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了研究竹丝鸡屠宰体重与肤色性状指标间的相关性,试验选取第8世代1日龄N611品系竹丝鸡337只(公鸡165只、母鸡172只)为研究对象,测定63日龄公鸡和70日龄母鸡的屠宰体重,同时利用色差仪测定公母鸡肩部、背部、翅下、尾椎、胸部和颈部肤色L*、a*、b*值,对上述指标及屠宰体重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竹丝鸡母鸡肩部、翅下、尾椎、胸部、颈部肤色L*值均显著或极显著小于公鸡(P<0.05或P<0.01),提示母鸡总体肤色比公鸡黑;竹丝鸡胸部肤色L*值与屠宰体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140,各部位肤色L*值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背部肤色a*值与屠宰体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119;各部位肤色b*值与屠宰体重相关性不显著(P>0.05)。说明在竹丝鸡育种过程中可以将胸部肤色L*值作为辅助选育指标...  相似文献   

2.
<正> 真丝脱胶一般使用碱或酶剂,但也有用清水在高温条件下完成真丝的脱胶处理。最近据印度的丝绸研究杂志报道,设在新德里的印度丝绸工艺研究所的研究人员M.L古拉贾尼及同事研究了用草酸对真丝进行脱胶的新工艺,试验用不同草酸浓度(0,6.75和13.5gL)对真丝进行脱胶,脱胶温度分别为80℃、90℃和100℃,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亲鸽饲粮不同硒源对乳鸽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24月龄银王鸽亲鸽96对和体重相近的1日龄乳鸽38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对亲鸽和16只乳鸽,每对亲鸽哺育4只乳鸽,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3 mg/kg(以硒计)亚硒酸钠(SS组)、酵母硒(SY组)和纳米硒(NS组)。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28 d。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SS组28日龄乳鸽肌肉24 h a*值显著升高(P<0.05),24 h L*值显著降低(P<0.05);SY组肌肉45 min和24 h a*值均显著升高(P<0.05),24 h L*值和b*值均显著降低(P<0.05);NS组肌肉45 min和24 h L*值和a*值、24 h b*值以及滴水损失均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肌肉中硒含量均显著升高(P<0.0...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不同贮藏温度对市售热鲜牛肉新鲜度的影响,试验以市售热鲜牛肉为研究对象(采自4头锦江黄牛背最长肌),测定其在不同贮藏温度(5、15、25和35℃)和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为80%条件下,pH、L*、a*、b*值、菌落总数、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和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随贮藏时间(0、6、12、24、48、72、96和120 h)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不同贮藏温度处理组热鲜牛肉的pH均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L*、a*和b*值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菌落总数、TBARS和TVB-N含量呈上升趋势;且贮藏温度越高,各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加剧。综合分析各指标的变化规律,为了保证热鲜牛肉的新鲜度和食用安全性,在5、15、25和35℃下贮藏的热鲜牛肉,其货架期分别不能超过96、72、24和12 h。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贵州关岭黄牛不同部位肌肉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差异,试验选取20头24~28月龄贵州关岭黄牛为试验对象,屠宰后采集眼肌肉、上脑、牛腩、脊肋排、里脊、臀肉测定pH值、滴水损失率、剪切力、肉色[亮度(L*)值、红色(a*)值、黄色(b*)值]及水分、脂肪、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关岭黄牛肉样pH值均小于7,呈酸性;滴水损失率大小表现为臀肉>上脑>眼肌肉>牛腩>里脊>脊肋排;臀肉剪切力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上脑剪切力最低;牛腩的L*值、a*值和b*值最优;眼肌肉、上脑、臀肉中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牛腩、脊肋排和里脊(P<0.05);臀肉中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部位(P<0.05);脊肋排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脂肪含量相对较高;各部位共检出16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谷氨酸含量最高,赖氨酸、天冬氨酸、精氨...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比松辽黑猪与引入猪种猪肉品质间的差异,试验以松辽黑猪、巴克夏猪、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杜长大三元猪及长大二元猪为试验对象,屠宰后采集背最长肌和腰大肌,测定嫩度、熟肉率、压榨水分、离心失水率、滴水损失、亮度(L*)值、红度(a*)值、黄度(b*)值、pH24 h值、初水分、肌内脂肪肉品质指标,分析不同品种和品种组合猪上述指标间的差异和相关性,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不同品种和品种组合猪的肉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松辽黑猪肌内脂肪最高(2.89%),巴克夏猪离心失水率最低(13.72%),长大二元猪滴水损失和L*值最高(4.86%和58.46),杜长大三元猪初水分最低(67.91%)。