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玉米青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1.发生特点。玉米青枯病的病原菌为真菌鞭毛菌亚门腐霉菌和半知菌亚门禾谷镰孢菌,由两种菌混合侵染引起。该病原菌主要在土壤和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病的主要侵染来源,也可随病残体混入土杂肥中越冬。侵染过程中,腐霉菌首先侵入引起根系腐烂,然后禾谷镰孢菌后继侵入,使为害加重。该病主要发生在乳熟后期,收获前15~20天,常造成成片植株萎蔫死亡。  相似文献   

2.
对南丹县早春番茄青枯病综合防治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不同药剂防治地下害虫对番茄青枯病以及不同杀菌剂防治番茄青枯病进行防效试验,并对番茄青枯病最佳施药时间试验,提出综合防治措施。4种药剂防治地下害虫对防治番茄青枯病均有一定的效果;5种药剂防治番茄青枯病试验中,第一次调查结果可知新植霉素和康地蕾得的预防效果最好,第二次调查结果显示康地蕾得、农用链菌素和新植霉素效果较好。综合防治应包括种植前的合理轮作、土壤消毒处理、清除病源以及种植前使用药剂进行防治,预防番茄青枯病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番茄青枯病的土壤微生态防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田间试验、微生物培养、BIOLOG GN微平板培养分析,研究了新开地、连作地施用生态有机肥前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番苗青枯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新开地没有发生青枯病,连作地番茄青枯病发病率为100%,连作地施用生态有机肥后,青枯病发病率降低至49.86%,土壤真菌、放线菌的数量略微增加,细菌的数量变化不大,但平板中真菌、细菌、放线菌的不同形态菌落数明显增多。新开地、施用生态有机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在BIOLOG GN微平板温育过程中的AWCD值、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McIntosh指数、Alatalo均匀度均显著高于连作地土壤,PIE相遇几率则相反,新开地与施用生态有机肥土壤之间无显著差异。由此说明,施生态有机肥能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从生态水平上抑制番茄青枯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最大的马铃薯产出国,马铃薯不仅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更在制药、淀粉与酒精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马铃薯青枯病严重制约了马铃薯的大规模种植,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成为现阶段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桂林市土壤温度常年较高、湿度适中等自然因素,马铃薯青枯病更是较为多发。基于此,以桂林市马铃薯为研究对象,探究青枯病的为害、原因及其防治策略,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农业生产及技术推广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4种杀菌剂对马铃薯青枯病和疮痂病的田间药效,筛选出对马铃薯青枯病和疮痂病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菌剂,同时研究比较2个马铃薯品种在青枯病、疮痂病和产量间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药剂对照,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噻菌铜悬乳剂和53.8%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均能极显著地降低马铃薯青枯病发病病级和提高马铃薯产量,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噻菌铜悬乳剂、53.8%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和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均能极显著地降低马铃薯疮痂病发病病级。兴佳2号青枯病发病病级极显著低于费乌瑞它,兴佳2号疮痂病发病病级和产量极显著高于费乌瑞它。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有机肥结合土壤改良剂防治烟草青枯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盆栽试验设置了五个处理:对照(T1)、施用普通有机肥(T2)、施用SQY-7号微生物有机肥(T3)、石灰处理土壤后施用SQY-7号微生物有机肥(T4)、石灰和碳铵处理土壤后施用SQY-7号微生物有机肥(T5),用DGGE和平板计数法研究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旨在探讨微生物有机肥及微生物有机肥结合土壤改良剂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和对烟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土壤中,施用普通有机肥(T2)不仅不能防治烟草青枯病,还提高了烟草青枯病的病情指数,而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处理(T3、T4和T5)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达66.7%~87.9%;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改变根际微生物区系结构:T2处理的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T1处理略有增加,真菌数量则较T1处理增加了1.1倍;T3和T4处理的根际土壤细菌分别较T1处理增加了3.5倍和6.1倍,同时,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3.7倍和3.5倍,而真菌数量分别下降了66.2%和70.1%;T5处理的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T1处理分别增加了13.6倍和5.1倍,真菌数量下降了75.0%;各处理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均较T1处理增加.初步研究表明,连作病害土壤用石灰和碳铵预处理后再施用SQY-7号微生物有机肥能有效防控烟草青枯病和减缓连作生物障碍,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改变微生物区系和降低病原菌数量实现.  相似文献   

7.
玉米叶螨主要为害玉米叶片,吸食汁液造成玉米生长不良导致减产。基于此,探讨了不同药剂对玉米叶螨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2 g、1.8%阿维菌素乳油30 mL和2.5%溴氰菊酯乳油20 mL对玉米叶螨防效较好;每667 m~2施用25%虫螨克乳50 mL对玉米叶螨较防治效果差;每667 m~2施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2 g防治效果更为显著,而且无药害发生。  相似文献   

8.
用荧光假单孢菌防治番茄青枯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中存在着大量对植物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据报道,番茄青枯病菌的拮抗菌占土壤细菌的6.5%-28.6%。通过分析研究,番茄青枯病菌的拮抗菌多数属于荧光假单孢菌属。经多次分离筛选,从土壤中分离出了对作物无不良影响而对番茄青枯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104个。经试验,利用这种拮抗菌防治番茄青枯病,当发病株率在25%以下时,防治效果可达100%;但当发病株率达45%时,防治效果仅为50%左右。这表明,利  相似文献   

