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盲蝽象属半翅目盲蝽科,河南省周口市棉田盲蝽象的种类主要为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果树苗圃和温室大棚作物面积扩大及抗虫棉大面积推广应用,棉盲蝽为害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加重,已上升为棉田主要害虫。2006年在扶沟、西化两县调查,7月~8月虫田率达100%,虫株率60%以上,百株虫量180头~350头,林木苗圃附近地块棉田百株虫量达620头。盲蝽象的为害往往造成棉花产量下降品质降低。1为害特点棉盲蝽象对棉花为害期长,从幼苗一直到吐絮期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期在6月~8月,以7月第3代绿盲蝽为害最为严重。盲蝽象以剌吸式…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常见的棉盲蝽有绿盲蝽、中黑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4种,其中绿盲蝽为优势种群。在河南省,棉盲蝽一年发生3~5代,其中棉田发生2~4代,以成虫和若虫通过刺吸式口器吸取汁液,为害棉花的嫩头、生长点、幼嫩花蕾及棉铃,造成破头、破叶、丛生枝、蕾铃大量脱落等。象,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抗虫棉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棉田用农药次数及用药量逐步减少,致使棉盲蝽的发生与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2 0 0 2 - 2 0 0 3年7月2 2日、8月7日在城南长屯村调查,平均百株虫量达2 0头左右,最高的已达5 0头,棉花平均百株受害率45 % ,叶片平均受害率70 % ,蕾铃脱落中有40 %~5 0 %是棉盲蝽造成的,造成叶片破碎,破头疯大量发生,严重影响叶片的功能和蕾铃的形成,使棉花产量下降,品质降低。1危害症状棉盲蝽于6月上旬侵入棉田,8月中旬迁出,在棉田活动长达80天左右,以成若虫刺吸棉株顶芽、嫩叶、花蕾及幼铃上汁…  相似文献   

4.
随抗虫棉大面积种植 ,棉田施药量减少 ,其它害虫大量发生 ,造成棉田减产 ,其幅度每年都在增加 ,同时 ,品质降低。由于棉农对盲蝽发生规律及特点不了解 ,不知如何防治或错过防治最佳时机 ,给棉农造成损失。1棉盲蝽的发生种类、危害形态及方式在黄河流域棉区 ,为害棉花的盲蝽主要有三点盲蝽、绿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等 ,其中为害最重是三点盲蝽。这几种盲蝽都是杂食性昆虫 ,为害广 ,为害期长。棉盲蝽以成、若虫刺吸棉株养液 ,造成蕾铃大量脱落 ,破头破叶和枝叶丛生。棉株各生长时期被害后表现不同 ,如子叶期被害 ,顶芽焦枯变黑 ,长不出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棉田用药量下降,过去零星发生的次要害虫盲蝽象,其种群不断增长,危害逐渐加重,已上升为棉田主要害虫,应引起高度重视。1危害情况近年来,棉盲蝽象在河北省魏县棉田普遍发生,造成较重危害。据调查,平均百株虫头数可达20~30头,多的50~60头,棉花平均百株受害率50%以上,叶片平均受害率超过60%,蕾铃脱落中的30%~60%是由盲蝽象引起的。遭受棉盲蝽象危害的棉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表现旺长而开花结铃少、成铃晚、吐絮迟,产量降低、品质下降。2发生规律棉盲蝽象在本县一般一年发生5代,主要以卵在棉田内的棉柴、…  相似文献   

6.
江汉平原棉盲蝽象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棉盲蝽象活动规律 棉盲蝽象属半翅目蝽科,怕强光,白天躲在叶背、苞叶及隐藏处所,只有清晨和傍晚外出活动,阴天和雨天才整天出来活动.因此,棉盲蝽象喜欢在现蕾早、生长嫩绿、荫蔽大、湿度高的棉田内活动为害.棉盲蝽象有嗜蕾习性,特别喜欢取食棉花小蕾,所以棉花现蕾早、蕾多、现蕾期长的棉田受害严重.盲蝽象自越冬代迁入棉田后,只要气候条件适宜,危害时间可持续至9月中旬,受害田块达100%,受害株率可达70%~80%以上,造成棉顶、棉叶严重破碎,蕾铃严重脱落.严重时,下部仅有几个桃,中上部几乎光秆,一般减产15%~30%,严重的减产50%~70%.  相似文献   

