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银杏雄株开花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从泰安和郯城共5050株银杏雄株中筛选出的26个优良单株的开花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这些单株具有花期长、花粉量大及花粉生活力强等特点。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花期逐渐延长,但小孢子叶球数/短枝下降。每米长枝上的短枝数最高达45个。短枝长与小孢子叶球数/短枝呈极呈著的正相关。3年生枝段短枝开花率最高,达96%。每个短枝上小孢子叶球数最高达645个,每个小孢子叶球最多含花药58个,每个花药含有花粉粒最高达23×104个,平均每个小孢子叶球含花粉粒达65×104个。14#单株出粉率达683%。一株45年生雄株可产花粉165g。花粉生活力平均为92%。授粉后座果率90%,有胚率91%。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油松小孢子叶球性反转现象的观察,结果表明:已经完成分化的正常小孢子叶球发生了性反转,从其顶端的小孢子叶开始向基部逐渐转变成大孢子叶,直至整个小孢子叶球转变成异常的大孢子叶球;异常大孢子叶球具有接受花粉的能力,并在枝条上发育成为蔟状着生的小球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形态学和解剖学两个角度对松属植物大、小孢子叶球发生、发育的特点以及大、小孢子叶球发育过程中存在的几种特殊现象进行综述,系统地总结了大、小孢子叶球发生部位、发生时间、分化阶段特征以及小孢子叶球中花粉的发育、大孢子叶球发育中颈卵器的形成等多个重点阶段,提出了继续开展相关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麻竹花粉发育过程观察及其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麻竹为材料,采用醋酸洋红、碘-碘化钾压片以及石蜡切片的观察方法对麻竹花粉发育全过程进行了研究,初步将这一过程划分为8个时期,即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小孢子早期、小孢子中期、小孢子晚期、二胞花粉早期、二胞花粉晚期和成熟花粉期,并描述了各个时期的基本特征。麻竹花粉发育过程基本正常,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主要为左右对称型,也有四面体形的,成熟的花粉为3-细胞型,具单一萌发孔。  相似文献   

5.
杜松小孢子的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杜松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杜松的雄球花3月初开始分化.小孢子囊壁一般包括3层细胞:表皮、中层和绒毡层.造孢细胞在3月中旬形成,3月下旬形成小孢子母细胞,4月上旬开始减数分裂,4月中旬形成四分体,4月下旬小孢子从四分体释放出来.5月上旬开始散粉,成熟花粉粒为单核花粉粒.散粉后,胚珠内的花粉萌发出一短的花粉管后休眠,第2年4月份开始分裂形成管细胞、不育细胞和2个精子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发育表现出不同步现象,部分小孢子母细胞在发育过程中退化,在小孢子囊内形成空腔.小孢子囊在小孢子叶基部远轴面和叶腋处都有发生,小孢子叶球为复合小孢子叶球.  相似文献   

6.
油杉花粉个体发育中淀粉粒消长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油杉小孢子发生、花粉形成和花粉萌发过程中淀粉粒的消长动态作了详细观察。油杉于1月后旬形成花粉母细胞,2月上旬完成减数分裂形成小孢子,小孢子经过连续4次有丝分裂后于2月底形成5-细胞型的成熟花粉粒,3月初油杉开始传粉。油杉花粉个体发育中淀粉粒有明显的消长规律,存在2次淀粉粒积累高峰:一次是花粉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之前,另一次是小孢子进行有丝分裂之前。花粉个体发育中淀粉粒的分布也具规律性:在减Ⅰ中期淀粉粒逐渐呈赤道区聚积,在减Ⅰ后期淀粉粒均匀地移向二子核周围,最终淀粉粒平均分配在4个子细胞内;花粉成熟发育期间,淀粉粒聚集在核的周围,散粉前一天成熟花粉中的淀粉粒全部消失,初步鉴定认为,淀粉粒转变为脂肪。在花粉萌发实验中,淀粉粒重新在其花粉管中出现。初步认为,成熟花粉粒中是否积累有淀粉粒并没有系统发育意义,仅是一种传粉生物学特性之一。  相似文献   

