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竞争ELISA法,对188头牛血清进行了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70头牛抗体呈阳性,阳性率为90.4%,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在调查该县不仅存在且感染率较高,对该病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应积极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牛病毒性腹泻一黏膜病是牛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给全球的奶牛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调查上海地区奶牛场该病的流行情况,通过对2009年1月~4月份采集的上海10个区(县)18个规模化奶牛场成年乳牛和育成牛共180份血清以及奉贤区25份犊牛血清进行了病原和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奶牛场205份血清中...  相似文献   

3.
1 发病情况 某牛场共有奶牛95头,其中20头奶牛是2005年从外地引进的,自2005年初以来,共有15头奶牛出现了流产及腹泻等症状,9月份又有5头奶牛发病,腹泻尤为严重,且有2头死亡。  相似文献   

4.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致死率,且存在持续感染、免疫抑制的情况,对养牛产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BVD-MD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泻、高热、黏膜溃疡,消化道呈线性病变。目前国内外已有关于BVD-MD的研究,但临床中确诊此病还需进行更加精准的诊断。文章对BVD-MD的生物学特征、国内外流行情况、临床类型、诊断方式以及该病的防治方法进行阐述,为BVD-MD的相关研究与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传染源为患病牛及带毒牛,如患病牛的鼻漏、泪水、尿、粪便、乳汁以及精液等均含有病毒,以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方式传播.其特征是发热、鼻漏、腹泻、咳嗽、消瘦、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和鼻腔黏膜发生糜烂和溃疡及淋巴组织显著损伤.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东北地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VDV)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间接ELISA试验与套式RT-PCR分型检测方法对东北地区19个规模化奶牛场的1 198份血清进行了BVDV的抗体与核酸检测.结果表明,BVDV在东北地区呈散发性流行,抗体阳性率为23.5%,各奶牛场抗体阳性率在0~40%之间;BVDV核酸阳性的奶牛场均包括在抗体阳性的奶牛场中,并且均为BVDV Ⅰ型.结果提示,东北地区大部分奶牛场中存在BVDV污染,并且可能存在有持续性感染牛,应采取相应的净化措施对该病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7.
本病是由牛感染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热性、传染性疾病.发病牛表现为发热和腹泻,还可以见有黏膜溃烂等症状,处于妊娠期的母牛会出现流产和胎儿畸形等症状.发病牛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给养殖场造成严重损失,本文通过对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深入研究,着手于本病的诊断和防治,可以为广大牛场防控本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奶牛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北省部分奶牛场采集直肠粪便样品1030份,用改进的双抗体夹心ELISA试验法检测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d isease virus,BVD-MDV)抗原。结果:不同年龄的奶牛均可感染BVD-MDV,抗原最低阳性检出率为10.0%,最高阳性检出率为81.4%,平均检出率为40.9%。证实本省奶牛群中存在有BVD-MDV感染。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河南省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流行情况,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IDEXX)对本省部分地区6个奶牛场、5个肉牛养殖场的181份牛奶样品和395份血清样品进行BVD抗体的检测.结果检出阳性牛奶106份,阳性率最高为93.3%,最低的为5.0%,平均阳性率为58.6%.其中有5个规模化奶牛场牛奶样品阳性率均在75%以上.肉牛血清样品共检出阳性124份,最高阳性率为74.12%,最低5.80%,平均阳性率31.39%.结果表明,该病在所调查地区中奶牛和肉牛均有感染,不同牛场间感染率差异较大,其中规模化奶牛的感染率较高.表明应采取相应的净化措施对该病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0.
在玉树州所属六县采集牦牛血清571份,经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ELISA抗体检测,检出阳性43份,平均阳性率为7.5%,各县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其中治多、称多、杂多三县的阳性率较高,超过10%,初步证明该病在我省玉树地区存在。  相似文献   

11.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型、慢性型和隐性感染,其中急性型和慢性型对牛的生长发育会造成巨大影响。为更好地控制该种疾病发生流行,该文主要分析牛病毒性腹泻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代表种,主要感染牛并引发疾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自该病毒发现至今,已有60余年研究历史,随着生物学理论及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反向遗传技术以及蛋白组学在病毒研究领域的应用,人们对该病毒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论文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病毒粒子结构组成及功能、病毒复制周期及蛋白裂解过程、细胞损伤及免疫逃逸机制三个方面阐述了近几年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重点讨论了病毒复制周期、多聚蛋白裂解、致细胞病变效应和免疫逃逸机制.  相似文献   

13.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呈多种临床症状的疾病,给世界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BVD的病原学、发病机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4.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呈多种临床症状的疾病,给世界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BVD的病原学、发病机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5.
16.
17.
牛病毒性腹泻牛养殖中是十分常见的,牛病毒性腹泻不仅会造成母牛流产,而且对奶牛的产奶量也能构成影响,从而直接造成养牛业的损失,因此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均极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对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机理与治疗进行了详细探讨,以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yine viral diarrhoea virus,BVDV)在我国发现有20多年,而在世界范围来讲已有近100年的历史.由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造成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繁殖障碍、持续感染等,是导致集约化奶牛场严重亏损的重要原因.且牛病毒性腹泻导致的黏膜病致死率几乎100%,已经严重阻碍养牛业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对牛病毒性腹泻还没有好的防控措施.文章对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生历史总结,便于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诊断和预防中参考.  相似文献   

19.
牛病毒性腹泻(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所致牛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呈世界性流行,该病主要表现为腹泻、急慢性黏膜感染、繁殖障碍等,对畜牧业危害严重,是国际贸易中动物检疫的重要疫病之一。快速准确的检测手段,有利于该传染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控制。目前,用于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方法很多,论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应用的等温核酸扩增技术(IAT)、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多重PCR技术、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RT-PCR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进行简要介绍,为我国动物检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oea virus,BVDV)在我国发现有20多年,而在世界范珏来讲已有近100年的历史。由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造成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繁殖障碍、持续感染等,是导劐集约化奶牛场严重亏损的重要原因。且牛病毒性腹泻导致的黏膜病致死率几乎1000A,已经严重阻碍养斗业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对牛病毒性腹泻还没有好的防控措施。文章对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生历史总结,便于石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诊断和预防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