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粉蕉口感香甜细滑,品质优良,深受闽南及粤港消费者喜爱,近几年价格高且稳定.但粉蕉易感枯萎病,由于旧蕉地种植粉蕉枯萎病发病率高达60%以上,只能择新蕉地种植,且只能种一造,投资风险较大,影响农户种植粉蕉的信心.近几年珍珠番石榴以其速生、丰产、种植效益较高等优点在福建省长泰县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冯青 《广西园艺》2005,16(1):33-34
粉蕉的植株一般较高瘦 ,抗寒性、抗旱性及抗涝性比香蕉强 ,仅次于大蕉 ,抗风性和对土壤的适应性比大蕉稍弱。粉蕉由于目前在广西呈零星小面积栽培 ,主要为就地销售 ,鲜果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价格比香蕉高 ,价格以 3~ 10月较高 ,其中 4~ 6月最高 ,推广大面积种植粉蕉 ,经济效益较好。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1 选用良种我国粉蕉品种不多 ,目前栽培较多的有 :西贡蕉、美蕉 (龙牙蕉 )、鸡蕉、贡粉一号 (广西农科院选育 )。2 选地与选苗粉蕉易感染巴拿马病 ,水位高、土壤酸性 ,排水不良易导致该病的发生及传播。故粉蕉一定要选土壤疏松、排水良…  相似文献   

3.
果品与食疗(续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果品与食疗(续二)吴少华(福建农业大学350002)香蕉香蕉,学名(MussAAAGrouP)。古称:芭、甘蕉、芭蕉。又名:中国矮蕉、天宝蕉、考蕉、粉蕉。原产热带亚洲,我国南方也是原产地之一。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种植香蕉。蕉类是世界鲜食果品产量第一。...  相似文献   

4.
美蕉又称粉蕉,是芭蕉科,芭蕉属丝蕉类植物,具有抗逆性强,稳产,果实酸甜可口等优点,是闽南内陆山区农业结构调整中主要发展的作物之一,我县现有面积达1000hm^2。美蕉巴拿马病,又称镰刀菌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菌存在多个生理小种,为害美蕉的隶属于第1生理小种(race1),是福建省补充的植物检疫对象。近几年来,福建省美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于忽视检疫防治工作,造成该病害发生蔓延,极大地制约着美蕉产业的发展,成为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多效唑在粉蕉生产中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对粉蕉进行土壤淋施和整株喷施不同剂量多效唑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春植粉蕉植株假茎高度1.0 m时开始进行多效唑矮化处理(若施2次,间隔30 d),末次施药距采收安全间隔9个月以上,单株施用剂量累计不超过5.0 g,不会导致多效唑在蕉果及土壤中的残留,可起到改善蕉果品质的作用,使果实可溶性糖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随使用剂量增加,矮化效果越明显,且土壤淋施比整株喷施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香蕉枯萎病严重威胁着我国香蕉产业的健康发展,抗性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推广是病害防控的关键。‘粉杂1号’植株中大,新植蕉生育期13~15个月,宿根蕉11~12个月;新植蕉每667 m2产量1 680 kg,宿根蕉每667 m2产量2 800 kg,丰产性好;在未种植粉蕉的香蕉枯萎病轻至中等蕉园种植时,枯萎病发病率在5%以下,是值得在香蕉枯萎病地区应用推广的香蕉新品种。并根据多年试种经验,从建园、定植、土肥水管理、果穗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粉杂1号’粉蕉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香蕉穿孔线虫对香蕉生产是一种毁灭性的危害.为了明确5个香蕉穿孔线虫种群对香蕉的致病性,在温室中采用盆栽接种的方法,分别测定了5个香蕉穿孔线虫花卉种群对巴西蕉、皇帝蕉和粉蕉的寄生性.结果表明,5个香蕉穿孔线虫种群对巴西蕉都有强致病性;RS1种群对粉蕉存在弱致病性,其他4个种群对粉蕉均没有致病性;皇帝蕉不是这5个香蕉穿孔线...  相似文献   

8.
廖静  廖倩 《果农之友》2013,(6):22-23
粉蕉又称糯米蕉.它的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所以比较耐寒、耐旱,但抗风性却很差.而且易感枯萎病(巴拿马病)。粉蕉的皮薄,肉质滑,味甜且微香.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青睐.其价格一般比香蕉高1~2倍。  相似文献   

9.
“中粉1号”粉蕉在福建漳州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上将香蕉品种分为香牙蕉、大蕉和粉蕉(米蕉)三大类。福建省是我国重要的香蕉产区,年种植面积2.93万hm2左右。漳州市是福建省最主要的香蕉产区,以2009年为例,漳州市香蕉种植面积2.44万hm2,产量84.0万t,分别占全省香蕉种植面积及产量  相似文献   

