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南丘陵林区森林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我国江南丘陵林区森林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森林土壤全量微量元素B,Zn,Mn等含量很低,Mo,Cu含量较高,Fe含量丰富,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中微量元素全量不存在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闽北低山区森林土壤中的微量营养元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闽北低山区森林土壤中的B,Mo,Cu,Zn,Fe,Mn六种微量元素全量和有效量水平,分布,影响因子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闽北森林土壤中的全B、Zn、Mn含量均低于全国土壤平均值,属于较低或很低的水平;影响全量的主要土壤因子是土壤质地和pH值.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除Zn、Fe外,其它四种元素含量均低于临界值含量,属于很低水平;其主要影响因子为土壤质地、全量、pH值和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小麦单产的不断提高,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日渐亏缺。据测定,目前大部分土壤中的Zn、B、Mo、S、Fe、Cu等微量元素处于临界值以下或较低水平。因此,土壤中及时补充这些微量元素对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此,商丘市农科所、商丘市科...  相似文献   

4.
华山松种子园针叶养分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华山松种子园内无性系针叶养分状况的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之间的营养元素含量差异极显著,尤其表现在Ca,K营养上,而针叶的元素含量顺序为N,Ca,K,Mg,P,Mn,Fe,Zn,B;不同月龄针叶养分含量差异极大,未完全抽长针叶养分含量顺序为N,K,Ca,Mg,P。针叶内微量元素含量与无性系有较大相关性,而不同土壤上华山松针叶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异更大,尤其是针叶B的含量,因此土壤施B可在针叶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珠江三角洲龙眼立地土壤养分限制因子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珠江三角洲14个龙眼园土壤进行大,中,微量元素含量测定,土壤养分吸附试验及盆栽诊断试验。结果表明,全部供试土壤均缺N,93%土壤缺K,Ca,Mg,79%土壤缺P,36%土壤缺S,Zn,Mn,29%土壤缺Cu,Mo。在缺素土壤中若不配施这些P,N,Ca,K,Mg,S,Zn,Cu,Mn,Mo元素,指示作物的干物产量分别下降62%,52%,47%,295,25%,18,%,14  相似文献   

6.
寿光市耕层土壤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寿光市16个乡镇的耕层土壤,采集907个土壤样品,进行微量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全市耕层土壤微量元素总体含量丰富,保护地土壤的微量元素含量远远高于露地土壤,耕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南部高北部低,有效铜和有效锌是耕层土壤中变异性最大的两种养分,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硼为中等程度变异。  相似文献   

7.
通过丰南区土壤样品的采集、土壤微量元素测试,分析了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状况及特点,确定微量元素肥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新和县灌淤类土壤上进行了2a田间土壤N、P、K、B、Mn、Zn施肥试验和叶面B、Mn、Zn喷施试验。结果表明,N仍是土壤营养障碍的首要限制因子,其次是P,K为第三限制因子。微量元素B、Mn、Zn未成为明显的限制因子,对棉花高产有重要作用,目前B的增产作用大于Mn和Zn。B肥叶面喷施效果好于土施,Mn、Zn基施并结合各主育期叶面喷施效果较好。不同营养障碍因子对棉花不同生育期的影响显示,出苗至3-4  相似文献   

