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县级尺度“三生”用地动态变化及其空间集聚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深入探索土地"三生"(生态、生活、生产)功能格局特征,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指标控制的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1996,2006,2015年3期遥感数据,采用动态度、空间变化分析模型、空间变化率指数对研究区"三生"用地数量变化、空间变化及其变化集聚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研究期间生态用地减少数量突出,后期逐渐减缓;生产生活用地增加幅度明显,年均变化率达5.9%,动态度达12.06%;从整个空间变化率分析,生产生态用地两期变化均强烈,生产生活用地呈增强趋势,生态用地变化逐渐减弱。(2)研究区"三生"用地空间变化前期集聚在黄土丘陵区和山区,后期集聚在平原地貌类型区。[结论]经过20a规划管控,研究区"三生"用地逐步形成北部平原区以生产生态用地和生产生活用地为主的生产生活空间,中部、南部黄土丘陵区和山区以生态用地和生态生产用地为主的生态空间,且生产生活用地功能区扩张和生产生态功能区减少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遏制。  相似文献   

2.
大通水文站水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大通水文站水文泥沙的趋势性、突变性和周期性,揭示其长时间序列的特征,为河口三角洲的发育及演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有序聚类分析法和小波分析法,对大通站近60a来径流量和输沙量时间序列进行特征分析。[结果]大通站年径流量无明显的趋势性变化特征,年际波动较大,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年径流量不存在显著的突变性特征,但具有6和44a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年输沙量具有显著的线性下降趋势,同时年内分配不均;年输沙量存在显著的三级突变性变化,2002年为一级突变,1984年为二级突变,1968和1991年为两个三级突变;年输沙量还存在明显的12和30a周期性变化特征。[结论]大通站年径流量无明显的趋势性和突变性,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年输沙量存在显著的下降趋势,具有明显的突变性和周期性。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对我国沿海渔业生产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引进的FISHBIOENERGETICSMODEL2对我国沿海主要鱼种(带鱼、小黄鱼、大黄鱼)的生长进行了动态模拟,讨论了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水温度升高对渔业生产的可能影响。水温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摄食、产卵、洄游、死亡等,影响鱼类种群的变化,并最终影响到渔业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开发利用。从初步研究结果看,水温升高有可能使冷水性鱼分布范围缩小,性成熟年龄提前,减少怀卵排卵量,降低幼鱼成活率;进而导致成鱼鱼龄缩短,体重减轻和出现“逃避行动”;最终造成成鱼数量减少、渔获量下降。而对于暖水性、温水性以及广温性鱼类而言,水温升高亦有可能对它们的生长、繁殖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四大海区主要经济鱼种的产量和渔获量在气候变化后都将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产量降低幅度在5%~15%,渔获量降低幅度在1%~8%。  相似文献   

4.
Among the few papers related to the gas chromatography (GC)-olfac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important odorants in cooked beef aroma, only one uses roasting conditions, but none of them investigates the appealing aroma during the cooking of the piece of meat. The present paper investigates this top note as perceived from the oven, by analyzing the oven headspace using GC-"SNIF", a GC-olfactometric technique. From the different functional classes of odorants participating in overall in-oven aroma, this first paper focuses only on the role of aldehydes and ketones, as they represent the majority of aroma compounds formed during cooking. To ascerta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se odorants, a microderivatization technique was used, based on (2,3,4,5,6-pentafluorophenyl)hydrazine. The resulting hydrazones exhibit very specific mass spectrometric fragments, leading to a sensitive and specific detection. A total of 23 carbonyl compounds were shown to contribute to the roast beef top note.  相似文献   

5.
韩江上游县级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分析--以梅江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正栋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2):57-60,64
县级是我国行政管理的基层单位,进行县级尺度的LUCC研究对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和规划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根据1990~2000年土地利用详查及变更资料,分析了梅江区土地利用/覆盖的数量变化、区域差异以及空间格局变化。根据定量分析结果给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6.
