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红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145+16158
高原鼢鼠是终生生活于封闭洞道中的地下鼠,其洞道内氧浓度低,并且随着季节、土质、土壤含水量和洞道深度而发生波动。为了探讨高原鼢鼠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通过对其机体调节氧转运有关的生理指标变化进行研究,综述了高原鼢鼠适应低氧环境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鼢鼠为地下生活的鼠类,栖息边缘、草原和农田,昼夜均活动,但白天只限于地下,夜间偶尔到地面寻食,吃植物的根、茎和种子。其穴洞、鼠道星罗棋布,所到之处、森林、退耕还林地多成了不毛之地。本文阐述鼢鼠生物习性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华鼢鼠在定西市各地均有发生,是作物生产中的主要害鼠。造成定西市主要种植作物马铃薯、小麦、豆类及小杂粮等根部受害、致使植株枯死,或者把整株作物拽至地下拖走,造成田间缺苗断垄。本文针对定西市各地中华鼢鼠防治技术进行调查统计,更好地掌握本地区中华鼢鼠防治技术,总结各防治技术利弊,为进一步更好防控中华鼢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高原鼢鼠是若尔盖高原湿地最主要的鼠类之一,其扰动行为(采食和掘洞)会翻动土壤,改变土壤结构,破坏植物根系,从而影响土壤性质和植物生物量。本研究成果探讨了其影响机制,为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草地保护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夏季采用刈割法和环刀法收集了该地区高原鼢鼠鼠丘、洞道上方、扰动样方、无扰动对照样方4类生境中的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植物地上生物量、植物地下生物量、植物生物量分配五类指标数据。[结果]不同生境类型样方中,土壤含水率表现为无扰动对照样方洞道上方扰动样方鼠丘,无扰动对照样方、扰动样方、洞道上方3类生境之间差异不显著,鼠丘与以上3种生境类型间均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土壤容重表现为扰动样方无扰动对照样方洞道上方鼠丘,鼠丘生境显著低于扰动样方和对照样方,洞道上方生境显著低于扰动样方(P 0.05),其余两两之间差异不显著;植物地上生物量表现为扰动样方无扰动对照样方洞道上方鼠丘,扰动样方和对照样方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余生境类型两两组合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植物地下生物量表现为无扰动对照样方扰动样方洞道上方鼠丘,所有生境类型两两组合之间均差异显著(P 0.05);地下生物量所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均远大于地上生物量,生物量明显更多地分配到地下部分,且随着高原鼢鼠扰动,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地上生物量反之。[结论]高原鼢鼠扰动降低了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植物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并使得植物生物量在高原鼢鼠扰动后增加了向地上分配的比例,对区域内生态系统功能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高原鼢鼠属仓鼠科鼢鼠亚科,农民俗称瞎老鼠,主要分布在高寒阴坡潮湿的草坡和农田,常年在地下生息繁衍,主要以牧草的根和播种到收获的农作物为食,由于它的挖掘能力强,播后取食种子,生长期挖掘遂道啃食根茎,堆土压苗,收获后的拉粮贮粮习性,据调查一般一个鼠洞存储粮食7.5千克左右,多的可达13千克,经过对高原鼢鼠的调查分析,提出如下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原鼢鼠终年在地下洞道内生活,对其全面防治十分困难。通过实践总结出配制鼢鼠喜食的毒饵及在有效洞内投药是防治鼢鼠的关键,且该防治方法的费效比较高。  相似文献   

