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杏鲍菇花生复合植物蛋白饮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杏鲍菇和花生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杏鲍菇花生复合植物蛋白饮料的配方和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杏鲍菇花生复合植物蛋白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杏鲍菇菇汁50%,花生浆30%,添加蔗糖2%,安赛蜜0.15‰,单甘酯0.06%,蔗糖酯0.04%,瓜尔豆胶0.05%,黄原胶0.025%,其余为软化水;适宜的均质条件为均质压力35MPa,均质次数2次。  相似文献   

2.
利用杏鲍菇菌渣作为猪肚菇的栽培原料,采用混料试验设计方案及回归统计分析相关因素影响力和交互作用,以产量最大值为响应确定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杏鲍菇菌渣是猪肚菇较好的栽培原料,可以通过添加棉籽壳、麦皮和豆粕实现增产效果;猪肚菇最佳的生产配方为杏鲍菇菌渣45%、棉籽壳15%、木屑10%、麦皮23%、玉米粉5%、豆粕2%。  相似文献   

3.
杏鲍菇和紫薯产量高、营养丰富,与小麦粉具有很好的营养互补效应,将其替代部分小麦粉能够改善馒头的营养特性,丰富产品种类。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杏鲍菇粉和紫薯粉添加比例、加水量、揉面时间和发酵时间4个因素对复合馒头感官品质的影响,然后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杏鲍菇紫薯复合馒头的最佳制作工艺。结果表明,复合馒头的最佳制作工艺为:杏鲍菇粉5%,紫薯粉5%,加水量56%,揉面时间6 min,醒发时间6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制作的复合馒头感官品质较好,该研究为杏鲍菇和紫薯的深加工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杏鲍菇乳酸菌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玉琴 《食用菌》2009,31(1):55-57
以杏鲍菇子实体、鲜奶为主要原料制成乳酸菌饮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稳定剂及饮料配方进行优化,确定出乳酸菌饮料最佳配方为杏鲍菇菌汁的添加量为10%,糖的添加量为8%,发酵乳的添加量为30%,pH值为4.1。  相似文献   

5.
以农副产品玉米芯为主料栽培杏鲍菇,配方经筛选优化,生物转化率达89.5%以上,试验结果表明,主料为玉米芯栽培杏鲍菇可行,且能获得较高产量。以玉米芯为主料栽培杏鲍菇,辅料只添加麦麸的,添加量以24%为宜;辅料添加麦麸、玉米粉、黄豆饼粉,三者配合使用的,其最优配比为麦麸15%、黄豆饼粉2%、玉米粉4%。  相似文献   

6.
利用工厂化生产的杏鲍菇菌渣部分替代木屑,试验其对秀珍菇生长发育、产量和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杏鲍菇菌渣栽培秀珍菇时,随着杏鲍菇菌渣添加量增加,菌丝满袋时间推迟,菌盖颜色逐渐变浅,菌盖和菌柄的硬度降低,原材料成本降低,但秀珍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显著提高;当杏鲍菇菌渣添加比例为60%时秀珍菇产量最高,生产收益最高,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较未添加杏鲍菇菌渣的配方显著增加。杏鲍菇菌渣60%、木屑20%、麦麸18%、碳酸钙1%、白砂糖1%为工厂化杏鲍菇菌渣栽培秀珍菇的最适配方。  相似文献   

7.
李正鹏  潘辉  谭琦  郭倩 《北方园艺》2011,(2):176-179
通过单一氮源配方试验、优化配方试验及复合配方试验,筛选出最佳含氮量时的最佳配方,研究配方含氮量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氮源配方试验中,当麸皮添加量30%配方含氮量0.7933%,米糠添加量40%配方含氮量0.8146%,玉米粉添加量50%配方含氮量0.8036%,分别达到3组配方产量最大值。单一氮源优化配方试验验证了以上结果。以配方含氮量为0.80~0.81设计氮源复合配方,配方6:木屑29%,玉米芯29%,麸皮16%,玉米粉25%,石灰1%可以达到最大产量为152.70 g,且商品性状良好。  相似文献   

8.
杏鲍菇粗多糖的提取及其保湿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法提取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粗多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提取的最佳条件为超声波功率70 W、时间40 min、料液比1∶40 (w/v),粗提物中的多糖量为71.2 mg/g;对杏鲍菇粗多糖保湿性能初步研究表明:1%杏鲍菇粗多糖在6 h内保湿性能优于5%甘油.  相似文献   