以景观生态理论为基础,配合水文现象的变化,应用统计分析技术计算各种景观生态指标,生态意涵在不同时期上之变异与能量循环上之改变及其生态代表意义,结果显示嵌块体的聚合大多由泥岩及竹林二种景观所造成,对于不同时期之景观生态变迁,因素分析之三个主成分的解释变异达93.2%.景观嵌块体形状因子与水质之有机营养盐供给因子,具有整体性的高相关性.在景观生态水文方面,景观多样性均一度因子,也能显著地影响到与水库淤积量、冲蚀深度有关之集水区土壤冲蚀因子.综合结果可知泥岩景观嵌块体较为破碎,边缘指数较高,因此能量、物质和营养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以生物胺变化预测腌干鱼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和安全食用货架期的回归方程,以多脂的腌干带鱼和低脂的腌干金线鱼为原料,研究其在常温贮藏过程中的理化指标、主要微生物和生物胺的变化及相关关系,并应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初步建立分析腌干鱼制品的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腌干带鱼和金线鱼在贮藏过程中p H、水分含量和Aw不断下降。葡萄球菌及微球菌、乳酸菌、菌落总数在贮藏3周内呈上升趋势,从第4周开始逐渐下降,而假单胞杆菌和肠杆菌在贮藏第4周之后未检出;组胺、尸胺和腐胺为腌干鱼贮藏过程主要胺类物质,呈上升趋势。5种生物胺(组胺、尸胺、腐胺、色胺、酪胺)、总生物胺量、生物胺相关指标、理化指标、假单胞杆菌均与贮藏时间高度相关,微生物中只有假单胞杆菌与生物胺及其相关指标有相关性;生物胺与理化指标也呈高度负相关。本研究结果为腌干鱼制品货架期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小汎  代力民  王庆礼 《土壤》2007,39(3):415-420
基于RS和GIS技术,结合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江西省新建县1991—2000年(分两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耕地面积减少2199.181hm2,林地面积增加1655.375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1880.467hm2,未利用地减少1290.016hm2,草地和水域面积变化不大。6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建设用地变化动态度最大,其次为未利用地,再次为林地和耕地,且研究区1991—2000年区域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165%。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1991年、1996年、2000年分别为243.687、244.084、244.868,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空间动态度仍以建设用地为最大,其次为未利用地和草地,耕地最小。同时,研究得出了各土地利用类型在研究时段的“涨势”或“落势”状态。新建县1996—2000年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动态度比1991—1996年有所下降,且土地利用变化逐渐由双向转移向单向不平衡转移转化。  相似文献   

9.
绿洲灌区小麦水分生产率在不同尺度上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水分生产率是衡量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用水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综合指标。文章根据民乐县洪水河灌区1995-2006年的气象、灌溉用水量、灌溉面积、作物产量资料,从田间、斗渠、干渠、灌区4个不同尺度分析了小麦灌溉水分生产率年份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尺度上平均灌溉水分生产率不同,田间尺度为1.414 kg/m3,斗渠尺度为1.013 kg/m3,干渠尺度为1.089 kg/m3,灌区尺度为0.894 kg/m3,并且不同尺度上的灌溉水分生产率在年份间的差异也比较大。2001年洪水河灌区实施了节水灌溉工程,不同尺度上的平均灌溉水分生产率在2001-2006年较1995-2000年有所提高,田间、斗渠、干渠、灌区分别提高了7.9%、19.4%、16.5%、7.4%,说明目前斗渠、干渠尺度上节水力度大,节水效益明显,而灌区尺度还有较大的节水潜力,应成为未来农业节水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云南省第一轮《农用地分等规程》中未将海拔作为分等因素的情况且缺少县域尺度海拔对耕地自然质量等影响的变化特征研究,以陆良县为研究区域,采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明不同海拔对耕地自然质量等影响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总体上,陆良县水田、水浇地、旱地自然质量等均与海拔变化呈现线性相关关系,随海拔的升高而呈现降低趋势。(2)海拔低于2 000m区域三者平均自然质量等均相对较高,为9.3~10.9等;海拔高于2 000m区域三者平均自然质量等均相对较低,为10.0~11.8等。因此,县域尺度海拔对耕地自然质量等影响的变化特征规律明显,研究成果可为完善农用地分等理论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景观尺度的艾比湖保护区LUCC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andsat遥感数据解译得到的四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遥感数据(1972年、1990年、1998年、2011年)结合流域近40a气温、降水量、径流量等气象水文数据,通过景观格局分析与统计学方法研究了近40a典型山盆—绿洲—荒漠(MODS)耦合系统——新疆艾比湖保护区LUCC演化及其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近40a研究区景观类型格局的空间转移情况变化明显,且各景观类型间的面积转换频繁。