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由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培育的抗病、优质早熟水稻新品种神9优25和抗病、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神农优228,以及由重庆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与成都市农林科学院联合培育的抗病、高产水稻新品种蓉优28,通过了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神9优25由不育系神9A与恢复系Q恢25配组而成,是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培育的第一个早  相似文献   

2.
正由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曾宪平研究员主持选育的优质早熟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川优1727"通过了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八届八次会议审定。近年来,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顺应农业生产形势的改变,设置了水稻平丘早熟组区域试验。川优1727是该组试验设置后第一个通过试验和审定的优质早熟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该品种的  相似文献   

3.
去冬今春,我国某些地区出现了少雨干旱天气,造成作物干旱影响其生长。为了确保农作物高产优质,要切实做好农作物防旱抗灾工作,现提出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湖北植保》2011,(2):28-28
一、种子繁育 中草药用种子繁育最为普遍。种子繁育技术简便,利于引种驯化和新品种培育。但是,种子繁育的后代容易产生变异,开花结实较迟,尤其是木本中草药用种子繁育所需年限很长。所以要发展药用植物良种繁育,一是加速繁育新的优良品种,以便换已在生产上应用的老品种;二是保持新品种的优良性,防止混杂和退化。如元胡的块茎分“母元胡”和“子元胡”,生产上必须用“子元胡”作种才能获优质高产。又如浙贝母,因繁育系数很低,为保证种子的质量,生产上将商品地和种子地分开培植。地黄农家品种金状元,经过茎尖培养所得无病毒苗与原品种相比,病害轻,产量高,可使因感染病毒而退化的品种复壮。故应用生物新技术进行中草药优良品种的培育(包括多倍体育种和其他育种技术)和克隆化快速繁育,然后按国家GAP要求建立大面积生产基地,是根本上提高我国中草药质量问题的有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推广“优质、高抗、高产”新品种推荐两个中稻新品种“168”简介(二)湖北省植保总站(430070)苏清实“168”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由扬稻164系统选育而成。具有优质、多抗、高产的理想中稻新品种(系)。1993年随州市农业局...  相似文献   

6.
<正>前不久,由重庆市农科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大穗型玉米新品种渝单50,通过了重庆市品种审定。渝单50是以玉米DH系渝2676为母本、自交系渝213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高产、优质、多抗、中高秆、中熟大穗型杂交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平均生育期136.5 d,株型半紧凑,株高271 cm,穗位高109 cm,穗长22.3 cm,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38.7粒;穗形筒型,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硬粒型,百粒重35.5 g,容重751 g/L,粗蛋白含量10.66%,粗脂  相似文献   

7.
利用农作物抗病虫品种在持续农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孙恢鸿  李青 《广西植保》2001,14(1):20-21
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确保食物安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农业、促进农业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维护资源的合理利用、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逐步形成一个协调平衡的农业经济、技术生态系统和健全繁荣的社会系统,以实现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发展,利用农作物抗病虫品种防治病虫危害则是实现持续农业的重要保证,它既有利于农作物连年稳产高产优质,节省大量人力物力,降低农业投资,又不污染环境,有利于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更不会污染农产品引起人畜农药中毒甚至死亡,20世纪70年代以来,广西随着抗病虫性品种的培育、引进、鉴定和推广、水稻、玉米、甘薯、大豆、甘蔗、花生、烟草、红麻以及果树、蔬菜的某些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都明显下降,但在抗性品种推广中,应注意该品种的所抗病虫类及其优势种群在当地发生的现状与变化。并根据新优势种群的出现不断更新抗性品种。种植抗性品种亦应采用适宜的栽培条件。  相似文献   

8.
正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和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通过近5年合作,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将水稻高产与优质控制基因"组装",选育出"高产又好吃"的水稻新品种"科辐粳9号"。品种、环境、气候和栽培技术是影响稻米口感的关键因素。中科院遗传所研究团队解析巴基斯坦和美国水稻良种关键基因发现,GW8和GW7基因对于提升稻米品质、外观、产量有重要作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发表了该成果。他们还与中  相似文献   

