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揭示南滚河自然保护区昆虫区系特点,采用样地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调查、记录该保护区昆虫12目,110科,602属,932种,分析物种的分布型和区系成分。结果表明:南滚河自然保护区昆虫区系具有典型东洋界特征,与古北界关系最密切,与新热带界关系最远;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该保护区昆虫区系具有典型的华南区特征,与华中区和西南区关系紧密,与青藏区关系疏远。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哀牢山自然保护区蚂蚁区系特征,采用样地调查法采集蚁科昆虫10亚科、60属、206种,分析了属和种的分布类型和区系成分。结果表明,哀牢山自然保护区的蚂蚁区系具有典型东洋界特征,在属级水平上与古北界关系最密切,与新热带界关系最疏远。在种级水平上以东洋界成分占优势,与古北界关系最密切,与新热带界关系最疏远;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该保护区蚂蚁区系具有典型西南区特征,与华中区和华南区关系密切,与东北区关系最疏远。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呈西北-东南走向,地处横断山三江并流地区、云贵高原和滇南热带谷地之间,致使三大地理区域的物种在此汇聚。此外,哀牢山西坡主要受印度洋季风影响降雨量较大,东坡主要受印度洋季风控制降雨量较小,多样的气候条件为蚂蚁物种创造了丰富的栖息条件,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因而出现了较高的蚂蚁物种丰富度。  相似文献   

3.
1889—2020年,国内外蚁类学家实际记载西藏蚂蚁5亚科、22属、54种;本研究记载西藏蚂蚁10亚科、57属、183种,比前人研究新增5亚科、35属、129种,新增记录的5个亚科是钝猛蚁亚科(Amblyoponinae)、刺猛蚁亚科(Ectatomminae)、行军蚁亚科(Dorylinae)、细蚁亚科(Leptanillinae)、伪切叶蚁亚科(Pseudomyrmecinae),显著丰富了西藏的蚂蚁区系研究。西藏蚂蚁区系是古北界与东洋界成分的混合体,以东洋界成分占优势,古北界成分相对贫乏,与其他动物地理界存在一定渊源关系;属级水平上与其他动物地理界的紧密度依次为澳洲界、非洲界、新热带界、新北界;种级水平上与其他动物地理界的紧密度依次为澳洲界、新北界、非洲界、新热带界。蚂蚁物种多样性主要受气温和降雨影响,从北向南随着纬度降低,气温升高,蚂蚁物种丰富度升高;从西到东随着经度升高,降雨量增加,蚂蚁物种丰富度上升。依据西藏境内古北界、东洋界物种的垂直分布信息,提出以喜马拉雅山南坡和藏东南地区海拔2 750 m等高线作为古北界与东洋界的划界标准,为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提供参考依据。光亮黑蚁(Formica candida Smith)的垂直分布达到5 183 m,是目前已知世界蚂蚁垂直分布的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中国始叶螨属的区系特点,本文整理了中国始叶螨属40种的分布信息区系的地理成分,采用区系型单式及复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其区系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始叶螨属在世界动物地理六界区划中有8种区系型,以东洋界区系为主,比重45.00%;其次为古北界-东洋界跨区区系型,比重22.50%。在世界动物地理十一界区划中有14种区系型,仍以东洋界区系为主,比重30.00%;其次为中日界区系,比重22.50%,跨区区系中以中日界-东洋界跨区区系为主,比重15.00%。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有16种分布型,以华南区区系为主,比重25.00%;其次是华中区区系,比重20.00%。因此认为,中国始叶螨属在世界六界区划中以东洋界区系为主导,与古北界区系间联系紧密,和新北界区系的联系明显;在世界十一界区划中,亦以东洋界区系为主导,与中日界区系和古北界区系间联系紧密,和新北界区系的联系明显。中国始叶螨属在世界十一界区划中国部分中以东洋界区系和中日界区系为主;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华南区区系和华中区区系的重要性相近,华南区区系、华中区区系和华北区区系间的联系密切;中国始叶螨属中国特有种以华南区分布最多,其次是华中区。