7.
安阳市棉田绿盲蝽重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盲蝽 ( Lygus lucorum Meyer- Dür)为安阳市棉盲蝽的优势种群 ,占棉盲蝽发生总量的 80 %~90 % ,近年来成为棉田主要害虫。2 0 0 3年 ,百株虫量1 2~ 35头 ,最高达 2 38头 ,蕾被害率 5 0 %以上 ,棉株花叶率近 1 0 0 % ,蕾、铃严重脱落 ,甚至形成无蕾铃株 ,发生面积 1 870 0 hm2 ,产量损失 5 %~ 30 % ,对棉花产量及品质影响极大。1棉花受害特征1 .1顶尖受害。子叶期 ,生长点枯死 ,长不出主干和真叶 ,俗称“公棉花”。真叶期 ,顶芽、侧心枯死 ,不定芽丛生 ,俗称“扫帚苗”。1 .2嫩叶受害。呈失绿斑点 ,随叶片伸展 ,斑点变为不规则孔洞或…  相似文献   

8.
盲蝽象在全国各地棉区均有发生,2003-2004年本市棉盲蝽象发生较重,据田间调查,7-8月份虫田率达60%以上,虫株率为40%~50%,百株虫数200~350头,致使棉株中上部蕾铃脱落增加,严重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9.
江苏沿海棉区盲蝽象为害棉花幼铃消长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不同长势棉田,定期定点系统调查棉株的开花结铃及棉盲蝽(中黑盲蝽和绿盲蝽)的发生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棉株的开花结铃与棉田盲蝽数量的消长时期基本一致,棉花幼铃的受害率和盲蝽的发生量表现为同步增长,同时,棉铃受害率与脱落率呈正相关。观察棉铃受盲蝽为害后留下的的刺孔数得知,脱落棉铃的刺孔数明显较未脱落的为多,说明棉铃脱落和盲蝽为害程度有密切关系。在棉株生育过程中,7月25日至8月25日为最佳结铃期,亦是防治棉盲蝽和保护棉花产量与质量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0.
许丰  于伟华 《中国棉花》2007,34(10):35-36
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在安阳县棉田中,是棉盲蝽的优势种。近年来,由于抗虫棉的推广和普及,棉铃虫得到有效控制,棉田用药次数、施药量减少,非靶标害虫逐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绿盲蝽在安阳县棉花上已成为主要害虫,在重发生年份,百株虫量在100头以上,一般棉田因盲蝽危害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近年,笔者对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综合治理技术措施。1绿盲蝽发生规律1.1在Bt棉花与其它寄主间转移危害规律。绿盲蝽的寄主植物种类繁多。据田间调查,安阳地区有21科43种以上,其中野生寄主达19种,主要有野苜蓿、野胡萝卜、婆婆纳等;栽培…  相似文献   

11.
苏沿海棉区棉盲蝽象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苏北沿海棉区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应用,棉铃虫的发生得到了有效的遏制,由以往作为棉花主要害虫逐渐转变为次要害虫,但同时,由于转基因抗虫棉的一些自身特点以及广大植棉群众对转基因抗虫棉的虫害防治认识上存在着一些误区,使得以往作为次要害虫的棉盲蝽象种群增长,为害加重,逐步上升为主要害虫。1为害程度近年来,棉盲蝽象在苏北沿海棉区普遍发生,造成较重为害。据调查,平均百株虫头数可达20头~30头,高的可达40头~50头,棉花平均株受害率达60%~70%以上,叶片平均受害率超过50%,蕾铃脱落中的40%左右是由盲蝽象造成的,棉株早期受害形成…  相似文献   

12.
棉花是天津市宁河县主要经济作物,也是宁河县支柱产业。近几年种植面积都在2.0万~2.67万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0%~70%。2005年棉盲蝽中等偏重发生,个别地块大发生。本县棉盲蝽优势种群为绿盲蝽。由于抗虫棉的推广应用,棉田用药次数减少,棉盲蝽由过去的次要性害虫上升为主要性害虫,危害逐年加重。据调查,2005年7月下旬-8月上旬棉田落蕾落铃严重,主要是因棉盲蝽为害,一般地块减产20%~30%,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针对这一现状,笔者2005-2006年对棉盲蝽发生危害特点及重发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制定出了一套防治棉盲蝽的综合技术措施。1发生及危害…  相似文献   

