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荚甜脆豌1号是以中山青为母本,食英大菜豌1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和多代定向选择育成的食英豌豆新品种,具有早熟,优质,丰产,商品性等优点,鲜英产量可害896.8kg/667m^2,比云南中棵增产153.1%,比食荚大菜豌1号增产25.1%。  相似文献   

2.
早熟豌豆新品种──中豌5号和中豌6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早熟豌豆新品种──中豌5号和中豌6号孙云越(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北京100094)中豌5号和中豌6号早熟豌豆新品种,是1981年以中豌4号作母本,4511豌豆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六个世代的单株选择和株系鉴定,于1986年育成。两品种早熟、高产...  相似文献   

3.
通过试验、示范及推广,筛选出适宜贵阳市夏秋反季节栽培的硬荚豌豆品种:中豌4号、中豌6号、腾飞5号、腾飞7号,商品性状好,荚大,产量高。海拔1000~1300m的山区,一般在8月中下旬播种,每667m2播种量控制在10.O-12.5kg,合理密植,宽畦栽培,加强水肥管理,每667m。鲜青豆荚产量可达500kg。  相似文献   

4.
云豌1号是以食荚90-17(无须蔓生品种)为母本,以食荚大菜豌(矮生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矮生无须菜用豌豆新品种。植株直立矮生,株高50~60 cm,复叶无须(即卷须退化),营养体发达,叶片肥厚,嫩梢纤维少,幼苗质地柔软,食用品质佳,VC含量34.9 mg · kg~(-1),总黄酮含量3?290 mg · kg~(-1)。一般每667 m~2可产嫩尖850~1?200 kg,适宜云南省海拔1?100~2?400 m的豌豆产区或南方生境相似的秋播豌豆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矮生软荚豌豆新品种食荚甜脆豌1号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中山青优良单株作母本,食荚大菜豌1号作父本育成的食荚甜脆豌1号,鲜荚产量760~900kg·(667m2)-1。株高74cm,白花,鲜荚翠绿色,味甜,清香,荚果壁肉厚,荚形美观,果肉率83.4%,百荚质量850g。在四川盆地内鲜荚始收期约150d(天),在四川西昌地区、云南、广西、福建等地约90d(天)。  相似文献   

6.
开展‘中豌6号’豌豆品种播期、播量、密度、肥料运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栽培技术研究,形成‘中豌6号’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路路通一号豇豆是江苏省扬州市蔬菜研究所继1994年推出扬早豇 - 12之后又 1个早熟豇豆新品种 ,具有开花早 ,结荚力强 ,品质优 ,商品性好 ,前期产量高等特性。 2 0 0 2年在全国各地推广种植 ,表现良好 ,深受广大客户及菜农喜爱。1 特征特性蔓生 ,主蔓第 2~ 3节开始着生花序 ,花白色 ,基部分枝少 ,连续挂荚率高。每个花序开花 2~ 4朵 ,多则 6朵 ,结荚 2~ 4条 ,全株结荚可达 2 5条左右。荚长 6 5~ 70cm ,单荚重 2 5g ,荚绿白色。植株叶片稍小 ,种子肾形 ,红褐色。播种至初采春播 4 5~ 5 0天 ,秋播 4 0~ 4 5天。每 6 6 7m2 产量 15 0 0kg…  相似文献   

8.
温豌1号是由从台湾引进的Tw8经连续多代选择而育成的菜用大粒甜豌豆新品种。植株蔓生,单株结荚能力强,豆荚宽大、绿色,平均荚长9.1 cm,荚宽1.8 cm,单荚质量约9.8 g;籽粒大,嫩豆粒味甜,色泽翠绿,中等成熟时质糯,品质佳,适合鲜食和加工;每667 m2产量1 000 kg以上,适宜浙江省及长江流域种植。  相似文献   

9.
早熟豌豆中豌6号秋播栽培技术王明星冯泽民鲍贤基何燕云(浙江省义乌市官塘乡农技站322005)(义乌市义亭镇农技站)中豌6号是粮菜兼用的豌豆新品种,近几年来,已逐渐作为菜用豆供应市场,且播种面积越来越大。早熟豌豆中豌6号本在浙江义乌地区是冬播的春季作物...  相似文献   

10.
江苏南通“小豌”为我县农家传统豌豆品种,该品种在我县种植普遍,这个品种特点是菜肥兼用,荚尖兼用,既可作蔬菜,又可作经济绿肥.在植株个体利用上,既可食荚,又可食嫩尖。该品种节密荚多结荚性强,鲜荚皮薄肉嫩化渣爽口,嫩尖肥大,味道鲜美,质地优良。据1987年品比区测定:在7个参试品种中(本地的南通小豌、草豌、白玉豌以及四川的团结豌2号,无须豆尖1号、食荚大菜豌以及北京的中豌4号)无论在鲜荚产量,豆尖产量以及鲜草产量等方面均名列前茅。生产上一般鲜荚单产达200多公斤,鲜尖单产400多公  相似文献   

