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沼气是由作物秸秆、人畜粪便、垃圾污泥等有机物质在一定温度、水分和隔绝空气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可燃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60%-70%),其次是二氧化碳(25%-35%),此外还有少量氢气、一氧化碳、硫化氢等。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不同滤棒成型参数对卷烟常规烟气成分烟碱、焦油、总粒相物、一氧化碳(CO)释放量的影响规律,采用正交试验方法,通过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和贡献率计算,比较了卷烟滤棒成型材料中丝束规格、丝束填充量、三乙酸甘油酯添加量对常规烟气成分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丝束规格是影响总粒相物、烟碱、焦油、一氧化碳释放量的显著因素,其中对烟碱和一氧化碳释放量的影响最大,对总粒相物和焦油释放量的影响次之;丝束填充量是影响总粒相物和焦油释放量的显著因素,对两者的影响最大,而对烟碱和一氧化碳释放量无显著影响,随着丝束填充量的增多,烟气成分释放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三乙酸甘油酯添加量是影响总粒相物、烟碱、焦油、一氧化碳释放量的非显著因素,对常规烟气成分释放量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3.
问:为什么会发生沼气中毒?一旦发生沼气中毒,怎样采取抢救措施?答:沼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CH4)、二氧化碳(CO2)和少量的氮气(N2)、氧气(CO2)、硫化氢(H2S)等。  相似文献   

4.
对北京市城近郊区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SO2)、氮气化物(NOx)、总悬浮颗粒物(TSP)和一氧化碳(CO)4种主要污染物的平均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作了分析,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各年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指出了改善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添加秸秆、木质素及其生物炭后潮土CO2释放特征及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为合理利用有机物料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等碳量(1%秸秆/土壤质量比)施入4种物料(秸秆、木质素及其裂解的两种生物炭),分析不同处理土壤CO2释放速率、累积释放量和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ROC)及微生物量碳(MBC)含量的变化与相关性。结果发现,土壤中添加不同物料对土壤CO2释放和有机碳含量有显著影响,秸秆和木质素能提高土壤CO2释放速率、累积释放量及有机碳矿化强度,均达到极显著差异,但两种生物炭处理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在培养前期(30 d),不同物料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但培养一年后,仅两种生物炭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秸秆及木质素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秸秆和木质素能显著增加DOC、ROC和MBC等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而两种生物炭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土壤DOC、ROC(167 mmol·L-1KMn O4)、ROC(33mmol·L-1KMn O4)和MBC直接影响CO2累积释放量,ROC(333 mmol·L-1KMn O4)对CO2累积释放量具有较强的间接作用。相对于秸秆和木质素而言,生物炭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而没有增加CO2释放量,因此生物炭农用在固碳减排方面更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猪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碳(CO)为白色、无色、无刺激性的气体。一氧化碳中毒又叫煤气中毒,含碳物质在燃烧不完全时能产生一氧化碳。养猪场户在寒冷季节给饲料或猪舍加温时,若排烟不良,猪只吸入含一氧化碳气体的空气,在空气中,一般只要含有一氧化碳0.1~0.2%时,即可引起中毒。1毒理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通过肺  相似文献   

7.
一、沼气贮藏保鲜苹果的优点及方法 1、沼气贮藏保鲜苹果品的优点 沼气是一种无色、易燃、有毒、略有臭味的混合气体.沼气的主要成分有甲烷(CH4)、二氧化碳(CO2),还有少量氢(H2)、一氧化碳(CO)、硫化氢(H2S)等.沼气中甲烷含量为60% ~ 70%,二氧化碳含量为25% ~ 40%.而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可燃气体,在常温下不能液化,只能以气体形式存在.利用沼气贮藏苹果,操作简便、投资少、效益好著.其优点:一是沼气贮藏苹果保鲜时间长.一般情况下苹果由30天延长到150天左右,而用电能冷藏保鲜期仅120天左右.二是沼气贮藏苹果保鲜成本低.不用电保鲜成本低.  相似文献   