9.
玉米杂交种吉19在青海高原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适宜青海高原小麦/玉米带田的玉米引进品种吉19父母本花期调控、父母本行比及覆膜效应等的研究,提出了玉米杂交种吉19在青海省高产制种技术;实行宽窄行种植,父母本种植比例为1:4或1:5;父母本错期播种,父本较母本迟播5-7d;实行地膜覆盖栽培,使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协调增长,叶面积增大,干物质积累增多;加强田间管理是保证制种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高产、优质、高效益是农作物生产根本目标。“一优两高”农作物系统的发展和形成,势必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产生重大影响,研究探讨其影响及防治对策,是植保工作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耕作制度调整、复种指数提高、高产优质品种推广、施肥量的增加、温室等保温栽培技术的应用等发展“一优两高”农业的基本措施,均与病虫害的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有的对病虫害的发生起促进作用,有的则起抑制作用。本文力图以“一优两高”农作物系统为对象,病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83年首例转基因作物(GMC ,Genetically ModifiedCrops)问世以来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 ,农业生物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一批具有抗虫、抗病、耐除草剂或高产优质等优良特性的农作物新品种已培育成功 ,其中多个新品种已商业化 ,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发展农业生物技术的过程中 ,农业生物基因工程的安全性问题一直受到各国政府和科学工作者的普遍重视。美国是世界上转基因作物研制开发最早、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 ,目前约有四分之一的耕地种植转基因作物 ,1999年美国转基因作物的种…  相似文献   

12.
玉米茎秆糖分含量与玉米对镰刀菌茎腐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玉米茎腐病(corn stalk rot)是我国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作为土传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最为有效的防治措施。但在当今抗病育种工作中因缺乏可操作的抗病育种指标,往往是品种育好后才交植保部门作抗病性鉴定,于是往往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育成的丰产优质品种不抗病而通不过审定。因此,在育种过程中,具有一个操作性强的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南方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选育的高产稳产、抗逆、优质、抗病大豆新品种"油春1204"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是以高产抗病的大豆品种"中豆32"与优质抗倒伏的大豆品种"中豆29"的杂交后代株系为亲本,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在区域试验中比对照增产明显,品质性状、抗性表现较好,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植物医生》2009,(2):12-12
近日,涉及上亿元资金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转基因抗虫水稻新品种培育”课题在华中农大启动。  相似文献   

15.
黄淮冬麦区小麦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国家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黄淮冬麦区小麦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研究表明:产量与容重、硬度、出粉率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等品质性状无显著负相关性,因此,高产与上述品质性状可以较容易达到同步改良;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多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性,提高产量可能会导致这些品质性状变劣,但在某些试验点和在某些品种中,它们无显著负相关性,甚至还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千粒重、穗粒数和穗粒重等产量性状与多数品质性状呈负相关,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穗数与多数品质性状呈正相关或极微弱的负相关,因此初步认为,在高产、优质育种中,侧重于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穗数的选择,有可能会协调高产与优质间的矛盾;面团流变学特性和产量性状间元显著矛盾性,较易同步改良。  相似文献   

16.
农药对农田有害生物发生种类的影响顾中言(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210014)农田生物群落主要由农作物以及与农作物共存的各种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及它们的天敌组成。人们为获取农作物的优质高产,常用比学农药来控制有害生物。比学农药的使用改变了农田生态系统的化学环...  相似文献   

17.
正前不久,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及广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广西种子管理局等单位的7名专家对广西区农科院玉米研究所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玉米新品种桂单0810的创制及应用"进行评价。白先进院长会见了成果评价专家组荣廷昭院士一  相似文献   

18.
鄂荆糯六号是荆州地区农科所采用Co~(60)-r射线辐射“桂朝二号”干种子于1984年选育成功的一个高产、优质、多抗籼型糯稻品种。专家们鉴定后认为是我国糯稻育种,辐射育种的重大突破,是原子能在农业上应用的又一重大成果。该品种1985-1987年参加  相似文献   

19.
大小斑病是荔波县玉米上的主要病害,近年其危害程度上有上升趋势,特别是优质玉米营养丰富,易遭受大小斑病危害,为掌握大小斑病在不同优质玉米品种上的发生发展规律,选出优质,高产,抗大小斑病的品种,也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决策性依据,结合县种子分司筛选品比试验,对其进行系统监测,初步掌握不同优质玉米的品种大小斑病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地小麦育种与加工专家张正茂研究员主持选育的旱地小麦新品种"普冰151"顺利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获得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颁发的审定证书(甘审麦2016008)。这是该校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平凉市农科院合作的又一项科研成果。干旱、病害和过量施用化肥农药而造成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是影响我国旱地小麦生产安全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