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杀虫剂对蜜蜂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杀虫剂对蜜蜂的亚致死效应,对综合评价杀虫剂的生态效应及合理使用杀虫剂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生物学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综述了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对蜜蜂的亚致死效应。杀虫剂对蜜蜂的亚致死效应,因用药种类、试验剂量和蜜蜂受药时间而异,产生的机理也十分复杂。今后应着重开展新型杀虫剂对蜜蜂亚致死效应研究,特别是对生化和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以及杀虫剂复合污染对蜜蜂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太长,药效残毒仍较大时,农药即可能被采集蜂吸入体内或粘附予体表。速效或高毒杀虫剂,蜜蜂可能由于吸入或粘附致死的剂量而在返回蜂巢之前被毒死。如果杀虫剂量没有达到致死水平,通过蜜蜂活动会随之进入蜂箱;再者是蜂农喷杀虫剂时,不可避免地会将脾上的蜜粉沾上药液,或者是在用杀虫剂熏烟时被蜜粉吸收一部份,造成蜂产品的当今蜂蜜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买主对质量的要求十分苛刻,特别强调蜂蜜中不得含有杀虫剂。杀虫剂进入蜂箱的方式在蜜蜂采集过程中正赶上喷洒农药或离喷药时间不  相似文献   

3.
<正>熊蜂是蜜蜂科熊蜂属的昆虫,耐低温与低光照,并且能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是设施温室及露天作物的高效授粉蜂种。近几年来,熊蜂在我国的设施温室内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温室内空间狭小,被熊蜂蜇刺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旨在指导农户正确地与熊蜂相处,降低被熊蜂蜇几率,并对蜂蜇后反应及处理进行简单介绍。熊蜂蜂王和工蜂的蜇刺可以反复蜇人。熊蜂的蜂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适应温室作物传粉的最佳授粉昆虫--熊蜂和国外对熊蜂的研究应用情况.结合京郊熊蜂资源,开发筛选优势蜂种,解决设施作物授粉问题.  相似文献   

5.
雄性蜂头部下唇腺分泌物在蜂王和雄性蜂交尾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雄性蜂下唇腺分泌物组成特性,本研究以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物种长翅熊蜂Bombus longipennis雄性蜂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气相色谱技术对其下唇腺分泌物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长翅熊蜂雄性蜂下唇腺分泌物挥发性成分共28种,...  相似文献   

6.
对贵州省黄槐决明的主要访花昆虫种类、访花行为以及日活动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共观察到15种访花昆虫,其中膜翅目种类最多。根据访花昆虫访花频次及行为观察,明确了黑足熊蜂与淡脉隧蜂是其主要传粉蜂;黑足熊蜂的平均访花频率大于淡脉隧蜂,且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传粉效果好于淡脉隧蜂。7:00~7:30为黑足熊蜂的访花高峰期,此时采粉积极,随着时间推移,访花蜂次逐渐减少;淡脉隧蜂的访花高峰晚于黑足熊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酒泉市肃州区赛特紫花苜蓿良种繁育基地授粉昆虫的初步调查与观察,发现:其授粉昆虫有2科7属1 8种,其中切叶蜂、地蜂、熊蜂、木蜂、蜜蜂和食蚜蝇是制种苜蓿主要的访花者,切叶蜂、地蜂和蜜蜂是其授粉的优势蜂种;不同蜂种有多种采集植物对象与特点;苜蓿属典型的异花授粉植物,虽为雌雄同花,却自交不育或自交亲合力很低,其种子繁育生产主要借助传粉昆虫完成授粉;尤其是在授粉昆虫觅巢繁育期间禁用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切实保护和人工饲养切叶蜂、地蜂等地产野生蜂种和引进蜜蜂授粉是提高苜蓿种子产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蜜蜂所蜂种质资源与育种团队探明了我国四种本土熊蜂的蜂王生殖性状与蜂群大小特性,相关研究结果在《Insectes Sociaux》杂志上在线发表。据悉,熊蜂是众多野生植物和农作物的传粉昆虫,在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中国已知熊蜂  相似文献   