8.
不同部位、产地烤烟梗丝主流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烤烟梗丝部位、产地对卷烟主流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分析了国内6个烤烟主产地上部、中部和下部梗丝样本主流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及危害性指数。结果表明,梗丝部位与梗丝烟气中苯酚和苯并[a]芘(Ba P)的释放量之间没有明显规律性;梗丝部位与梗丝烟气中焦油、一氧化碳(CO)、N-亚硝胺(NNK)和氢氰酸(HCN)释放量之间有着一定的规律性,焦油表现为上部中、下部,一氧化碳表现为上、中部下部,N-亚硝胺大体上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氢氰酸大体上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梗丝部位与梗丝烟气中烟碱、巴豆醛、氨(NH3)的释放量和危害性指数之间规律性明显,均为上部中部下部。不同产地梗丝烟气中有害成分释放量存在一定差异,但未呈现明显的规律性;不同产地梗丝烟气的危害性指数以楚雄、平顶山和重庆较高,南平和郴州较低。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添加秸秆、生物质炭后小麦生产过程中碳足迹的动态、分布以及构成,研究了不同处理在小麦生长期的CO2、N_2O、CH4排放情况,以及不同处理的单位面积碳足迹构成与碳足迹总量,试验设置5个处理:对照(CK)、常规施肥(N)、施肥并添加4 t·hm-2秸秆(NS)、施肥并添加4 t·hm-2生物质炭(NBClow)、施肥并添加8 t·hm-2生物质炭(NBChigh)。结果表明,小麦生产中碳足迹的构成主要为农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和氮肥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与常规施肥相比:添加4 t·hm-2秸秆、4 t·hm-2生物质炭与8 t·hm-2生物质炭处理,小麦产量分别增加了30.9%、66.3%和36.6%;添加4 t·hm-2秸秆使土壤CO2的季节排放总量增加了68.7%,生态系统N_2O的季节排放总量降低了33.9%,添加4 t·hm-2和8 t·hm-2生物质炭生态系统N_2O的季节排放总量降低了23.8%和58.6%,但是土壤CO2的季节排放总量没有显著性的差异;添加4 t·hm-2秸秆使小麦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升高了26.0%,添加4 t·hm-2和8 t·hm-2生物质炭碳足迹分别降低了198.0%和112.9%。生物质炭的添加降低了小麦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超临界CO2萃取杜香挥发油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了超临界CO2萃取杜香挥发油的最佳试验条件,并用GC-MS对超临界CO2萃取杜香挥发油分析成分。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杜香挥发油最佳条件:颗粒度为80目、萃取压力为40 MPa、萃取温度为35℃。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表明:其中主要成分为羽扇豆醇(12.43%)、羽扇烯酮(10.12%)、异龙脑(4.44%)、桃金娘烯醛(4.02%)、表蓝桉醇(2.85%),顺-β-松油醇(2.49%)、玫瑰醚(2.28%)。  相似文献   

