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运用回归和收敛模型对全国,东部,中部,西部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差异和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的污染物排放强度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下降,其中以东部下降幅度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经济增长对污染物排放强度的降低起到积极作用,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对污染物排放强度起到正相关作用;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都不存在绝对β收敛现象,但均存在条件收敛,且中部收敛速度最快,东部收敛速度最慢.  相似文献   

2.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1-2010年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的环境问题与经济增长存在较强的关联关系,环境问题对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排序为生产工艺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气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废水排放总量>烟尘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说明以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不可持续,应该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保证以最小的环境代价来发展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VAR模型的重庆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1990-2006年间重庆市4个环境污染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首先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证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物排放量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并以此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然后应用VAR模型考察了重庆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在时序维度上的相互影响机制和动态关联效应.结果表明,一方面,经济增长是影响重庆市污染排放量变化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工业废水、工业粉尘、工业SO_2、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也存在着反作用力.经济增长指标对解释环境污染指标排放的预测方差分解的贡献度较高,环境污染指标排放对经济增长指标的预测方差的解释贡献度较小.
Abstract:
Johansen co-integration test was used to prove that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a long-term and stable relationship, and then a VAR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and related effects in the temporal dimension based on the data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during 1990-2006 in Chongq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conomic growth is an important factor responsible for the change of the pollutant discharge in Chongqing, 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 dis-charge of industrial waste water, industrial dust, industrial SO_2 and industrial solid waste also affect the growth of economy. The indicators of economic growth can interpret a large part of the emission of pollu-tion indicators, while the pollution indicators can only interpret a small part of the indicators of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4.
利用陈佳贵课题组对工业化阶段划分的方法,重新确定2001~ 2013年我国工业化指数,分析近十几年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变化趋势;再分析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和排放总量与工业化发展水平的关系,以及工业化发展水平与工业污染物排放的耦合规律,为后续我国工业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5.
秦东城  周耀治  师庆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13-1114,1257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2000~2009年新疆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地区环境问题与经济增长存在高强度关联关系,环境问题对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排序为: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烟尘排放量>废水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说明以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增长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应该保证以最小的环境代价为基础来发展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唐燕秋  陈佳  李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92-17394
利用重庆市1998~2008年的经济状况数据和污染物排放数据,建立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的计量模型,进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经济增长和污染物排放的关系不完全符合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过程中,通过实施积极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和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运用等外在调控机制,可以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邓逸  张圣书 《安徽农业科学》2015,(8):218-219,234
研究经济增长与工业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据湖北省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构建一个系统动力学模型,对1991~2020年的经济增长和工业能源活动碳排放的互动关系进行模拟.基于仿真得到的各变量数据,构建一个脱钩模型,对1991~2020年的湖北省经济增长和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的脱钩情况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两者的关系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1~2000年):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弱脱钩”和“强脱钩”之间交替变动,表明这一时期工业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较弱.第二阶段(2001~2020年):两者之间稳定为“弱脱钩”关系,表明工业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8.
采用协整检验和 Granger-causality检验方法,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1978—1998)的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初级产品出口与 GDP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而总体出口与 GDP、工业制成品出口与GDP之间不协整;总体出口增长和初级产品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问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而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 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Tapio和LMDI模型获得2011—2017年黄河流域经济增长与重金属水污染物排放脱钩状态及驱动效应,结合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揭示区域及其子地区的关键驱动效应变化的时空差异特征、贡献率及动态演变规律,阐释黄河流域重金属水污染物排放的脱钩机理。结果表明,流域层面虽呈强脱钩状态(除2014—2015年),但上游地区脱钩情况仍十分不稳定;排污强度效应是驱动流域重金属水污染物排放脱钩的主导效应,工业化收入效应是抑制流域重金属水污染物排放脱钩的主导效应;区域及上游地区内的主导驱动效应的时空差异是流域时空差异的主要来源,排污强度效应和工业化收入效应虽然在向驱动脱钩的方向演进,但省区差异不均衡问题更加突出。据此,提出促进流域内各省区重金属水污染物排放脱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重庆市涪陵区为研究区域,结合2001年以来涪陵区重化工业发展总体情况,运用计量统计方法来探讨涪陵工业结构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工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重化工业产值对涪陵区经济增长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11.
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设,选取泉州市1991-2008年经济和环境的统计数据,定量分析泉州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泉州市工业"三废"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并不完全符合EKC的典型倒"U"模型。工业COD拟合曲线符合倒"U"形的EKC曲线特征,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工业SO2拟合曲线均为"U"+倒"U"形,工业固废拟合曲线为倒"U"形的左半部分。其中,工业COD、工业废水和工业SO2的EKC转折点已分别到达,工业废气和工业固废的EKC转折点尚未出现。结论建议:泉州市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环保投入,强化节能减排工作,减少工业固废和工业废气排放,争取尽早跨越EKC转折点。  相似文献   