(2)40a内斑块数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景观的异质性程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Shannon均匀度指数都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3)在影响研究区景观格局演变的自然驱动因子中,自然因素中年均、月均降水量的变化对LUCC的影响不明显,人为因素是驱动LUCC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vesicular-arbuscular mycorrhizal (VAM) inoculation on growth and nutrient relationships in two alley-cropping trials, one at the top and the other at the base of a hillslope. Each trial involved three woody hedgerow legumes with cassava (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as the sole intercrop. The hedgerow trees at the base of the slope showed greater survival and higher leaf dry weights than those at the top of the slope, although these parameters were not affected by VAM inoculation, either at the top or the base of the slope. In contrast to survival, the uptake of nutrients, particularly P and N, was higher for inoculated than uninoculated hedgerow trees, both at the top and at the base of slope. Increases in stem and leaf biomass and the uptake of nutrients by the trees we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increases in P uptake, indicating that the improvements were attributable to VAM inoculation. Cassava tuber yields at the base of the slope, from inoculated or uninoculated plant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cassava yields at the top of the slope. These increases at the base of the slope compared to the top of the slope were not attributed to available soil nutrients but to greater VAM spore density. Higher available soil moisture may have been another factor. Increasing the VAM spore density of effective mycorrhiza through proper agronomic practices at the top of a slope may bring about comparable yields o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lope.  相似文献   

13.
脲铵氮肥用作小麦追肥的肥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脲铵氮肥是新近研制的复合氮肥.研究表明,脲铵氮肥用于小麦全期追肥在碱性潮土上的肥效显著好于氯化铵、尿素和碳酸氢铵,N当季吸收率达77.19%,N的当季吸收量和吸收率比氯化铵分别增24.9 kg/hm2和13.26个百分点.比尿素分别增加43.05 kg/hm2、22.98个百分点.比碳酸氢铵分别增加80.7 kg/hm2、43.02个百分点.酸性水稻土上的N吸收量和吸收率比氯化铵分别减少14.25 kg/hm2、7.58个百分点.比尿素分别增加6.15kg/hm2、3.32个百分点.比碳酸氢铵分别增加31.8 kg/hm2、16.98个百分点.在碱性潮土上的小麦平均产量8134.2 kg/hm2,极显著地高于碳酸氢铵和尿素.与单施粉状氯化铵相比虽有增产,但增产差数未达显著.在酸性水稻土上小麦产量虽比尿素、碳酸氢铵增产,但增产差数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灾害干扰受损区自然恢复初期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洪涝诱发灾害干扰受损区的次生阔叶林、杉木林和毛竹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种林型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容重、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等11项土壤物理性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次生阔叶林和杉木林在未受损—刚受损—受损恢复过程中土壤容重先增大后减小,毛竹林逐渐减小;次生阔叶林和杉木林总孔隙度、含水率、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先减小后增大,毛竹林逐渐减小;3种林型土壤质地先变粗后变细。(2)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发现含水率、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可作为评价灾害干扰受损区土壤物理性质恢复能力的主要指标。(3)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得出,3种林型土壤抗蚀性在未受损—刚受损—受损恢复过程中先减小后增大,受损自然恢复状态土壤抗蚀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杉木林、次生阔叶林、毛竹林。研究结果可为灾害干扰受损区土壤物理性质变化规律及土壤恢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RS和GIS的重庆南川区水土流失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流失是导致生态恶化和贫困的根源,在岩溶地区,水土流失对人类的负面影响更大.以重庆南川区为例,利用TM遥感图像,运用ERDAS遥感软件和GIS软件,得到了1988年和2000年水土流失强度图;运用地图代数原理,分析了这两个时期水土流失强度转移变化情况;并通过水土流失强度图和水土流失相关地理特征(岩性、坡度坡向、高程、土地利用等)叠加分析,得出水土流失在不同地理特征中的表现;通过室内人工降雨模拟,得出该地区水土流失量随降雨强度和坡度增加而增大的关系.本研究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依据,对当地经济发展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日光温室茄子尽管施用足量的有机肥 ,但棚内 CO2 浓度还是较低 ,中午放风时冠层浓度只有 2 6 0~ 80 0 mg/ L,略高于外界浓度。茄子定植后 110天时 CO2 积累最快 ,从下午 17:0 0至第二天早晨 7:0 0 CO2 平均增加 10 9mg/ L.h,同时日出后 7:5 0~ 9:4 0冠层中 CO2 浓度下降量最多 ,平均下降 97mg/ L.10 min。  相似文献   

17.
