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打拉亥村轻稀土尾矿库2011年人工栽植的不同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轻稀土尾矿库周边不同区域进行植被类型和土壤理化性质的调查,采用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方法科学分析植被类型对土壤肥力恢复的影响,并用土壤肥力计算不同植被类型其土壤肥力指数。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群落恢复土壤肥力存在一定差异,土壤物理性质在5个植被类型中均未达到土壤良性结构标准,S5区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与毛管孔隙度比值最高分别是0.078、0.11和0.13,土壤结构仍需要改善;土壤容重介于1.62-1.81g/cm~3之间,也没有能够达到土壤良性结构标准。土壤化学性质S2区由人工植被类型和野生植被类型组成,其土壤全磷、全钾、速效氮和速效钾的含量优于其他研究地;S4区地势最高,全部为落叶植物,以灌木为主,短期之内植物与土壤交换物质和能量最多,因此土壤pH值、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优于其他研究地。在轻稀土尾矿库区域恢复土壤肥力研究中,应选择人工植被恢复模式治理轻污染区域土壤,人工植被+自然植被模式治理中、重污染区域的土壤。研究结果确定"国槐+毛白杨+油松+紫丁香+山桃+紫苜蓿+早熟禾"模式对其土壤肥力改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云南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影响因子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云南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气候、水文、土壤、现存植被4个因子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据此得出在施行云南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此4因子的综合影响.对云南干热河谷区采取人工植被恢复措施所遵循的原则是: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目前公开报道的赣南稀土矿区生态治理的典型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稀土矿区不同的植被恢复模式和土壤状况。结果表明,在赣南稀土矿区,构树+胡枝子+香根草和构树+刺槐+百喜草是较好的恢复模式。未经植被恢复的废弃稀土矿区土壤pH值均小于5.0,通过植被恢复后,土壤酸性得到一定的缓和,植被恢复后稀土矿区土壤养分得到改善,速效氮提高了32.90%~128.28%,速效磷提高了56.38%~73.71%,速效钾提高了37.48%~85.75%。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阜新地区煤矿排土场植物种分布规律,分析了排土场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以及林木生长的适宜性,刺槐、家榆、紫穗槐、沙棘在排土场上生长良好。据此,确定了排土场上的植被类型,以及乔、灌、草结合,保护与利用结合的植被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对昆明市区16座立交桥进行普查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该市区立交桥绿化中主要的3种绿化模式,即乔 灌 草型;灌 草型及单纯地被型。运用唐东芹等人提出的园林植物景观评价AHP(层次分析法)模型与方法,对此3种绿化模式的景观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乔 灌 草型、灌 草型绿化模式的景观效益价值远大于单纯地被型,而乔 灌 草型的景观效益略大于灌 草型,前2类绿化模式的观赏价值也较高。  相似文献   

6.
太行山主要植被类型根系分布及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太行山五种主要植被类型根系系分布及其改善土壤孔隙状况的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乔,灌,草70%以上的根系分布在0cm-20cm深的土层中,因而该土层土壤容重比荒坡降低15.04%-36.15%,且在土壤总孔隙度提高的基础上,土壤的毛管孔隙度占总孔隙度比例与荒坡相比平均提高4.50%-6.37%,  相似文献   

7.
抚仙湖流域磷矿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磷素径流流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依据区域年降雨量的差异,将抚仙湖磷矿区年降雨量分别为1 200~1 300 mm和1 000~1 100 mm的区域分别划分为东大河流域磷矿区和帽天山磷矿区两个研究单元,通过在两区域的8种植被类型(含矿山废弃地))中设置野外径流观测小区,在自然降雨状态下对小区土壤磷素随其径流的流失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强度是矿山废弃地土壤磷素流失的关键因子,在大、暴雨状态下矿山废弃地土壤磷素流失量远大于各植被类型,对抚仙湖水质产生不利的影响。各植被类型土壤磷素随径流的流失量主要取决于地表径流量,其流失总量次序与径流总量次序相一致,表现为:灌草丛>地盘松林>云南松混交林>华山松林>竹林>桉树林,除灌草丛外其他各植被类型均能对土壤的磷素起较强的滞留作用。  相似文献   