11.
田间定位试验开始于2008年,共设置秸秆还田翻耕(CT+)、无秸秆翻耕(CT-)、秸秆还田免耕(NT+)和无秸秆免耕(NT-)四个处理。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分析了2010—2011年度和2012—2013年度两个小麦生长季内土壤CO2排放、土壤DOC含量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两个小麦生长季内土壤CO2排放规律基本一致,从当年小麦出苗到越冬土壤CO2排放量下降,第二年小麦返青后,土壤CO2排放量开始上升,到开花期达到排放高峰,其后开始下降直至小麦成熟。各处理2010-2011年、2012—2013年度土壤CO2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CT+246.44、273.94 mg·m-2·h-1,CT-183.54、212.57 mg·m-2·h-1,NT+188.41、200.06 mg·m-2·h-1,NT-179.66、179.10 mg·m-2·h-1。土壤DOC含量的动态变化表现为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各处理2010—2011年、2012—2013度年土壤DOC平均含量分别为:CT+0.601、0.467 g·kg-1;CT-0.530、0.377 g·kg-1;NT+0.621、0.544 g·kg-1;NT-0.528、0.402 g·kg-1。方差分析表明,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CO2排放、DOC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翻耕能增加土壤CO2排放,对DOC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影响;免耕减少土壤CO2排放,对DOC含量无显著影响,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CO2排放与DOC含量动态变化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土壤CO2排放总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正相关,DOC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玉米秸秆及其黑炭添加对黄绵土CO2和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在室内进行恒温(28℃)培养试验,探讨在室内培养条件下土壤水分、有机碳(秸秆、黑炭)和氮素耦合对温室气体(CO2和N2O)排放的影响,并建立回归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相比施加秸秆来说,在土壤中施加黑炭具有显著的减排效果。(2)以秸秆作为碳源时,水、碳、氮三因子对土壤两种温室气体(CO2和N2O)累积排放量的影响大小均表现为有机碳水分氮素;以黑炭作为碳源时,水碳氮三因子对土壤CO2累积排放量的影响大小表现为水分有机碳氮素,对土壤N2O累积排放量的影响为有机碳氮素水分。(3)水碳氮交互作用对土壤CO2累积排放量的影响表现为:施加秸秆时为碳氮水氮水碳,施加黑炭时为水碳=水氮碳氮;而对N2O累积排放量的影响而言,施加秸秆时为水碳碳氮水氮,施加黑炭时为水氮碳氮水碳。(4)研究认为,令CO2累积排放量最小的水碳氮组合以秸秆作为碳源时为水分含量30%、不施加秸秆和氮素施加量81.9 mg kg-1,以黑炭作为碳源时为水分含量10%、不施加黑炭和氮素施加量48.4 mg·kg-1;令N2O累积排放量最小的水碳氮组合以秸秆作为碳源时为水分含量30%、不施加秸秆和氮素施加量100 mg·kg-1,以黑炭作为碳源时为水分含量10%、不施加黑炭和氮素施加量100mg·kg-1。  相似文献   

13.
氢气(hydrogen,H_2)是一种新的气体信号分子。藻类和微生物的氢酶可以产生并释放H_2,高等植物也可能存在类似于氢酶的蛋白催化H_2的合成。同时,各种非生物胁迫和激素也可诱导产生H_2。与动物中H_2通过选择性抗氧化预防和辅助治疗多种疾病所不同的是,植物中H_2的生理作用可能还与其通过迅速诱导活性氧信号,从而调动抗氧化防护系统有关。H_2具有多种植物学效应,包括调控生长发育和提高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抗/耐性,其分子机制涉及对miRNA、基因表达、激素水平和蛋白质修饰的调控,并可能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等气体信号转导有关。H_2的研究掀起了新一轮健康革命,"氢农业"的发展也已初具规模。本文主要综述了H_2产生、生理功能以及与激素等信号分子互作的研究进展,并对H_2植物学效应和"氢农业"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拟巫山淫羊藿是首个实现人工栽培的淫羊藿属植物,箭叶淫羊藿的种植生产技术仍很不成熟。为了进一步研究2 种淫羊藿需光特性,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用CI-340 型光合测定系统原位测定自然生长条件下的拟巫山淫羊藿和箭叶淫羊藿光合作用的日变化,测定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胞间CO2浓度(Ci)、光合有效辐射(PAR)、相对湿度(RH)、气温(Ta)、表观叶肉导度(ALMC)、蒸腾速率(E)、叶温(Tl)、水分利用效率(WUE)等光合生理因子和环境因子,且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净光合速率和生理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拟巫山淫羊藿叶片净光合速率、表观叶肉导度和气孔导度均呈现“双峰型”变化,其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存在典型的“光合午休”现象;(2)箭叶淫羊藿的净光合速率和表观叶肉导度均高于拟巫山淫羊藿;(3)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表观叶肉导度和胞间CO2浓度是影响2 种淫羊藿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其中表观叶肉导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实际生产中,应对2种淫羊藿采用不同的栽培策略。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中国重要的速生人工林树种。采用热化学转化法,可制取生物质燃气、生物质炭和生物油等高品质燃料。采用固定床热解反应器,开展了热解温度(400,500,600和700 ℃)对马尾松慢速热解过程产物产率和基本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气体产率逐渐增加,炭产率和生物油产率逐渐减少;在700 ℃时,可燃气的最高热值为12.11 MJN-1m-3,气体成分及其体积分数为二氧化碳CO2(24.00%),一氧化碳CO(25.00%),甲烷CH4(15.50%),氢气H2(25.50%)和烃类气体CnHm(2n4)(0.97%);炭的最高低位热值和比表面积分为31.8 MJkg-1和536.13 m2g-1;生物油中乙酸(5.30%),1-羟基-2-丁酮(4.11%),乙酰甲醇(8.46%),苯酚(2.66%)和甲基苯酚(3.87%)的相对含量最高。图3表3参18  相似文献   