7.
梨花粉量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阿克苏地区和酒泉地区主栽的香梨及其常用授粉品种以及部分香梨杂种后代(只见于阿克苏地区)的花粉量做了连续2-3年的重复调查。结果表明:10个常规梨品种(含1个野生杜梨)的花粉量平均值为5856,与正常发育类型的杂交株系相当(其花粉量均值为6229),远高于少粒空壳型的杂交株系(其平均花粉量只有1857);各品种(株系)花偻量年度差异十分明显,变异率从0.29%-141.4%不等;常规梨品种的花粉量年度变异率明显低于杂交株系中花粉正常发育类型,研究表明品种(株系)基因是控制花粉量的主导因子,营养条件、激素失调常影响小孢子的形成与发育。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的雄性可育株和不育株进行了形态解剖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的雄性不育属于无花粉型。不育株叶色较正常可育株深绿,有曲枝现象,小孢子叶球“簇”苞片较早松开,小跑子囊也较早露出。雄性败育发生在孢原细胞到四分体时期。同一小孢子叶球上的小孢子发生和发育不一致。不育株输导组织结构的异常、小孢子囊壁中层细胞的增生和绒毡层过早解体及囊外的包被结构,是导致其败育的主要原因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姥山杉木初级种子园、杉木种源林和普通杉木林为对象,对杉木雌雄球花在树冠中的分布及其发育过程,雄球花特征值频率分布,雄球花大小分类及花粉产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雌雄球花在树冠中的分布具有成层性。雌球花主要分布在树冠上、中部,雄球花则主要分布在下、中部。杉木雄球花及花粉特征值频率分布为偏态分布。雄球花的大小可按小孢子叶球数平均值一倍的标准差,分为大、中、小3类。花粉的客重为656.071 8mg/cm~3。用容重法测得的每个孢粉囊产生的花粉为3700粒。姥山杉木种子园平均每株母树产生花粉约697 g,约35.1亿粒。整个种子园产花粉约12681kg,约6.5478×10~(14)粒。偏雄,宜进行适当改造。  相似文献   

10.
以城市庭院绿地栽培的樟子松为材料,观察分析球花发育和传粉等开花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2013年的气候条件下,群体花期持续10 d,单株传粉变动于5~8 d之间,平均为6.2 d。在不同植株中,雄球花花序大小和着生的小孢子叶球数量有明显的差别,1、2、3号树的雄花序平均长度和平均着生小孢子叶球数量分别为3.2 cm和68枚、2.8 cm和52枚、2.4 cm和44枚。小孢子叶球膨大显露、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群体撒粉初期、群体撒粉结束期4个阶段≥10℃有效积温分别为68℃、141℃、278℃和367℃。  相似文献   

11.
以四川杉木种子园母株为试验材料,观察春季雄球花和小孢子叶球外部形态发育与小孢子发育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同一个小孢子叶球上的小孢子叶发育基本同步;小孢子叶的颜色和长度与小孢子发育极其相关,小孢子叶球整体呈青色、长5?mm时,其内部小孢子基本处于四分体时期;当小孢子叶之间的鳞片失水变黄、小孢子囊壁变为淡黄色时,其内部小孢...  相似文献   

12.
毛白杨胚胎学观察Ⅰ.花药的结构及花粉的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所用植物材料于1980-1982年分期分批取自河南郑州和北京等地的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雄株。小孢子发生属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有三种形式:四面体形,左右对称形和交叉型。单核小孢子有丝分裂多不均等,少为均为分裂,形成大小一致的两个细胞,以致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无法区别,这部分小孢子可能已在体内即走上Vasil(1980)所归纳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孢子体发育的B途径。对毛白杨雄性不育的形态解剖特征着重予以描述,不散粉的花药皱缩;花粉囊壁层表皮细胞的胞壁呈犬牙状,败育花粉形态多样,大小不一,无核或核极小;无色或染色极深,从发育过程来看,花粉的败育主要是由于减数分裂II末期产生不正常四分体的缘故。同时,绒毡层在减数分裂期间发育极不正常,可能与花粉的败育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雌、雄球花的形态发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马尾松雌、雄球花的形态变化与发育进程。①雄球花(即小孢子叶球):雄球花芽聚生于当年春梢基部,外被芽鳞,芽鳞张开球花显露。小孢子囊由表皮、中间层、绒毡层和造孢组织组成。绒毡层细胞是双核的。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形和对称形。单核花粉时期花粉外壁延伸成2个大小相同的气囊;成熟花粉具2个原叶细胞、1个生殖细胞和1个管细胞。②雌球花(即大孢子叶球):雌球花芽着生于当年春梢顶端,顶部芽鳞张开后雌球花显露。珠鳞以螺旋状排列在球花中轴上,腹面着生两枚倒生胚珠。胚珠由珠被和珠心组成,单珠被,受粉时珠鳞张开;珠心内含1或2个大孢子母细胞。雌球花各发育阶段的出现时间,均较雄球花迟。  相似文献   