使用世界十一界动物地理区划能更为全面、详细、明确地解析中国始叶螨属的区系构成和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蝽类144种,隶属18科113属,其中17种为广西新记录。属种组成分析表明,猎蝽科、缘蝽科、蝽科、盲蝽科和长蝽科是猫儿山蝽类的优势类群,构成保护区蝽类区系的主体,但属种数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显示猫儿山仍有大量蝽类物种有待发现。区系分析表明,在世界动物地理区中,猫儿山蝽类区系以东洋界种类和东洋界+古北界种类为主体,具有典型的东洋界性质,并与古北界有密切联系;在中国动物地理区中,猫儿山蝽类区系与华南区关系最为紧密。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新疆吐鲁番盆地土壤甲螨区系分布特证,为土壤甲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区系分布的系统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于2015-2019年,采用野外采集和室内分类鉴定方法对吐鲁番盆地土壤甲螨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研究区共获得土壤甲螨59科77属98种,其中中国新纪录种14种,新疆新纪录种70种和已知种14种。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古北界成分13种(13.27%),跨区古北界+东洋界的种类38种(38.78%),广布种8种(8.16%)。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划分中,以单区型"蒙新区"为主(18种,18.37%),在跨区分布型中,含东北区跨区分布型最多13式50种(51.22%)。【结论】吐鲁番盆地土壤甲螨区系以古北界种类为主,与东洋界种类重叠率较高。中国动物地理区中具有典型蒙新区特征,与东北区的共有种类最多。  相似文献   

7.
概述叶蝇科昆虫的生活史、食性、适蚁性和盗寄生性等生物学特性,并对叶蝇科、属、种的地理分布进行分析.叶蝇科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的分布统计结果表明,叶蝇科3亚科均为世界性分布.真叶蝇亚科属级阶元在东洋界丰富度最高,其次为新热带界;其种级阶元在东洋界分布最丰富,其次为古北界,非洲热带界和澳洲界分布的数量较少.平鬃叶蝇亚科属级阶元在新北界丰富度最高,其次是古北界和非洲热带界;其种级阶元在非洲热带界最为丰富,其次为新热带界和古北界.叶蝇亚科属级阶元在非洲热带界、新北界、新热带界丰富度较高,古北界和东洋界丰富度较低;其种级阶元在新热带界最为丰富,其次为非洲热带界,分布最少的为古北界.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中国铲头叶蝉属昆虫区系特点,在标本采集和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铲头叶蝉属昆虫区系的地理成分.结果表明,中国铲头叶蝉属18种昆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有4种分布型,以东洋界为主,其次为古北界;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有13种分布型,以华中区为主.中国铲头叶蝉属昆虫区系东洋界与古北界联系紧密,与中国地跨东洋和古北两大...  相似文献   

9.
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对罗山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进行了综合科学调查,同时结合有关资料,对该地兽类区系特征及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共调查到罗山有兽类36种,隶属6目14科31属,其中啮齿目种数最多,有15种,占保护区兽类总种数41.67%。根据区系特征,罗山36种兽类动物中,古北界种类25种,东洋界种类3种,广布种类8种。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可以看到罗山兽类动物含华北区的跨区区型有30种,复计比重达83.33%,说明罗山兽类动物区系和华北区区系关系更为紧密。罗山兽类生态分布分析表明,生境类型中山地荒漠草地分布的种类最多,有26种,占保护区兽类动物的72.22%。  相似文献   

10.
