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温带、寒温带四季分明的地区,冬季蜜蜂在巢内结成越冬蜂团,处于半蛰居状态,以贮备的饲料度过寒冷的冬季。长江以南山区和半山区饲养的中蜂进入越冬期后,在蜂巢内形成越冬蜂团,蜂群内新陈代谢下降到最低限度,蜂群处于冬眠状态,越冬饲料逐渐被蜂群消耗。本试验就中蜂群培育适龄越冬蜂及适时断子与自然状态蜂群作了对比,测量了具体数据,为中蜂科学饲养与季节性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蓖麻蚕原产印度,由于它长年连代发育,我国每逢冬季,蓖麻落叶,饲养困难,便有绝种的危险。 目前我们用两种办法使蓖麻蚕度过冬季。 (1)冬天以代食品如蒲公英叶子替代蓖麻叶,蚕儿生长发育都还正常;但是蒲公英叶子比较小,野外零星采集也此较麻烦。 (2)蓖麻蚕蛾与樗蚕蛾进行杂交,在杂种后代,累代选育以蛹越冬的品种。 除了上述两个办法之外,我们也曾尝试用低温处理蓖麻蚕蛹,希望抑制它的生理活动,延长蛹期,达到调节时间甚至过冬目的。 本文叙论低温冷藏多化性蓖麻蚕蛹的方法及其对成虫发育的影响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3.
<正>有蜂友问什么时间育王好,上饶地区为例,我认为应在春分、秋分前后,平均气温在24℃左右,本地土蜂自然分蜂也在这个时间节点。蜂场什么时候失王就什么时候育王是绝对错误的,应该选择在春秋两季育王,与自然分蜂相吻合。此时气候适宜、  相似文献   

4.
当外界温度下降到6~7℃时,蜂群就开始结团越冬。冬季应根据各地条件的不同,釆用不同的越冬包装:方法。一、越冬前的准备 1.培育适龄越冬蜂。越冬蜂的数量是以蜂群能安全过冬为标准,在东北地区要有6足框蜂,在华北地区4足框蜂以上,长江以南2~3框蜂也可越冬,达不到上述要求的弱群合并。  相似文献   

5.
我县种植红麻已有悠久历史,面积大,是省红麻生产基地,每年种植面积10—15万亩.1985年全县种40万亩,每年7—9月份红麻叶自然落叶,白白地浪费掉.蓖麻蚕在该时间缺饲料,直接影响了蓖麻蚕事业的发展.赤眼蜂因缺寄生卵不能大量繁殖大面积应用.为了达到红麻叶、蓖麻蚕、赤眼蜂多层次的综合循环利用,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为此,我所从1982年至今,利用红麻叶喂养蓖麻蚕已试验成功.但蓖麻蚕在该时  相似文献   

6.
正常听到蜂友抱怨:过冬不慎,饿死了蜂群。那么,蜂群过冬是如何饿死的呢?大致有以下4种原因:一是和平盗造成弱群突然缺蜜。冬季,本场蜂群之间不打斗,常发生一些弱小蜂群一两天内脾上存蜜被盗空,而且不易被发现;二是弱群病群采集力差,不能自给。在上饶的冬季,天气无雨,气温中蜂8℃,意蜂12℃,蜜蜂便会出巢采集,而弱群、病群工蜂采集力差,往往自给不足;三是越冬前过度取蜜,造成存粮不足。  相似文献   

7.
正养蜂要有良好的蜜源,这是不用置疑的常识。近几年,我做了一些尝试:用养猪法能否养好蜂?用自然生长法能否养好蜂?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养蜂,只有充分利用自然蜜源,才能育壮蜂子,蜂群才有采集力、繁殖力。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和实践体会:一、用喂猪法养蜂上饶蜂友大都知道我养蜂  相似文献   

8.
蓖麻蚕是多化性的变态昆虫,终年累代繁殖,无休眠期.我区桂北蓖麻不能过冬,南部由于低温,生长也十分缓慢,饲料缺乏,而且还要加温养蚕,才能保种,不但耗费人力物力,对生产发展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9.
梁以升 《中国蜂业》2009,60(12):31-31
我县属攀枝花地区,位于四川西南部,该地区夏季炎热,冬季不冷。攀枝花的冬季2件衣服便可过冬,1月平均气温在12℃以上,艳阳高照,2月的太阳就晒人了,有大量早春新鲜蔬菜开始北运。在长夏无冬地区定地饲养西蜂,当然要养黄体色蜂种(意大利蜂),它产卵力强,能维持大群,不至于越夏停产垮蜂,这是我多年引种饲养后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蜂群越冬室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黄文诚1920年以前,北纬30度以北地方,冬季寒冷,加拿大和美国北部蜂群大多实行地下室越冬。1920年以后,由于美国育王和生产笼蜂事业的发展,并且室内的温、湿度调控比较困难,有的养蜂者春季购买笼蜂饲养,冬季将蜂群杀...  相似文献   

11.
肖丽萍 《广西蚕业》2004,41(Z1):56-64
一、蓖麻蚕的饲养方法起止时间:1964年。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广东省湛江专区农业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所、广东省新会县蓖麻蚕种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指导所。获奖情况:1965年获国家发明奖。成果简介:蓖麻蚕原产于印度,1951年引入我国,1955年起在安徽、广东等地试养。本项目发明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利用冬季生长的野草、青菜等作为蓖麻叶替代饲料,安全保种过冬;(2)经研究确定了孵卵和保蛹的适宜环境条件:卵在孵化时期需要高湿(80%~90%),保蛹以80%为宜,至于温度,蛹或卵都以中温(23~27℃)…  相似文献   