16.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FE-CO2),对罗望子进行了的萃取,得到罗望子萃取物。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粒度、CO2流量对罗望子萃取收率的影响,得到最佳萃取工艺条件:压力25Mpa、温度40℃、时间4h、粒度40目和CO2流量25L/h,在此工艺条件下超临界CO2法得到的罗望子萃取收率为4.08%。并利用气相色谱仪-质谱仪(GC-MS)对罗望子萃取物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共鉴定了48种成分,占总质量分数为98.35%,其中主要成分为:5-甲基-2(3H)-呋喃酮、丁二酸二乙酯、糠醛、十六酸、亚麻酸、5-甲基糠醛、油酸、亚油酸等。  相似文献   

17.
采用风前、风中、风后3个阶段环境空气国控站点监测数据,结合同步气象数据分析可吸入颗粒物(PM10)、可吸入肺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6种污染物不同阶段平均浓度变化规律,以及风速变化之后污染物浓度变化的滞后性,厘清大风过境天气过程中各种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为今后空气污染的预警预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SC-CO_2脱除蛋黄粉中胆固醇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超临界二氧化碳 ( SC- CO2 )脱除蛋黄粉中胆固醇时 ,萃取温度 ( 33℃和 45℃ )和萃取压力 ( 2 0 MPa,2 5MPa和 30 MPa)对蛋黄粉成分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并对不同萃取温度和压力条件下 SC- CO2 对蛋黄粉中脂类、胆固醇和磷脂溶解的选择性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蛋黄粉中的胆固醇与磷脂在 SC- CO2 中的溶解性规律大体呈相反趋势。对 SC- CO2 处理的蛋黄粉扫描电镜结果表明 ,SC- CO2 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溶解能力 ,可将蛋黄粉颗粒内部的脂类选择性地溶解 ,这样导致蛋黄粉颗粒的破裂 ,其破裂程度与 SC- CO2 的密度和溶解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秸秆炭化产物的性能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最终炭化温度为450 ℃、平均升温速度为150 ℃/h的条件下对其进行炭化,研究了炭化产物的成分和性质.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炭的灰分和固定碳质量分数分别为13.23%和77.05%,比表面积为158 m2/g,并富含作物生长必需的多种营养元素,其中氮、磷、钾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9.24×10-3、4.38×10-3、2.90×10-2 ;玉米秸秆醋液是一种组分复杂的混合物,主要有机成分是酸类、酚类、酮类和醛类物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1.76%、19.62%、15.87%和14.24%.以玉米秸秆炭为材料,以蛭石、煤渣和鸭粪基质为对照(V(蛭石)∶ V(煤渣)∶ V(鸭粪)=1∶ 1∶ 1),研究了玉米秸秆炭、蛭石、煤渣、鸭粪不同配比的复合基质对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长势(尤其是前期)较好的基质配比为V(玉米秸秆炭)∶ V(蛭石)∶ V(煤渣)∶ V(鸭粪)=6∶ 1∶ 1∶ 1,且在定植20 d时,番茄株高、最大叶面积和茎粗指标分别提高了11.11%、57.21%、32.81%.  相似文献   

20.
潘春梅  李领川  王静 《湖北农业科学》2014,(7):1645-1648,1653
利用3因素5水平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优化了玉米秸秆的纤维素酶水解条件,以提高纤维素氢气的产量。结果表明,酶解温度、pH和酶用量对氢气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在酶解温度51.8℃,pH 4.84、酶用量9.00 FPU/g TS条件下,氢气产量达到208.1 mL/g TVS。通过分析玉米秸秆在降解过程中的成分变化,发现玉米秸秆经水解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被降解,产氢菌主要利用其产生的可溶性糖发酵产氢,且混合产氢菌也具有直接降解纤维素发酵产氢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