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将SBM模型与四阶段DEA方法结合,研究了我国30个省市地区2004~2012年间省际全要素能源环境效率,同时考察了地区投入与产出松弛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环境约束的影响明显,科学评价能源环境效率必须把环境污染引入全要素能效测度之中;随着时间发展,各省间的效率存在优者愈优、劣者愈劣的两级分化趋势.对松弛量的Tobit回归结果显示:GDP是改善能源环境效率的有利因素,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以及能源消费结构是其不利因素,技术改进和环境治理对提高效率无显著影响;外部因素差异对能源环境效率有显著地影响,剔除外部因素差异的影响,将使效率能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1—2019年中国省(区、市)面板数据,构建了超效率SBM模型并测算了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利用调节效应模型探究了农田水利设施对粮食生产用水效率的影响,以及农用化肥对粮食生产用水效率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粮食生产用水效率总体水平较高,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2)农田水利设施对提高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具有极显著的正向影响;(3)农用化肥与农田水利设施具有极显著的交互效应,且农用化肥的投入弱化了农田水利设施对粮食生产用水效率的促进作用。建议各省(区、市)全面提升农田水利建设水平,不断优化水利灌溉结构,并确保农用化肥的减量增效。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地域分异与总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东北地区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区域特点,本文选取25项相关指标、以40个地市(盟)为评价单元,建立了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从发展水平、发展效率、发展潜力以及综合发展能力4个方面进行了评价,分析了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地域分异特征,并探讨了其形成原因.研究表明,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效率、潜力以及综合发展能力均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大多是各省的主要城市区域,发展效率较高地区主要是一些中等城市,发展潜力表现出以大连为中心、向北和向西依次降低的扇形空间格局,综合能力上中部平原地区及南部沿海地市明显高于北部地区、东部林区和西部农牧区,经济基础、发展效率、农业资源以及科技水平差异是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地域分异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从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和保障体系3个维度选取19项指标构建乡村环境治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功效函数法确定指标值,并基于2019年全国1 818个县级行政区的数据,对其乡村环境治理的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乡村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350,属于一般水平,处于优秀水平的样本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我国乡村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的人居环境较为薄弱,各地区的主要受限维度均为保障体系。基于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构建互助合作机制与基础设施长效运营管理机制,促进乡村环境治理现代化在不同地区协调发展;强化保障体制机制,补齐乡村环境治理现代化短板。  相似文献   

5.
将非期望产出纳入考量,并剥离外部环境的影响,利用改进的三阶段DEA模型测算2015—2019年全国农业生产效率,并分析地区分异。结果表明,外部环境因素显著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土地和灌溉要素的配置,城镇化水平促进机械、劳动力和化肥等投入的生产效率,地方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的过度投资不利于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较高的教育水平可提升农户对机械、土地等要素的管控能力,工业化发展带动农业机械作业。剥离外部环境干扰后,全国农业生产效率发生了显著变化,5年内的综合效率均值提高了0.07,纯技术效率提高了0.05,规模效率降低了0.01。将第三阶段全国农业生产效率分为4个类型,中部的效率“高高型”居多且分布均衡;东部次之,但存在轻微的发展失衡现象,部分地区长期为“低低型”;西部的效率分布极度不均衡,“高高型”和“低低型”间两极分化严重。基于此,从外部环境和地域特征两个角度提出推进农业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而测算环境效率能直观反映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农业生产所付出的环境代价,进而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向可持续性的方向转变。因此,基于2000—2012年的省级宏观数据,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我国农业生产的环境效率,并对农业生产环境效率进行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生产环境效率与技术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0.609、0.905,且这2种效率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环境效率呈现出中部、西部、东部依次递减的趋势,随着时间的变化,各地区的环境效率均呈现出递减趋势;中部地区农业生产环境效率的δ收敛性尚不明确,但同时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说明中部地区各省的农业生产环境效率最终将稳定在同一水平上;全国以及东部、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环境效率只存在条件β收敛而不存在δ收敛和绝对β收敛,说明这3个区域层面内各省的农业生产环境效率差距没有缩小的趋势,且分别朝着各自的均衡水平收敛。  相似文献   

