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鸡舍环境控制要点 1.1 温度 测定环境温度时,温度计的高度以鸡背水平线处为准,育雏时,温度计位置距热源适中,以下为肉仔鸡育雏期的温度要求:1~2日龄,33~35℃;3~4日龄,31~33℃;5~7日龄,29~33℃;2周龄,27~29℃;3周龄,24~26℃;4周龄,21~23℃;5周龄后,18~27℃.  相似文献   

2.
1 环境条件 1.1 温度 雏鸡1周龄时的温度要求为33—31℃,2周龄的温度要求为31~29℃,3周龄的温度要求为29~27℃,4周龄的温度要求为27—25℃,5周龄的温度要求为25.22℃,雏鸭、雏鹅的温度要求比雏鸡稍低一些。  相似文献   

3.
1.控制温度:温度对育雏至关重要。一般要求是1周龄内33~35℃;1~2刷龄30~33℃:2~3周龄27~30℃:3~4周龄24~27℃:4~5周龄21~24℃;6周龄以后直至出栏保持在20~25℃即可。要注意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温度过高,造成雏鸡大量失水.食欲减弱,代谢受  相似文献   

4.
(一)雏鸡的饲养管理 1.适时开食。小鸡出壳后12~24小时即可开食,前3天内,喂给浸过的碎米或小鸡饲料。将碎米或小鸡饲料撒在塑料布上,让雏鸡采食,从第5天起可拌入适量的青绿饲料,让鸡自由采食。3周龄内每天喂6~8次,3周龄后每天喂4~6次;并给清洁饮水,也可在饮水中加入0.1%的高锰酸钾任鸡自饮。 2.控制温湿度。雏鸡所需的温度1周龄内为30~31℃,2~3周龄为25~30℃,4周龄以后为20~25℃;室内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并还要保持通风换气。 3.保持密度。每平方米放养雏鸡的适宜密度量为:10日龄内为40~50只,20日龄内为40只,30日龄内…  相似文献   

5.
(一)保温 畜禽生长的适宜温度在20℃左右,冬季畜禽舍内的温度保持在16~20℃为宜.对于雏鸡,1~3日龄的,舍温保持在35℃,1周龄的,舍温保持在35~32℃,1~2周龄的,舍温保持在29~32℃,2~3周龄的,舍温保持在27~29℃,3~4周龄的,舍温保持在24~27℃,4周龄以后,舍温保持在28~2l℃.产蛋鸡的舍内温度最低要在3℃以上.  相似文献   

6.
金江 《湖南饲料》1998,(2):24-25
雏鸡从出壳到6周龄这段时间称育雏期。如何提高育雏成活率?下面介绍的育雏技术,可供参考。一、创造适宜的环境1、温度。刚出壳的雏鸡,不能调节自身温度,所以需要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一般1周龄时31-29℃,2周龄时29-27℃,3周龄时27-24℃,4周龄时24-22℃,5周时22-21℃,6周龄以后保持20℃左右  相似文献   

7.
1 0~6周龄(育雏期)1.1 温度:绿壳蛋鸡育雏成活率的关键是温度。温度的掌握要适当,防止忽高忽低,并注意育雏期向育成期的过渡。具体标准是:0~3日龄为34℃;4~7日龄34~31℃,第2周为31~27℃;第3周27~23℃;第4周23~20℃,以后保持20℃。雏鸡在接种疫苗、断喙或发病时,应适当将温度升高0.5~1℃,以缓解应激。1.2 密度:1~3日龄应掌握在30~40只/平方米;30~60日龄为20~30只/平方米;根据不同季节和饲养方式应灵活掌握;一般情况下,冬季稍密,夏秋略稀。网养可密,地面平养要稀一些。1.3 “开饮”与“开食”:雏鸡入舍后,为…  相似文献   

8.
蛋鸡饲养过程中的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育雏鸡饲养管理 1.1 饮水与温度 雏鸡运回后立即开始饮水,先要供给清洁新鲜的饮水,最好饮0.1%的高锰酸钾水或8%葡萄糖,同时配合益生素,抗菌药物饮3~5d,要保证饮水充足,让其自由饮用.在鸡雏来到前24h鸡舍加温,使室温达33~35℃,以后每周下降1~2℃,夏天降至室温为止,冬天20~22℃即恒定,不低于18℃,如果温度过高,鸡群远离热源,张嘴呼吸,两翅附地,温度低时,鸡群出现扎堆,以鸡群均匀分布为宜.  相似文献   

9.
一、温度:温度是育雏的关键,它直接影响肉仔鸡的生产成绩。一般来说,在鸡苗入舍前1~2天就应开始升温,待进鸡前2~4小时舍温必须达到32~35℃,一周内应保持此温度,从第二周开始每周下降2~3℃,五周龄以后温度可保持在21~23℃。 二、饮水与开食: 1.饮水:雏鸡入舍后,为使其尽  相似文献   

10.
1育雏温度1.1温差育雏法采用育雏伞作为育雏区域的热源进行育雏。前三天,在育雏伞下保持35℃,此时育雏伞边缘约有30-31℃,而育雏舍其它区域只需要有25-27℃即可。这样,雏鸡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不同温层下进进出出,有利于刺激其羽毛的生长,将来脱温后雏鸡将很强壮并且很好养。随着雏鸡的长大,育雏伞边缘的温度应每3-4天降1℃左右,直到三周龄后,基本降到与育雏舍其它区域的温度相同(22-23℃)即可。此后,可以停止使用育雏伞。  相似文献   