13.
要夺取棉花高产丰收,征全苗壮苗的些础上,防止蕾铃脱落是个很重要的关键。蕾铃脱落的原因虽很复杂,但害虫的为害是主要原因之一。据我们调查,一般虫害造成的蕾铃脱落可占蕾铃脱落总数的20—30%,严重的达50—60%以上。为害蕾铃造成脱落的棉花害虫在我省主要有棉铃虫、红铃虫、金钢钻、斜纹夜蛾、盲蝽象、玉米蜈和小卷叶虫等。正确识别这些害虫为害蕾铃造成脱落的症状,是对症下药,搞好棉花蕾铃害虫防治的基础。为便于田间调查分析,我试将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抗虫棉盲蝽综合治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棉盲蝽现已成为抗虫棉田的主要害虫,常常造成转基因抗虫棉蕾铃大量脱落或形成僵桃、歪嘴桃、破头、破叶或枝叶丛生,伏前桃、伏桃和总成铃率明显降低,导致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大幅度下降。棉农盲目用药防治,非但没有控制住盲蝽危害,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棉盲蝽的为害损失及控制目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棉田系统调查结合罩笼的方法,研究了河南棉区棉盲蝽的为害特点,结果表明,棉花现蕾前后破坏主茎生长点,造成产量损失最为明显。分析了棉花不同生育期主茎生长点及花蕾被害后,棉花群体的补偿效应及实际产量损失,拟定了现阶段对棉盲蝽和棉花受害程度的防治指标,认为棉花第三果枝出现前的虫量和主茎生长点受害率分别为百株4头和3%,第四果枝出现后为百株6头和4%。按照这一防治指标棉花叶片和蕾的受害程度亦在允许水平之内。  相似文献   

16.
山东聊城麦套棉田盲蝽种群结构及消长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聊城麦套棉田的盲蝽由绿盲蝽、中黑盲蝽、苜蓿盲蝽3个种群构成,绿盲蝽为优势种群。9月上旬之前绿盲蝽在田间的数量逐步上升,8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绿盲蝽发生量最大的时期,百株虫量可达120头。中黑盲蝽、苜蓿盲蝽种群数量显著低于绿盲蝽,最高百株虫量分别为4.2头、2.5头,当年未对棉田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17.
斜纹夜蛾是一种间歇性发生的害虫,在新余每年发生5-6代,历年以为害蔬菜为主,棉田仅有零星发生。但2003年在棉田严重发生为害为历史少见,8月下旬.9月中旬第四代斜纹夜蛾在棉田暴发,并迅速扩展为害。造成蕾铃大量脱落。据调查百株幼虫一般为250—726头,最高的1株上百头,通过近几年的田间观察、调查、分析得出斜纹夜蛾在新余市棉田大发生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05年河北省春播棉播种面积56.7万hm2,由于播种基础较好,出苗情况好于上年,5月下旬以来,晴天多,气温高,有利于棉花生长,但由于前期低温阴雨,播期拉长,长势不均衡;又遇持续高温和干旱,导致棉铃虫成虫产卵量大,孵化率高,虫口基数大,危害严重;棉田盲蝽象为害期提前;部分棉田密度偏大,长势过旺,棉花现蕾晚,蕾铃脱落严重。为此,2005年7月河北省农业厅组织省内棉花专家对邯郸、邢台、沧州、衡水4个市的邱县、成安、威县、冀州、河间5个县市的棉田进行了考察,提出了中后期棉田管理指导意见。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以三代棉铃虫为主的病虫害防治据生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抗虫棉种植面积的扩大,聊城市棉田盲蝽象发生现逐年加重的趋势,为有效控制棉盲蝽象危害,2005年进行了2.5%高渗高效氯氰菊酯EC防治棉盲蝽象效果试验。1试验概况试验在聊城市东昌府区许营乡春播棉田进行,4月23日直播后盖地膜,棉花品种为抗虫棉“丰抗-6号”,密度为每公顷5.5万株,蕾期长势均匀。靶标为绿盲蝽、三点盲蝽、中黑盲蝽等的混合种群成虫、若虫。试验期间平均气温26.4℃,雨量107mm。雨日、雨量均有利于棉盲蝽象的发生。试验前最后一次施药为6月2日用40%氧乐EC1000倍液防治棉叶螨1次,试验期间未施其它任何杀虫剂。1.1供试药…  相似文献   

20.
新疆喀什地区棉蓟马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新疆喀什地区棉蓟马的发生是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一年,发生面积达5.67万~6.67万公顷,占各县面积的39%~50%,由于发生程度严重,严重发生面积累积达0.67万公顷。5月25-30日较同时期同类棉花少3~5个蕾,百株虫口可达1200头,被害株率为50%~100%,多头率为7.0%~30%,无头株率为2%~9.5%,发生时间长,从棉花出苗侵入为害,直至6月10日达到为害高峰,在棉田为害长达2个月,较历年平均长10~15天。1蓟马大发生的原因1.1气候因素。棉蓟马最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为25℃左右,相对温度在44%~46%,高温高湿对其发生不利,故喀什地区一般年份棉蓟马在棉田发生高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