肌内脂肪与pH24 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压榨水分和离心失水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各指标通过降维处理后得到6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88.143%,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该成分与肌肉系水力相关,大白猪、长大二元猪第1...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对宰后不同成熟时间牛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18头健康、体重[(345.19±3.89) kg]相近的10月龄荷斯坦奶公牛,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CON组)和牛至精油组(OEO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牛。2组试验牛分别补饲0(CON组)和20 g/(头·d)(OEO组)牛至精油。预试期30 d,正试期270 d。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6头牛屠宰,取背最长肌6.0 kg,平均分成5份,贮藏在4℃有氧环境中,分别在熟化的0、1、3、5、7 d测定肉品质与抗氧化相关指标。结果显示:1) CON组和OEO组的亮度(L*)值分别在成熟5、7 d时达到最高值,红度(a*)值和黄度(b*)值均在成熟7 d时达到最高值。OEO组的L*值和a*值在成熟1、3、5、7 d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b*值在成熟3、5 d显著高于CON组(P<0.05)。2)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CON组和OEO组滴水损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试验旨在研究肌球蛋白重链3(myosin heavy chain 3,MYH3)和肌球蛋白重链13(myosin heavy chain 13,MYH13)基因遗传变异对猪肉质性状的影响。【方法】 利用北京黑猪背最长肌样本进行肉质性状(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水分、滴水损失、酸碱度(pH)、肉色L*值、肉色a*值和肉色b*值)表型数据的测定。利用PCR和Sanger测序技术对MYH3和MYH13基因启动子区和CDS区进行基因分型。将性别、场、日龄作为协变量,采用协方差分析,确定与猪肉质性状相关的SNPs,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试验共筛选到9个SNPs,其中MYH3基因CDS区有1个错义突变(c.5782 G>C)与IMF显著相关(P<0.05),且MYH3基因表达水平与IMF呈正相关;MYH13基因CDS区有4个SNPs,其中2个(c.1923 G>A、c.1308 G>A)与肉色a*值显著相关,1个(c.963 G>A)与滴水损失显著相关,1个(c.237 G>T)与肉色L*值显著相关(P<0.05);MYH13基因启动子区有4个SNPs,其中2个(rs699287502、rs318639161)与肉色L*值显著相关,2个(rs321315318、rs330770991)与滴水损失显著相关(P<0.05),且MYH13基因表达水平与滴水损失呈负相关。【结论】 MYH3基因有1个SNP与IMF显著相关,且其基因表达水平与IMF呈正相关。MYH13基因中存在3个SNPs与滴水损失显著相关,且该基因启动子区2个SNPs基因表达水平与滴水损失呈负相关;3个SNPs与肉色L*值显著相关;2个SNPs与肉色a*值显著相关。以上SNPs均可作为影响北京黑猪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功能位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日粮能量水平对当雄牦牛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将9头体况良好、年龄和体重相近[3周岁左右、体重(112.09±2.31)kg]的当雄牦牛公牛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低能量(LE)组、中能量(ME)组和高能量(HE)组],分别饲喂综合净能为5.16,5.71,6.26 MJ/kg的试验日粮,以组为单位进行舍饲,预试期12 d,正试期78 d,正试期结束后,将所有试验牛屠宰,取背最长肌样品,测定各组肌肉的理化性质(pH值,肉色的L*值、a*值和b*值及失水率、蒸煮损失、剪切力)和营养成分(水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各处理组肌肉pH值,肉色的L*值、a*值和b*值及失水率、蒸煮损失均差异不显著(P>0.05);ME和HE组的肌肉剪切力显著低于LE组(P<0.05),ME和HE组的肌肉剪切力差异不显著(P>0.05)。各处理组肌肉中水分和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LE组、ME组和HE组肌肉中脂肪含量随...  相似文献   

10.
顾青  沈一峰  王景景  杨雷 《蚕业科学》2010,36(5):808-812
对真丝织物接枝增重是改善其抗皱性和耐水洗性能的方法之一。采用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IBA)为引发剂,将单体甲基丙烯酰胺(MAA)接枝到真丝纤维上,研究接枝的反应性及工艺因素对真丝织物接枝增重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获得引发剂AIBA引发单体MAA接枝真丝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是:MAA浓度0.31 mol/L,AIBA浓度2.95 mmol/L,浴比1∶30,反应液pH 9,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0 min。当单体MAA和引发剂AIBA的浓度分别为0.31 mol/L、2.95 mmol/L时,真丝纤维的活性基团与单体、引发剂之间的反应性(表观反应速率)Rg=K[MAA]1.58[AIBA]0.21,由此得出单体MAA在水相中接枝真丝纤维的表观活化能为148.46 kJ/mol。  相似文献   

11.