鄂东3个自然保护区蚂蚁种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维  黄建华  周善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31-3132,3170
通过对湖北东部天堂寨自然保护区、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和大洪山自然保护区调查,结果表明,3个自然保护区共有蚂蚁44种,隶属于4亚科,26属,其中有25种为湖北省分布新记录。在区系组成上,东洋界种类25种,占全部种类的56.8%;东洋界和古北界均有分布的种类19种,占全部种类的43.2%,这表明3个自然保护区的蚂蚁以东洋区为主。  相似文献   

11.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区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内木本植物区系的组成及其地理成分进行分析,并与相邻的大巴山、箬寮岘和泸沽湖等地进行比较.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共有木本植物112科,355属,694种,其中野生种类达92科,238属,427种.野生植物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子植物4科,4属,4种;被子植物87科,233属,422种.区系的基本特征可归结为:木本植物种类丰富,在整个植物区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区系起源古老,有许多古老的科属和孑遗种;地理成分复杂,热带成分略多于温带成分,具有明显的亚热带特性.与邻近6个地区木本植物区系亲缘关系的研究表明,缙云山与箬寮岘地区植物区系关系密切,而与泸沽湖地区的关系疏远.  相似文献   

12.
在对缙云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进行详细调查和文献资料查阅的基础上,对其区系特征、与邻近保护区区系相似性、属种系数等进行了统计分析与比较.研究结果如下:(1)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38科74属153种;属种系数大,生境条件一致性高,区系丰富度小.(2)区系特征呈现出明显的热带性质;热带分布科19个,占总科数的50%,热带分布属43属,占总属数的58.11%;优势科、属不明显,单种科、单种属及古老孑遗植物数量多,说明区系特征及地质年代起源古老.(3)该保护区与贵州赤水自然保护区和重庆金佛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组成及区系特征最为接近,关系最为密切,而与四川九寨沟和海子山自然保护区差异较大,关系疏远.这可能与保护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海拔和气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云南南捧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9年在云南南捧河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所采集的3000余号标本的物种组成、分布区类型和区系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有种子植物155科660属1546种;种子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主要由热带亚洲成分、东亚成分以及中国特有成分融合而成,同时表现出热带植物区系向亚热带区系过渡的趋势。在植物区系划分上,属于古热带植物区印度—马来西亚亚区滇缅泰地区滇南、滇西南小区。与相邻的小黑山和南滚河相比,特有现象明显,即该区有东亚特有科3科,中国特有属6属,中国特有种451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地理成分及与相近地区相似性系数的分析,为该区森林的形成和演变、蕨类植物的保护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以期丰富西北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方法】依据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野外线路调查数据以及相关文献资料,运用野外植物调查样方法,对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蕨类植物进行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的分析,采用Czeha-nows-ki系数将其与周边地区植物区系相似度进行比较。【结果】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12科19属29种,蹄盖科为优势科,铁角属为优势属,有比较原始的卷柏科、木贼科等类群,及鳞毛蕨科、水龙骨科等较先进的类群,也有介于两者之间的蹄盖蕨科、铁线蕨科、中国蕨科等类群,但分化程度不高,单种和寡种科属居多;该区蕨类植物科级水平上以热带性质为主(71.43%),属、种级水平上均以温带性质为主,分别占62.5%、96.55%,呈现出热带向温带渗透和过渡的性质,以北温带分布占主导地位;与其他5地区相比较的亲疏关系依次为:太统-崆峒山>太白山>陕西牛背梁>白水江>秦岭,与太统-崆峒山科、属、种级水平上最为亲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分析研究广东肇庆北岭山蝶类区系及其与广东省其它地区蝶类的相似性比较。【方法】于2000-2015年对北岭山蝶类多次进行系统的调查采集。【结果】广东肇庆北岭山蝴蝶共有10科75属140种。其中,凤蝶科7属20种;粉蝶科10属16种;斑蝶科5属13种;环蝶科1属1种;眼蝶科7属20种;蛱蝶科21属41种;珍蝶科1属1种;蚬蝶科3属7种;灰蝶科13属14种;弄蝶科7属7种。