9.
棉柴栽培杏鲍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棉柴栽培杏鲍菇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棉柴与未发酵棉柴栽培配方均有利于杏鲍菇菌丝的生长,在20%~80%范围内,杏鲍菇的菌丝生长速度与配方中发酵棉柴的添加量成正比;对于未发酵棉柴来说,在20%~60%范围内,杏鲍菇的菌丝生长速度与配方中棉柴的添加量成正比。添加棉柴有利于杏鲍菇产量的提高,棉柴添加量为40%的配方⑥(未发酵棉柴40%;棉籽壳40%;麦麸15%;豆粕粉3%;糖1%;石膏1%)和配方②(发酵棉柴40%;棉籽壳40%;麦麸15%;豆粕粉3%;糖1%;石膏1%)生物学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2020,(4)
为降低平菇生产成本,实现辣椒秆的资源化利用,开展了辣椒秆、玉米芯复合基质栽培平菇试验。试验结果:辣椒秆替代部分玉米芯栽培平菇,平菇菌丝均能正常生长,并能出菇,但菌丝长势、产量、生物学效率有差异。辣椒秆添加量在50%以内,平菇产量高于纯玉米芯料;添加量在60%以内,均可盈利;过量添加辣椒秆(60%以上),平菇菌丝长势变差,满袋时间延长,产量、生物学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1.
以红枣、冬瓜为主要原料,进行低糖复合果酱的研制。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分确定复合果酱的最佳配方为:白砂糖为30%,复合增稠稳定剂添加量为0.5%,黄原胶:海藻酸钠:CMC-Na为0.2:0.15:0.15,柠檬酸添加量为0.25%。其余为红枣、冬瓜原浆混合液(比例为3:1)。以上述配方制得产品在外观色泽、风味、组织状态和口感方面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资源化利用松、杉和樟木屑,解决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松、杉和樟木屑被动混入杂木屑的问题,分别添加0、14%、28%、42%、56%、70%的松、杉和樟木屑用于杏鲍菇栽培,研究松、杉和樟木屑对杏鲍菇菌丝和子实体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28%、42%、56%和70%的松木屑或樟木屑,添加42%、56%和70%的杉木屑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均达到显著水平,添加28%、42%、56%和70%的杉木屑,添加56%和70%的松木屑或樟木屑对杏鲍菇子实体重量的抑制作用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随着试验木屑添加量的增加,其对杏鲍菇栽培的不利影响逐渐加强;不同碳源栽培的杏鲍菇子实体浸提液在250 nm~200 nm区均出现多个吸收峰,且峰数和最大吸光度值对应的波长均不一样,说明不同碳源栽培的杏鲍菇子实体成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蛋白质的提取率,本试验采用纤维素酶解复合碱提酸沉法进行提取,以料液比、酶的添加量、反应时间和温度为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蛋白质提取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进行响应面优化纤维素酶解条件,与单一碱提酸沉法提取蛋白质后的提取率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素酶解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5,温度40℃,时间100 min,酶的添加量1.5%,复合碱提酸沉后蛋白质提取率为51.36%,显著高于碱提酸沉法的45.89%。因此,纤维素酶复合碱提酸沉法提取杏鲍菇蛋白质优于碱提酸沉法。  相似文献   

14.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棉籽壳、杂木屑、甘蔗渣、莲子壳4种原料不同配方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栽培最佳配方(重量比)为棉籽壳20 kg、杂木屑30 kg、甘蔗渣20 kg、莲子壳10 kg、麦麸20 kg、玉米粉5kg、石膏粉1 kg、石灰1 kg,含水量65%,pH7;通过菌丝培养不同菌龄期对菇蕾发生时间、菇品质量、产量的影响的试验发现,杏鲍菇菌丝培养最佳菌龄期为28 d;通过修蕾方式、修蕾时间对菇品质量、产量的影响试验发现,杏鲍菇最佳修蕾方式为留2个主蕾,最佳修蕾时期是主蕾长度3.5 cm;通过催蕾期温度、湿度、通气量、光照4个环境因子对催蕾效果的试验发现,杏鲍菇催蕾期最适温度为15℃,空气相对湿度为90%,空气中CO2浓度为1 500 ppm,光照强度为100 lx;通过子实体生长期温度、湿度、气、光照4个环境因子对菇品质量、产量的影响发现,杏鲍菇子实体生长期最佳温度为16℃,最佳空气相对湿度为90%,空气中CO2浓度为1 200 ppm,最佳光照强度100 lx。  相似文献   

