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福建省茶产业发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产茶源于汉、兴于唐,而盛于宋。新石器时代,福建宁德就有彩釉陶茶具。有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市丰州古镇的莲花镇石上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太元丙子”(376),这比世界最早的茶书陆羽《茶经》(780)间世要早404年。陆羽《茶经》记载:“福州、建州(今建瓯)所产之茶,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宋代以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2.
福建贡茶早在唐朝时期就有记载.当时福州方山、宁德天山、闽北武夷山.均有采造“腊面”贡茶;到宋代又有建州(今建瓯)北苑贡茶院制“龙团凤饼”、“小龙团”等贡茶品。名冠天下。明代以后,武夷山、福州、天山茶区等开始采制“芽茶”进贡朝廷,并一直延续到清朝。明末清初.福建除产绿茶外还发明创制了乌龙茶、红茶、白茶和花茶,出现了中国品类最多的名茶。目前,福建茶叶更是推陈出新,培育了19个国优品种、17个省(部)优品种。武夷岩茶名列中国十’大名荼之首,安溪铁观音也荣列中国十大名茶之列。还有不少由地方政府、茶叶主管部门、茶叶企业和茶农选送的名优茶叶,在国际和全国性茶事评比活动中屡获金奖,荣列榜首,为闽茶增辉添彩。2004年,福建更是连续多年蝉联茶叶总产、单产、良种数量、良种普及率、特种茶、名茶种类、茶叶发祥地、销售总额、市场占有率等8个单项全国第一。福建茶叶能有今天这样的骄人业绩,应该说名优茶叶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3.
巩志 《福建茶叶》1995,(1):40-41
“君不见武夷溪边栗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嘉。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诗中的“前丁后蔡,”指的是北宋时福建转运使丁渭和蔡襄,他两受诏在建州造贡茶,深得皇帝的喜爱,蔡襄改制剂“小龙团”,御批为“上品龙茶,于是建州(闽北)北苑茶随之广为传开,被诗人称赞为“建州官条天下组。”蔡襄(1012-1067)字君漠,亦称忠惠、瑞明。宋代茶学家同时也是文学家和书法家。兴化军仙游(福建仙游枫亭)人,自幼勤俭好学,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在泉州任职,庆历三年(1043)知谏言,赞助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次年出知福州,政福建路转…  相似文献   

4.
蔡泉宝 《茶报》2004,(1):38-38
历代长乐人在中国茶文化中,有重要的贡献。南宗庄季裕著《鸡肋编》(公元1139年)记载:“从蔡襄《茶录》后韩岂知刚福州长乐人,尝监建溪茶场,采茶工匠几千人。”蔡襄是宋代书法家,福建转运使,茶学家,宋代贡茶小龙团的发明者,在长乐竹林寺右有“龟山”摩崖题刻。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福建省农业厅、福建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省茶叶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02年中国(福建)国际茶、茶具、茶文化博览会”将于2002年9月12日至15日在福州“福建经贸会展中心”隆重举行。福建是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创制乌龙茶、红茶、白茶和茉莉花茶的省份,是闻名中外的特种茶主产区。省城福州在清代就是我国三大茶市之一,又是我国茶叶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埠;五口通商后,福州、厦门成为通商口岸。早在唐代,福建的福州、建州等地所产之茶有…  相似文献   

6.
龙凤茶(亦称龙团凤饼茶),宋代驰名天下的御茶。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载:“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风饼,名冠天下”。 龙凤茶产于福建建州(今建瓯市)北苑,取名为原产地北苑有龙山和风凰山之意。北宋初年,宋朝废唐代顾渚山贡茶院至建安,设官焙,置龙焙精制贡茶,北苑开始成为宋代贡茶产制中心。  相似文献   

7.
文献表明,福州在唐朝有两种茶作为贡茶,即“腊面茶”与“方山露芽”。方山露芽又称“方山之芽”。唐·李肇《唐国史补》“:福州有方山之露芽。”方山在何处?早时有人认为“方山就是今之鼓山”,但《八闽通志》载“:(茶)福州诸县皆有之,闽之方山、鼓山、侯官之水西、怀安之凤岗山尤盛。”可见鼓山、方山有别,方山不是今之鼓山。近来又有人认为“,失传了千年的贡茶‘方山露芽’的故乡,就在福州长乐航城镇泮野村”。可是《长乐县地名志》并无记载“方山”这一自然实体或村名,亦即长乐无“方山”这一地名;并且,泮野村系位于福州的东南,与古籍记载…  相似文献   

