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省保健奶牛场自1952年经营至今,经历多次奶牛流行热疫情,特别是1983年、1991年和2007年的疫情,给奶牛场造成重大损失。因大型奶牛场奶牛数量多,相互传播快,发病数多,具体的组织及防制方案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在多次防疫过程中总结的流行热防控关键环节报告如下,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2.
广州畜牧场于1987年应用从澳大利亚引进的牛流行热疫苗给奶牛免疫。在1987年发生牛流行热期间,接种该疫苗的奶牛群与未接种疫苗的奶牛群,发病率差异不显著。 1990年广州地区不少奶牛场采用国产牛流行热疫苗(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制造)。结果表明,接种国产苗奶牛产生的抗体高于接种澳大利亚苗奶牛产生的抗体。澳大利亚苗的价格比国产苗的价格高3倍。 1990年5月广州市胜利奶牛场应用国产牛流行  相似文献   

3.
合肥地区1995年奶牛流行热流行特点及对策安徽省保健奶牛场(合肥230031)刘士喜,叶定生,姚智深奶牛流行热是由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类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安徽省1995年7—11月份从北向南黄牛、奶牛相继发生流行热,合肥地...  相似文献   

4.
广州地区地处亚热带,四季温和,是牛流行热的老疫区,这里每隔3至4年发生一次大流行,大流行与大流行中间,也会发生局部性小流行。1987年以前,没有效价高的流行热疫苗应用,广州奶牛业受流行热的困扰,临床兽医苦无良策。1988年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出牛流行热佐剂灭能苗,疫苗应用开始进入田间试验阶段。我们从1989年开始使用此疫苗(以下简称哈尔滨苗)试验免疫广州地区黑白花奶牛,1990年铺开至面。从1990年至1993年,我公司属下3个奶牛场使用此苗免疫奶牛共有15630头次。  相似文献   

5.
据考证江苏省曾于1955年、1958年、1977年曾流行过类似此病。我们苏州市,据病史资料记载于1955年、1959年、1964年1972年亦发生过类似“牛流行热”,(当时记录为牛流行性感冒。为摸清这次“牛流行热”在苏州地区的流行情况,我们于10月30日草拟一个有关“牛流行热”的调查提纲,发给全市22个奶牛场(厂)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6.
牛流行热也称“三日热”。某奶牛场于1998年曾发现过此病。2004年8-10月份,该奶牛场又发生了类似流行热传染病的情况,现根据笔者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合肥地区1995年奶牛流行热的流行特点及治疗刘士喜叶定生姚智深(安徽省保健奶牛场,合肥230031)1流行特点1.1流行延续时间长1995年合肥地区奶牛流行热是自8月20日开始至11月10日止,历时82天。而1991年合肥地区奶牛流行热是自7月27日...  相似文献   

8.
奶牛场牛流行热的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对安徽省保健奶牛场奶牛流行热防疫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作一介绍,并对安徽省合肥地区及其周边地市某些奶牛场流行热疫情防控情况的调查情况作一总结.以期为奶牛场合理制定防控方案,有效防控奶牛流行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们研制的牛流行热病毒亚单位疫苗,在实验室进行安全和免疫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结果。自1988年起连续4年用该苗在山东省济南地区国营奶牛场进行了区域性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牛流行热病毒亚单位疫苗: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牛流行热课题组提供  相似文献   

10.
对柳州市27个奶牛场乳牛流行热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此前当地乳牛流行热的发展病规律分析,根据其流行规律制定出防制该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奶牛疑似牛流行热病例报告马小容柳州市兽医站545005在1987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本市鹏鸽江奶牛场曾发生过一次疑似流行热,发病率为16.3%,由于及时采取措施,无一头死亡。1992年9月12—20日,即相隔5年后,流行热再度在该场奶牛中暴发。现报...  相似文献   

