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提供越冬场所 为使牛蛙安全越冬,町在蛙池边角将泥土掘松(如果是水泥地面,则在上面铺上厚约4厘米的泥土),每隔13厘米左右平放两块砖头,在两块砖之间盖上瓦片,用泥土将后边出口封死。只留前边进口供蛙出入。  相似文献   

2.
<正> 为使美蛙安全越冬,可在蛙池边角将泥土掘松(如果是水泥地面,则在上面铺上厚约4cm的泥上)每隔13cm左右平放两块砖头,在两块砖之间盖上瓦片,用泥土将后边出口封死,只留前边进口供蛙出入。 保持栖息处湿润,因美蛙皮肤裸露,通透性大,冬天主要靠皮肤进行呼吸(1℃以下入土冬眠尤其如此)。所以在气候干燥的冬季,为防止蛙体外表的水分被蒸发干涸而造成皮肤呼吸不畅引起死亡,应  相似文献   

3.
4.
杨俊文 《福建农业》2007,(10):24-25
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变温动物,水温的变化,与鱼的活动密切相关。冬季降临,水温下降,鱼也就随之进入越冬状态。鱼种养到秋末冬初,水温降到10℃左右,鱼摄食很  相似文献   

5.
利用塑料大棚缩短牛蛙冬眠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东北地区,将牛蛙的幼蛙及蝌蚪放养在塑料大棚内的池塘里与在自然条件下越冬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东北地区,幼蛙生长期延长了82d,成活率提高了17.5%,整个越冬期内净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净增重率为274%;蝌蚪的生长期延长了95d,成活率提高了8.9%,净增重差异也极显著(P〈0.01),净增重率为230%;有12.6%的蝌蚪在越冬后期发生了变态。  相似文献   

6.
一是蛙池建造关。蛙池可利用原有的池塘、水沟,也可在靠近住屋处新挖池塘.池深一米以上,同时要做好圈栏.以防走失、蛇鼠为害。  相似文献   

7.
牛蛙养殖的几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采卵与孵化 养殖牛蛙以土池为佳,产卵池应多种水草及大叶挺水植物,以吸引牛蛙前来产卵.在我国,牛蛙在 5~8月产卵,5~6月为产卵盛期.牛蛙可在成蛙饲养池中产卵,亲蛙雌雄比例为1 :1.繁殖季节产卵 池要绝对保持安静,以利牛蛙抱对产卵.牛蛙大都在凌晨产卵;产卵场所选择的水深多在0.5~0.8m、离 岸边1~1.5m左右处的浅水地带.在产卵季节应每天早晨到产卵池巡视,发现卵块立即取出,一般以产 卵后20~30分钟的时间内为好.采卵时,人下水用手捞卵,动作要轻,用脸盆盛卵块,缓慢移到孵化池. 要严格控制孵化密度,因为孵化密度与蝌蚪分养日期是密切相关的,其对成活率影响很大.孵化期间, 要避免胚胎受震动或搅动,刚孵出的蝌蚪靠头部吸盘吸附在水草或池壁上,长5~6mm,3~5天后,也 不及1cm,身细小柔弱,捕捞搬动不慎可造成大量死亡.所以仍需在孵化池中静养10天后,再移入蝌蚪 池饲养.初期可喂豆浆给蝌蚪.水温控制在25±3℃为宜,此时水中溶氧量可达3mg/L以上.  相似文献   

8.
侯海涛 《新农村》2005,(6):19-19
鱼类是变温动物。7—9月间,水温适宜,是成鱼的暴食旺长期,也是鱼类疾病的盛发期。因此,盛夏期养鱼,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11.
正牛蛙是变温动物,每年有3~4个月的冬眠期,各地可在蔬菜大棚内进行牛蛙养殖。蔬菜大棚适宜面积为667~1334米2,普通拱形大棚,东西方向较长,上面覆盖双层无滴塑料薄膜,大棚内种植芹菜,并有水井一眼(自来水也可)。用麦草或稻草做成草苫,每日16:00将草苫盖在棚上面,次日9:00掀起,使阳光透射到大棚内。草苫起保温作用,阴天时草苫不必卷起,以防棚内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报道了北方越冬池冰下水温度化的特点,通过定点定时测定发现,迅速降温的同时伴有强的大北风吹刮,封冰的当天杂交鲤由于急剧的温度变化,容易发生大批死亡;强烈搅水会使水体的水温迅速下降,很快达到鱼类耐低温的阈值;偶有冰下异常低温池,水温在1℃以下,并且大部分时间在0.5℃以下,作为越冬池将对鱼类的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刘国栋 《新农业》2013,(17):56-56
北方冬季漫长,冰封期长达130~150天,此间管理不善,易造成鱼类冻伤。鱼类虽属变温动物,但水温降至1度以下,温水鱼类一般进入麻痹状态,易冻伤冻死。冻伤的鱼体肌肉组织脱水,充血红肿,发炎溃烂,感染疾病,春季冰融后陆续大批死亡,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20.
丰茂源 《油气储运》2005,(12):37-37
掌握并箱时间 在秋末冬初水温10℃左右时,选择天气晴朗、风和日暖的日子并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