10.
以3个不同基因组群的香蕉为材料,通过研究土壤干旱胁迫对其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来判断其抗旱性。试验使用Li-6400光合仪,对3组香蕉幼苗进行Sw、Pn、Gs、Tr和WUE值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巴西蕉’苗的光合作用最强,其次是‘皇帝蕉’苗,‘粉蕉’苗的光合作用最弱。进行水分胁迫后,‘粉蕉’苗的抗旱性以及对干旱的适应性是最强的。  相似文献   

11.
威廉斯8818香蕉在福建产区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闽南地区对威廉斯8818香蕉(Musa AAA Cavendish Var.Williams)与台湾北蕉进行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威廉斯8818的果实产量、果形、生育期与台湾北蕉(Musa AAA Cavendish var.Beijiao)相近,果实品质比台湾北蕉略好;而假茎高度和围度却比北蕉大,抽蕾期也比北蕉长。总体而言,威廉斯8818可在福建蕉区推广种植,特别是平原地区,但如果作为春香蕉种植,应注意选择立地环境和蕉果防寒过冬。  相似文献   

12.
赵明  龙芳  武鹏  邹瑜  莫天利  黄相  何海旺 《果树学报》2023,(9):2024-2028
育粉6号是金粉1号粉蕉品种经组培诱变选育出来的抗香蕉枯萎病粉蕉新品种。新植蕉平均株高为335.3 cm,假茎基围、中围为84.2和57.5 cm,分别比金粉1号小27.1%、23.3%和11.5%。成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28.9%、可滴定酸含量为1.4%、维生素C含量为12.8 mg·100 g-1、还原糖含量为14.4%,可食率为75.5%,风味甘甜无酸,品质优。新植蕉生长周期13~15个月,比金粉1号短2~3个月,宿根蕉生长周期比金粉1号短1~2个月。该品种高抗Foc 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race 4),田间枯萎病发病率0.1%~5.0%。果实成熟后期无梅花点,货架期4~6 d。该品种在我国香蕉产区种植均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平均单株产量22.5 kg,单位面积产量42 000kg·hm-2(1860株·hm-2)。  相似文献   

13.
南宁地区香蕉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主要水果 ,南宁地区香蕉栽培面积仅次于龙眼 ,居第二位 ,是广西较大的香蕉生产基地 ,产量位居广西前列。南宁地区发展香蕉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有较大的发展潜力。1 南宁地区香蕉生产概况南宁地区蕉类栽培历史悠久 ,各县 (市 )均有种植 ,主产区主要分布在隆安、龙州、扶绥、宁明、横县、大新等县。 2 0 0 1年栽培面积为 1.15万 hm2 ,产量11.5 3万 t,占水果总产量的 4 2 .9% ,占全广西香蕉产量约 10 %。主栽品种有三个类型 ,即香牙蕉、粉蕉和大蕉 ,香蕉 (香牙蕉类或华蕉 )占比重最大 ,为6 8.3% ,其次西贡蕉 (…  相似文献   

14.
美蕉又称龙牙蕉或过山香,为粉蕉类的优良品种.永定县美蕉栽培面积1 051 hm2,产量8 870 t,主要分布在金砂、下洋、仙师、丰市等乡镇.美蕉一般株产15-25 kg,最高株产达51 kg;在永定县主要收获期8~11月.  相似文献   