8.
陆游与建茶     
马舒 《福建茶叶》1997,(2):45-45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中年时期,曾在巴山蜀水间任官约八年,其爱国诗篇流入京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为宋孝宗赏识,调他回朝,拟再任朝官。但为当朝主和派,竭力反对,不久陆游即被任为“提举福建路常平茶事”(简称“茶使”)。这时陆游为54岁,时在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八月。福建在当时为著名贡茶的首要产地,“茶使”便是一个美差。陆游的好友周必大为诗祝贺:“今有云孙持使节,好因贡焙祀茶神。”陆游去福建上任,十月,他写了《适闽》诗说:“春残犹看少城(指成都)花,雪里来尝北苑茶。”表达了当年年初从蜀地出发,年底到福建品…  相似文献   

9.
福建茶文化纵横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梓金 《福建茶叶》2000,(Z1):12-13
福建产茶文字记载 ,最早见诸南安县莲花峰石刻“莲花茶襟” (公元 376年 )。陆羽《茶经》对福建建州等地产茶有“往往得之 ,其味极佳”之誉。八世纪福建列入全国主要茶区 ,为茶税主要来源之一。宋代采造茶叶供皇室饮用的贡焙 ,由江苏阳羡改设在福建建安 (今建瓯市 )的北苑。北苑贡茶经蔡襄等人的倡导 ,茶叶采制技艺的精湛 ,品饮的考究 ,“莫不胜造其极” (《大观茶论》)。与此同时 ,品尝 ,评比茶叶的“斗茶之风”更风靡全国。这时也是我国茶文化的繁荣时期 ,论述北苑茶采制技艺、品饮艺术的著作与诗文空前繁盛。以著名的蔡襄《茶录》 ,范仲…  相似文献   

10.
一、福建名优茶发展趋势 1.福建名优茶的优势 (1)福建名优茶历史悠久,品类最多福建贡茶早在唐朝时期就有记载,明末清初,除产绿茶外还发明创制了红茶、乌龙茶、白茶和花茶,出现了中国品类最多的名茶。福建号称“茶树良种的王国”,至今已拥有19个国优品种,17个省(部)优品种,茶树良种覆盖率高达95%,在全国具有绝对优势。同时,福建特种茶种类多,产量占全国特种茶总产量的80%。  相似文献   

11.
方山露芽是唐时福州名茶。李肇《唐国史补》云:“福州大山有露芽。”《三山志》云:“唐宪宗元和间(公元806~820年)沼方山院僧怀晖德麟殿说法,赐之茶,怀晖奏日:茶不及方山茶佳,则方山茶得名久矣。”陆羽《茶经》(公元760年前后)亦注有:“福州生闽方山,山阴县也。”说明唐时方山茶称为“方山露芽”已出名久矣。至于“方山露芽”出于何地,产于何时,有必要加以考证。查《三山志)记:方山“山在南重江之外,九鼻东向,正北远望端方,直下数千尺,故名。”《闽都别记》云:“五虎山,在清廉里,一名方山,远望端方如几,故名,中…  相似文献   

12.
一、历史概况长兴顾渚山产各茶“紫笋”,早在唐朝享有盛名,为当时进贡的珍品。唐朝陆羽《茶经》中提到“浙西以湖州上”,指的就是紫笋茶。大历五年(公元了70年)在顾渚山脚金沙泉旁设有“贡茶院”,这是我国最早的制茶作坊。每到茶季,湖、常两州刺使亲临督制,规定每年第一批紫笋茶和银壶盛装金沙泉水在清明前进贡到长安(即西安)。皇室首先用作祭祖,后赐皇亲近臣尝新。唐武  相似文献   

13.
北苑茶产于建安(令福建建瓯县),为宋、元两朝的贡茶,曾极盛于北宋。由于“建安不但形成为宋朝制茶和茶学的中心,而且宋朝茶书大多以建安贡茶为内容”,历代学者对建安北苑茶研究颇多,但对北苑的称指则有异同,本文就这些方面作初步考证。 一、史料中的“北苑” 1.北苑茶焙。《福建通志》四十五卷“古迹”中载:“五代北苑茶焙在凤凰山麓”。《元丰九域志》在  相似文献   