水稻追肥合理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稻追肥施用技术随水稻的栽培技术变化及水稻品种更新需不断创新。通过对南京市水稻追肥专用肥的适宜用量、配比及施用方法的研究 ,结果表明 :(1)水稻追施 30 %氮钾硅复合肥 (N∶K2 O∶SiO2 =16∶12∶2 )比仅追施氮肥的提高产量达 9.0 % ,且提高氮肥利用率 4.5个百分点。 (2 )水稻追施氮钾硅复合肥时 ,采用“无水层”施用法比“有水层”施用法提高水稻产量达 13 .6 % ,且提高氮肥利用率 9.4个百分点。 (3)水稻采用“无水层”施用法追施 30 %氮钾硅复合肥时 ,以 345kg/hm2 的用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提高日光温室内主动蓄放热的热能利用效率,该研究在日光温室内的顶部空间,构建了基于曲面菲涅尔透镜的直散分离系统,该系统对顶部区域的空间利用率为25.8%。利用光学仿真软件对不同入射角的太阳光进行追踪,并对该曲面菲涅尔透镜在典型日条件下的接收效率和焦斑分布进行分析,得到一日内的变化规律。在直射光集热测试方面,正午时段内,该系统的集热效率可以达到45%。对比散射光环境对温室的影响,发现试验区全天光照度减小约为10%~40%。该文以主动集热土垄加温系统提升栽培土垄温度作为试验组,并与不加温对照组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可提高土垄温度4.5~5.0℃。连续晴天情况下,土垄加温系统的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为1.5~1.9。研究表明此新型温室集热方式可提高空间利用率,改善温室内光热环境,同时利用午间强直射光集热,实现太阳能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9.
艾比湖面积变化及其径流特征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艾比湖湖面的不断退化,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研究艾比湖面积变化对于艾比湖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北疆地区的生态都有着重大的作用。利用2008—2015年逐月的高分遥感影像信息源,提取湖泊边界归一化坐标系和投影方式并以GIS工具对湖泊分析获取湖面变化信息。并提取年2013年3—10月份的艾比湖湖面边界,进行边界叠加对年内湖面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合博乐市水文水资源局所实测的1989—2007年的艾比湖湖面面积对其年际变化进行分析。同时对博尔塔拉河和精河的1992—2012年的径流数据、降水量数据、平均气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河流的径流特征,探讨支流径流变化对艾比湖面积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利用湖泊动态度对艾比湖湖面面积进行分析,其部分年份有增加的时期,但是整体上呈现减少的趋势;(2)以2013年为例对艾比湖3—10月份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监督,发现从3月份开始艾比湖的面积在不断减少,在10月份湖面面积最小,且大部分水体变化发生在西北方;(3)对艾比湖入湖水量与湖面面积进行统计分析,二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71。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平谷区耕地面积变化及其驱动力的数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广辉  张凤荣  张晋科  张琳  陈军伟 《土壤》2007,39(3):408-414
以北京市平谷区为研究区域,讨论了不同地貌区耕地数量变化的空间差异及其流向,并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整个研究区以及各地貌区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虽然各地貌区耕地数量变化具有空间差异性,但总体上均表现出强度大、比率高等特点;②整个研究区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流向是园地,其次是建设用地;③对整个研究区以及各个地貌区两个层次上驱动机制的数理分析表明,不同区域耕地数量的变化是由不同的驱动因素导致的,但总体而言,其转化都是由社会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共同引起的,其中社会经济环境中的人文因素影响更大;④不论在何种地貌区域,耕地资源禀赋,即耕地本身的数量和质量,并不是一个驱动因子,说明耕地的转化程度不随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应加大对优质耕地以及重点区域耕地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