12.
建立流行热监测制度.每年在流行季节前一个月对检测牛群按5%抽样检测流行热血清中和抗体。以流行热自然发病的抗体临界效价1:32^x为标准,将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订相应防治措施。 根据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免疫用苗的特点,流行季节的长短和流行热自然发病的临界效价,建立合理的不同月龄段牛只的免疫程式。 选择切实安全有效的疫苗,是解决流行热免疫的基本条件,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灭活苗和澳大利亚Websters弱毒疫苗.都可以对牛提供有效的保护免疫。尤以先注射澳大利亚的弱毒苗后,再注射哈尔滨的灭活苗.效果最好.单独应用灭活苗次之,弱毒苗再次之,而先注灭活苗后再注弱毒苗效果最差。 流行热的发生和流行由相应的吸血昆虫传播.建立相应的防疫卫生制度,搞好环境卫生,定期进行药物杀虫或灯诱杀虫,在相应吸血昆虫活动的高峰期,改变收、放牧时间,减少牛只被传播昆虫叮咬。 上述技术的综合应用.我们在广州地区1991年流行热大流行时,成功地建立了一个无流行热病牛发生的奶牛场。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我国北方地区规模奶牛场的Q热流行情况,在7个规模奶牛场采集233份奶牛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Q热抗体检测;采集103份棉拭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Q热病原检测。结果显示:从233份血清中检测到Q热阳性抗体34份,血清学阳性率为14.59%;从103份棉拭子样品中检测到Q热病原核酸12份,病原学阳性率为11.65%;7个规模奶牛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Q热病原感染,阳性率介于3%~33%。结果表明,我国北方地区规模奶牛场Q热流行较为广泛,应引起养殖场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必要加强Q热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以及新型诊断技术研发,以控制该病在动物间传播,降低人员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4.
据调查.我公司自1956年建奶牛场以来,共发生10次奶牛流行热.历次奶牛流行热的发病情况如表1. 1 发病特点 从历次奶牛流行热发病情况调查与统计中,可归纳成如下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5.
松花江奶牛场分别从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和北京市引入优秀种公牛精液,对本场奶牛进行改良。我们对松花江奶牛场1980~1990年出生的449头母牛一年的乳脂量进行了测试、比较、分析、总结,结论以引进美加系种公牛对改良该场奶牛效果最佳。1材料与方法测试牛共499头,出生于1980~1990年,全部来自哈尔滨市松花江奶牛场,包括加拿大×本地、美×本地、德国×本地、日×本地、北京×本地五个杂交品种。测定性状为乳脂量(即产奶量×乳脂率),统计处理上消除母体效应、杂交代数含母体外血成分多少及不同年代的饲养…  相似文献   

16.
奶牛流行热的诊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 8月中旬 ,从浙江杭州、金华的奶牛场开始 ,发生了一种以发热、流泪 ,呼吸急迫和奶产量下降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不久相继在江苏苏州、无锡、镇江传播开来 ,一直到南京地区和安徽的马鞍山奶牛场。疫情持续至 1 1月上旬才得以平息。为了弄清奶牛发病病因 ,我们选择了南京郊区的 2个奶牛场 ,抽样对病牛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电镜观察及血清微量中和试验 ,确诊奶牛场流行的传染病为牛流行热。经过对症治疗及采取防疫措施 ,除极少数奶牛死亡外 ,绝大多数奶牛得以治愈。1 发病经过从 8月 31日起 ,南京市郊区 2个奶牛场突然发生了一种急性、…  相似文献   

17.
牛流行热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4年8月中旬开始,偃师市大部分奶牛场的牛陆续出现高热、流鼻涕、流眼泪等类似于感冒的疾病,造成一定数量的奶牛死亡,孕牛出现流产、早产和死胎,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为牛流行热。  相似文献   

18.
在奶牛场,乳房炎是一种最流行的疾病,它是直接造成奶牛减产、淘汰、牛奶含抗无法出售的重要原因,给奶牛场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在中国,因奶牛自身价值较高,积极治疗乳房炎有很重要的意义。我公司牛场于2008年7月、2009年2月底分别两次暴发乳房炎,患牛乳房表现红肿热痛、乳汁有絮状物或挤出前几把奶为清水、黄水甚至化脓。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采取联合用药,分组进行,边治疗边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9.
为防制牛流行热,我们研制出一种油佐剂亚单位疫苗,经实验室多批次试验证明安全,免疫效果良好。随于1988~1991年在广州燕塘牧场及云燕奶牛场进行了4年的区域试验。现将结果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20.
奶牛胎衣不下原因剖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胎衣不下是奶牛围产期常见疾病。我们新洲奶牛场自1985年以后,奶牛胎衣不下逐年明显增多,已构成奶牛生产的一大威胁。现将我场奶牛胎衣不下发生原因的调查和分析报告如下。 (一)1984—1988年奶牛正产、早产、流产以及胎衣不下发生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