7.
应用地下鼢鼠堵洞等习性,采用鼠密度调查方法中的“有效洞口法”,选择有代表性的样点,有效开展地下鼠密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地旱地农田鼢鼠密度平均有效洞13.1+/hm^2,洞口系数1.2,鼠密度15.7只/hm^2,其中最低密度地域内有效洞6.3+/hm^2鼢鼠密度8.8只/hm^2,最高密度地域内有效洞23.3/hm^2,鼠密度25.6个/hm^2,发生程度属中度至中度偏重发生,局部小地域大发生。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海东地区林地鼠害发生情况的调查及鼠种鉴定,得知海东地区林地主要害鼠是高鼢鼠(Myospalax baileyi Thomes),在海东地区主要危害封山育林区和新造林地黑刺灌木,植株被害死亡率达20%-100%。通过观察及了解其生活习性,初步掌握了其危害规律,为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茁  张淑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704-9706
为了探讨地下鼠犁鼻系统与地面鼠的差异及其与地面鼠嗅觉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用组织学方法对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与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的副嗅球和犁鼻器结构并进行了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2种鼠的犁鼻器均位于鼻腔前端鼻中隔基部两侧,呈管状;甘肃鼢鼠犁鼻上皮厚度、副嗅球颗粒细胞和僧帽细胞带宽比根田鼠发达;甘肃鼢鼠犁鼻器、副嗅球的性二型分化比根田鼠显著。2种鼠各自犁鼻器和副嗅球的形态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甘肃鼢鼠犁鼻上皮、副嗅球厚而短;根田鼠犁鼻上皮、副嗅球薄而长。这种对应关系可能与犁鼻器和副嗅球之间存在着神经投射有关。  相似文献   

10.
陕西林区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利用调查资料,采用聚类分析法对陕西林区啮齿动物群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陕西林区啮齿动物群落可划分为7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由南向北依次增加,优势度指数南高北低.人为因素使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增高,优势度指数降低.鼢鼠、达乌尔黄鼠、松鼠、田鼠和草兔等是各群落的共有种.陕南林区主要以地面鼠为主,松鼠和田鼠所占比例为74.5,鼢鼠主要在人工林中发生;关中林区是地面鼠和地下鼠组成的重叠群落,鼢鼠占17.2、达乌尔黄鼠47.0、松鼠23.7;陕北高原黄土区和风沙区以鼢鼠为主,延河以北主要是中  相似文献   

11.
自2009~2013年,在青海省5州2市共28个农业县(市、区)开展农田害鼠种类调查工作,基本掌握了我省农区主要发生的害鼠种类及分布情况。主要的害鼠种类有3目8科30种:农田地下害鼠有高原鼢鼠、甘肃鼢鼠、斯氏鼢鼠等3种;农田地上害鼠有黄胸鼠、小家鼠、褐家鼠、长尾仓鼠、灰仓鼠、藏仓鼠、柴达木根田鼠、甘肃根田鼠、青海田鼠、松田鼠、达乌尔黄鼠、阿拉善黄鼠、大林姬鼠(朝鲜姬鼠)、黑线姬鼠,子午砂鼠、五趾跳鼠、三趾跳鼠、林跳鼠、花鼠、巢鼠、小毛足鼠、中国蹶鼠、库蒙高山鼠平、喜马拉雅旱獭、高原鼠兔,间颅鼠兔、臭鼩等27种。其中,黄胸鼠为我省历史文献未记录的害鼠。  相似文献   

12.
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独有的地下啮齿动物,因其采食、掘洞和造丘等行为使草地放牧面积减少,草产量和草地生产力下降而被视为草地害鼠.但是,作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高原鼢鼠在土壤养分循环、维系食物网和促进植物群落演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原鼢鼠对高寒草地生产和生态的多重效应受到草地管理者和科研学者的高度关注.有害...  相似文献   

13.
利用0.2%莪术醇成品饵剂和0.25mg/kg雷公藤甲素颗粒剂2种鼠用不育剂在林间饱和投放高原鼢鼠有效洞道,通过高原鼢鼠对2种药剂的适口性取食及取食后抗生育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药剂均对高原鼢鼠有很好的适口性,抗生育效果显著,0.25mg/kg雷公藤甲素颗粒剂比0.2%莪术醇成品饵剂适口性更好,防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林区甘肃鼢鼠危害的主要特征及生态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笼养实验和田间试验研究,对甘肃鼢鼠取食特点、危害特征以及鼠口密度与林分郁闭度和林下草本植物组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用树根、杂草单独喂养时,鼢鼠对树根的取食量随时间延长迅速减小,但对杂草的取食量随时间变化甚微;用杂草喂养的甘肃鼢鼠可正常存活,而用树根喂养存活时间不超过10d。直根性杂草不仅是鼢鼠的主要食物,而且其根系生物量与鼢鼠密度直接相关,表明直根性杂草是鼢鼠数量分布的限定性因素。甘肃鼢鼠对树木根系的取食只是在食物不足情况下逼迫所致。甘肃鼢鼠对林分的危害程度及其鼠口密度与林分郁闭度成反相关。甘肃鼢鼠对幼树的危害集中在春、秋两季,但以春季为主。害状多在5月上旬出现,被害油松针叶发黄、似火烤状。以调控食物来源为基础的生态措施,对甘肃鼢鼠有较强的控制作用。翻耕抚育可使鼢鼠密度下降73.1%,人工或化学除草可使鼢鼠密度下降79.36%、树木被害率下降81.32%,林间套种荏子可使甘肃鼢鼠密度下降87.01%、被害率下降95.23%。  相似文献   