8.
干热河谷植被恢复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自然环境特点和退化现状进行分析,以退耕地为研究对象,选定金沙江干热河谷为试验研究区域,筛选出10余种适应于干热生境和退化耕地植被恢复的乔、灌、藤、草植物.并根据不同立地条件营建了多种由这些筛选物种组合的林草、果草、藤草等生态经济型复层植物群落,取得了良好的水土保持和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应用生物措施治理阜新县水土流失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成水土流失原因是植被稀少、地势不平、降水集中、干旱少雨,治理必须采取生物措施才能根治。要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要分坡位、坡形进行带、片、网,乔、灌、草结合全面治理。  相似文献   

10.
广东大宝山周边植被现状及矿区植被恢复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广东韶关大宝山矿区及周边地区的实地调查,发现矿区现有植被类型以草丛和灌草丛为主,矿区周边则以自然次生常绿阔叶林、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林及各种人工林等为主;矿区土壤都呈强酸性,各土地类型土壤理化性状普遍偏差,重金属含量普遍偏高;针对矿区的这些植被和土壤特性,分别对采矿区、废矿区和排土场等提出相应的环境整治和植被恢复措施及树种选择,并为保障矿区造林成功率提出相应的高强度营林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广东韶关大宝山矿区及周边地区的实地调查,发现矿区现有植被类型以草丛和灌草丛为主,矿区周边则以自然次生常绿阔叶林、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林及各种人工林等为主;矿区土壤都呈强酸性,各土地类型土壤理化性状普遍偏差,重金属含量普遍偏高;针对矿区的这些植被和土壤特性,分别对采矿区、废矿区和排土场等提出相应的环境整治和植被恢复措施及树种选择,并为保障矿区造林成功率提出相应的高强度营林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对陕西省吴起县城周边地区进行样地植被和土壤调查,研究退耕还林过程中人工植被恢复区与自然植被恢复区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通过退耕还林可使植被得以恢复,达到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在自然植被恢复区,植物群落主要以草本群落为主,偶见一些灌木群落.在人工植被恢复区,乔、灌、草3种植被群落均有分布,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差异不大.人工植被恢复区草本群落的各多样性指标略高于自然植被恢复区.在生物量方面,人工恢复区明显高于自然恢复区.由此可见,人工恢复区植被恢复程度优于自然恢复区,在退耕还林过程中进行适当的人工干预有助于提高植被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河岸带植被是河岸带结构与功能的核心,摸清河岸带植物资源状况是对河岸进行治理、修复和绿化的前提与基础。本研究根据黄浦江流经的行政区,将其江河岸带划分为3段:市区段、近郊段、远郊段,分段调查了河岸带植物资源状况,包括植物种类及群落特征,并结合QBR指数法评价分析了河岸带植被质量健康状况。研究结果显示,黄浦江河岸带植被共计177种,分别隶属于74科129属,市区段植物资源种类最丰富,共120种,隶属于59科97属,占总种数的67.8%;其次是近郊段104种植物,隶属于53科88属,占总种数的58.8%;植物种类最少的是远郊段。黄浦江河岸带植物群落共计158个,可归纳为6大类型:香樟群落、响叶杨群落、落羽杉群落、垂柳群落、女贞群落、池杉群落,以香樟群落数量最多;群落结构分为4种类型:乔、乔-灌、乔-草和乔-灌-草,其中二层结构居多。根据评价打分结果,黄浦江河岸带植被质量总体状况一般,远郊段质量最好,市区段最差。造成植物资源分布和植被质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开发利用强度、硬质化程度、绿化水平和人为干扰程度的不同。根据调查情况,本研究系统地反映黄浦江河岸带植物资源现状与特征,从而为其河岸带综合治理、修复改造和绿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金沙江干热河谷退耕地植被恢复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退耕地为研究对象 ,在金沙江一级支流———小江流域进行了植被恢复模式的探讨 ;初步筛选了 10余种适应于干热生境和退化耕地植被恢复的乔、灌、藤、草植物物种 ;对其开展了乔草、灌草、藤草、草草、乔灌草等复层植物群落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该植被恢复模式的建立 ,对水土保持效益明显 ,试验区的泥沙流失量平均减少 5 7% ,其中以草草及藤草模式的泥沙减少量最大 ,分别达 73%和 5 1% ;同时 ,由于所营建植被为生态经济型植物群落 ,既改善了环境 ,又给当地增加了经济收入 ,促进了小流域生态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金沙江干热河谷退耕地植被恢复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退耕地为研究对象,在金沙江一级支流-小江流域进行了植被恢复模式的探讨;初步筛选了10余种适应于干热生境和退化耕地植被恢复的乔、灌、藤、草植物物种;对其开展了乔草、灌草、藤草、草草、乔灌草等复层植物群落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植被恢复模式的建立,对水土保持效益明显,试验区的泥沙流失量平均减少57%,其中以草草及藤草模式的泥沙减少量最大,分别达73%和51%;同时,由于所营建植被为生态经济型植物群落,既改善了环境,又给当地增加了经济收入,促进了小流域生态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天保”工程区的自然条件分析和立地类型划分 ,提出了恢复植被 ,控制水土流失 ,减轻风沙危害的具体措施。根据工程区不同的立地类型 ,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不同模式 ,最大限度的增加植被盖度 ,从而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分别以浙江安吉县的4种林分类型(毛竹纯林(A)、毛竹+乔木(B)、毛竹+灌草(C)、乔木+灌草(D))以及湖南炎陵县3种林分类型(毛竹+乔木、毛竹+灌草、乔木+灌草)为对象,探讨了不同类型竹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其下不同深度土壤根系重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土壤渗透速率与不同土层根系重量和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上述4种植被类型0 ~40 cm根系生物量约为40~80cm的3倍,各类型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其不同土层的根系重量相关性不显著;(2)浙江安吉4种植被类型中,0~40 cm与40~80 cm土层的渗透性指标以毛竹+乔木较好,初渗率、稳渗率和平均渗透率平均分别为:15.38、5.26和8.8 mm·min-1;毛竹纯林上述3项指标较低,平均分别为:5.83、3.03和4.45mm·min-1;湖南0~40 cm土层毛竹+乔木渗透性最好,上述三项指标分别为:16.72、12.23和9.13mm/min,40~ 80 cm各植被类型渗透性相差不大;(3)浙江毛竹+乔木、乔木+灌草土壤含水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毛竹纯林与毛竹+灌草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先降低到18%后逐渐升高最终稳定在19%;(4)土壤入渗速率与不同深度土层根系重量显著相关,但根系重量不是决定土壤渗透性能的主要因素;(5)0 ~40cm土层的累计入渗量和土壤初始含水量呈典型的负相关,而40~80 cm土层的累计入渗量和土壤初始含水量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森林类型与水土流失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坡地设置径流场、雨量点进行定位实测方法,分析降雨量与林草地表土流失、森林类型与地表径流及土层孔隙性关系,阐明森林和灌草地均有很好的减少表土侵蚀的功能.多层次的植被覆盖和保持良好的地面枯落物层的森林地,只有4.3%以下的降雨量形成地表径流,比单层乔木结构纯林减少以上.多年实测资料表明,减少林地表土侵蚀功能最好的森林类型为乔、灌、草或乔、草加枯落物层结构,其植被垂直投影盖度接近1,各层累加总盖度>1.4.灌草结构坡地也有较好的防止表土侵蚀功能.郁闭度过大单层乔木纯林,地表裸露时功能最差.要减少林草地表土流失,坡地在雨季必须有良好地面覆盖.  相似文献   

19.
矿山废弃地造林绿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矿山废弃地治理实践,总结出了一套针对不同矿山废弃地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实现乔、灌、草、藤本植物立体复层绿化,改善景观效果的造林绿化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生态林建设的主要原则,是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建设理念,模拟地带性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及演替规律,科学营造人工植物群落,构建乔、灌、草多层次复合的生态林建设模式,增加城市森林绿量和景观层次,提高人居生活环境质量,创建生态文明城市。一、生态林树种规划的原则。(一)树种规划要基本符合森林植被区的自然规律。所选树种最好为当地植被区内具有的树种或在当地植被区域适生的树种。如引种在当地尚无引种记录的树种,应充分比较原产地与当地的环境条件后再作出试种建议。对配植树群或大面积风景林的树种,更应当以当地的或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