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减少农药使用量,保障人民食品安全,现介绍几种物理灭虫新技术。1.频振灯杀虫该技术根据昆虫趋光性和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将害虫诱至灯下杀灭的光电诱杀原理,吸取了其他  相似文献   

2.
通过太阳能17种波长诱虫灯暨智能电网式灭虫器诱杀害虫试验,统计出昆虫种类、数量涉及8目25科42种,以鳞翅目、鞘翅目为主,通过对害虫数量比、昆虫益害比、控虫效果及范围等的分析,为进一步查明不同波长及多频谱太阳能灯对害虫及天敌的趋避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灭虫灯是一种有效的物理灭虫技术,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绿色技术。通过在水稻田使用灭虫灯进行害虫诱杀试验,取得一手数据,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本地水稻害虫发生规律,提出高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灭虫灯已成为农林虫害综合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几年,采用太阳能供电的灭虫灯比例稳步上升。目前,太阳能灭虫灯的实际应用效果存在不少问题,既有交流供电灭虫灯原有的灭虫效果不好(或者灭虫数量少;或者灭虫数量虽多,但天敌和益虫被灭数量多,益害比高),灯管亮度衰减快、寿命短等问题,也有与能源设计相关的问题,包括亮灯时间短,阴天灯不亮,蓄电池过早报废等。  相似文献   

5.
天思粘胶灭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灯外配以粘胶触杀,使害虫被胶所粘灭的一种物理灭虫设施。一、应用效果在9~10月份每天可诱杀108种主要害虫,对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同翅目、双翅目等多种害虫均有诱杀作用,以鳞翅目、鞘翅目诱杀效果为优。虫盛期每灯一夜可杀万头虫以上,  相似文献   

6.
对太阳能智能灭虫灯防治糯米香茶害虫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能智能灭虫灯对糯米香茶基地等翅目、同翅目、鳞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的害虫具有明显的诱杀作用,种类达6目10科20种,共诱杀10 154头害虫,布灯1个月后,小菜蛾、斜纹夜蛾和尺蠖的田间虫口减退率分别达93%、97%和90%,减少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糯米香茶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四年来多个厂家太阳能灭虫灯在多种农作物诱虫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综合不同作物害虫发生种类、习性及灭虫灯产品性能、应用条件、成本等多种因素,对生产实际应用效果和价值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8.
频振灯对蔬菜昆虫种群动态的影响及防虫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频振灯对昆虫的诱杀作用、对害虫种群的影响,评价其防虫效果。结果表明,频振灯能够诱杀多种蔬菜害虫,对有益昆虫的诱杀作用较小;频振灯对田间害虫种群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对菜地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可达80.27%,是一种很好的无公害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防治茶园害虫,研究了FWS—SP05-12/1新型太阳能灭虫灯的应用技术。试验结果表明,FWS—SP05-12/1太阳能灭虫灯利用害虫趋光、趋波等特性,对本地主要茶园害虫如茶尺蠖、茶细蛾和茶假小绿叶蝉等均有诱杀作用,从而降低了园间害虫基数,减少了农药用量,节约了防治费用,提高了茶叶品质,保护了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实现农产品无害化,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危害程度,同时更好地配合实施农产品放心工程的开展,2006年,我站在阿克苏市依杆旗乡果园对太阳能高压灭虫灯(1机1灯5瓦,定时为6小时;1机2灯5瓦,每1.5小时自动转换1次)进行诱杀害虫试验示范。试验表明,该灯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11.
昆虫扑灯节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太阳能智能诱虫灯对昆虫的诱杀作用以及各类害虫和天敌的扑灯节律。[方法]在水稻田旁设置太阳能智能诱虫灯,观察其对昆虫的诱杀作用以及昆虫的扑灯节律。[结果]稻田主要害虫扑灯的黄金时间为00:30,稻田天敌扑灯的黄金时间为1:05,可以设置在00:30时自动熄灯。[结论]计算各类昆虫的黄金扑灯时间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选择性地诱杀该类昆虫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耿坤  张斌  李德友  余杰颖  莫莉娅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726-7727,7774
[目的]筛选诱集效果较好的粘虫板。[方法]选用黄色、黑色、红色、蓝色、紫色、白色、绿色、灰色8种颜色的粘虫板对枇杷果园内的昆虫进行诱集。[结果]黄色粘虫板的诱集效果最好,诱集昆虫种类9科,对梨木虱、蚜虫的诱集效果较好;其次为绿色粘虫板,诱集昆虫种类5科,对梨木虱和蚜虫也表现出较好的诱集效果。同翅目昆虫的趋色性较强,适合选择色板诱集防治。[结论]为利用粘虫板进行害虫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茶树遭受小绿叶蝉等刺吸式害虫危害会严重影响茶叶品质。以自制便携式LED节能诱虫灯为诱捕器,研究不同滤色光波对皖南茶园主要昆虫的诱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6种滤色光波以金黄色、土黄色和橙黄色光波对植食性害虫的诱集效果较好,其诱集数量分别为469头,410头和403头。以橙红色,土黄色和金黄色光波对天敌昆虫的诱集数量较小,其诱集数量分别为29头,31头和33头,诱集益害比分别为0.09,0.08和0.07。利用金黄色、土黄色和黄绿色3种滤色光波连续诱杀茶小绿叶蝉3晚(每晚诱杀2 h),诱杀结束后11 d茶园茶小绿叶蝉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47.2%、64.8%和57.3%,校正防效分别为72.2%,81.5%和77.5%。茶园灯光诱杀防治小绿叶蝉推荐采用土黄色光源。  相似文献   