12.
养蜂生产实践告诉我们 ,育王季节与优良蜂种的选择当否 ,直接影响到蜂王的正常生长发育 ,蜂群的群势 ,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现就这个问题谈点体会 ,仅供参考。1 育王季节的选择从全年各个养蜂生产季节的育王效果来看 ,除了我国北方地区在冬季和南方地区在盛夏季节不宜育王之外 ,其它季节均可育王。根据养蜂生产的实际需要和育王要求 ,我地适宜在春季的第一个流蜜期和秋季的最后一个流蜜期进行育王。1.1 春季育王很重要 ,“一只春王一群蜂” ,一些有经验的养蜂员非常重视春季育王工作。春季育王有利于提高蜂王产卵力 ,增加蜂群数量 ,…  相似文献   

13.
以前很多养蜂者认为,中蜂不可能生产王浆,也不可能人工育王。我们在深入观察研究中蜂自然育王的过程中,发现中蜂所以不能生产王浆的主要原因是: 1.生产蜂王浆要强群,可是中蜂改良不久,习性未稳定,爱闹分蜂,不易养成强群。因而群势弱,青年蜂少,所以王浆稀  相似文献   

14.
每年春末夏初,蜜蜂发展到顶峰时期必然会产生"分蜂热",这已形成规律.自然分蜂会给蜂场造成重大损失:凡起分蜂热的蜂群,工蜂出勤大大减少,蜂王产卵骤降,蜂王身体缩小,巢门前"呆蜂"增多,呈"怠工"状态.此时,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蜂王会带领一半左右的工蜂,飞离原巢,另建新巢.  相似文献   

15.
养蜂多年,经常利用蜂王自然交替.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粗浅的经验,谈出来与蜂友们一起讨论. 观察发现,蜂王自然交替现象,发生在蜂王已老或有残疾时,蜂群为了延续种群有准备地提前育王,这种情况出现的王台大而直,位于蜂群温暖的地方.新王出房不发生自然分蜂,新王产卵后不久老王就自然消失了.  相似文献   

16.
罩虫育王和育大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选择优良品种当前 ,“爬蜂病”等流行广泛 ,使养蜂受到严重威胁 ;近年来科学养蜂技术的不断发展 ,也显示了新品种在抗病及蜂产品产量等方面的优势 ,所以品种的选择实为重要。选择哪一个品种好 ,要根据自己的养蜂情况来决定。一般来说 ,黄色蜂种产浆率高 ,在外流动放蜂采用黄色蜂种比较好 ;黑色蜂种比较抗寒 ,采蜜量高 ,不擅长生产王浆 ,适合北方越冬。2 自然王和人工育王自然王是蜂群为自然分蜂而培育的蜂王。自然王比人工育的王体质好 ,但有两个缺点 :一是数量有限 ,不能按养蜂的要求和计划进行分蜂 ;二是会使品种退化。有的蜂友把原箱…  相似文献   

17.
西北冬季寒冷漫长,但中蜂养殖区,除了部分高寒山区外,大部分地方冬季在-10℃以内,虽不是十分严寒,但越冬阶段持续时间约4~5个月.近些年来,各地蜂农的养蜂热情高涨,西北中蜂饲养量逐年增加,但在生产实践中,许多中蜂饲养者特别是初养者,因缺乏中蜂越冬管理经验,常常导致越冬蜂大量死亡,轻者影响第二年蜂群发展,重者导致全场毁灭...  相似文献   

18.
正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蜂农来说,2016年冬季2017年春季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2016年暖冬,气温高于平常年份,雨水少光照足,冬柃等冬季蜜源植物泌粉流蜜情况好,蜂群繁殖、采集令人欢欣鼓舞。一些大户拼命摇蜜,忽视了蜂群的繁殖;更有蜂友取蜜"一扫光",忽视了给蜂群留足"过冬粮"这样的常规。越冬蜂群由于采集繁殖过度劳累,往往群势下降,很难抵御来年之春的反常天气。不少蜂友抱怨过冬时蜂量急剧变少。如何巧  相似文献   

19.
常听到蜂友抱怨:过冬不慎,饿死了蜂群。那么,蜂群过冬是如何饿死的呢?大致有以下4种原因:一是和平盗造成弱群突然缺蜜。冬季,本场蜂群之间不打斗,常发生一些弱小蜂群一两天内脾上存蜜被盗空,而且不易被发现;二是弱群病群采集力差,不能自给。在上饶的冬季,天气无雨,气温中蜂8℃,意蜂12℃,蜜蜂便会出巢采集,而弱群、病群工蜂采集力差,往往自给不足;三是越冬前过度取蜜,造成存粮不足。每年最后的一个蜜源是冬柃,有些蜂友见蜜起意,一扫而光,留存冬粮不足;四是恶劣天气,管理不当。近几年江南暖冬,但连续十天半月的不佳天气时常出现,蜂箱巢门朝北灌风,蜂箱避雨保温不够,都增加了耗蜜。  相似文献   

20.
我退休后始养蜜蜂,至今养蜂15年.这15年蜜蜂过冬包装管理可算成功.过冬包装管理可分作2种模式:前9年我住在凌源城郊自己院内管理过冬蜂,每天吃住在蜂场,一天早中晚随时管理蜂群,发现问题及随时要做的工作,随时解决、随时处理、方便及时;近6年冬,过冬取暖期,我住进了城里楼房,离我院蜂场7 km——蜂场仍在我凌源城郊院内,冬天管理蜂群就做不到及时,有时蜂群急需要做的工作,总有耽误的地方.但总结这6年冬,蜂群管理还算成功.只2010年冬,一个双王箱一面进去老鼠,损失一面蜂外,其余在春天排泄时,蜜蜂都比较好.过冬死亡率多数15%,少数20%,还未出现一箱蜂过冬全部死亡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