14.
蔡襄字君谟,福建仙游人,是北宋的一位著名茶人,他以创制小龙团茶和著作《茶录》闻名于世。我在1984年曾写了“蔡君谟与茶”,刊登在《福建茶叶》第4期上,现根据新收集到有关他的茶诗方面的资料,写一续篇,蔡襄有茶诗二十余首,这些茶诗,既是福建的珍贵茶事史料。又是中国茶文化的精品,特撰之以文供大家研究和欣赏。北苑十咏这十咏包括:出东门向北苑路,北龙、茶垄、采茶、造茶、试茶、御井、龙塘风池、修贡亭。纵观这十咏,它写了北苑的地理位置(第一、二首),贡茶(龙凤团茶)的采制和品尝(第三、四、五、六、十首),优质的条…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之春 ,3月 10日。北苑之春茶会于福州凯闽茶艺苑举行。茶会以北苑茶为主题 ,回顾北苑千年茶都发展简况 ,探讨当今北苑茶发展方向。还品尝了荣获金奖的“水仙王”、“乌龙王”。茶会主办单位有 :福建省茶文化研究会、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建瓯市北苑贡茶协会、福州凯闽茶艺苑。省茶文化研究会林心炯会长谈茶会的收获 :发扬北苑茶成就 ,建茶为贡 ,见于五代闽 ,盛产于唐、宋、元、明 ,是历史辉煌壮丽的一页。古代茶叶技术进步 ,较大体现制茶技术的进步 ,贡茶采制技术又是集中表现。会上 ,省博物馆介绍“宋元建安北苑茶焙遗迹考” ,这七处…  相似文献   

16.
福宁清水绿     
福宁清水绿,又叫龙首山清水绿。因龙首山主峰于福宁城北,属太姥山南支脉,此茶扬名于发源地龙首山巅的圣水寺,以及龙首山麓“百里诸山”,故近代人称龙首山清水绿。 福宁清水绿历史悠久,国内外久负盛名。早在唐代(公元618~907年)福宁(今之霞浦)已开始产茶。如《新唐书,地理志》福州(当时霞浦属之)土贡中就有茶的记载。宋代淳熙的《三山志》和清代《福建通志》四卷中云:……“《唐地理志》亦载福州贡蜡面茶,盖建茶未盛前也,今古田、长溪(即霞浦)近建宁界亦能采造,然气味不及。”又《乡土历史》上册30页中载:“福建是茶叶生产区,早在唐代,闽东、闽北已开辟了许多茶园……我  相似文献   

17.
北港茶漫话     
赵丈田 《茶叶通讯》2006,33(4):52-53
岳阳的北港茶古称“[氵邕](yong)湖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为湖南历史文化名茶。它与君山茶和龙窖山茶同为岳阳三大贡茶。  相似文献   

18.
紫笋茶     
紫笋茶,名驰遐迩,源远流长。早在唐代宗广德年间(763—764年)就被列为贡茶。是我国最早享有盛誉的名茶。 (一) 紫笋茶原出僧门,安史之乱后,陆羽南下江南,子公元760年抵达瑚州,与诗憎皎然同住湖州杼山妙山喜寺,课余品泉别茶,五年中往来长兴各地,进行茶事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一信一诗武夷茶出了山。茶史确认,茶始于唐而盛于宋.茶叶为福建名产之一.唐韩偓避乱入闽,福州荔枝已列贡品,而无茶品,他的诗中有“遐方不许贡珍奇,密诏惟教进荔枝.”(《吴评韩翰林集》)而李肇在《唐国史补》说:“当时风气重品茶,福州方山(原属建州,俗称五虎山,今属闽候)有露芽为第一”当时福建名茶之一种.《三山志》载:“元和间,诏方山院僧怀恽,至麟德殿说法,赐茶”.怀恽奏曰:“此茶不及方山茶佳,则方山茶得名久矣,盖建茶未盛前也.”  相似文献   

20.
黄桂枢 《中国茶叶》2007,29(6):34-35
(一)普洱府城茶庄商号 普洱茶最早的生产加工集散中心在昔日的清代普洱府城。普洱建城,始于8世纪中叶唐南诏时,派苏、张、周、段等姓白族官员到此镇守,建“奉逸城”。明代时,普洱茶生意大旺,据史志载,外地迁入的“客籍”户,大多与茶叶贸易有关,民居、茶庄及其与茶叶经贸相连的马栈、铁匠、鞋匠、皮匹铺等在城外集中连片,形成新的街市。清雍正七年(1729)设普洱府后,将其土城外墙建成砖墙,并在普洱设茶局,专办“茶引”(执照)、茶税及督办贡茶厂,选取最好的女儿茶,以制成团茶、散茶和茶膏,敬贡朝廷。茶局管理贡茶加工、茶叶生产和运销,每年四月为“花茶市”,交易活动10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