11.
中豌6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用有性杂交方法育成,表现为矮生直立,能作冬春播、秋播两熟制栽培,是适合旱粮地区多元多熟间套夹种的早熟高产优质豌豆新品种。我镇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将部分一年夏、秋二熟制改为夏、秋、晚秋三熟制,利用秋熟作物中成熟期早的玉米、青毛豆、瓜果等收获后至秋播前这段空闲时间,增植秋豌豆中豌6号,推广面积达1000hm^2,平均667m^2产值1200元左右,全镇增收1800万元。  相似文献   

12.
赣蝶3号是以早熟株系28-2G8为母本,以中早熟单株39B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中早熟豇豆新品种。主、侧蔓均可结荚,第1花序着生在主蔓第4~6节,春季播种至始收55~60 d(天),夏秋季播种至始收40~45 d(天)。鲜荚嫩绿色,荚长70~80 cm,每667 m2产量2 800~2 950 kg,持续结荚能力强,适宜长江流域春夏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13.
从豌豆品种、种植密度、栽培方式等技术措施进行了夏秋反季节豌豆增产潜力试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豌豆品种有不同的生产力,而不同品种又要求不同的密度。参试的4个豌豆品种商品性状好,荚大,产量高,均适合在贵阳高海拔地区推广栽培。作夏秋反季节栽培时,播种期均以8月中下旬为宜,中豌4号和中豌6号的适宜播种密度为12.5 kg/667 m2左右,而腾飞5号和腾飞7号的适宜播种密度为10 kg/667 m2左右。  相似文献   

14.
陈家秀  田梅  黄琴 《中国蔬菜》2012,1(5):36-37
通过试验、示范及推广,筛选出适宜贵阳市夏秋反季节栽培的硬荚豌豆品种:中豌4 号、中豌6 号、腾飞5 号、腾飞7 号,商品性状好,荚大,产量高。海拔1 000 ~ 1 300 m 的山区,一般在8 月中下旬播种,每667 m2 播种量控制在10.0 ~ 12.5 kg,合理密植,宽畦栽培,加强水肥管理,每667 m2 鲜青豆荚产量可达500 kg。  相似文献   

15.
菜用豌豆可分为粒用、荚用和粒荚兼用三种类型。食荚青豌属于粒荚兼用型。我系1985年从美国引进甜咔嚓豌豆种子,同年在我院实验农场试种,选到一棵最优单株和20个优良单株,次年在实验农场、崇明竖河乡和江苏省海门县等地进行品比试验,並进行生态适应性试验,同时初步繁殖了一些种子。  相似文献   

16.
潘玲玲 《中国园艺文摘》2013,(11):150-150,182
从适期播种、基地选择、精细整地、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方面介绍‘中豌6号’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并提出其产业化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7.
攀豇2号是以早熟豇豆品种特早之豇30为母本、成豇3号为父本杂交,经7代系统选择育成的极早熟品种,平均2~3节即可结荚,比之豇28-2早熟7~10天,前期产量高,每667 m2前期产量700~900kg,总产量2 000kg.全生育期90~110天,播种至采收40~50天.商品荚淡绿色,荚长60~65 cm,单荚质量20 g左右,条荚匀称,荚肉脆嫩,商品性好.  相似文献   

18.
海青1号、海青6号、海育24号、宏巨1号是辽宁省海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食青豆为母本,新豆1号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定向选育而成。1996~1998年连续三年区试平均比对照品种分别增产156%~36.7%,一般亩(667m2)产225~250公斤(kg)。1 海青1号长花序,短果枝,有限结荚习性,是绿色香毛豆品种。平均株高75~80厘米(cm),20节,茎秆粗壮,有多个短果枝,有效分枝6~8个,长花序达8~15厘米。圆叶,白花,荚密,平均株结荚140~150个,最高达430多个,三粒荚占多数。成熟前为绿毛、绿荚、绿粒,品味极佳,煮熟时满屋香,因此群众叫它香毛豆。成熟时为铁黑色…  相似文献   

19.
“望扁一号”是由我所曾荣获国家科普 (蔬菜 )金奖的汪送宝农艺师以当地优良品种为父母本 ,经过 5年精心选育而成的极早熟扁豆。该品种植株蔓生 ,蔓长 2 5m(米 )左右 ,生长势旺盛 ,有分枝。生育期短 ,从播种至收获只需 5 0d(天 ) ,比其它品种早上市10 0d以上。该品种色泽嫩白 ,表皮光滑 ,口味纯正 ,品质佳 ,纤维含量低。望扁一号抗性强 ,耐寒、耐热能力强。产量高 ,每 6 6 7m2 (亩 )可采收嫩荚 4 5 0 0~5 0 0 0kg(公斤 )。结果早 ,采收期长 ,春播在 5月初即可采摘嫩荚上市 ,直至霜降 ,采收期长达 6个月以上。适应性广 ,对气候和土壤…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南方及部分北方地区人民喜食豌豆嫩尖,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湛时霖等于1979年用团结豌2号、本地无须豌、仁寿粉红豌、新华豌5号有性复合杂交育成一种主要用于烹食嫩尖(苗)的优质高产蔬菜品种——无须豆尖一号。本品种株高130厘米,白花,复叶,无卷须,茎秆粗壮,生长迅速,播种后20多天即可掐尖上市,优于从美国引进和国内普遍种植的有须豆尖品种。生育期190天,嫩尖上市时间近半年,可连续掐尖9~10次,在成都姜石黄壤土上种植亩产达1000公斤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