7.
董璐芸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9):180-185+208
利用熵值法、SBM-Malmquist模型对2005—2018年长三角核心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评价,并检验了其收敛性。结果表明,样本期间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的绿色发展效率较高,主要受技术进步的影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区域内总体差距在逐年缩小,安徽省绿色发展水平总体落后于区域内其他省市;区域内城市群间绿色发展效率不均衡,各省份内核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地域差异较为明显。只有推动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效率同步提升,才实现区域绿色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黄河流域中上游2011—2020年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之后采用Tobit模型分析普惠金融对该区域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中上游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值处于中等水平,且表现出上升趋势。分区域分析,上游地区整体呈线性增长趋势,其增长较快,中游地区虽整体表现出上升趋势,但整体发展趋势弱于上游。各省(市)中,从各省来看,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值要明显高于其余省(自治区),陕西省的效率值最低。(2)普惠金融总指数对黄河中上游整体及上游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中游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普惠金融覆盖广度指数对黄河中上游整体及上游和中游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普惠金融使用深度指数分别对黄河流域中上游整体及上游和中游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均有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基础上,运用熵值法等数学方法与模型,以贵州省9个市(州)为基本研究单元,对其人地关系系统协调发展度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贵阳市资源环境系统综合评价值逐年降低,其余地区综合评价值略微波动变化;遵义市、安顺市、黔东南州资源环境系统综合评价值相对较高,对社会经济发展支撑能力较强,其余地区则对社会经济发展支撑能力较弱。2贵阳市、遵义市社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值较大,其余地区综合评价值较低;除贵阳市外,社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值均呈增加趋势,表明各地区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整体水平仍然十分落后。3各地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度值均稳定增加,其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状态呈逐年改善趋势演进;至2010年,仅遵义市与安顺市的人地关系为协调状态,其余地区人地关系状态处于轻或中度失调状态。4各地区人地关系状态均朝着失调程度减轻方向发展演进;贵阳、六盘水、遵义等市人地关系表现为社会经济发展对地区资源环境造成一定损害与破坏,其余地区人地关系表现为区域资源环境开发程度低或不合理,制约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其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研究,逐步改善其人地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运用DEA模型,以地区为决策单元测算2005年我国各省(市、区)烤烟生产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找出烤烟生产中非有效决策单元效率损失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这对提高烤烟生产过程中要素的利用效率,降低烤烟生产成本,提高烟农收入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西南老工矿区的生态治理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生态化转型困难、治理理念较为落后、制度执行力度欠缺、体制机制转变不顺等困境。生态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顺应新时代历史方位所作出的战略选择,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具体反映,而老工矿区生态治理关系到我国生态治理目标的实现。新时代推进西南老工矿区生态治理现代化需做到:坚持系统思维,提升生态治理整体效能;完善生态治理制度的配套措施,强化执行力度;构建公众参与机制,实现多主体参与治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西南老工矿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走出一条以制度建设为基础、系统思维为治理方法、人民立场为价值取向、多主体参与为治理格局的生态治理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工业能源消耗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提高工业能源环境效率是缓解当前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途径.从空气污染的视角出发,将工业CO_2、工业SO_2和工业PM_(10)3种污染物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采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测算了1998-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的工业能源环境效率,检验了其空间相关性并通过空间计量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工业能源环境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能源环境效率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工业能源环境效率显著高于西部地区;中国工业能源环境效率存在正向空间相关性,西部多数省域处于低集聚区;环境规制是影响中国工业能源环境效率的重要因素,应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有助于提高中国工业行业的能源环境效率.  相似文献   

13.
利用能值分析法对宁夏各市的生态经济系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各市的生态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明显;在经济上极大地依赖本地资源,环境负载率较高,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宁夏各市应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的力度,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以增加外部能值输入的比率,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运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对庄河市农业生态系统进行能值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与其它地区比较,该农业系统能值利用强度和人均能值利用量较高,环境承载力较高,能值投入率较高,净能值产出率较低,可更新能值比较低。农业生态系统投入水平较高,生态环境所受压力较大,自然环境资源利用率较低。因此,在庄河市农业发展中要重视可更新资源,加强资源保护,提高系统净能值产出率,以利于农业生态系统功能完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杨环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212-7214
城市结构优化对雾霾治理(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内生于民众自身的"逆城市化"运动是促成城市结构优化的重要因素。我国现有的制度条件障碍了"逆城市化"的发展,进行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改革以推动其发展,将十分有利于我国的雾霾治理(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16.
在参与海洋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主体中,海洋环保NGO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政策参与、公共舆论等各个方面。但是,从调研资料可以看出,当代中国海洋环保NGO起步较晚,发展上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突出表现为制度供给不足、社会支持匮乏和自身组织能力薄弱等方面。为了促进形成海洋环境保护多元治理格局,有必要优化其制度环境、提高公众的海洋环保意识,并拓宽海洋环保NGO组织自身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在河长制全面推行背景下,制度能力对村民水环境治理决策行为的影响,采用陕西、河南两省610个村民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Double-Hurdle模型,以知识资源、关系资源、动员能力3个制度能力维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村民对水环境治理有较强的参与意愿,有78%的样本村民愿意参与,其支付意愿区间为200.08~259.57元/年;2)知识资源变量中,奖惩规则和规则执行力度对村民水环境治理的参与意愿及参与程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3)关系资源变量中,干群关系对村民水环境治理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村民贡献受重视程度对水环境治理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4)动员能力变量中,村委会或河长所拥有的治水专业知识显著正向影响村民水环境治理的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村内组织动员能力显著正向影响水环境参与意愿,村外资源获取能力显著正向影响水环境治理参与程度。基于分析结果,建议培育知识资源、搭建合作平台、强化村内组织动员和外部资源获取能力,提升村民外在信任水平、内在责任感和归属感,使信任、认同及合作成为农村公共事务治理长效动员中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环境治理是我国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合理规划城乡布局,统筹治理城乡环境治理立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才能实现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国地方环境治理存在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突出、立法能力不足、立法程序与宪法监督缺失等问题。因此,在统筹城乡环境治理立法过程中,必须协调行业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关系,厘清中央与地方立法的权限,构建统筹城乡环境立法的利益协调机制以及相应的地方立法宪法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9.
秦文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48-13949,13954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易受到干扰和破坏。随着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突显,构建西部地区覆盖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势在必行。但由于思想观念落后、制度不完善、资金不足和技术水平不高成为该地区构建覆盖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的主要障碍。为消除障碍,可通过宣传教育、改变生产方式、国家政策扶持、完善制度等途径和方式,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北京地区民国时期的森林环境、水资源环境、人居环境、农业土地利用、灾害情况等方面的历史文献进行搜集和综述,挖掘民国时期北京的环境治理法规和措施,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期对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历史线索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