田恬  陈国强 《蚕业科学》2011,37(5):859-865
为开发适合于真丝织物染色的天然染料及其染色工艺,以乌饭树叶色素作为染料,研究其用于真丝织物染色的性能及染色工艺条件。测试结果表明,乌饭树叶色素的提取液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30~100℃范围内的色光稳定性均较好;在酸性至弱酸性条件下具有稳定的颜色,而在中性至碱性条件下随pH值变化溶液显示不同的颜色。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染色工艺条件为:染液pH 2~6或7~8,染色温度98℃,染色时间60 min,染液质量浓度60~80 g/L,染色次数1次。采用以上工艺以乌饭树叶色素提取液对真丝织物染色,不需添加其它化学助剂和金属盐,染色方法简单,在染液的2个pH值范围可分别将织物染成固定的颜色,染色后的真丝织物皂洗色牢度均可达到5级,日晒色牢度可达到3~4级,且保持了真丝织物特有的光泽度,因此认为乌饭树叶色素适用于高档真丝内衣的染色。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研究阉割对早胜黄牛公牛肉质的影响,[方法]试验选择健康无病、发育正常、养殖环境一致的12月龄早胜黄牛公牛和阉牛(6月龄早期阉割处理)各3头,短期育肥3个月,屠宰后取背最长肌,对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剪切力、pH值、肉色(L*、a*和b*)、系水力、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粗灰分及氨基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阉割公牛背最长肌的pH、红度(a*)、黄度(b*)、系水力、粗脂肪、Glu、Leu含量显著高于公牛(P<0.05);而背最长肌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剪切力、亮度(L*)、粗蛋白、水分显著低于公牛(P<0.05),在公牛和阉牛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中,多数氨基酸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但阉牛氨基酸含量略高于公牛氨基酸含量。[结论]阉割处理可以显著提高12月龄早胜黄牛的嫩度和系水力,改善牛肉的色泽,增加牛肉干物质和氨基酸含量,说明阉割有助于提高早胜黄牛育肥公牛的肉品质。  相似文献   

13.
用端氨基为季铵盐的超支化聚合物HBP-QAC对蚕丝织物接枝改性,以利于改善蚕丝织物使用真菌色素染料染色的性能。以染色K/S值为考核指标,进行HBP-QAC对蚕丝织物改性工艺条件的单因素优化试验,得到较佳的改性工艺条件为:改性剂HBP-QAC用量8 g/L,碳酸钠用量1.5 g/L,改性温度50℃,改性时间40 min。蚕丝织物在此工艺条件下用HBP-QAC进行改性后,可以明显提高其用银杏叶内生真菌分泌的红色素染色的K/S值,且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日晒色牢度提高至3级,耐摩擦色牢度提高至4~5级。利用动态光散射纳米粒度仪及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改性后蚕丝织物表面的Zeta电位由-7.18提高到19.98,由于蚕丝织物表面的正电荷增加,使其与真菌色素染料之间的离子键作用力增强,所以染色K/S值及色牢度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分别添加常规叶黄素和高玉米黄质叶黄素对高温条件下(33±0.52)℃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及着色效果的影响。选取60日龄、初始体重(1209±72)g、健康状况良好的雌性黄羽肉鸡144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笼),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 g/kg的常规或高玉米黄质叶黄素。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常规组肉鸡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常规组和高玉米黄质组成活率显著提高;饲喂24 d后,高玉米黄质组黄羽肉鸡翅下皮肤的亮度(L*)值与黄度(b*)值显著高于其他2组;饲喂28 d后,常规组和高玉米黄质组跗跖b*值显著提高,高玉米黄质组喙的b*值显著高于其他2组,常规组胸肌b*值显著提高;常规和高玉米黄质组胸肌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常规和高玉米黄质叶黄素对高温条件下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和着色效果均有促进作用,其中高玉米黄质叶黄素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制备不同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HBP-NH2)用于真丝纤维改性,提高真丝织物用活性染料进行无盐染色的上染率和染色牢度。以二乙烯三胺与丙烯酸甲酯为原料,改变合成单体的反应时间(0~6 h),制备出不同的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HBP-NH2(0)~HBP-NH2(6)。通过红外光谱和氨基含量测试证明HBP-NH2中含有大量的氨基和亚氨基等碱性基团,热重分析显示HBP-NH2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将制备的7种HBP-NH2分别用于真丝织物的改性,改性后的真丝织物在以活性染料进行的无盐染色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染色性能,其中以HBP-NH2(5)改性后的真丝织物具有较高的染色K/S值和较好的色牢度。将HBP-NH2作为真丝纤维改性剂,可以实现用活性染料对真丝织物进行无盐染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讨北京油鸡剩余采食量(RFI)与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的关系。试验测定了400只北京油鸡70~98日龄的RFI及98日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并对RFI与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试验公鸡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饲料转化率(FI/GW,FCR)极显著低于母鸡(P<0.01)。