9.
《中国蜂业》2016,(7):23-27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而从境外引入外来蜜蜂、熊蜂或胡蜂用于养殖或为设施农业授粉的现象已经很普遍。但引入外来蜂种应慎重,外来蜂种逃逸为野生种群后,因缺乏自然天敌会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与本地传粉蜂形成食物竞争或捕食关系,还有可能传播病虫害、干扰本地传粉蜂的生殖,甚至破坏植物-传粉者之间的互利关系,对本地传粉蜂类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可能产生较大危害。在大量外来蜂种进入我国的现状下,为保护本地传粉蜂的物种多样性,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建议引种单位应充分评估引种风险并严格管理外来蜂种;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开发本地熊蜂资源为设施农业授粉服务;建立中华蜜蜂保护区,保护我国本土蜂种。  相似文献   

10.
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发布了一份杀虫剂对蜜蜂、熊蜂和独居蜂造成严重威胁的研究报告,其中报告强调植物保护剂对蜜蜂的危害最大。 这篇报告在2012年春季的《科学》杂志上刊出,引起欧盟成员国的关注。养蜂协会要对危险评估方案进行评价。EFSA用此来解释欧洲蜜蜂、野生蜂等授粉者数量在减少。  相似文献   

11.
国外成功地利用熊蜂为温室和塑料大棚农作物授粉。我国的研究单位奋起直追 ,对熊蜂繁育技术研究也获得了成功。我国野生熊蜂资源丰富 ,多年前 ,吴燕如和王淑芬在《云南蜜蜂志》一书中曾对分布于云南的27种野生熊蜂作了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和地理分布的调查分析。我国近年塑料大棚大量涌现 ,由于棚内作物授粉一般蜜蜂不够理想 ,因此民间对熊蜂授粉方面也不乏有人进行探索 ,说明了坚持用蜜蜂代替进口熊蜂为温室与塑料大棚授粉已成为一个陈旧观念 ,而我国自己驯养和繁育授粉熊蜂来代替进口熊蜂才是当务之急。我认为熊蜂的繁育不会像驯养排蜂那…  相似文献   

12.
◆海◆外◆蜂◆业集锦◆◆熊蜂授粉需求增长温室熊蜂授粉的需求正在增长,新西兰最大的熊蜂饲养场正在研究其对室外作物的授粉作用。由于饲养室外授粉用熊蜂的费用较高,并且其生存期比蜜蜂短。这给熊蜂授粉的推广带来困难。但是一箱蜂为1500m2温室授粉的费用和用1...  相似文献   

13.
科技     
<正>中国熊蜂物种资源丰富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蜂种质资源与育种团队研究发现,中国是全球熊蜂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中国境内125种熊蜂可以划分为4大生物地理区系,其中26种熊蜂被鉴定为指示物种。研究结果为我国野生传粉昆虫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基础。该成果在线发表在《整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相似文献   

14.
正蜜蜂是重要的传粉昆虫,其提供的传粉服务对保障农作物生产和维护生态系统平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阶段由于大量施用农药和生态环境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范围内传粉昆虫数量呈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评估农药残留对传粉蜂类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具有亚致死效应,对蜜蜂的觅  相似文献   