12.
从能耗、水耗、废水量及污染物排放量等角度分别考虑,采用了能耗强度、水耗强度、万元工业产值废水量、污染物排放强度4个指标,形成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变化关联分析指标体系,对兰州市西固区1993年与2004年区域经济与环境发展协调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一时期内,该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项经济环境关联指标均有所下降,但燃料结构仍以燃料煤、燃料油为主,且二氧化硫、烃类、挥发酚等个别污染物排放量仍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3.
农业作为古老且现代的产业,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产业结构的定义入手,在分析农业产业结构对农村经济增长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面的应用策略.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厨余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是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方面.为探索羊肚菌转化厨余垃圾制取饲料的最佳工艺,进而实现厨余垃圾的饲料化利用,利用食用蕈菌羊肚菌对厨余垃圾进行了固体发酵实验.结果表明,当厨余垃圾和辅料豆渣按1∶1质量比混合,发酵时间为20 d,发酵温度为25℃,PH在自然状态下,含水率为65%,接种量为15%时,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提高幅度最大,最终含量都在20%以上,且粗脂肪含量均小于17%,粗纤维含量小于16%,符合国家蛋白饲料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查明磷化工区周边农田土壤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生态风险及来源构成,以磷化工区下风向农田区为对象,采样测定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物(V、Zn、Cr、Ni、Cu、Mo、Cd、Pb、Mn)含量,分析主要污染物的赋存形态,采用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污染级别,运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解析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农田土壤中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为Cd和Zn,部分地区土壤Zn超标,该农田土壤属于轻度污染。Cd的超标最为严重,且距离磷化工区越近,超标倍数越高;随距离增大,交换态Cd含量急剧下降,而残渣态Cd含量总体上升;与磷化工区距离≤500 m范围内采样点土壤的Cd污染级别及生态风险相对较高;对于污染程度最高的Cd,工业污染源的外源转入贡献率为56.2%,大气沉降和尾气排放源的外源转入贡献率为43.8%。研究区土壤Cd污染与磷化工区密切相关,因此需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以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6.
建立衡量安徽省经济增长质量的多维度指标体系,运用时序因子分析方法测算2000—2012年安徽省、浙江省、全国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和各维度指数,并通过二次加权评价法将动态指数转化为静态综合值,数据揭示出2000—2012年间安徽省经济增长质量在波动中稳定提升,各维度质量水平差异明显;从近期看,安徽省经济增长质量总体上高于全国、浙江省水平,其中,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水平均低于浙江省、全国,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水平高于全国而低于浙江省,潜力水平优于浙江省而低于全国,福利性水平显著超出浙江省和全国。  相似文献   

17.
拓展的能值指标用于评价工业系统可持续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洪  蒋文举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151-5155
在考虑废物循环、废物处理和污染物排放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拓展的能值指标体系用于评价工业系统的可持续性。以攀枝花某硫酸生产企业为案例,运用传统能值指标体系和拓展的指标体系对其废物处理前后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按照传统能值指标体系,废物处理前的能值产出率(EYR)、环境负荷率(ELR)和能值可持续指标(ESI)分别为7.98、13.02和0.61,废物处理后分别为5.651、3.90和0.40;按照拓展的指标体系,污染物处理前的EYR、ELR和ESI分别为8.49、4.97和1.71,废物处理后这3个指标分别为6.27、5.27和1.19。结果表明,拓展的能值指标体系得出的可持续性高于传统指标,其原因在于拓展的指标体系考虑了废物的回用、废物的处理和污染物排放的综合影响,因此拓展的能值指标用于评价工业系统的可持续性更合理;按照拓展的能值指标结果,废物回用有助于提高其可持续性;现有的排污收费制度不能有效地促进排污企业的污染防治;不恰当的末端治理技术可能降低工业系统的可持续性。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在对有关末端治理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应对现有的排污收费制度作相应的调整,以提高企业治污的积极性;工业系统应通过废物的资源化利用,以及在对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治污技术和工艺,以提高其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从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污染物减排、依靠科研院校的技术力量解决减排技术难题、发挥环保系统技术力量为企业减排提供技术服务、建立清洁生产的审计机制,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物产生、建立科学监管机制,保证减排目标的实现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污染物减排的途径,构建了科技支撑节能减排的体系及机制,提出了科技支撑节能减排的对策。在工作实践中验证这些减排方法的可行性,对我国研究科技支撑节能减排的机制与对策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