广东省新记录种4种,中国特有种9种,国家级保护种4种。组成以东洋区种为主体,占总种数的64.29%;无新热带区种类的渗入。北岭山与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蝶类组成较为相似,相似性指数达0.63,与深圳地区蝶类和石门台自然保护区蝶类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51和0.45。【结论】北岭山蝶类资源丰富,应加强对珍惜种类的保护、有害种类的防控以及观赏种类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对2014~2016年采自湖北省宜昌市的蛱蝶科(Nymphalidae)昆虫种类进行了初步调查与鉴定。结果表明:宜昌市蛱蝶科种类有15属19种。宜昌市蛱蝶科昆虫以古北界和东洋界成分为主,其次为非洲界、新热带界和澳洲界,新北界尚未发现有分布。同时编制了宜昌市蛱蝶科种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太白山不同植被区域中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药用植物区系特征,探明不同植被类型下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样点调查法,并划分阔叶林区、针叶林区、针阔叶混交林区和高山灌草丛区4个植被类型区,在其中设立样方,研究太白山不同植被类型区药用植物的生长型、区系的基本组成及地理成分。【结果】太白山典型植被群落中共有野生药用植物221种,隶属75科180属。参照Whittaker生长型系统,将植物生长型划分为草本、灌木、乔木和藤本4类,其中有草本类药用植物119种,灌木类药用植物62种,乔木类药用植物17种,藤本类药用植物23种。针叶林区和阔叶林区药用植物较为丰富,而针阔混交林区和高山灌草丛区药用植物相对比较贫乏。太白山自然保护区75科180属药用植物的科属均可划分为13个分布区类型,分布区类型多样,且与世界各地联系广泛,其中温带性科属占有主要优势。【结论】药用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海拔高度和一定的植被群落类型有关,不同森林群落乔木层植被的生长状况和生长特性,改变了林下光照和养分的循环,从而影响林下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多样性及区系地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资源,并进行区系地理分析,以探明保护区植物的分布规律,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植物生活型和区系地理学原理,采用野外样线样方调查法,选取8条样线35个样点,对保护区的种子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合查阅资料,对保护区种子植物生活型和植物区系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红碱淖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242种,隶属于63科167属,其中裸子植物3科6属7种,被子植物60科161属235种。生活型和区系地理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植物可分为乔木、灌木、亚灌木、多年生草本、一年生和两年生草本等5种生活型。科的分布区类型有4种分布型和2变型,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3种,其中有104属为温带分布型,占总属数的62.28%,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保护区水生、湿生及植物种类多样,且发育良好。耐盐、耐旱植物种类较多。【结论】红碱淖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生物多样性较低,生态平衡脆弱,亟待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保护、开发和利用北京百花山国家级地区大型真菌资源。【方法】采用踏查法和样线法在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子实体发生期间进行野外调查。【结果】该区域共有大型真菌158种,隶属于26科63属,其中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等5个科的物种数占比达62.7%,这些科的物种丰富度较高;红菇属Russula、蘑菇属Agaricus、杯伞属Clitocybe等9个属的物种占总物种数的42.41%,这些属的物种具有相对优势。大型真菌属的区系地理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大型真菌世界分布属占67.16%、温带分布属占25.40%、亚热带-热带分布属仅为3.17%。【结论】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分布为温带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国华北地区国家重点保护农业野生植物区系成分,为保护与持续利用资源提供参考。【方法】按照中国现代蕨类植物地理分布,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D. Szymkiewicz属相似系数进行分析。【结果】华北地区国家重点保护农业野生植物有44种,隶属于24科39属。区系成分主要是温带性质,各类温带成分属占72.22%、热带成分属占13.89%、中国特有属占13.89%;各类温带成分种占54.76%、热带成分种占2.38%、中国特有种占42.86%,与相邻的东北区系关系密切,与西北区系相似程度较低。【结论】区内植物科有7个分布区类型、2变型,属有12个分布区类型、6变型,种有6个分布区类型和3变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