公鸡半净膛率、腿肌率和胸肌红度(a*)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公鸡的RFI与FCR、ADFI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腹脂率显著正相关(P<0.05),与胸肌率和腿肌率极显著负相关(P<0.01);母鸡RFI与FCR和ADFI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ADG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腿肌率极显著负相关(P<0.01)。公鸡RFI与胸肌亮度(L*)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色度(C*)显著正相关(P<0.05);母鸡RFI与胸肌a*和C*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色调(H*)和pH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L*和黄度(b*)显著正相关(P<0.05)。由以上结果可见,北京油鸡公鸡的饲料利用效率优于母鸡,且部分屠宰性状和肉质性状与RFI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宁乡猪和杜洛克猪的杂交效果,本实验分别测定了91头宁乡猪和76头杜宁二元杂种猪的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指标,并对不同性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胴体性状方面,与宁乡猪相比,杜宁二元杂种猪的体直长、体斜长、胴体重、肋骨数和眼肌面积极显著提高,背膘厚和皮厚极显著降低;在肉质性状方面,杜宁二元杂种猪的肉色红度(a*)、pH45min和熟肉率极显著高于宁乡猪,pH24h显著低于宁乡猪。相关性分析显示,宁乡猪体斜长和胴体重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71),a*值与黄度(b*)值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r=0.58);杜宁二元杂种猪体直长与体斜长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64),亮度(L*)值与b值极显著相关(r=0.54)。说明杜宁二元杂种猪在导入杜洛克血缘后,其胴体性状较宁乡猪得到较大改善,但肉质性状改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定位影响鸭胸肌肉色性状的候选基因及分子标记,探究肉色性状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中,共测定了555只北京鸭×野鸭F2代资源群体的3种胸肌肉色性状(包括红度a*、黄度b*、亮度L*)。利用北京鸭×野鸭F2代资源群体胸肌肉色性状数据并结合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检测影响胸肌肉色性状的相关基因及可能的因果变异位点。结果显示,肌肉亮度L*、红度a*、黄度b*均属于低遗传力性状,遗传力分别为0.23、0.12、0.13,且肌肉黄度b*变异系数较大(26.18%)。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肌肉黄度与红度存在较强正表型相关(r=0.52),肌纤维直径与肌肉黄度存在弱负相关性(r=-0.16)。利用混合线性模型进行GWAS,发现了1个SNP与肌肉黄度b*潜在显著关联(-log10 P=8.28)。对最高效应SNP进行连锁不平衡检验,发现42个SNPs与最高点SNP存在高相关性(r2>0.4),这些SNPs位于9号染色体0.37~0.43 Mb之间,区间中共包含7个基因。通过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发现只有5个基因在胸肌组织中表达。对这5个基因进行功能注释,确定硒蛋白T(SELENOT)基因为影响肌肉黄度的候选基因。该结果为解析鸭胸肌肉色性状和提高鸭肉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周春晓  陈国强 《蚕业科学》2006,32(3):372-376
为了改善丝织物的服饰性能,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研究了含氟单体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对真丝的接枝改性效果。采用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进行表征,并对整理后的纤维和织物的相关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接枝对真丝的白度、强力影响较小,但接枝后织物的拒水拒油性有明显提高。为优选单体预乳化工艺,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值等接枝参数对真丝接枝率的影响。接枝的较好工艺条件为:单体用量100%~120%,引发剂用量1%,接枝温度70℃、时间100 m in、反应液pH 3。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氨基酸螯合铜对广西乌鸡生长性能、组织黑色素含量、组织乌度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方案,将540只广西乌鸡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和Ⅴ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和Ⅴ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6.5,15.0,30.0,60.0,125.0 mg/kg的铜(以氨基酸螯合铜的形式),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测定各组乌鸡的生长性能指标(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组织黑色素含量、L*值和血清生化指标[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结果表明:除Ⅴ组外,其他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料重比均低于对照组;Ⅱ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最高,Ⅳ组料重比最低。Ⅲ组胸部皮肤、肝脏、肌胃中的黑色素含量最高,Ⅳ组胸肌中的黑色素含量最高;Ⅱ组腿肌、肌胃、心脏、脾脏、肝脏、肾脏、股骨骨膜的L*值最低,Ⅲ组胸部皮肤、胸肌、胫部皮肤、气管、肺脏的L*值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