化的敏感性。所以,在外语教学中老师需要有意识地向学习者介绍有关国家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从顺应论看翻译中意义的缺失与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翻译活动涉及语言、文化、思维以及翻译的主客体等因素,翻译过程中意义的缺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意义的补偿成了关键。在补偿过程中,译者可以以顺应理论为指导,顺应于源发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双方的认知方式及其思维模式,通过增添词语、词义引申、语句结构调整等手段,将语言转换过程中的意义丢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10.
从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入手,从词汇学的角度分析了词汇涵义对跨文化交际产生的干扰。研究表明,跨文化交际干扰的产生,其根源主要是交际者缺乏对词语的涵义及其社会文化意义的足够认识,不知不觉地将本民族的习惯或文化模式套用到或移植到交际语上去,从而产生理解上的偏误,达不到交际的目的。作者认为通过开选修课、讲座、辅助阅读等方法使交际者大量接触、了解交际语的社会文化习俗,去感知附着在该语言上的文化内涵是克服交际中所遇到的文化障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词语语义域是文化习俗的反映,不同的文化习俗决定了词语语义域的差异,颜色词是中英民族使用较频繁的词,通过对比英汉颜色词语能较大程度地反映中英民族由于文化习俗的差异导致的词语语义域的不同,从而对于跨文化交际和语言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依据语言学家莱克夫的定义,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语言是概念隐喻的外在表现形式。[1]与隐喻相关的术语包括源域、目标域、映衬等。隐喻中很多文化现象,汉维隐喻的翻译其实就是文化传真的过程。由于文化不同,在翻译要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以达到忠实原语的等效翻译。汉维的隐喻相关文献有很多,集中体现在动物、植物的隐喻对比研究、人体器官词语的隐喻认知研究,其他隐喻研究等。本文以隐喻为理论基础,研究汉维"风"在隐喻运用中的相似点和不同的。分析汉维翻译中"风"隐喻采取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化缺省是指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对双方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文章对国内文化缺省翻译研究的现状进行总结,就王东风提出的“文化缺省”概念,探讨现今翻译研究中“文化缺省”概念运用的混乱局面及其原因,并从文化翻译层面上对文化缺省,文化空缺,文化专有项与文化负载词的关系,及其从翻译与翻译研究层面上对“文化缺省”概念的内涵进行相关论述和补充。  相似文献   

14.
人类语言中存在大量与动物相关词语,这些词语在每个国家都被赋予不同的社会文化形象与意义,"狗"及"狗"族词语便是其中之一。传统的观点认为,"狗"在英语文化中的形象与意义基本是褒扬为主,在汉语世界中以贬毁为主。本文从探究中西方神话传说中的"狗"形象与现实社会中"狗"族语言着手,以实例证明英语文化世界中"狗"的形象实际是负面的,"狗"族语言中褒扬色彩的词汇远没有贬毁的多;在汉语文化世界中"狗"的形象也并非全是负面的,神话传说中"狗"的形象实际是正面的,现实"狗"族语言中不乏有褒扬色彩的词汇。  相似文献   

15.
汉语词义与文化因素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这样的一种对应关系能够为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将词语作为文化因素教学的途径提供依据;词义的聚合关系能够使文化因素及其在不同语义场中所显示的不同文化层级得以突显。由不同语言的差异及其负面影响可以看出:第二语言学习者由于受其母语及相应文化模式的影响而形成的思维定势是偏误产生的肇始之因。  相似文献   

16.
朱亚平 《河南农业》2012,(12):60+64
语义变异是池莉小说语言词语变异的一种手段,本文从词义包含的三个方面——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对池莉小说中词语的语义变异进行研究,以拓宽池莉小说语言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罗马神话作为西方文化的源流之一,孕育了整个西方文化。有无数个英美作家引用其中的神话典故,用以美化其言辞,锤炼其篇章。后来随着那些带有古希腊罗马神话典故的文学作品的广为流传,这些典故词语又融入到英语词汇当中,被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科技、商业、广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作为英语学习者,只有了解和掌握这些神话典故,才能深刻理解英美语言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英语语言的课程在我国是必学课程,英语语言存在着一定的性别歧视,歧视现象表现在语义,词义等多个方面。研究英语语言性别歧视,就要通过对本身事物的分析从根源上找出问题所在,这就需要着眼于社会文化和观念。本文将从社会分工,文化和社会心理等不同方面对英语语言性别歧视背后的文化根源进行实质性的探究,阐述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状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社会性别差异及性别的传统印象是被社会文化所赋予、培养的。大众传播究其实质是一种社会文化和价值的传播。在大多由男性占统治地位的东西方社会,英汉语言中反映社会对女性歧视的语言俯拾皆是,因而语言中的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研究一直是社会语言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从词汇构词、人际称谓及女性角色原型等方面论述了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20.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言大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语言中最活跃或者说最富有变化的成分是词汇,词汇同社会文化的各项活动和社会的各种关系密切相关,真实地反映了人类的社会文化活动,传播着特殊的文化内涵。下面我把语面意义相同、文化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