15.
芭蕉属果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集国内外芭蕉属Musa果树品种101个,在苗期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获得33种酶谱类型。从芭蕉属品种的起源、演变分析,野生蕉和香蕉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类型最多;大蕉次之;粉蕉、龙牙蕉的酶谱较少。比较野生蕉、大蕉、粉蕉和香蕉种类的酶谱,均具有各自特有的酶带,通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可予以区分,这种依据酶谱表现的分类与 Simmonds的15个性状评分的分类基本一致,并且比从外部性状分类法优越。研究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蕉类品种的亲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由于香蕉高度不育和无性繁殖,经过长期的进化,导致许多资源来源不清晰。开发大蕉资源特异性分子靶标,为香蕉资源鉴定和遗传改良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香蕉线粒体cox2/2-3基因序列,根据大蕉在该序列的特异性位点进行分子靶标设计,采用37份大蕉,以及香牙蕉、粉蕉、贡蕉、尖苞片蕉(Musa acuminata)、长梗蕉(M. balbisiana)、芭蕉(M. basjoo)以及阿宽蕉(M. itinerans)等共计59份其他类型香蕉资源进行鉴定筛选,获得特异性鉴定大蕉的分子靶标DcR/DcF,并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对共计96份香蕉资源的检测,发现37份大蕉均出现634 bp特异性条带,香牙蕉、粉蕉、贡蕉未出现该条带。在应用该标记对野生蕉检测中发现仅有阿宽蕉出现该特异性条带,长梗蕉、尖叶蕉、芭蕉均未出现该特异条带,同时大蕉和阿宽蕉的杂交后代出现了该特异条带。【结论】成功开发了一个大蕉特异性分子靶标DcR/DcF,可以在栽培蕉中特异性地鉴定大蕉,并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的特点,该技术对香蕉种质资源鉴定、新品种选育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果农之友》2005,(9):50-50
粉蕉植株一般较高细,抗寒性、抗旱性及抗涝性比香蕉强,抗风性和对土壤的适应性比大蕉稍弱。目前在广西零星小面积栽培,鲜果价格比香蕉高,价格以3~10月较高,4~6月最高,推广种植粉蕉经济效益较好。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年限蕉柑根际土壤线虫群落及营养类群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种植年限对蕉柑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组成与结构特征的影响,探明不同种植年限的蕉柑根际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与营养类群分布差异的成因。【方法】五点采样法采取土样,浅盘法分离提取线虫,运用生态学指数和主分量分析的PCA排序相结合的方法处理数据。【结果】(1)小树龄蕉柑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的个体密度、属数、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大树龄蕉柑样地(P0.05)。(2)PCA排序分析表明,食真菌线虫和大多数食细菌、捕食性/杂食性线虫主要分布在小树龄蕉柑样地,植食性线虫主要分布在大树龄蕉柑样地。(3)相关性分析表明,蕉柑种植年限与土壤环境因子、线虫总密度、线虫属数、生态学指数及食细菌和食真菌线虫、捕食/杂食性线虫密度呈极显著或者显著负相关,与植食性线虫密度呈显著正相关。(4)大树龄蕉柑根际土壤线虫的PPI值和PPI/MI指数显著高于小树龄蕉柑样地(P0.05)。WI和NCR指数表明,小树龄蕉柑样地土壤健康程度优于种植年限长的大树龄蕉柑样地,小树龄蕉柑样地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途径以细菌为主。【结论】果树种植年限的延长会改变土壤的养分与结构,从而降低蕉柑根际土壤线虫密度和群落的多样性,对蕉柑根际土壤线虫各营养类群的结构及分布产生趋向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术快速测定169份香蕉种质资源的倍性,以期为香蕉遗传进化以及杂交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以‘小果野蕉’(AA)为内参,分析香牙蕉(Musa AAA Cavendish)、大蕉(Musa Dajiao)、粉蕉(Musa ABB Pisang Awak)、棱指蕉(Musa ABB Bluggoe)、龙牙蕉(AAB)、贡蕉(AA)、野生蕉等不同类型香蕉种质资源的染色体倍性。【结果】野生蕉、贡蕉均为二倍体,香牙蕉、棱指蕉、龙牙蕉均为三倍体,大蕉和粉蕉多数为三倍体,‘畦头大蕉’‘景洪野大蕉’‘粉杂1号’为四倍体。本研究中的香蕉杂交组合‘高州中把大蕉’ב那邦野蕉’、‘高州中把大蕉’ב广宁野生蕉’、‘高州中把大蕉’ב阿宽蕉’、‘华农中把大蕉’ב阿宽蕉’的后代均为四倍体,而‘广粉1号’ב那邦野蕉’为三倍体。‘海南红蕉’和‘飞亚-25’为三倍体。【结论】香蕉基因组和倍性十分复杂,根据形态特征鉴定香蕉染色体倍性,其结果可靠性很低。以嫩叶为材料,采用FCM技术可以快速、准确鉴定香蕉资源的倍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5个香蕉品种假茎对2种香蕉象甲的诱捕效果,为利用香蕉假茎防治香蕉象甲这一农业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香蕉假茎田间诱捕及2种香蕉象甲对香蕉假茎的室内选择反应分析5个香蕉品种假茎的诱捕效果。【结果】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5个香蕉品种假茎对2种香蕉象甲均有有效的诱捕作用,每个诱捕器10 d诱捕量为9.0~18.0,而且‘巴西蕉’和‘宝岛蕉’的诱捕效果显著优于‘海贡蕉’‘广粉1号’粉蕉和‘广东香蕉1号’的诱捕效果;室内选择反应试验结果表明,5个香蕉品种假茎对2种香蕉象甲的诱捕效果高低顺序依次为‘巴西蕉’,‘宝岛蕉’,‘海贡蕉’,‘广粉1号’粉蕉和‘广东香蕉1号’。【结论】5个香蕉品种假茎均可用于防治2种香蕉象甲,但应首选‘巴西蕉’和‘宝岛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