15.
杨巧燕  陈威  孙小玲  刘长仲 《草业科学》2016,33(7):1418-1425
为了明确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e)捕食功能的影响,为害虫综合防治中有效协调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研究采用胃毒和触杀两种受药方式,分析了吡虫啉、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3种杀虫剂的亚致死剂量对多异瓢虫捕食量、捕食功能反应模型、捕食速率以及寻找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多异瓢虫捕食作用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吡虫啉。在杀虫剂亚致死剂量下,多异瓢虫捕食功能反应模型的结构没有变化,还是典型的Holling-Ⅱ型,但模型参数发生了改变。其中,瞬时攻击率下降6.01%~25.81%,处理猎物时间延长17.32%~71.82%,最大理论捕食量降低14.75%~41.80%。此外,捕食量、捕食速率和寻找效应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降低6.71%~37.36%、9.81%~29.45%和29.58%~7.85%。以上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多异瓢虫捕食功能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熊蜂(Bumblebee)为膜翅目蜜蜂总科熊蜂属昆虫[1],体形较大,喙长,采集能力强,对低温弱光高湿环境的适应能力显著优于蜜蜂和壁蜂,特别适合于作为温室番茄、甜椒、黄瓜、甜瓜、茄子等多次开花结果蔬菜授粉用昆虫[2,6].实验证明,经熊蜂授粉可使温室作物平均增产15%~30%,品质显著提高[2,5,8].由于熊蜂的这一优点,使其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被广泛研究,并于70年代开始形成熊蜂授粉技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17.
试验测定和分析了Bombus pyrosoma、B.terrestris、B.patagiatus和B.lucorum 4种熊蜂蜂王初生重和三型蜂的喙长,结果表明:4种熊蜂的蜂王喙长与初生重均存在高度正相关性,各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同种熊蜂三型蜂间,蜂王喙长明显长于工蜂和雄蜂的喙长,除B.pyrosoma工蜂喙长明显长于雄蜂的喙长外,其他三个熊蜂种的工蜂与雄蜂喙长相等.同型蜂4种熊蜂间,B.pyrosoma和B.terrestris蜂王初生重和工蜂喙长分别相等,蜂王喙长和雄蜂喙长均不等,B.patagiatus和B.lucorum的蜂王初生重和三型蜂喙长分别相等,但前两者蜂王初生重明显重于后两者的,三型蜂喙长分别长于后两者的.  相似文献   

18.
英国科学家在使用杀虫剂之前,往蜜蜂采集的作物上喷洒蜜蜂报警激素2—庚酮和异戊基醋酸酯(盐),以便了解该激素有无保护蜜蜂不受杀虫剂毒害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有很多蜂群的地方,高浓度的报警激素能从包括油菜在内的,对蜜蜂最有吸引力的作物上驱走相当大比例的采集蜂。不知是否熊蜂也用激素传递危险信  相似文献   

19.
熊蜂微孢子虫感染熊蜂(Bombus spp.)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引进蜂种(B.terrestris)和国内蜂种(B.lucorum)分别提取微孢子虫,在两寄主工蜂的幼虫,蛹和成蜂间进行交叉感染.结果显示两种来源的微孢子虫能相互感染其寄主蜂,且幼虫、蛹和成蜂两两间无显著差异;用国内蜂种(Blucorum)提取的微孢子虫感染四种熊蜂(B.lucorum,B.pyrosoma,B.ignitus,B.terrestris),结果显示出同一种寄主提取的微孢子虫感染不同蜂种,对原寄主的感染率高于异源寄主,但死亡率低于异源寄主,不同来源的微孢子虫对不同寄主熊蜂感染程度的不同,是不同基因型的寄主群和不同基因型的寄生群间相互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熊蜂是设施作物最理想的传粉昆虫之一。农业发达国家早已把熊蜂授粉技术纳入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措施之一 ,并已作为常规技术来应用 ,对提高作物产量 ,改善品质 ,增加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是熊蜂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且有 7家熊蜂研究单位。目前世界已知命名熊蜂1 2 0种 ,我国已命名 1 0 2种 ,而且分布区域已基本摸清。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有关科技人员 ,坚持走开发本国熊蜂资源的道路 ,对北京及河北省部分地区的野生熊蜂资源进行了广泛调查 ,早春从田间捕捉到熊蜂 5 5 0只 ,经专家鉴定共有 1 1种 ,从中筛选出了 5个不同优势蜂种进行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