15.
以成都郫县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为试验材料,采用真空预冷技术,探讨了不同预冷终温、添加雾化水量、预冷室装载率对杏鲍菇预冷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预冷终温越低,杏鲍菇失重率就越大,预冷终温每降低1℃,菇体水分蒸发失重率增加约0.3%;随着添加雾化水的增加,杏鲍菇失重率有所减小,预冷时间显著缩短;杏鲍菇失重率随着预冷室装载率的增加而略有减小,但装载率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影响极大;真空预冷终温设计为+4℃,添加雾化水量3.0%以下,装载率60%左右,在此工艺条件下预冷失重率为1.2%,预冷时间为14 min,杏鲍菇预冷后感官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6.
对怪味杏鲍菇脯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开发一种新产品,以提高杏鲍菇的综合利用价值。试验以鲜杏鲍菇为原料,通过L9(33)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杏鲍菇的最佳护色条件和调味液配方。最终得出最佳护色条件为在抗坏血酸0.1%、柠檬酸0.3%、氯化钠1.0%的混合液烫漂40 min;最佳的调味液配方是沸水中加白砂糖40.0%、食盐1.0%、鲜生姜4.0%、胡椒粉0.4%以及用柠檬酸调节p H至3.5,菇∶水为1∶2。  相似文献   

17.
以线椒"8819"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镁元素在水溶肥中不同添加量(0、0.25%、0.50%、1.00%、2.00%、4.00%,均以MgO计)对辣椒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添加量下(0~2.00%时),添加镁元素提高了辣椒的光合性能,改变了辣椒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规律,随着镁元素添加量增加,辣椒各光合指标(单株叶面积、SPAD、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于1.00%处理达到最大,叶片干物质分配比例、转运量、转运率和贡献率均明显提高,而茎秆和根系的转运率和贡献率下降;当添加量达4.00%时,光合各指标和干物质积累量低于对照,辣椒茎秆干物质分配比例提高,转运量、转运率和贡献率无明显提高,而叶片转运量、转运率和贡献率均下降,说明镁元素高添加量对辣椒叶片光合有抑制作用,不利于辣椒进行光合作用,且改变了植株干物质的分配与转运,不利于干物质从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中转化。综上,在0~2.00%范围内,镁元素添加提高了辣椒的光合性能,优化了辣椒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其中以1.00%处理效果最好,4.00%对辣椒的光合性能产生抑制作用,不利于辣椒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进而影响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充分利用杏鲍菇渣生产育苗基质,解决杏鲍菇渣可溶性盐离子含量较高的问题,开展了杏鲍菇渣发酵降盐试验、CaO降盐试验以及降盐菇渣替代部分草炭土栽培黄瓜幼苗试验,分析了不同降盐方法的处理效果,研究了不同降盐菇渣添加量的基质对黄瓜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发酵和添加CaO均能够有效降低杏鲍菇渣的可溶性盐离子含量,每千克发酵菇渣干料添加15.500 g CaO的处理效果最好,EC值下降最多;降盐菇渣替换部分草炭土栽培黄瓜,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其中,降盐菇渣添加比例为40%~50%时的促进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鲜香菇、草菇为主要原料,利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获得制作该产品的最佳工艺配方,研发出一款新型、营养、美味的香菇复配草菇复合食用菌酱产品。结果表明,该产品最佳工艺配方为香菇草菇比例4∶1、黄豆酱添加量10%、香菇复配草菇调味料添加量0.5%、辣椒添加量0.6%。此条件下制成的食用菌酱色泽光亮、咀嚼感好、香辣适中、浓稠适宜,融合了香菇和草菇的营养成分,且具有各自独特的菇香,余味悠长,是一种集营养与美味为一体的食用菌酱。  相似文献   

20.
杏鲍菇菌渣是栽培杏鲍菇之后的培养料,仍含有丰富的可用于栽培平菇的营养物质。通过发酵料和熟料2种栽培模式,开展利用杏鲍菇菌渣种植平菇的配方筛选研究。结果表明,杏鲍菇菌渣栽培平菇技术上是可行的;杏鲍菇菌渣熟料种植平菇,菌渣适宜添加比例为30%~40%;菌渣发酵料种植平菇,以30%的添加量,平菇生物学效率最高,但低于对照组配方,随着杏鲍菇菌渣添加比例的增加,平菇生物学效率逐渐降低;杏鲍菇菌渣熟料和发酵料2种栽培平菇的方式,比较生物学效率及平菇子实体商品性状,以采用熟料栽培模式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