9.
1990年对张掖地区92个农田土壤样品的38个项目农化性状进行了测试分析,与1986年全区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有机质消耗严重,全氮,速效氮均降低,全磷与速效磷略有提高,钾素有效含量降低,土壤微量元素(Zn,Cu,Fe,Mn)的有效含量较高,盐碱土阴离子组成以HCO^-3和SO^2-4为主。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种植年限白芨块茎及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种植年限白芨块茎微量元素及土壤氮磷钾、微量元素含量特征,探讨其吸收关系.结果表明,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种植白芨土壤氮素营养低,磷素营养适中,钾素营养较高;种植2年时白芨块茎各微量元素含量最高,而土壤中各微量元素含量较低;不同种植年限白芨块茎、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均表现为Fe>Mn>Zn>Ni;白芨块茎对土壤微量元素富集能力随种植年限先增强后减弱;白芨块茎微量元素与土壤营养元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揭示湖北省宣恩县晓关侗族乡土壤4种主要微量元素铁、锰、锌、铜与土壤有机碳和pH的关系,研究该地区土壤有机碳和pH对土壤这4种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以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晓关侗族乡土壤为研究对象,每平方公里网格状对土壤进行采样,共采样2127份土样,实验分析了每份土壤的4种全量微量元素铁、锰、锌、铜,以及有机碳量和pH,数据分析四种土壤微量元素分别和土壤有机碳、pH的关系。【结果】土壤全量微量元素Fe、Mn、Cu的含量和有机碳显著(P0.01)相关,且线性回归均呈负相关。土壤全量微量元素Fe、Mn、Zn、Cu的含量均和pH显著(P0.01)相关,且线性回归均呈正相关。【结论】恩施宣恩县晓关侗族乡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导致土壤全量铁、锰、铜含量有所降低,但对锌元素无显著影响;土壤酸碱度在分析结果范围内越大,导致土壤全量微量元素铁、锰、锌、铜增加。  相似文献   

12.
耕地土壤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丰缺是反映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之一。2007—2011年对全县农用耕地耕层土壤进行了全面取土化验,将各种中微量元素含量水平进行分级,分析各级别所占比重,初步掌握了耕地土壤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水平,为中、微量元素的施用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一、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水平与分级状况按照全国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新野县土壤中、微量元素各等级面积和所占比重见表格。二、有效硫分级评价与施肥决策全县土壤有效硫含量变幅在3.4~95.9mg/kg,平均含量16.2mg/kg。整体来讲,有效硫含量中等偏下,要进一步提高作物的  相似文献   

13.
彭玉新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7):127-127,162
微量元素是农作物产量高低和质量好坏的限制因子,为了经济合理地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对商丘市睢阳区主要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作了基础性的评价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土壤有效态锌、铜、锰和铁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4.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环境化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存在状态,探讨了影响微量元素化学行为及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土壤环境因素,分析了这些元素在土壤中形态转化的机制及平衡状况,为评价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变化,提高其生物有效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龙  周俊  朱江 《农技服务》2008,25(4):48-49
通过对亳州市土壤的采样分析,研究了亳州市的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Cu、Zn的含量及分布情况,并对微量元素Cu、Zn对作物生长的需求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亳州市土壤中的有效态Zn的含量呈现大面积的缺乏状态,而土壤中有效态Cu含量比较丰富。根据亳州市不同地区之间的微量元素Cu、Zn的有效态含量比较,可以得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亳州市不同地区土壤类型和施肥方法、作物种植种类和耕作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存在状态,探讨了影响微量元素化学行为及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土壤环境因素,分析了这些元素在土壤中形态转化的机制及平衡状况,为评价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变化,提高其生物有效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钼、铜、锰、铁、锌、硼等是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含有这些元素的肥料称作微量元素肥料。一般来说,土壤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含有微量元素,植物生长.中所需的微量元素主要从土壤中和根外补施获得,文章分析常用几种微量元素肥料董性质和施用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环境化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存在状态,探讨了影响微量元素化学行为及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土壤环境因素,分析了这些元素在土壤中形态转化的机制及平衡状况,为评价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变化,提高其生物有效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江苏南通地区耕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与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省南通市204个耕层土样Fe、Mn、Cu、Zn等微量元素进行化验分析,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通市耕层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平均含量高于临界值,其中有效态微量元素Fe、Cu含量丰富,Mn、Zn含量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各种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变幅较大,分布不均匀;且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与土壤p H值呈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樊正烈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172-13174
利用1:50000遵义市、遵义县2幅区域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对该区土壤中环境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地球化学异常作了分析,认为岩石风化形成的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受控于母岩,但表层土壤长期经受相同的风化作用后,其土壤微量元素具有相似的特征,出现土壤微量元素总量均匀化现象,说明土壤中元素经过长期风化后,各元素在不同区域土壤中的含量基本相同,出现均匀化现象,依据这个特征可判断土壤的风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