11.
在养鸡生产中,育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适宜的温度 初生的雏鸡,因神经系统不健全,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体温要比成鸡低3℃左右。所以,开始育雏时,温度应保持在32℃-35℃之间,以后每周下降2℃-3℃,直至20℃-22℃。衡量温度是否合适,除考察温度计外,从鸡的外部表现也可以断定:温度正常时,雏鸡精神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在育雏舍内分布均匀,羽毛光滑整齐,睡眠安静,睡姿伸展舒适。温度高时,雏鸡远离热源,张口喘气,食欲不佳,大量饮水。温度低时,雏鸡密集于热源四周打堆,夜间发出“唧唧”叫声。要按雏鸡活动状态和温度标准适时调温,严防温度忽高忽低。  相似文献   

12.
提高鸡成败的重育雏成活要因素之一。率,是关系到养为此介绍一些技术措施,供参考。 一、创造条件是基础:1.温度。育雏室内的温度要适宜、平稳,控制在20~24℃内,不可忽高忽低。育雏器(保温伞等)中的温度在1~2日龄时为35℃;3~7天龄时为35~32℃;2周龄内为32~29℃;3周龄内为29~27℃;4周龄内为27~21℃。2.湿度。育雏室内空间相对湿度,一般在雏鸡10日龄内为65%,10日龄以后60%,20日龄以后55%,但在实际操作中,还要根据季节、饲养情况和雏鸡体质而适当调整。3.通风。舍内通风不良会影响雏鸡生  相似文献   

13.
1雏鸡饲养管理小鸡从出壳到6周龄为雏鸡阶段。要抓好以下关键环节。1.1温度3d之内可将温度控制在33-35℃,以后可每周下降3℃,直至与室温相同。1.2饮水24h开始饮水。  相似文献   

14.
草鸡又称地方土种鸡,适应性较强,饲养比较容易。下面将草鸡不同时期饲养管理要点予以介绍。1雏鸡雏鸡初饮时,可在水中加入5%葡萄糖和电解多维。水温一般要接近舍温(16~20℃)。雏鸡一般在出壳24小时后开食,初时可喂给碎米,3日龄后改喂全价颗粒料。舍内温度的控制,在育雏期最为重要。具体要求是:0~1周龄为33~31℃,2~3周龄为30~25℃,4周龄后25~20℃。舍内相对湿度以55%  相似文献   

15.
(一)雏鸡的管理 (1)雏鸡进入消毒好的育雏室,所需温度为1~3日龄35℃,4~7日龄33℃,第2周30℃,第3周27℃,第4周24℃,第5周21℃.雏鸡在采食前要先饮水,饮5%的葡萄糖水,实践证明,头7天饮糖水可提高雏鸡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中西、岗本认为,2~3周龄雏鸡的体温调节机能已建立。有人认为,育雏温度低可刺激雏鸡体温调节机能提早建立。现把过去有关育雏温度标准列举如下: (一)第1周龄33~34℃,以后每周下降3℃。 (二)入雏时35℃,3~4周内逐步下降到23℃。 (三)入雏头2天内35℃,此后的5天内32℃,以后每周降低2.8℃。  相似文献   

17.
<正>防寒保温对育雏来说,春季气温依然偏低,一定要做好保温工作。最初几天育雏室温度维持在32~33℃。此后温度每周下降2~3℃,到4周龄后维持23℃左右。保证湿度1~7日龄雏鸡要求舍内相对湿度为60%~70%,7日龄后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  相似文献   

18.
春季是山鸡育雏的黄金季节 ,但由于春季温度低 ,气候多变 ,雏鸡易患病 ,尤其是 3周龄内的雏鸡更容易得病死亡。为使雏鸡长得快、成活率高 ,在饲养管理上必须做好以上六点。1 注意保温适宜的温度是山鸡育雏成败的首要条件。雏鸡由于出壳时体小 ,绒毛稀短 ,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 ,抗寒能力差 ,容易感冒和拉稀 ,影响其生长发育或造成死亡。所以 ,一定要做好保温工作。最初几天 ,育雏室温度要高一些 ,一般维持在 32~ 33℃ ;随着其生长发育 ,温度可逐渐降低 ,通常每周下降 2~3℃ ,到 4周龄后 ,维持 2 3℃左右即可。2 保持干燥雏鸡喜欢干燥 ,怕…  相似文献   

19.
(一)雏鸡的管理 (1)雏鸡进入消毒好的育雏室,所需温度为1~3日龄35℃,4~7日龄33℃,第2周30℃,第3周27℃,第4周24℃,第5周21℃。雏鸡在采食前要先饮水,饮5%的葡萄糖水,实践证明,头7天饮糖水  相似文献   

20.
<正> 商品蛋鸡0~6周龄为育雏期,7~20周龄为育成期。育雏期头3周要求育雏舍的温度较高,在30℃以上。刚孵出的小鸡,体温低于成年鸡31℃,而且体温调节机能较差,对环境温度变化敏感,10天后才与成年鸡体温接近。雏鸡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因此,舍内必须维持较高温度,这样便于雏鸡正常采食、活动。1~2日龄的雏鸡环境温度可达35℃,以后每周降低3℃,到5周龄舍内温度维持到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