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基于马尔可夫链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利用1994-2014年间江苏省61个县域行政单元的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与GDP数据,构建县域产业结构系数和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分析了1994年以来江苏省县域产业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江苏省县域产业结构已经形成两个分别向高水平和低水平演变的趋同俱乐部;(2)江苏县域产业结构日益优化,三大区域产业结构系数一直保持苏南苏中苏北的时空分布格局。苏南产业结构优势稳定,苏中和苏北产业结构变动明显;(3)五种社会经济因素对不同县域的产业结构的影响区域差异显著,其中外商直接投资指数、技术水平、交通可达性普遍与县域产业结构正相关,居民消费结构、地理区位普遍与县域产业结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对外商直接投资( FDI)的资本形成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运用AgoSin和Mayor (2000)在新古典理论框架下构建的国内投资方程,评估林业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国内投资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DI对中国国内林业投资存在显著的挤入效应.这与中国林业利用FDI的规模、地域分布、产业分布以及利用方式相关,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林业利用FDI的产业导向作用和地区导向作用,引导优质外国资本和国内资本进入林业相关产业,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14个省份为研究样本,通过统计描述以及信息熵和均衡度的测算分析了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布状况;并通过因子分析法探讨了产生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较为不平衡;但随着时间推移,东部地区的农业外商直接投资在向中部地区转移。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吸收农业外资相对滞后与其自身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弱、对外开放力度不够以及人力资本匮乏相关。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外商直接投资(FDI)开始进入越南,但是,越南农业领域外资比重偏少,呈现项目投资规模不大、行业分布不全面、地区分布不均衡、投资来源亚洲区域占主导等特征。越南农业FDI投资不足的原因在于宏观政策层面上的不足、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限制以及农业风险转移机制的缺失。中国企业投资越南农业时应注意熟悉越南农业投资环境,合理选择投资农业行业,加强农业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5.
利用华中地区面向陆面模式的土壤质地数据集,开展了马尔可夫链模型模拟研究,假设检验表明,土壤质地垂向转移概率矩阵满足马氏性和平稳性,满足一维马尔可夫链要求,可以使用马尔可夫链模型模拟土壤质地的分布。第4层与第8层缺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模拟值与检验值相关系数均在0. 912之上,均方根误差为2. 249%~4. 215%,平均绝对误差为1. 573%~3. 514%。说明马尔可夫链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深度土壤质地的转移规律,应用于大尺度多层土壤质地部分缺值数据填补和重建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非瞬时或突变的马尔可夫链的一种应用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对于一种非瞬时或突变的状态转移过程.采用Bayes方法修订马尔可夫过程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将先验概率分布修订为后验概率分布;对整个过程的信息加以吸收,得出能够反映整个过程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从而达到预测目的.由此还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吸收信息的无序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面板协整方法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对1986~2008年间我国28省市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的调整系数为正,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中国的经济增长会促进外商直接投资增加;但FDI与经济增长的这种长期均衡关系在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呈现出极不平衡的状态,地区之间的地理禀赋以及文化差异是重要的原因。1998-2010年的区域经济数据显示,文化包容程度、地理位置以及集聚效应对FDI的区位选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又以集聚效应的影响最大;交通运输因素并不直接影响FDI区位选择,集聚效应的文化包容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9.
1978年以来,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中国农业利用FDI先后经历了建章立制、解放思想、科学发展3个阶段,在弥补投资不足、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就业、提高农产品贸易、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受益于中国积极的引进外资政策,2009年中国农业利用FDI实际金额已达到14.3亿美元,在世界名列前茅,与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农业大国的地位相一致.FDI流入有助于推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对中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应加大吸引FDI流入力度,提高利用FDI水平,充分发挥FDI在增加农业投资、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产品贸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结合中国的产业特性,使用1999~2010年35个产业的面板数据,在采用两种度量指标衡量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不同溢出途径的基础上,考量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的横向溢出效应与后向链接效应,并且检验了产业间的异质性。结论表明,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着显著为正的后向溢出效应,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横向溢出效应,外资企业的人员流出能显著促进同一产业内内资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横向溢出效应与后向链接效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涉农正规金融机构行为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体系中,正规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存在着相异利益诉求,但是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占优于正规金融机构,结果导致地方政府经常对地方正规金融机构施加影响,从而改变农贷资金方向;正规金融机构一方面要应付地方政府的"干预",另一方面又要拓展自己的业务空间,从而形成了地方政府与正规金融机构之间的利益博弈。由于正规金融机构处于博弈的次优状态,因此,正规金融机构只有凭借相关法律制度与地方政府进行博弈,博弈的实质进而演变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12.