14.
利用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低温装载技术,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杂种鹅掌楸花粉发育不同阶段细胞内游离Ca2 的分布,以其相对荧光强度的强弱来衡量细胞内游离Ca2 水平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在初生造孢细胞中Ca2 荧光较弱,次生造孢细胞和小孢子母细胞时期Ca2 荧光增强.早期四分体小孢子细胞质中Ca2 荧光强度较强,胼胝质壁无荧光;后期细胞质中的Ca2 荧光减弱,而胼胝质壁处Ca2 荧光增强.小孢子内Ca2 分布不均匀,细胞质中的Ca2 荧光较弱,细胞壁处Ca2 荧光较强,二细胞花粉时期,细胞呈现较强的Ca2 荧光.在花药壁组织内Ca2 分布也呈现规律性的变化:造孢组织时期,花药壁组织Ca2 荧光强度在不同壁层组织中分布均匀;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药壁中层细胞Ca2 荧光最强,绒毡层细胞次之;单核小孢子时期,绒毡层细胞呈解体状态,Ca2 荧光最强,并保持到二核花粉时期直至绒毡层完全消失,但此时花药纤维层发育形成,表现出较强的Ca2 荧光.花药组织中Ca2 分布动态显示出Ca2 由外而内流动的迹象,而且细胞内游离Ca2 分布特征与花粉发育过程的重要转变环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利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黄金梨花药发育和花粉发育过程中细胞形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开花时黄金梨花药干瘪,花粉粒极少,每个花药中只有30粒左右花粉,表现出雄性不育的空囊花药;导致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绒毡层细胞在花粉母细胞时期出现畸形,提早解体,致使绝大多数小孢子母细胞不能正常发育;从3月20日开始,绒毡层细胞逐渐解体,花药开始出现空腔,随着时间推移,空腔逐渐加大,到4月1日基本变成空囊花药。花粉粒中没有细胞核,花粉粒细胞壁开始破裂。  相似文献   

16.
对辽宁省抚顺县哈达林场台沟种子园的长白落叶松花粉飞散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散粉期历时8天左右,主要集中在前3天。在无风条件下,一天内花粉的飞散数量,随着温度由低天高呈现由少到多的变化,在有风的条件下,散粉量随着风速的增减而呈现增多或减少。树冠不同部位花粉密度不同,树冠上部明显小于下部,花粉在园内水平分布不均匀,由西到东花粉量逐渐增加,在种子园的西部花粉量由北到南逐渐增加,花粉量在水平  相似文献   

17.
油松花粉采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承德县油松林花粉量及花粉及采摘日期的调查,进而对油松花粉量与郁闭度、树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承德县采摘花粉日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因地理位置不同而有差异;阳坡油松林中平均产干粉为103kg/hm^2,阴坡为66.4kg/hm^2;花穗成熟初期,林地平均温度为22.3℃,日平均温度为15.5℃;花粉产同与坡向及树有一定。阳坡、郁闭度小的林分花粉产量比阴坡郁闭度大的林分高55.1%。本调查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承德县油松林花粉量及花粉采摘日期的调查,进而对油松花粉量与郁闭度、树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承德县采摘花粉日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因地理位置不同而有差异;阳坡油松林中平均产干粉为103kg/hm2,阴坡为66.4kg/hm2;花穗成熟初期,林地平均温度为22.3℃,日平均温度为15.5℃;花粉产量与坡向、郁闭度及树龄有一定关系。阳坡、郁闭度小的林分花粉产量比阴坡郁闭度大的林分高55.1%。本调查研究为花粉的采集和培育油松花粉林提供了依据,亦为干旱阳坡油松林经济效益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绣球花发育的形态学指标与减数分裂进程的对应关系,观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及花粉特征,为绣球种质创新奠定工作基础。【方法】采集不同发育阶段的花序,卡宝品红压片后,观察可育花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情况,统计减数分裂异常现象出现的比例,利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并测定花粉萌发力。【结果】1)绣球‘无尽夏’花序边缘的装饰花开放之前,可育花的花粉母细胞细胞质浓厚、核仁明显。当花序边缘的装饰花微微开放时,可育花的花蕾直径在3~3.5 mm,花药宽约0.5 mm,长约1 mm,此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入粗线期。随着可育花进一步发育,可以观察到从终变期到花粉粒的各个时期。花序边缘的装饰花完全开放时,可育花的减数分裂已经结束,此时可育花的花蕾直径在4 mm左右,花药宽约1 mm,长约1.5 mm。2)绣球‘无尽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正常,2个杂种F1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出现大量异常现象。Hydrangea macrophylla ‘Magical Jade’×H. chinensis的杂种F1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有46....  相似文献   

20.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梓树小孢子发育进行细胞学观察,对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与花蕾大小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梓树花粉母细胞呈半圆形排列,小孢子四分体属四面体型,绒毡层属分泌型,花粉粒为复合花粉。小孢子各发育时期与花蕾大小之间存在较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