15.
甘肃鼢鼠取食节律及对不同饵料喜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饲养观察表明,3龄鼠的日取食量最大。鼢鼠春季比秋季取食活动频繁琐龄鼠比3龄鼠取食频繁,雌鼠比雄鼠取食频繁,取食活动多在夜间进行。鼢鼠一天中只有9.09%的时间用于取食,84.19%的时间都在休息。非取食活动时间更少,只有6.72%。玉米是其最喜食的饵料。  相似文献   

16.
采用武山县洛门镇灭鼠技师汪应善经多年研制的鼢鼠灵,于1991年至1992年进行了防治中华鼢鼠试验示范和田间有效鼠洞选择及投药方法的试验。结果表明,鼠灵对中华鼢鼠有显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效达80%以上,新食占法比开洞封洞法确定有效鼠洞的度高,插孔法较开洞法投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慧 《现代农业》2014,(5):40-41
<正>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 MilneEdwards),为鼹形鼠科鼢鼠属的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又名原鼢鼠、瞎老鼠、瞎瞎、瞎鼢、瞎狯、仔隆(藏语),属于动物界仓鼠科动物,主要栖息于中国华北、西北各地的农田、山林及草原中。一、生活习性中华鼢鼠终年生活在地下,怕光、怕声、怕风雨。一般取食植物根系、农作物块茎、块根,但取食重点因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春秋两季为重点取食期。春季是中华鼢鼠的产子阶段,自身需要储备一定的营养,对食物的需求量大,取食由冬季储藏品向植物活体转移,取食活动比较频繁。鼢鼠有一种封洞习性,当它的  相似文献   

18.
<正>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 Lyon)隶属啮齿目仓鼠科鼢鼠亚科哺乳动物,是一种广泛分布在黄土高原的地下害鼠,主要栖息于农田、草原及林区,终生营地下生活,在林地开挖洞穴,以取食植物地下根茎、啃食林木根系为生,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林区生态建设。1防治区概况小陇山滩歌林场位于秦岭西段北坡,渭河流域上游,地处武山县东南部,年均气温7~12℃,年均降水量490mm以上,无霜期140~218天;海拔1 700~3 330m,  相似文献   

19.
陕北瞎獪,亦称为瞎老鼠,正名为鼢鼠(Mrospalax epsilanus Thomas)。这种鼠类为害农田极为严重,春夏秋除啮食作物根茎外,又有储粮习性①。它们取食方法,是由地下啮断作物,然后把地上部分拉入地下,陕北农民有一句俗语,形容瞎獪为害”,“天山雹子打,地下瞎獪拉②”瞎獪为害的地方,地下洞道纵横交错,觅食寻偶,都在洞道之中,另在地下深处  相似文献   

20.
鼢鼠属啮齿目仓鼠科鼢鼠亚科,目前全世界有记载的鼢鼠共有8种,其中5种为我国特有,分布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林区的鼢鼠主要以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 Lyon)为主。甘肃鼢鼠(以下简称“鼢鼠”)俗名“瞎瞎”,常年栖居地下,打洞潜土,以农作物、牧草和树木幼苗的地下部分为食,在林区主要危害幼龄油松、落叶松、云杉、榆树、刺槐、山杏、沙棘、柠条等造林树种,啃食树木幼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