14.
以南山草场的人工草场为例,记述了酿成牧草重灾的害虫粘虫和蛴螬的一般发生情况,为害程度及防治措施,并对今后的防治工作,提出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物理防治为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桂醛、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二甲基萘3种化学挥发物作为信息素,对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露水河镇红松育苗林昆虫的趋避与吸引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粘板诱集到的昆虫有双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同翅目、鳞翅目、直翅目、长翅目几类。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对比得知,这3种试剂皆能诱到双翅目、膜翅目和同翅目的昆虫,且数量较多;桂醛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还能诱到少量鞘翅目的昆虫。3种试剂对昆虫引诱作用最强的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诱到昆虫数量最少的是二甲基萘。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对鞘翅目昆虫作用不明显,二甲基萘对鞘翅目昆虫具有趋避作用,桂醛对鞘翅目昆虫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板诱杀及其对烟粉虱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黄瓜大田内黄板诱杀烟粉虱成虫的最佳方法及对烟粉虱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对黄板具有强烈的正趋性。对寄主黄瓜上的烟粉虱成虫进行黄板诱杀时,最好是将黄板垂直悬挂于黄瓜行间,黄板高度基本上保持与植株顶端相平。黄板对黄瓜田其他昆虫如有翅瓜蚜、瓜蓟马、弹跳虫、蚊、斑潜蝇等也有显著的诱杀作用。烟粉虱种群趋势指数,黄板诱杀区为3.5198,对照区为8.6300;黄板诱杀干扰作用控制指数达到0.4079,与对照区相比,黄板诱杀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效果可以达到59.21%;黄板诱杀区天敌的排除作用控制指数为6.7917,对照区为6.1617。  相似文献   

17.
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对水稻害虫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对水稻害虫进行诱集,结果表明该杀虫灯可诱集到30种左右的昆虫,对主要水稻害虫均有诱集作用。通过将灯控施药区、灯控不施药区、非灯控施药区、非灯控不施药区4种处理防治效果进行对比,发现灯控施药区与灯控不施药区防效差异不显著,防效均达80%以上,而与非灯控不施药区差异显著。此杀虫灯虽对天敌有一定诱集作用,但对害虫的综合防治效果明显。通过对4个处理地的水稻产量比较及灯诱与化防成本计算,该杀虫灯具有成本低、无污染的优势,可用于水稻害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针对豆科绿肥重要害虫芫菁的发生动态,于2020年5月至9月采用斑蝥素与糖醋液相结合的诱集装置对延安9种豆科绿肥害虫芫菁进行诱集,并明确了诱集装置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斑芫菁Mylabris与豆芫菁Epicauta为主要危害属,主要危害寄主为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斑芫菁始见期为5月中下旬,高峰期为6月中下旬,豆芫菁始见于6月上旬,高峰期为6月下旬;斑蝥素与糖醋液相结合的诱集装置诱虫量最多,平均10.17只/瓶(60 m~2),对于芫菁的防控效果分别达到91.86%(毛叶苕子)和87.37%(箭筈豌豆)。诱集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绿肥生产中传统药剂防控的农药污染问题,为绿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2005年以来,贺州市八步区早稻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均达到大发生程度,其原因主要与暴雨频繁、成虫迁入量大、生境适宜、上代残留基数高、田间天敌控害能力下降有关;生产上主要采取加强虫情监测,掌握治前控后策略,减轻防治压力,推行科学用药,选用高效低毒对口农药,提高施药防治效果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Monitoring pest populations in paddy fields is important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Light traps are widely used to monitor field pests all over the world. Most conventional light traps still involve manual identification of target pests from lots of trapped insects, which is time-consuming, labor-intensive and error-prone, especially in pest peak periods.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ed an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 for rice light-trap pests based on machine vision. This system is composed of an intelligent light trap, a computer or mobile phone client platform and a cloud server. The light trap firstly traps, kills and disperses insects, then collects images of trapped insects and sends each image to the cloud server. Five target pests in images are automatically identified and counted by pest identification models loaded in the server. To avoid light-trap insects piling up, a vibration plate and a moving rotation conveyor belt are adopted to disperse these trapped insects. There was a close correlation(r=0.92) between our automatic and manual identification methods based on the daily pest number of one-year images from one light trap. Field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e effectiveness and accuracy of our automatic light trap monitoring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