9.
黄苏海 《南方农业》2021,(11):118-119
桉树青枯病发生普遍,为害巨大,防治难度也较大,是桉树种植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要想对桉树青枯病进行有效防治,必须明确其流行规律.基于此,从桉树青枯病的病原及为害出发,对桉树青枯病的流行规律及防治对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田间试验揭示了玉米的耗水规律、耗水量与产量的关系,初步得出了试验年气候条件下的高效节水灌溉制度为:第一水是播前水,灌水量为170 mm;第二水在6月下旬,灌水量为98 mm;全生育期灌水量为268 mm.耗水量与产量的关系式为:y =-0.005x(2)+6.0476x-1106.9,相关系数R(2)=0.8916.  相似文献   

11.
烟草青枯病综合防治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卓东 《南方农业》2011,(6):43-45
从提高烟株自身抗性、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介绍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酉阳县番茄青枯病发生严重,常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试用水旱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药剂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均不能有效防治番茄青枯病。解决此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番茄嫁接技术。从砧木和接穗选择、育苗技术、嫁接方法、嫁接苗管理四方面简要介绍番茄嫁接技术。  相似文献   

13.
玉米铁甲虫是广西西部和西南部地区玉米的主要害虫,单株玉米每增加1粒卵,产量损失率为0.262%,在3750-4500kg/hm^2生产水平下的防治指标为20-25粒卵/株。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地表施加玉米茎秆汁液对降雨产流产沙强度的影响,旨在探索玉米茎秆汁液是否可以作为土壤改良剂来减少产流产沙强度。试验设计了2种玉米茎秆汁液的施加量(400和800 g)、4种施加浓度(10%、25%、50%和75%)和4种降雨强度(50、25、75、100 mm/h)。结果表明,各施加浓度和施加量的玉米茎秆汁液都能够减少降雨产流产沙强度,且相同条件下的产沙强度减小程度大于产流强度减小程度。当玉米茎秆汁液的施加量为400 g时,随着施加浓度从10%增加至25%、50%和75%,减流百分比分别为31.243%、31.685%、34.595%和39.475%,减沙百分比分别为23.167%、41.993%、37.918%和64.606%;当玉米茎秆汁液的施加量为800 g时,随着施加浓度从10%增加至25%、50%、75%,减流百分比分别为37.583%、56.433%、63.170%和76.360%,减沙百分比分别为48.214%、77.219%、88.572%和95.539%。当施加量和降雨强度相同时,产流产沙强度与施加浓度之间呈显著的指数函数递减关系,产沙强度随降雨强度的变化呈显著的幂函数递增关系。当施加量为400 g时,各施加浓度下的产流强度与降雨强度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函数递增关系,当施加量为800 g时,各施加浓度下的产流强度随降雨强度呈显著的指数函数递增关系。研究为水力侵蚀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为水蚀荒漠化的防治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新型玉米免耕播种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秸秆拉伸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该文利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案,深入研究了含水率、叶鞘位置和取样位置3个因素对玉米秸秆拉伸特性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含水率和取样位置的单因素效应对玉米秸秆的拉伸特性有显著影响,而叶鞘位置基本上不影响拉伸特性。此外,含水率和取样位置的交互作用对拉伸特性也有显著的影响,且随着玉米秸秆样品的取样位置的不断升高,顶部和底部的秸秆样品的最大拉伸载荷和抗拉强度的变化与含水率的变化截然相反,可能是因为不同位置的秸秆有着不同特性的内部组织结构。该研究为玉米秸秆机械化收获装备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机械通风干燥玉米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1987年底、1988年底两次在河北正定县三个粮站使用环境空气进行机械通风干燥散堆玉米的试验。试验采用三种通风系统:一是用移动式三角架风槽组成“U”形,配轴流风机或离心风机;二是用三角架风槽布置成“非”字型,配轴流风机;三是用砖垛风道配轴流风机。先后两次试验结果表明,原始水分为16.5~17.5%、堆高2~4米的玉米,经三种方式通风32~42小时左右,水分均可被均匀干燥到安全贮藏所需的13.5~14.5%,平均每吨玉米、每降低1%水分,耗电0.17~0.48kW·h。  相似文献   

19.
研制了一种小型适用于小麦玉米两茬平作区的具有深松、播种、施肥功能的玉米免耕播种机,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该机施肥播种共用一个窄幅开沟器,化肥点施于两穴种子之间,可一次完成深松、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工序。生产试验表明,各项技术性能满足农业种植要求。本机被农业部选为全国首批推荐精少量播种机具。  相似文献   

20.
渗水地膜覆盖玉米试验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表明:渗水地膜覆盖玉米增产效果显著,主要表现为单株生产力的提高,在年均积温较小的地区增产幅度大.增产机理在于土壤含水量、地积温、土壤微生物、表土肥力等土壤微生态几方面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