台湾地区完善的农业金融体系,在支持岛内农业现代化建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而大陆地区的农业金融体系,因其机构功能错位难以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农业金融体系不够完善,农业金融体系改革迫在眉睫。该文以台湾农业金融机构的设置为出发点,从机构运行、金融监管、政策支农、信用担保及法律法规五个方面对台湾农业金融体系进行剖析,并为深化大陆农业金融体系改革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安徽省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岳西县进行实地的调研,总结了岳西县财政保障基层政府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绩效;提出4个方面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公共财政保障新农村建设的优先次序;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支农长效机制;以新农村建设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4.
李艳  杨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54-19756
在阐述农村合作金融内涵及现状的基础上,从经营理念和目的上、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上、服务对象和业务范围上3个方面介绍了农村合作金融——农村信用社的异化的表现,剖析了异化的原因:一是合作金融的经济基础发生改变是异化的根本原因;二是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异化的重要原因;三是农信社产权及治理结构问题是支农功能异化的内部原因。要进行农村金融组织创新,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培育农村合作金融基础;二是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包括创新多种产权模式、明确产权关系与完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三是在农村合作金融领域引入竞争;四是政府和农村合作金融功能的归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两种主要形式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创办、发展都是由政府推动的,实践证明,这些带着浓厚“官办”色彩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都未能办成成功的合作金融。因此,分析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历程对于合作金融组织改革乃至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构建鄯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立并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为了进一步确保我国林业能在公共财政预算中拥有独立地位,针对我国现行林业财政体制中存在的弊端,结合公共财政理论,初步构建了我国林业公共财政体制的基本框架。西北林学院学报22卷第6期郭群成等试论我国林业公共财政体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邹新阳  王贵彬  张国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108-19110
在简述我国学者对民间金融研究情况的基础上,从广义和狭义2个角度介绍了农村民间金融的内涵。阐述了农村民间金融的形式(包括民间借贷、合会、私人钱庄、民间集资、融资组织、合作、NGO小额信贷组织等)和农村民间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关系,指出其是强弱的联合,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可互动共生,实现互利共赢。分析了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不规范的历史原因、监管原因和文化原因,探讨了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的机制:一是规范组织管理机制,包括规模控制机制和银行式经营管理机制;二是完善金融监管机制;三是适度政府干预机制,包括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减少不正当干预;四是人员素质提高机制,包括培植农村信用文化、提高监管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18.
WTO框架下重构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原则和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传统农村服务体系的特点与弊端,提出了与市场经济全制相适应,农民需求、有限政府职能、分类供给的重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原则;并从农民组织、服务性质、政府责任、供给主体、设置方式方面,提出了重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国家预算形式,部门预算提高了预算的透明度和管理水平,也在相当程度上对政府、财政及部门的行为起到了规范和制约作用。预算编制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如何做好预算编制对事业单位提高预算执行与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实际编制部门预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如何提高中央农业科研基层预算单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科学性,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吴腊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8):197-199
本文从我国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审计已逐步成为政府审计工作主流的现状出发,简单介绍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审计的概念、特点、目的、职能等要素.阐明了效益审计面临的审计范围较窄、审计程序不固定、评价体系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并针对审计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相应提出了合理界定审计范围、遵循规范的审计程序、健全和完善评价体系等对策,以规范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审计,使国家的审计机关在今后的审计过程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逐步规范、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